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深流—窦桂梅老师指教《书戴嵩画牛》课例启示 教学案例(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上班 两年也听过一些名师的示范教学,执教的多是经典教材、写景抒情 、童话寓言一类的文章 。听《书戴嵩画牛 》,还是第一次。《书戴嵩画牛 》是苏轼写的一篇题跋,这篇文章看似平淡无奇,那么这样的教材如何教得有味道 、有特色呢 ? 恰逢今年清华附小全校都在研究苏轼的文学,窦老师和她的同伴一起研究了这一新课例《书戴嵩画牛》。

窦老师过去执教的多为感情性强的课文 ,教学充满激情 ,善于煽情 。但这次示范课让我们充分理解了大师的风范和深厚底蕴,深深地领悟到原 来“平凡” 的课文也可以教出不平 凡 ;小的课文也可以悟出大的道理。窦老师这一课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 亮点不在于 情感的熏陶 ,而在于哲理的思考 。

一、着重于人物的感悟和主题的深化

《题戴嵩画牛》一课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的课文讲述模式,不再注重情节的理解,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人物的理解上。通过多次朗读“此画斗牛与?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然后抓住“拊掌大笑”的动作,让学生认真理解,既加深对牧童的这个人物形象理解,又领悟语言表达的深刻和符合身份的语气。

二、深刻挖掘语文素材,读出语文味

窦老师钻研教材确有独到之处。即使课文浅显平淡 ,她也能深入文本对话 ,认真分析语 文教育的因素,强化语言的训练。认真推敲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词语、句式 深刻领悟出内涵。

教学片段

师:“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种笑是种怎么样的笑?

生:……

师:还可以大胆的想象,这种笑还可以是怎样的笑?

生:……

师:他是一个牧童,有可能坐在牛背上,还有可能不像大人那样顾及形象,他可能有什么动作?

生:……

师:那么,“处士笑而然之”的“笑”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会说什么话呢?

生:……

三、断崖式设问、改变学生思维模式

大部分的教学,教师仅仅是浅尝辄止,只停留在课本本身的意义上。按照一般设计,学生在明白了诸如“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似乎就是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窦老师打破了这个模式。就在大家都认为这节课结束的时候,窦老师突然出示四幅图片,大家惊奇的发现原来自东汉至现代,很多的画家都是把牛尾画的向上,就连广告也是如此。难道牧童的话说错了吗?难道是画家都画错了吗?……一系列的问题立刻充满了大家的脑袋。窦老师不慌不忙,指导学生重新的寻找资料,依次探究画作后的背景资料,大家才明白原来那个“认真观察事物”的牧童也并不是对的,不同牛的种类在相斗的时候确实也是有尾巴竖起的,一下子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不迷信权威”的真实性涵义。

四、优选补充材料,深化主题

窦老师教学一向不受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 ,重视大量阅读、扩展延伸学习空间 。本课的教学就体现了这 一特点 。补充阅读的内容并不是以量取胜,简单的一篇带多篇 ,而是围绕教学目标整体设计 、优化组合,补充阅读的内容 。在本课中窦老师仅仅以乾隆题戴嵩的《斗牛图》上两首不同的提拔变化,深刻的体现了“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者也”的主题。窦老师采用两种教材既相辅 相成的方式,但又主次分明。在精读原教材同时,把补充教材有机渗透进去,作对照印证 。既加深、丰富了对原教材的领悟 ,又增加了阅读分量,扩展了知识,发展了思维。 每次听名师的课都觉得名师的教学艺术我望尘莫及,但是还是要抱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努力学习,且学且行,把自己的语文课上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