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全册教材研说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今天我交流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全册研课标说教材。

 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说课程标准: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下面我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材特色。

教材编写特点:

1、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编写角度的创新和突破。由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既关注老师的教,也关注老师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学习活动,都不是过去那样的布置式的,而是以学生自读自悟的形式,或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同时安排学习伙伴互相启发,体现合作精神。像练习中的“我会认” “我会读”“我会连”,像小孩吐的泡泡里的话,它们不是装饰或点缀,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

2、体现师生的平等

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字、词的规律,主动识字、学词,积累语言。“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老师们已经使用了一年级上、下两册,对教材的这一方面的变化,感受一定是比较深的。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我们相信,只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只有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关系,才真正有可能培养出能独立思考的人,有创新精神的人。

3、选编课文贴近学生生活

教材中安排的精读课文,文质兼点,语言典范,学生爱读,并且图文并茂,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又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编写体例

点明专题的单元导读,精美的课例,积累语言的语文园地,课例为精读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提高表达能力的口语交际、展示台。

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34 篇课文,八个识字,八个语文园地,各部分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说知识的整合1、横向整合

教材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的,每一组是按照一个专题来编排的。每一组的结构上下是一致的。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从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专题的选择可以反映教材对语文本质的理解与体现。从前,教材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专题组织内容,这是基于“语文是工具”这样的理解的。本册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分别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专题指向学生发展的终极和精神的底子,是基于“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体现这种编写意图,首先要从文化传承、发展精神的角度整体设计一组教材的教学目标;其次,教材中的阅读理解、口语交际、语言训练等内容要围绕专题目标而展开过程;再次,一组教材的教学要从感性上浸润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才可能使学生在理性的角度上有所感悟。如第二组(22—41):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简单的导语,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习兴趣。一课“识字”,列出的词语反映了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以及珍惜时间的教育。“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

再如第六组(119—121):关爱他人。

简单的导语,点出关爱他人的主题。一课“识字”,采用的是对子歌的形式,主要讲的是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四篇课文:《窗前的气球》是关心同学的故事;《假如》讲孩子想要帮助弱者的童心;《日记两则》讲城里人帮助贫困山区孩子的事;《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反映的也是真挚的乡情与友情。“语文园地”中的儿歌《谁和谁好》、“口语交际”的话题(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展示台”的内容(唱“爱的奉献”这首歌)都与本组主题有联系。教学中,要在整体把握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朗读、体验等感性手段,让学生有所感触,有所感想;从而主动地搜集反映关爱他人的文章,主动地背诵积累语言、主动地感动自己的心灵,进而能够把感想落实到行动上、奉献自己、关爱他人。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请大家进一步注意一点,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着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也就是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最后有展示、有交流,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第二页,收集秋天的词语,为后面展示交流作铺垫,第六页,三个小朋友,启发同学: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为展示交流继续铺垫,第21页展示台,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什么就展示什么,前面已有安排。如第七组: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导语”(122)点明了专题,“我们会用自己的双手,把图画画得更美”,这是引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保护好环境。

“识字7”(125)后,“我想自己编拍手歌,编好了说给你们听。”

《“红领巾”真好》(128)后,“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展示台》(141),“我把自己编的拍手歌,说给大家听”“我写了几句顺口溜,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我们俩做了一个鸟巢,准备放到树林里去”。

因此,我们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要把一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一课一课孤立地教,要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

纵向整合

识字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中年级学生有了对汉字浓厚的兴趣,到高年级有较高的识字能力,所以教材在低年级把识字作为重点,到高年级教材注重了学生的阅读,其实并没忽视学生的识字,在读中认字,积累。另外,每册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同主题的文章,比如爱护环境主题的课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都是爱护环境的文章,文章内容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如关于秋天的,二年上册识字一秋天的词语、第一课秋天的图画、三年级秋天的雨,四年秋天的景色,高年级秋天的怀念等,课文环环相扣,由简单到复杂,再说语文园地低年级注重积累词语,到后来积累句子,到高年级积累名人名言,到后来运用词语,习作方面,教材低年级关注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去说,到二年级安排了写话训练,到中高年段的习作,要求逐渐由低到高,构成有机整体,学生随着年龄特点,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说教材建议

巧识字  多识字

课前让孩子预习,读课文,在文中圈画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达到会人,在读中识记。课堂上,还要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如用熟字加偏旁,去偏旁,借助拼音去拼音方法认识生字,记忆生字,再以抽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熟练记忆生字,若本文涉及到多音字,形近字通常在随文识字这一环节讲解。另外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在读书中巩固生字,学习新字,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识字。

读课文  重感悟

课前预习,把课文读通顺,客商再度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其他学生再进行补充,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根据课文提出统领全篇的大问题,再根据大问题再去读文,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去品读,去感悟,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的价值,又能引起学生兴趣。要金陵减少提问的次数,改变问答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观察 多鼓励

   教材中口语交际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指导,放手让孩子去交流。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发现语病要给予纠正,规范口头语言。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愉快地参与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说评价建议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课堂表现  课堂上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表扬,并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鼓励,鼓励课堂上提出问题质疑的学生,培养更多的问题意识。另外,语文朗读更是理解课文的一大重点,所以课上朗读是老师评价不可忽视的,读得好的让她示范读,多多表现的机会,读得不好的,要给他信心,这次比上次好,等等,这样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使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评价作业  把课堂作业作为突破口,对作业惊醒适当的批语,大多是鼓励的语言,另外对写的好的同学给张贴小红花和进步小红花等,互相促动,在写话作业上,发现写的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表扬,培养好的写话兴趣。

天天清 周周清 月月清 坚持每天天天清,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训练,讲解,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

每周周测对本周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出现问题及时辅导,有助于查缺补漏。月月清要求我们要做好质量分析,对自己一阶段教学进行分析,教师在班级内定期进行展览,学习经验,改正自己的不足。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贴近现实,贴进生活,并注重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面对这些新的课文,我们的“第一冲动”就是要仔细阅读它,体验它,感悟其中的内涵。

1、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师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有人这么说:“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把教师的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2、校内物态和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校园物态资源是学生学习语文最感性、最直观的材料,合理的校园布局、优美的校园环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身心的愉悦,美感的熏陶,而且为学生学习语文涂抹了一幅多彩的画卷。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也为学生语文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空间与载体。关注校园文化,品味校园文化,带给学生的将是无尽的语文养料。一块块标语牌本身就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引导学生感悟,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精练性和表现力;一处处名人名言催人奋进,发人深思;一条条文化长廊是语文知识的海洋,引领学生在语文世界里遨游。

 

3、利用身边发生的事,开展语文专项活动

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语文专题活动。在“非典”或“禽流感”病发期间,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结合实际可以开展讲故事、知识问答、知识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知识、写作、口语交际等一系列的语文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知识的宣传过程中,学生参与到了社区活动中,知道自己学有所用,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单就语文课程而言,课程资源范围广阔,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各地区所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