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草堰口小学 张艳娣

【教材简析】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以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表现了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强列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设计理念】

遵循阅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采用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用阶梯形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中,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乐观、坚强,对工作、对生活有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

1、引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印象中的刘老师?

2、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发现你们对刘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这节课,我们和刘老师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将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二、再读课文,感悟人物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7~9节,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是介绍刘老师放风筝的呢?

1、学生自由读文,找出有关语句。

2、汇报交流。

引言:听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一种舒展的快意浮上了老师的心头。我相信你们的回答会更精彩。那么,刘老师喜欢在什么日子放风筝呢?谁知道……

(1)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亲手制作风筝。”

A、读了这句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B、请再读读这句话,你们最想知道些什么?

(刘老师亲手制作了哪些风筝?)

C、请同学们展开想的翅膀,设想一下,刘老师可能制作些什么样的风筝?

D、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这些美丽的风筝吧。(播放媒体:风筝的动画)。

这些风筝美丽吗?(美丽)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所看到的风筝,你会说?想放风筝?(想)就让我们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风筝。

(2)媒体出示:“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翱翔盘旋。”

A、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你从中读懂什么?

B、、小结:你们的体会很真切,能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融入到朗读中去吗?先自己试着练一练。

谁想读?(生朗读)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听了××的朗读,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刘老师和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的情景,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把这幅画面展开。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受。(媒体出示)

(3)交流句子:“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过渡:一位年过半百,身患残疾的老人,却如此热生活,令人折服。其实关于刘老师放风筝,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了解吗?

A、这个故事的内容,课文第9小节也作了介绍。(媒体出示)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有什么体会?

B、在同学们的点滴的倾吐中,平易近人的刘老师正扶着他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笑着、叫着、蹦跳着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播放媒体)

C、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

D、指导朗读,领悟人物品质。

导语: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进了刘老师,感悟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产生的共鸣,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吧!你想读什么地方就读什么地方,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颂读。)

三、联系生活,体味主旨

过渡: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面对挫折,自强不息,而刘老师。(板书:面对挫折、自强不息)刘老师的故事多感人啊!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刘老师那样坚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请看(播放感人故事)。

尽管如此,他们面对重重困难,自强不息,放起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么正处少年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刘老师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作者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可这样一位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怀念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无比思念,读课文的最后两节。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面对挫折   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