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1、读拼音,写词语。

guān cháo  lǒng zhào  bó wù  fèi  téng  huī fù    yì lì  zhèn ěr yù lóng

观 潮     笼 罩     薄 雾    沸  腾    恢 复    屹立     震耳欲聋

抄写词语:屹立、若隐若现、昂首挺胸、山崩地裂、震耳欲聋、人声鼎沸、横贯江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依旧、薄雾、笼罩、蒙蒙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若(隐 )若( 现) (水)(天 )相接 人( 山)人(海 ) (浩 )(浩 )荡荡 

山( 崩)地(裂 ) ( 风)平(浪 )静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 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1)近处作者是如何描写潮的形、声、色的?

(2) 课文中还从哪里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3)潮来后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你能说说它的“奇”吗?(说说你认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PPT

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

一、设疑自探

(一)新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并且知道潮来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写,给人以平静而带有几分神秘的感觉,二是写前来观潮的人之多,写出了人们焦虑等待的心情。这一段从侧面渲染了钱塘江大潮的“奇”。那潮来时,潮来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

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

2、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导学案预习时,有没有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呢?

现在我们可以提出来?好,你来说?还有谁想说一说?好,你来发言。

3、学生提出问题,整理自探提纲,并板书展示

预设:(1)作者是如何描写潮的形、声、色的?

(2) 课文中还从哪里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3)潮来后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你能说说它的“奇”吗?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同学们的读书声渐渐小了,那我们分小组来讨论前面几位同学在导学案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讨论几分钟。

二、解疑合探

1、学生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发言(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小结并展示)

3、全班交流若没达成共识,教师再进行引导、纠正。

明确

(1)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出现。(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

板书: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闷雷滚动  

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板书:山崩地裂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板书: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3)“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感受到江潮的声威。

从“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体会到江潮的形状和气势。

潮来之时就更“奇”了,这一段作者根据细心观察,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地记叙了潮来之时的情景。我们可以从作者抓住描写的两个方面来体会潮水之“奇”。声这方面,作者三处写了潮声,从“闷雷滚动”到“响声越来越大”再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再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巨大的声音说明了什么?突出了一个“奇”字。形这方面,从“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到“白浪”翻滚形成城墙,再到“浪潮”飞奔而来,作者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再“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七八米高”,足见潮势之猛,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字。

4、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1观 潮

远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钱塘江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近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