金色的草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三年级上册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让学生说说(      )的草地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在哪儿?)

二、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3、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展示交流:

⑴ 认读新词比赛。

   ⑵ 小组开火车比赛。

   ⑶ “顺风耳”比赛。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课件出示)

(4)能正确区别容易写错的字:耍、钓、绒、瓣等生字。(课件出示)

完成作业本P2第二题

三、学文感悟

一、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想象一下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结合进行蒲公英的相关介绍,欣赏图片,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完成作业本P2(1)

3、说说为什么说草地是金色的,美美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1、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小作者和你们一样开心,把你自己融入到课文中,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一本正经”,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试着用一本正经练习说话.)

      3、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4、用“有点像”联系说话。

   5、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

   6、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师小结:真是金色的草地,金色的童年,快乐的童年!!

二、学习“草地会变颜色”部分

有一天小作者却无意中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有了新的发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有什么新的发现?起得很早发现草地是绿色的,中午发现草地是金色的,傍晚发现草地又是绿色的。课件

小作者真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吧。

2、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变色的原因,集体交流,动作演示。

3、课件直观演示变化的原因(教师边进行相关的解说。然后让学生来尝试着解说。)

4、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你觉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里是小作者写错了吧,蒲公英怎么会睡觉呢?(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的体会。)

4、现在我们也知道了蒲公英的小秘密,小作者真厉害,那你觉得为什么小作者能够发现蒲公英的秘密呢?(善于思考,仔细观察)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画画的画画,想写话的写话。

   

板书:                         金色的草地

带来快乐

发现秘密、寻找原因    可爱、有趣!

更加喜爱  

反思:这节课下来,感觉自己上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也淡而无味,总感觉不是那么顺畅。认真思索查找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与我还处于磨合期,还需再互相适应。2、最主要是自己对于教材的处理缺乏创新,不能设计出能吸引学生眼球,抓住学生心的东西。3、关键还在于自己缺乏魅力,还需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