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二小学  马学兰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进一步感受泡泡的美。

2、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按一定顺序用“先……接着……然后”等表示顺序词的句式表达出来。

3、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内容。

4、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造句。

5、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顺序地说出吹泡泡的动作。   

3、能通过认真观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写具体、写详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进一步感受泡泡的美。

3、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顺序地说出吹泡泡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的是吹泡泡游戏了。同学们一定也玩过这个游戏,对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吹泡泡的,好吗?(板书课题,读题目。)

  二、认读生字,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读熟会认,再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再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认字方法,“开火车”认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5、小组交流。

   6、指名回答,全班评议。

    (先介绍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怎样吹泡泡及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最后写喜欢吹肥皂泡。)

  三、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细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归纳难题。

  四、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按一定顺序用“先……接着……然后”等表示顺序词的句式表达出来。 

2、学会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造句。

3、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泡泡的,并且能有顺序地说出吹泡泡的动作。 

2、能通过认真观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写具体、写详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吹泡泡》,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 课文主要回忆了“我”小时候和小伙伴      、             的事。 

师:是的,冰心奶奶的童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冰心奶奶的“吹泡泡”,重温一下当年游戏带给她和伙伴们的欢乐。

2、板书课题:吹泡泡(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弄清楚泡泡的制作过程

师:想要玩吹泡泡的游戏,首先要制作泡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制作泡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样制作泡泡的? 老师已经把制作泡泡的过程写在了精美的卡片上,可是由于粗心一不小心把卡片的顺序弄混了,你们能帮帮老师给卡片排一下顺序吗?

①给制作泡泡的过程排序

卡片1: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卡片2: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 卡片3: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

师:正确的排序是?你为什么这样排呢?(312)

出示句子: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②用“先......然后......再”说话

师:我们知道,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制作泡泡的,这段中的哪些词是表示顺序的词?请你迅速圈出来。

师:我们把这种表示动作先后的词语称作什么词呢?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词语吗?谁能用这三个顺序词说一句话呢?

出示练一练: 我先           ,然后        ,再              。

师: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写清楚。

(2)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

师:我们从冰心奶奶的文章中感受到了制作泡泡的快乐,那这种快乐我们是否通过朗读能读出来,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慢慢的”和“轻轻”这两个词读的很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引导学生体会制作泡泡时快乐的心情)

师: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两个“轻轻”,有什么用意呢?

(喜欢泡泡,生怕泡泡破裂,可见他们制作泡泡时快乐的心情。)

师:有了这样的理解,同学们再次朗读的时候回别有一番情趣!一起来读读。

(3)体会动词的妙用

师:制作泡泡和吹泡泡的过程与动作在字里行间流露,能找出这些动词吗?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①指名标出动词。(师随机板书:动词:放、和弄和弄、蘸、吹、提、扇)

师:用上恰当的动词,不仅能清楚的表达要说的话,还能使描写的句子更有条理、有次序。 

2、学习第4自然段(泡泡的美丽、神奇)

 师:按照冰心奶奶教给我们的方法,泡泡制作出来了。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呀?(吹泡泡)

 师:这一个个五彩的泡泡,在作者笔下变得又美丽、又调皮。

(1)默读第4段,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学生上台来画)

出示句子: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又长又圆,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眼睛,揉出了眼泪。

(2)指名读,指导朗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你是怎么想的?

(随机板书:美丽、神奇:颜色 、形状、变化)    

(3)再读感受语言的优美

 师:是的,作者仅仅抓住对泡泡的颜色、形状描写和泡泡的变化,就把泡泡的美丽与神奇展现给我们了,我们也要学习作者这种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师:现在,带着你学习之后的收获和理解,谁愿意再来读一读呢?

3、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神奇的泡泡会飞去哪里呢?

①学生回答

②师:(总结、评价)那一个个晶莹透亮的泡泡或许还会飞向......(指向白板的手势)

 齐读: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③出示:那么,那么,那么,那么

 师:在你们心目中,你觉得什么最美呢?

接下来请你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这样的排比句赞美你心中最美的人或事物。

 师:同学们,要想写出这美丽又神奇、又会千变万化的泡泡,离不开作者的?

(板书:观察、想象)   

三、小结:

师: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把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

四、板书设计 

                          3、吹泡泡

                  

观   制作、吹泡泡:先、然后、再 (快乐) 

察   美丽、神奇  :颜色、形状、变化(变化)         

五、作业设计

   选取一个有趣的游戏,把游戏过程写具体、写清楚。 

六、教学反思

《吹泡泡》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写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吹肥皂泡泡的童年趣事。表达了冰心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吹泡泡的,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三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但是对于如何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写清楚,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是在制作泡泡的顺序上,所以在课堂中故意将制作泡泡的顺序颠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排序,也就是整理制作泡泡的先后顺序,进而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识顺序词,并试着用“”“先”“然后”“再”这组顺序词造句来巩固顺序词。学生只有深刻掌握了这组顺序词,弄清制作泡泡的先后顺序, 才会知道泡泡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也就解决了我们的教学重点。在训练中,教师采用图片与训练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可以先回忆制作或完成顺序,再把它加工成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练了口语表达。

对于阅读,学生很容易出现唱读,没有节奏,感情不丰富。在本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的读,读中感悟,来体会和感悟阅读的魅力。指导学生阅读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去读,而是引导学生大胆的尝试自己读,教师对学生的读做评价,在客观的评价中让学生知道自己阅读的优缺点。在评价时,注重表扬学生的优点,注重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比如在学生读完第3段后,追问:“老师听出来了,大家在读的时候,把‘轻轻地’和‘慢慢地’读的很轻,老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次的读,情感上会有升华,这就是“有感情的朗读”,但是课堂中在实践时由于紧张,学生优秀的朗读没有完全的表现出来,师生之间的配合和交流不是很默契,这也是这堂课欠缺和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