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完整教案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陈桂容

课题 12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课型 讲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寓言《亡羊补牢》。

2.正确读写生字。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亡羊补牢》,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

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做错了事情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材分析 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两则故事。诵读中体会其中的寓意。

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了寓言《揠苗助长》,这节课我们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

同学们谁知道寓言是什么?提问学生。(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寄托某个深刻的道理。)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自主探究:

1、读一读:认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2、议一议: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讨论解疑:

1、读一读:认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2、议一议: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养羊人最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展示提升:

一 质疑题目,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 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预设: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的……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预设:羊丢失了把羊圈补好。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理解新字词,掌握多音字:(开火车读)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 叼走 街坊 后悔 劝告 丢 钻 狼



4.重点指导难写字。

亡:不要丢掉第一笔点。

钻、劝: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

丢:注意与“去”的区别,不要丢掉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点。

三 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现在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选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原创作品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次。)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板书: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板书。(板书: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 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补救),就(为时不晚)。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总结感悟: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当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在下面画“√”。

后(悔 侮) (焦 交)急 (叼 刀)走

街(防 坊) (节 截)住 二(则 侧)

板书设计:

12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果    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2 课时2018年月日备课人:陈桂容

课题 12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课型 讲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读懂《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了解内容,感悟寓意。

过程与

方法 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的内容,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的内容,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法 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体验法

教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问题:

1、解寓言,揭题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中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板书:寓言)正音

师:“寓”就是包含的意思,所以它是一个宝盖头

(2)你有没有曾经看过或听过什么寓言故事?

二、自主探究:

1、读一读: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记一记:这些生字词你有什么发现?如何记字形,理解生字词的意思。说说书写要注意哪些地方。

3、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想一想: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

讨论解疑:

1、认一认,读一读:寓揠焦望费算

2、讨论各自的发现:如何记生字,理解生字,哪些字比较难写,要注意什么地方?

3、《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农夫?你懂得什么道理?

展示提升:

1、读一读。(多种形式认读)

寓揠焦望费算

2、认读生字词:

3、你有什么发现:

生说结构,如何记字形:(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换一换等),并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口头说句子。

换一换:佛-费难-谁-准-焦

记一记:望算

4、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他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每天地想办法,后来他把禾苗,弄得自己,可结果禾苗却



5、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是一个的农夫。)并在课文中找一找,做做记号,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6、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很“心急”:(重点读第一自然段)

①理解重点词“巴望”“焦急”指导书写“望”、“焦”

看着这两个词,你反复看到农夫怎么样做,又好像听到他说些什么了?

演一演: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②出示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禾苗是不是真的没有长高?你从哪个词读懂的?

是啊,禾苗的生长是有规律的,虽然不可能一下子长得很高,但它也在一天天地长,只是心急的农夫没看出来而已啊!

③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农夫的心急来。指导朗读

其实表示“急”这种心情的成语还有很多,出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不可待

很“辛苦”:(重点读第二自然段)

①理解重点词“筋疲力尽”

说说:你有没有曾经有过筋疲力尽的感觉?你为什么会筋疲力尽?农夫为什么会筋疲力尽?

②把农夫的辛苦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导朗读

很“开心”:(重点读第三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总算、一大截”体会农夫高兴的心情。

指导朗读。很“愚蠢”:(或很“可怜”):

①看着筋疲力尽的农夫回到家时的高兴样子,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农夫傻在什么地方?

抓重点词“都枯死了”。

②看着这都枯死了的禾苗,你觉得农夫这时候最想说的是什么?

农夫的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又会怎样对自己的爸爸说呢?

自由选择一个练习说——指名说。

7、农夫最初的愿望没有实现,他用了一个愚蠢的方法,将禾苗拔高,最后得到的结果必然是,禾苗都枯死了。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说,师总结板书:不要急于求成。

8、拓展延伸:

(1)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农夫一样的人,想想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人身上有没有曾经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生举例说

(2)你想对农夫说什么话呢?

9、我能写好生字。

(1)学生汇报观察到哪个字难写,应注意的地方。

如:焦费望算

(2)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书空,并且数着笔画来写。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4)展示学生的字体,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总结感悟:

我们读懂这则寓言的意思,知道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的发展。

当堂检测: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一天,两天,三天,禾苗( )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 )地转来转去。

(2)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想对这个人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因为你做事太()了,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

2.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揠(yà yàn)   寓(yú yù)

焦(jiāo qiáo)  则(zé zhāi)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长快些

想办法帮他们长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枯死了

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1 课时2018年月日备课人:陈桂容

课题 13 画杨桃 课型 讲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过程与

方法 让学生在多种读书形式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教材分析 重点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难点 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法 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体验法

教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问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自主探究:

1、读一读:认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2、议一议: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讨论解疑:

1、读一读:认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2、议一议: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展示提升: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

“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总结感悟: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生字,能告诉家长听吗?

当堂检测:

看拼音,写词语。

tú huà zuò wèi jǐ yè zhǐ

()()()

bǎi zài jiāo chū hā hā

()()()

板书设计:

13 画杨桃

  “我”:画成了五角星

  同学们:哈哈大笑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2 课时2018年月日备课人:陈桂容

课题 13 画杨桃 课型 讲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过程与

方法 采用朗读体会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在体会、体验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材分析 重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问题: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水果。(板书:杨桃)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杨桃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2.教师板书课题,并提问: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3、.学生齐读课题,请说出几个热带水果的名称。

二、自主探究:

1.读一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一画:同学们和老师看到我的画后态度有什么不同?

3.品一品: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什么?同学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4.想一想:感悟老师的话,说说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讨论解疑:

1.读一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一画:同学们和老师看到我的画后态度有什么不同?

3.品一品: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什么?同学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4.想一想:感悟老师的话,说说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展示提升:

一、导读分析第2——12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1)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讥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3、老师看到我的画有什么反应?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3)引出老师和学生的第一次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他像什么?”“像五角星! ”“画成五角星好笑么?”“好——笑” (引导学生理解: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描摹那些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4、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形的?

(1)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5、出示杨桃,让学生观察,说说你们观察到的杨桃是什么形状的?

三、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不同角度看到的杨桃形状是不同的,可是那几个嘲笑我的同学知道吗?(不知道)于是老师请他们分别坐到我的位置上观察杨桃。

1、这时老师趁机启发学生,于是出现了第二次对话:“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表示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迟迟疑疑,说明他们已经发现自己错了。 )

2、通过两次对话的对比读,体会不同的心情,教师要引导读好这一部分。

四、理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

过渡:通过师生的两次对话,同学们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1、理解“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2、老师和颜悦色的说了什么?请同学们在第18自然段中找出来并齐读一

遍,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个句子?(4句)

(2)前两句讲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3)同一事物,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你要怎么做?(读后两句话)

(4)什么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3、老师说的话含义深刻,请同学们读一读并背下来。

4、比较,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

5、这个道理仅仅用于画画吗?它还可以用于哪些地方?(一生受用)

总结感悟: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做事情或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当堂检测:

一、我来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上“√”。

靠边(ɡào kào) 审视(shēn shěn) 而且(ér ěr)

严肃(sù shù) 半晌(shǎng xiǎng) 教诲(měi huì)

二、照样子,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哈哈大笑(AABC式) ________ ________

和颜悦色(含近义词) ________ ________

板书设计:

13 画杨桃

父亲:是……就……(不要想当然)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1 课时2018年月日备课人:陈桂容

课题 14 小马 过河 课型 讲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过程与

方法 让学生在多种读书形式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教材分析 重点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难点 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法 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体验法

教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小马过河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21cnjy.com

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读一读:认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2、议一议: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讨论解疑:

1、读一读:认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2、议一议: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生字。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展示提升:

一 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出示会写的字、会认的字)

3.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愿:上边的“原”第二笔要写得略长些。

麦:第四笔竖与第五笔撇不要写成一笔。

突:下边是个“犬”,不要写成“大”。

命:不要丢掉第三笔横。

二 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语: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既然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就应该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篇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小马往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这是起因。

第二部分(4~7自然段):写小马不知河水的深浅,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去问妈妈,这是经过。

第三部分(8自然段):写小马最终通过自己的尝试过了河,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2.学习第一部分。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小马要把麦子驮去磨坊,被小河拦住了去路。)(板书:小马为难)原创作品

(2)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吗?(愿意)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3)“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很肯定的态度,说明小马很想向妈妈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4)小马来到河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小马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什么?

过渡语:小马这时离家太远了,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该向谁求助呢?

3.学习第二部分。指名读课文4~7自然段。

(1)小马先问谁?是怎么说的?(先问老牛,老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板书:老牛 很浅)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读一读。

(2)小马正要过河的时候,谁告诉他水很深的?是怎么说的?(松鼠,说:“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板书:松鼠 水深)

师: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过河,这时候松鼠的心情这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3)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因为老牛个头大,所以说小河的水很浅。松鼠小,所以他说水很深。)

(4)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没有,他跑回家问妈妈。)

总结感悟: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生字,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看看小马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什么答案。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2.多音字注音组词。

难    没 ?

(板书:高大 矮小)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板书:开动脑筋,敢于尝试)

四 拓展实践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问题的经历?说一说遇到困难你会怎样解决。

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1.充分阅读,分段解析,获得感悟。

获得感悟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同时通过老师的范读,给学生的朗读做一个榜样。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教师也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每一个部分,这样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体验。

2.课外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获得的体验来进行拓展实践,引导他们把所学知道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获得面对困难知道如何解决的体验,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总结感悟:

本文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当堂检测:

1、选字填空。

半 伴

(1)、作业我只做了一半,下课铃就响了。

(2)、下课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一块玩游戏。

2、用关联词填空,并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示例:原来星星既不是一闪一闪的眼睛,也不是一颗一颗宝石,而是无数颗星球。

板书设计:

14 小马过河

小马为难

老牛说很浅 松鼠说很深

高大    矮小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 问妈妈

开动脑筋,敢于尝试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1 课时年月日

课题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课型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过程与

方法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具有辩证思维。

教材分析 重点 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 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法 运用讨论、游戏的方式感知。

学法 讨论、游戏

教具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班已经有了上百册的课外书了,为了方便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看这些书并且保护好我们的图书,我们现在需要制定一个图书借阅公约,让大家有秩序的借书还书。今天,我们的课堂主题就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一)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二)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三、课堂小结

在我们共同讨论,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班的图书馆借阅公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她。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2 课时年月日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型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过程与

方法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难点 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教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教师: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导: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

3.举例,验证猜想。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5.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微笑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怎样读好加点部分)教师指导:“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五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3 课时年月日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型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2.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过程与

方法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 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难点 理解《弟子规》意思

教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学生自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这四句话,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比赛朗读。

4.学生齐读。

5.说说从这几句话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6.学生自由发言。(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7.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8.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有一位老奶奶,天气好的时候,她忧心,天气不好的时候,她也忧心,可是后来,她变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好天气和坏天气》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17)

  人物形象,通过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

1.默读这篇文章,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2.读第二自然段。(出示课件)

 (1)大儿子是干什么的?他喜欢什么天气?

 (2)看到勤快的儿子,老奶奶是什么心情?

 (大儿子做蜜饯的,他喜欢晴天,看到勤快的儿子,老奶奶很高兴。)

3.读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二儿子是干什么的?他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二儿子是做雨伞的,他喜欢下雨的天气。)

4.老奶奶为什么哭?从中你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20)

  (下雨天担心大儿子,大晴天担心二儿子,老奶奶认为无论是下雨天还是大晴天都是坏天气,说明她很爱自己的孩子,同时,她也是个非常悲观的人。)

5.读最后一自然段。

  朗读老爷爷的话,你觉得老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

  (老爷爷是个乐观的人。)

6.在文中找出老奶奶的哭的原因,再找出老爷爷说的话,你认为老爷爷说的话有道理还是老奶奶的有道理?你有什么启发?(出示课件22)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中的一部分内容,我们还认识了悲观的老奶奶、乐观的老爷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还明白了做人要乐观的道理,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多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