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嵩画牛》教学实录片断案例评析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激发儿童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初步培养儿童的文言语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才科学而合理地提出小学文言文教学提升审美力和思辨力的要求,所以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需要足于儿童地视角进入国学经典,而儿童的视角其实是一种“游戏”的视角。

一、读猜激趣,建立勾连

教师在教学《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时,和学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同学们都读过《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小古文《自相矛盾》)

生:齐诵小古文《自相矛盾》。

师:你如何评价故事里这个楚国人?

生1:我觉得他很可笑。

生2:我觉得他吹牛过头了。

生3:我觉得他不懂脑子。

师:是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你知道这句话的道理吗?

生:做事不能前后矛盾。

师:古人用自己的熟悉的方式记录了这个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直到现在我们还是用“矛盾”这个词表示前后抵触。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个文言故事,齐读课题《书戴嵩画牛》。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或者你已经知道什么?

生1:戴嵩是谁?

生2:戴嵩画牛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师:你们都很关注戴嵩,他的确是唐朝非常有名的画家,而且他最擅长画牛,值得你们关注。

生3: 那我知道了,我猜这个故事就是讲戴嵩是如何把牛画得这么好的。

生4:为什么要写戴嵩画牛这件事呢?

师:你思考得比较深入,想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

生5:我很想看一看戴嵩画的牛。(很多学生表示想看,课堂很热闹)

师:好,那就满足一下同学们的愿望,出示《斗牛图》,看看,画得如何?

生1:看不清牛的表情。(众生笑)

生2:中国古时候是画的水墨画,就是这样的。

生3:这牛挺拼命的,你看尾巴都竖起来了,抖得挺狠。

生4:我觉得牛的形态画得好。

……

师:现在是不是迫不及待要去读一读这个故事啦!那就赶紧拿出课文纸去读一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发现教师首先把《性急性缓》换成《自相矛盾》,《自相矛盾》除了是一篇小古文,具有篇幅小、半文言的特点,给学生学习台阶之外,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和 《书戴嵩画牛》中的杜处士一样被人嘲笑了,并且两则故事同样告知世人一个道理。这样的课前导入和知识统整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建立勾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开展深度学习。其次加入了猜读和质疑课题的环节,我们不难发现在猜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充满表达的欲望,言说也更自由开放,具有创造性。

二、读诵结合,把握韵律

文言味儿首先是读出来的,如果单纯从理解的层面来讲只是完成翻译任务,就会变得毫无趣味。文言文对于音调虽不如诗词那样有严格的律调要求,但汉字本身平仄音调的特点,在行文中是极具色彩的,比如仄声有短促紧张之感,平声节奏舒缓而悠长。当然,我们不需要具体教会学生平仄的技巧,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

在《书戴嵩画牛》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读的环节。(1)读准字音通文意。现代文教学时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文言同样有这个要求,对于文言来说,读音可以辨义。比如“数”我们可以使用查古汉语词典的方式让孩子来选择意思确定读音,“所宝以百数”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给学生一个探求的过程,允许他们思考、品味之后得出结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基本能力训练,也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基本方法。(2)读对句读有节奏。教师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知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而文言的意思往往在读对停顿时就明白了。在读通之后便可以任由孩子们想象读,比如“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可以延长其音,“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可以配以行为动作,比如文章的第一小节可以配节奏拍手读,还可以角色自居的表演读……加上各种元素,会让课堂戏剧化。这样的诵读安排,旨在帮助孩子借助声音进入情境,帮助孩子创设其会意的条件,让文字“活”起来,读出韵味、情味、意味、趣味。

三、读查求证,传承文化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和低段的孩子诵读小古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六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毕业年级,需要为小初衔接做准备,所以对于一些语法知识的掌握是必须的,语法知识的教学也能为学生新的学习做准备,既是体味涵咏古文字的必经路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