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三(上)第八单元全部篇目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课件出示2)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6.(课件出示3)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4)

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

去掉拼音读,齐读。

2. 指名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5)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课件出示6、7)

  (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8)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9)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3.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10)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板书: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1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司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跌 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登、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

2.师指导写字

“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

“登”,上边部分“癶”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插进去,要写紧凑。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出示文言文句段,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学习文言文中来。】

【设计意图:从字词句到文言文的朗读,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文言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设计意图:根据注释尝试理解,不懂的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和自学的能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红色的字的展示,教会学生学会补白,领会学习古诗文的正确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 之:它,指水缸。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

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司马光主要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四、《司马光砸缸》儿童歌曲。

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北京音协报送的一首少儿歌曲《司马光砸缸》入选声乐作品大奖。这是近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一首好歌,颇受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在此之前,此歌已荣获“2006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提名奖,2007年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金奖。

【链接资料】

曹冲称象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

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看拼音写生字。

sī tínɡ dēnɡ diē qì chí

马光 家 山 倒 放 支

2.比一比,再组词。

群( ) 挺( ) 跌( ) 持( ) 众( )

裙( ) 庭( ) 铁( ) 待( ) 从( )

阅读能力大提升

3.重点段落品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思维创新大拓展

4.除了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小时候的故事?

参考答案

1.司 庭 登 跌 弃 持

2.一群 挺拔 跌倒 坚持 众人

裙子 庭院 铁锅 等待 从前

3.(1)司马光是个机智聪明,遇事冷静镇定的孩子。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一句可以看出来。

(2)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4.曹冲称象 孔融让梨 骆宾王七岁咏鹅

25 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 班”等11个字。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

  2.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课件出示1)(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掌声)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懂得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2)

bān jí zī shì tóu kuànɡ liè

全 班 残 疾 姿 势 投 向 情 况 热 烈

shù pǔ yōu lián zhǎnɡ mò tuǐ

讲述 普通 忧郁 联欢 掌声 默默 腿脚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势、述、掌”,前鼻音“班、联”,后鼻音“况”,边音“烈、联”。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④开火车合作读。

(2)多音字(课件出示3)

lào luò là

落 下了残疾 落 叶 丢三落四

落 枕 降 落

diào tiáo

刚调来的 空调 调皮

曲调 声调 风调雨顺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④开火车合作读。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1.同学们读得真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同学们都能正确地把课文读正确了,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

3.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我了解到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四、识记生字,写字练习。

(课件出示4)生字田字格课件:掌 班 默 腿 轮投 调 摇 晃 烈 勇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如“腿”,“月”形旁表义,该字与人体部位有关,“退”表声,是声旁。“轮、烈”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形近字比较:常—掌 斑—班 没—投

组词扩展:默写 沉默 调动 调换 摇晃 勇气

3.开火车认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

“腿、投、调”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掌、勇、烈”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4.教师重点指导:

“掌”注意写得扁一些,最上面的竖和下面的竖勾都压住竖中线,“手”的撇从横中线上起笔。

“勇”,上下结构,不宜写长,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用”不带勾,中间的竖压住竖中线。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多媒体实物投影展评优秀作业,小作者说说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中。】

【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句子中带下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lào luò)下了残疾。

 2.老师是刚调(diào tiáo)来的。

 3.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还让同学们教(jiāo jiào)她游戏。

二、拼一拼,写一写。

zhǎng shēng shuānɡ tuǐ mò mò bān jí

 ( ) ( ) ( ) ( )

rè liè jiǎng shù pǔ tōnɡ yǒnɡ ɡǎn

( ) ( ) ( ) (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姿势

( )的掌声

  ( )的眼神

( )的声音

  ( )的鼓励

( )的微笑

参考答案

一、1.lào√ 2.diào√ 3.jiāo√

二、掌声 双腿 默默 班级 热烈 讲述 普通 勇敢

三、优美 热烈 忧郁 动听 热情 甜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6)生字,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3.谈话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了解到和我们差不多大的英子同学,被残酷的病魔带走了健全的肢体,折断了她梦想的翅膀。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走近英子,去了解英子和同学们的情感世界。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英子的变化过程。

二、精读课文,体会变化。

1.(课件出示7)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1)让学生自由读。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课件出示8)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4)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

(5)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

(6)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7)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课件出示9)文静 胆怯 自卑 忧郁

(板书:忧郁 自卑 逃避)

(8)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9)谈话过渡:后来英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课件出示10)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1)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课件出示11)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4)指名朗读。

(5)(课件出示12)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6)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课件出示13)活泼 乐观 自信 爱与人交往

(板书:活泼 乐观 自信)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9)谈话过渡: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和勇气。)

3.(课件出示14)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5)第一次掌声: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课件出示16)第二次掌声: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跟同桌探究交流。

(4)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5)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又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4从英子的变化和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板书:尊重、理解、鼓励)

5.假如你是英子,你觉得全班同学们掌声给了你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同学们的关爱,他们没有轻视我,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我感到这种友谊很宝贵;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自信,让我不再为腿脚残疾而自卑;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微笑着面对生活。

6.谈话小结: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7.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8.几年以后,英子对这两次掌声感受更深刻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英子写给同学们的信吧!

(课件出示17)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

(2)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英子带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9.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1.正因为掌声可以改变人生,所以很多人对掌声进行过精彩的描述。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有关掌声的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进行朗读。

2.(课件出示18)

掌 声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3.老师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得到更多的掌声,让我们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更希望同学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懂得适时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需要的人。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分享。

2.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设计意图:字词课文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升华了主题,积累了诗句语言,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原( ) 投( ) 姿( ) 列( )

愿( ) 没( ) 次( ) 烈( )

势( ) 通( ) 励( ) 况( )

热( ) 勇( ) 厉( ) 兄( )

二、读一读下面的语段,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骤然——( ) 持久——( )

2.用“ ”画出描写英子神态的词句。

3.用“ ”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的词句。

4.联系课文分析,我们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些什么?

5.英子明白我们的心意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一、原来 投去 舞姿 列表 愿意 没有 多次 激烈 姿势 通过 鼓励 情况 热烈 勇敢 严厉 兄弟

二、1.突然 长久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4.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5.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板书设计】

25 掌声

尊重、理解、鼓励

忧郁 自卑 逃避 活泼 乐观 自信  

掌声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中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会,对文本价值取向的体会,而这些都立足于对文章反复的阅读,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之上,融会自己的情感入境,或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或声情并茂地诵读,寓情于声,以声传情,该激昂处激昂,该委婉处委婉,该悲凉处悲凉,该欢快处欢快。只有如此,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才能真切地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如通过对描写掌声前英子的神态、动作词句的品读;通过句子比较,朗读、想象等将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真正受到熏陶感染。这样让学生充分阅读,深入思考,促使学生把理解语言文字与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文中寓道,道中显文。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课文以英子“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串全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中的英子是个得过小儿麻痹症而腿脚落下残疾的孩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掌声,改变了一个残疾孩子的一生。不要吝啬我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们需要这喝彩和掌声,逆境中的人需要这喝彩和掌声。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作者介绍】

董保纲,男,1973年生,河北威县人。著名青年作家。现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新闻书画家协会理事,邢台市作协理事,《格言》杂志签约作家,报社编辑、记者。

散文随笔作品风格别致新颖、清雅恬淡,富含哲理,寓意深刻,文章一度风靡国内外大小报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散文》等海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85%的患者在6个月~3岁之间发病,成年人比较少见。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所以又叫脊髓灰质炎。症状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织。

【其他资料】

爱心名言

1.爱,可以创造奇迹。——英8226;莎士比亚

2.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法8226;彭沙尔

3.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泰戈尔

4.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小英因为(  )生病,一条腿落(  )下了残疾。

2.新调(   )来的老师不了( )解情况。

3.教导处(   )正在处(   )理这个问题。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掌声 (   )地鞠躬 理解得(   )

(   )的眼泪 (   )地注视 感动得(   )

(   )的故事 (   )地站起 演讲得(   )

三、照样子写词语。(每小题写三个)

1.默默地:

2.慢吞吞:

3.一摇一晃:

四、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她鞠了一躬。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1.小英走上了讲台。

2.土地上长出了小草。

3.他注视着年轻人。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注视”的近义词是 ,再写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或成语: 。

2.“骤然间”的近义词有 。

3.你认为大家对小英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些什么呢?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 如果你是小英,你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1.wèi lào 2.diào liǎo 3.chù chǔ  

二、热烈 深深 深刻 激动 久久 流泪 感人 慢慢 精彩

三、1.慢慢地 悄悄地 轻轻地 2.慢悠悠 乐呵呵 静悄悄

3.一草一木 一唱一和 一朝一夕

四、1.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土地上迅速地长出了小草。

3.他久久地注视着年轻人。

五、1.凝视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极目远眺

2.刹那间 霎那间 霎时间

3. 大家对小英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热情的鼓励。

六、示例:谢谢大家,我会努力的,一定不让大家失望。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课件出示3:列宁简介)

3.(课件出示4)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过关检测

同学们,课前大家认真地预习了本课,你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次闯关比赛。

(一)第一关:随文识字词

(课件出示5)出示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逐段读文,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尤其注意多音字、平翘舌音。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一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自由朗读《灰雀》,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生字、新词。

2.闯关过程

(课件出示6:生字)

què jiāo yǎnɡ fěn lì nán huò zhě dònɡ xī kěn chénɡ

雀 郊 养 粉 粒 男 或 者 冻 惜 肯 诚

(1)指名读。

(2)重点强调:读准翘舌音“者、诚”,前鼻音“男”,后鼻音“养、冻”,边音“粒”。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7:词语)

胸脯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诚实 可惜

(1)指名读。

(2)打乱顺序,随机出示词语,指名读。

(3)用“或者”一词练习说话。

(4)全班齐读。

3.过关评价

(1)表现好的同学、小组发放小星星。

(2)小结:在本轮比赛中多名同学、多个小组都得到了星星,后面的比赛会更加精彩,相信同学们表现得会更加出色。

(二)第二关:熟读课文

(课件出示8)比赛规则

闯关任务: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添字不落字,尝试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过关奖励:完成任务的选手奖励“智慧星”两颗,取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评为优秀小组。

1.闯关准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练习。

2.闯关过程

(课件出示9)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1)指名读。

(2)抓住“没看见”“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等词语,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

抓住“多好的灰雀”“可惜”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练习情感朗读。

(三)第三关: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10)

雀 郊 养 粉 粒 男 或 者 冻 惜 肯 诚

1.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识字。如,“粒”,植物的一部分,“米”是表意的,“立”是表音的。另外“冻、惜、诚”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2)熟字比较。如:羊一养

(3)组词扩展:“雀、男、或、者”,可以组词为“麻雀、男人、男生、或者、或许”等。

2.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3.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4.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养”——注意倒数第二笔是撇。

“男”——上下结构,“力”的撇不能写到“田”里去。

5.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6.展示学生作品。

7.过关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的读音,生字的书写,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很多同学、多数小组都闯关成功,让我们用掌声再一次祝贺。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有更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了解故事人物的情况,解释了题目。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设计意图:闯关游戏,解决了字词句的阅读障碍,三年级上册识字仍然是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在此基础上学会写字,完成会写字的学习。】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 ( )

(2)令人惋惜。 ( )

(3)抬着头向上看。 ( )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yǎnɡ ɡǔ lì nán

( ) ( )鱼 ( ) ( )孩

参考答案

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

2.灰雀 养 谷粒 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12)三只灰雀在枝头的画面。

2.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板书:灰雀 惹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3)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板书:可惜)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课件出示14)

(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板书:男孩:没看见 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喜欢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圈养起来)讨论,交流相关语句。

列宁:

(1)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板书:每次 都要 经常带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课件出示15)“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2—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课件出示16)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又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4.课堂练笔:(课件出示17)

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积累巩固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放回了灰雀。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3.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出示对话,指导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教学的结尾进行适当联想,进行书面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摘抄句子,积累语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郊( ) 渣( ) 诚( )

效( ) 查( ) 城( )

胸( ) 低( ) 惜( )

淘( ) 底( ) 蜡( )

2.看拼音写字组词语。

( )格 ( )定

yán jiān

( )热 ( )苦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诚实( ) 坚强( ) 高大( )

寒冷( ) 幸福( ) 喜爱( )

4.帮助词语找到自己的家。

果然 居然 仍然

(1)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

爬上来了!

(2)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 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3)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的,它 活着。”

参考答案

1.郊外 渣子 诚实 胸脯 很低 可惜

效果 检查 城市 淘气 河底 蜡烛

2.严 炎 坚 艰

3.虚伪 懦弱 矮小

炎热 悲惨 讨厌

4.(1)居然 (2)果然(3)仍然

【板书设计】

26.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就抓住“爱”这一字眼,让学生在情境、朗读、练笔中,感悟文本,感悟真爱。

1.感情朗读,感悟爱心。

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男孩的关爱”这条爱的“主旋律”,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的。教学中,我抓住列宁和男孩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学生用“读对话、看行动、猜心理”的学习方法,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字里行间弥漫的浓浓的爱。

2.读对话:“列宁对灰雀的爱”

在朗读中找出关键词语加以重读,体会到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说说列宁当时是怎样的心情,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学生们归纳出“焦急”“担忧”的心情后,我又请几位同学比较朗读,比比看谁读出了这种心情。这样多次练读,让学生们深切地理解了语句的含义,体会了列宁此时的心情。然后,范读引导学生感悟。这样,在朗读中学生充分地感悟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这也为理解男孩被列宁的行为感动而主动改错的转变做好了情感铺垫。

不足之处: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效果会更好。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作者介绍】

阿列克谢耶夫:苏联汉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职员家庭。1902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1916年获硕士学位,1918年任教授,翌年获博士学位。长期在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大学、莫斯科东方学院等处任教和工作。曾先后到中国、英国、法国进修和讲学。阿列克谢耶夫继比丘林和瓦8226;瓦西里耶夫之后把俄苏汉学推向新的阶段,对其任务、目标和方法都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学和研究方法,并且培养了如费德林、艾德林等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一生译著甚丰。有《中国论诗人的长诗--司空图的〈诗品〉》、《中国文学》(论文集)、《中国风情录》、《旧中国游记》、《东方学》、《中国古典散文》等。他翻译、作序的几种聊斋故事集曾多次再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灰雀简介

灰雀: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以笼养观赏。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

食物为烨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欧亚大陆有6种色彩鲜艳的红腹灰雀。一种最普通的灰雀外表呈黑色和白色,雄性的腹部呈结红色,体长约15厘米。这种灰雀主要栖息在终年常青的树林和灌木丛中,叫声委婉动听,是人们喜欢的笼鸟之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其他资料】

诚信名言

1.您必须保持诚实人的立场,这时常是冒险的人需要的勇气。 ——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周恩来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5.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德谟克利特

6.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3岁至老,60不改。  ——克雷洛夫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huò zhě chénɡ shí ɡǔ lì

( ) ( ) ( ) ( )

二、先辨字,再组词。

养 惜 冷 粒

羊 猎 铃 拉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 )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 )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我喜欢 ,因为它很 。

参考答案

一、灰雀 或者 诚实 谷粒

二、 养鱼 可惜 寒冷 米粒

山羊 猎人 铃声 拉住

三、1.特别 常常 2.一棵 三只 两只 一只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四、小白兔 温顺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认识“斗、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斗、大”。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2.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5.学习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2)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出示1)课文题目。

3.鼓励学生齐读课题后进行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4.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阅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3)

dòu bànɡ ēn dài xuè chè xiǎn wǎ lián x ùn sù duó miǎo

斗 棒 恩 大 血 撤 险 瓦 帘 迅 速 夺 秒

自由读,指名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速”,翘舌音“撤”,前鼻音“恩、迅”,后鼻音“棒”。

多音字“斗”在“战斗”中读dòu,还有一个读音“dǒu”,组词为“斗笠”;“大”在“大夫”中读dài,还有一个读音是“dà”,组词为“大小”。

3.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捧—棒 头—斗 脸—险 吵—秒 讯—迅

熟字加偏旁(部件):恩:因+心 血:丿+皿 速=束+辶

4.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知人物:本文写的是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事迹。

(2)知情节:抗日战争时期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69个小时。

(3)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区分形近和同音字。

5.简介白求恩。

(课件出示4)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写道: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已的动机,把中国人的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三、 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课件出示5)

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歼灭战。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蒋介石也发来慰勉电,称“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6)“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kòng]地上。硝(xiāo)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板书:弹落庙前)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3.全班交流。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炮弹落在小庙前有可能造成小庙坍塌,人员伤亡。)(板书:小庙)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课件出示7)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敏捷)(板书: 敏捷)

(4)完整地口答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写法交流: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板书:弹落庙前:镇定 )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战斗非常激烈,形势万分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撤离的决定时,白求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自读课文,圈画批注,互相交流)

2.(课件出示8)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讨论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

(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3)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3.指名读白求恩说的话,(课件出示9)重点句:

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1)讨论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共四句话。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照顾“我”。

(2)理解第二句话,判断句子意思:A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B抢救伤员就是打仗。C可以看出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比作打仗的阵地。

(3)理解第四句话“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引导学生弄清楚:白求恩大夫是不是八路军战士?他不是八路军的战士,但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4.小结: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不顾部长的恳求,坚决不离开手术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板书:周围爆炸 继续手术)

5.感情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从中体会白求恩同志以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工作的极端热忱。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

3.教师小结: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眼看要危及到白求恩的生命,在这严峻的环境形势下,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进一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说明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板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五)理解第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10)

  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指名朗读,交流: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课件出示11)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六)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在环境越来越危险,气氛越来越紧张,师卫生部长紧急地催促下,白求恩仍然镇静地为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他把自己的手术台当作了战士打仗的阵地,一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工作了69个小时。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七)有感情地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