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春雨》《草》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春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这首诗描写春眠香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春晨鸟鸣婉转此起彼伏。字里行间,流荡着春晨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词、学句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词句为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根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教材】

  《春晓》这首古诗是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这首诗描写春眠香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春晨鸟鸣婉转此起彼伏。字里行间,荡漾着春晨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词、学句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词句为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根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说教法】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性格好动活泼,注意不易持久、分神走散。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图结合诗文,直观、引导、善诱、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气氛。激励、尊重、赞赏学生主体的细微亮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

【说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主动识字。听、想、读、说、合作交流等学法学习本课。

【说教学过程】

  根据古诗的教学特点,我设想的教学过程如下:

  解诗题,提学法→初读诗句,学习新字词→指导朗读,领会诗意→熟读成诵,体悟意境→指导写字。

  下面我就五个环节作个解说。

一、解诗题,提学法

  解题前,我首先全班背诵古诗《春雨》,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意思。这样一来,唤起学生记忆中的画面回放,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至此《春晓》解题的重点就放在指导学生理解“晓”字上。“晓”是生字,主要指导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懂意思。“晓”即天刚要亮的时候。必须让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展开铺垫。其二,是提示古诗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方法,古诗整齐押韵,便于吟唱,会省略词语,有时还会颠倒次序,使意思变得曲折跳跃。提供这些为下面学习古诗作好准备。

二、初读诗句,学习字词

  接下来是老师范读、领读。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如“眠”是生字,指导学生自主查字典是前鼻音。“眠”是睡觉。“春眠”(春天到了,贪睡)“觉”是多音字,不觉(jué),睡觉(jiào),不觉(不知不觉),随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读顺诗句,读通全诗。

三、指导朗读,领会诗意

  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句,借助插图和学生生活经验,逐句诵读,领会诗意,再联想全诗大意。

  第一行诗“春眠/不觉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慢慢品味。抓住“春眠”,“不觉”让学生想想,说说诗的意思。

 第二行诗句“处处/闻啼鸟”估计学生理解“闻啼鸟”有困难。自己解释“闻啼鸟”实际就是“闻鸟啼”,听到鸟儿啼叫的声音。这里为了和下面的“少”字押韵,把“闻鸟啼”作了调整变成“闻啼鸟”,古诗有此特点。

  第三、四行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同时,提示学生“花落知”,还是“知花落”这是古诗的什么?该怎样调整?“知”还是“不知”让学生思考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诗句的意思。这样入情入境,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随后各自试说《春晓》,同桌互交流、补充、纠正。领会全篇诗意。

四、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在初步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我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师生共读,学生自读,同桌对读,指名演读,男女分组比赛评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五、指导写字

  本课生字较少,只有“晓”、“眠”和多音字“觉”。我着重指导“晓”字右边的写法:第一笔“横”略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是“撇”要与“斜钩”相交后斜向左下角。其他均略。

《草》说课

一、 说教材

1、《草》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它是一首咏物诗,由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所作,告诉了人们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形象生动德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古诗教学。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的瑰宝,而古诗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3、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会读和正确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理解“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

能力目标:

以诵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学生语感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对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从中学习小草不怕困难,顽强不屈的美好品质。

4、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难点是图文结合,理解诗意,体会小草的品格,从中向小草学习。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草(实物),图画,生字卡片。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会感觉深奥、枯燥,但是抓住他们善于形象思维富于想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猜谜激趣法、诵读感悟法、直观形象法等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的有效的学法有合作探究法,竞赛学习法,激励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上,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让学生猜谜语导入:

1、 利用课件出示谜语:

(小朋友们,大家猜猜我是什么植物呀?)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是“草

“。我顺势追进:今天呀,有一株小草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就在一位同学的书包下面,赶紧找找。待学生找出以后,我又追问:小朋友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它呀?学生们畅所欲言(田野、山坡、河边、森林.....)。我拿着小草问学生:你们喜欢它吗?顺势转入引出诗人,并简介诗人。

2、出示图片,简介诗人白居易。

——通过谜语导入,再引出诗人,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进入文本的学习。

第二环节:自主识字,初读古诗。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古诗《草》,提出小组自学要求:

1、 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初读全诗。

2、 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合作交流。

3、 小组反馈认读情况,教室随机纠正字音。

4、 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冬季节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询问班级小朋友的“岁数”理解“岁”的意思。

第三环节: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由于古诗词创作的年代离我们很久远,古诗词中出现的一些词语、景物和生活片段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课堂上单靠教师的只言片语很难把古诗词的意境呈现出来。所以,我将借助多媒

体教学用图片,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地理解诗意,轻松感悟诗境。

1、学生小组合作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句的内容。

2、小组代表反馈他们从诗中所读懂的意思,教师给予鼓励,评选“学习之星”。

3、利用多媒体呈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画面,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境。

4、利用课件出示“焚烧图”和“春意图”,引导学生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5、自由谈话,感悟诗情。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草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呢?我们要向它学习什么?

6、多形式诵读,感悟诗境。

——引导学生划分诗的朗读节奏,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感受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评选“朗读之星”。

在本环节中,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诵读,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和想象有机结合,使学生入情入境,做到心中有诗,诗中有画。

第四环节: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识字教学的重要时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因此,我将和孩子们诵读我们班的写字规范口诀进入本课的写字教学。

1、利用摘苹果的方式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汉字“枯”“荣”“烧”。

2、学生认真观察,老师讲解并指导学生练习。

3、师生评议,评选“写字之星”。

第五环节:课外拓展,总结全文。

语文教学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所以我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情况下,拓展课外知识,架设起课外、课内有机连接的桥梁。

1、出示古诗《草》的后四句。

2、通过讲述诗人白居易写下这首诗的原因,激励学生们学习小草的美好品质。

3、作业布置。

(1)书写“枯”“荣”“烧”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给家人讲述这首诗的意思。

(3)邀上小伙伴们,到田野里去看看可爱的小草,并用画笔将它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