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主备人 张新虎

授课人 陈万保

教学课时 共3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 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秀美。 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 这时风景和四季不相同。你看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 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绝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写景清丽,诗句简单易懂。



三维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4.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理念及实施策略

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词句积累、关注段篇教学、关注朗读指导、关注学习方法、关注动手勾画、关注课前预习、关注习惯养成。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

1. 指名背诵田园诗《村居》 。

2. 读题,理解。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 写下了这首诗, 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 自由读,读准字音。

2. 指名读,读顺诗句。

3. 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 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

交流。

2. 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理解“毕竟” “四时”的意思。学生质疑。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 ,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 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

1. 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

2. 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 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 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

3. 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回归一二句﹚。

4. 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 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

么?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 老师配乐朗诵﹚。

6. 背诵古诗。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小池》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 ,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 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 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 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

3. 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A.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

2. 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

3. 学习“鹂”、“鸣”、“翠”(课件: 3 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

(鹂:l í ,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

4. 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 3 个字跳回句子。)

B. 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 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 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 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C. 学习第三句

1.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 (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

2. 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 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 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

4. 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 (齐读)

D. 学习第四句(辗转)

1. 诗人忽又低下头, 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 4 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 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 )

3. 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4. 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 (齐读)

(四)感悟课题

1. 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

2. 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 只要心中有景, 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 (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

3. 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 1.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 2. 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 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 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

3. 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

(六)拓展欣赏

(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第三课时

一. 解释加横线词,补写诗句,写出题目及诗句意思,再根据诗歌填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 )西湖六月中,

映日( )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句描绘的是西湖的(    )和(   ) ,向人们展示了西湖的独特景色, 表达了诗人(        ) 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⑴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⑵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 总结本课三首诗在写作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 作业布置。

1、书写8个生字。

2、朗诵两首古诗。

3、知识拓展。自己寻找类似本课的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欣赏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