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夏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属于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从夏天的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盛赞夏天旺盛的生命力,盛赞人们的劳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强与文本的对话;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

2、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描写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课文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优美词句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诵读,品评文中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效果。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语言,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2、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3、多媒体教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堂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季图,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播放一段有关夏天的优美音乐,让学生有进入夏天的感觉。

 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笔下的夏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一段有代表性的关于夏天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夏天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夏天的兴趣。)  

(二) 落实基础  

1.作者简介: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听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同时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伴随着音乐听读,并结合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加以想像,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比较直观的了解,以便尽快熟悉课文。)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并齐读两遍,然后任选三个词语说一段话。  

芊芊(qiān  qiān)     黛色( dài)        磅礴(páng  bó) 

匍匐 (pú     fú )      迸发(bèng)        澹澹(dàn  dàn) 

(设计意图: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重视字词的积累。而用词写“话”,则是强调词语的运用。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在听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各段落大意。

   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第二部分(第2~4段):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这几部分之间是总—分—总的关系。

(四)研读课文

1、齐读第1段,思考问题。

  (1)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或:夏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先在书上勾画,然后用课文中现成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而又“急促”的。

(2)第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领全文

2、指名学生读第2段,思考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的自然景观?

   明确:草,树,蝉,阳光,远山,天上的云,麦浪

3、朗读第3段,找出中心句,并思考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用原文中回答)

中心句: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原因: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的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4、自由朗读第4段找出中心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1)中心句: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2)“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此句隐含着作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迫,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5段,试分析写法。

  明确: 热爱  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

(五)品析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例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

  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象,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六)总结全文  

作者梁衡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着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的夏之图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色彩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

(七)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请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300字以上)。  

(设计意图:带着品味赏析课文的余温,热情洋溢地描绘自己家乡的夏天,投学生之所好,加大平常练笔的力度。)  

板书设计   

                            夏   感  

                                           梁衡

紧张   热烈    急促  

自然景物    劳动者

                    热爱    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