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和她的妹妹、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马背上的小红军、登山、新鲜事、黄继光、我能到中国去了、私塾先生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2、 简要、明白地说出段落的主要意思。

3、 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4、 理解52个词语的意思。

5、 能用“情深意长”、“会心”和“为了”各写一句话;能把表示反问语气的句子;初步学会运用“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能……”、“不6、 但……而7、 且 ……”等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8、 能按要求朗读(或默读)课文,9、 能理解课文内容,10、 回答有关问题,11、 并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12、 能有条理地、语句通顺连贯地说清楚一件新鲜事;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13、 懂得要理解、关心残疾人,14、 能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感受小红军宁愿自己忍饥挨饿,15、 也不16、 肯接受“老同17、 志”照顾的优秀品德。

1、张海迪和她的妹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段落;初步明白事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字音较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审题引入

1、读题。说说读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2、简介张海迪的事迹。

二、预习课文。

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思考课后题。

三、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述、冠、萎、摩、纯、芬、偎

2、提出不懂的词语(不假思索、讲述)

3、课后题1: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张海迪时时关心着妹妹海燕的确健康成长?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想主要写了什么?

2、本段的中心句有什么作用?这一句的两个部分分别可以概括课文的哪些段落?

3、前半句为什么用上“顽强”这个词语?(联系上文有关词句回答)

4、感情朗读。

五、课堂练习

作业本(1)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单元提示,初步学会用一句或几句话简要、明白地说

出段落大意。

2、理解几个重点句子的含义。懂得热心帮助残疾人,要做一

个心灵美的好人,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提示

1、阅读单元提示

2、什么叫做“段落大意”?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联系全文、理解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划分层次。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哪几层意思?

2、把三层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根据“准确、简洁”的要求概括大意,评议哪个同学说得既简洁又准确。(要与课文中心相联系)

4、 用“.”点出表示张海迪姐妹俩神态变化的词语。

[板:活灵活现 笑容吹跑

不假思索 严厉责问

惊呆 ]

从这些词语推测当时姐妹俩各自的心情与想法。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第三段

1、默读,分层,说说各层的意思。

[板:刚要摘花 制止

深情地说

音乐勉励 ]

2、概括段落大意。(根据课文中心进行取舍)

3、讨论课后题3,三种说法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4、课后题4。(读句子,体会它的意思)

(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不是一家人,也该热心帮助。

(2)比喻句。说明人的心灵也应该像花一样纯洁、美丽。

(3)讲人的志向,意思是:做人要做好人、善良的人,要

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说说具体表现。

5、讨论: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课文里有没有显得多余?说说自己的想法与理由?

6、感情朗读。

怎样读姐姐的话?(情深意长)

四、总结: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五、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不仅……还……、情深意长、勉励”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让学生懂得要热心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要做一个心

灵美的孩子,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词句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词句训练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二、指导感情朗读,复习阅读重点

1、分段读课文,读出感情。

2、说说段落大意,评议。(不看书)

3、说说学了这一课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词句训练

1、 不仅……还…… (递进关系)

2、 情深意长(结合作业题4)

用下列句式说话

a、在什么情况下 谁 情深意长地说 说什么

b、谁的话 情深意长 谁 觉得怎么样

3、勉励

(1)换一个近义词(鼓励)(2)造句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海迪时时关心着妹妹的健康成长。课文通过( )两件事来说明这一点。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真入括号内。

( )地责问 ( )的手风琴声

( )的花丛旁 ( )地回答

( )地讲述着

[板书设计:

张海迪和她的妹妹

一、不仅……还……

二、 活灵活现 笑容吹跑

不假思索 严厉责问 时时关心

惊呆

三、刚要摘花 制止 健康成长

深情地说

音乐勉励

2、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明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

3、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分段

教学难点: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读课题

2、落地的红枣为什么不能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词意;读通句子,长句多读几次。

2、指名分节朗读。(注意生字:缀、稚、陕、堡)

3、读下列词语

神泉堡 警卫班 果实累累 缀满 违反

解释 风趣 稚气 维护 会心

4、提出不懂的词语

三、分段

1、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大意。

2、讨论汇报。试说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说说各部分段意。

3、概括段意。把刚才说的几方面内容合并成一、二句简要的话来概括段意。

4、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红枣长得多而且也熟透了?

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五、课堂练习

1、作业题1、2、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战士们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严格遵守纪律,不拿群

众一针一线的精神。初步养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带着问题默读:毛主席怎样说服小战士,使他们懂得“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2、这一段写了毛主席与战士们的几次对话?

3、我们来看看这几次对话分别说了些什么,他们各是怎样地说的?指名朗读

[板:小战士 毛主席

捡起 边吃边说 回头笑着说 违反纪律

是捡不是摘 风趣地说 地上枣子哪里来

踩了不如吃了 耐心解释 如果……不就…… ]

4、怎样概括段意?小结方法。

(提示:从小战士与毛主席两个方面来简要概括)

5、理解“风趣、稚气、耐心解释、况且”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说话时的神态。说说从中看出毛主席是怎样的一个人?

6、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读课后题2(2)。说说战士们都明白了什么?

思考:文中“人民的利益”指什么?为什么落地的红枣不能吃?(老乡、老百姓的利益。落地的红枣是老乡的,为了维护老乡的利益,就不能拿老乡的一针一线,当然也不能吃落在地上的红枣)

3、课文题目中为什么要加个“也”字?

4、齐读最后一句,说说“会心”的意思。毛主席为什么会心地笑了?

5、学习说段意。

(1)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

a、战士们明白了毛主席说的话的意思

b、战士们的行动:捡起落地的红枣,放到树下

c、主席见了会心地笑了

(2)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意思?

(3)评议小结。

6、朗读指导

四、总结概括段意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4、5、6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2、感受战士们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词句训练

教学过程:

一、听写重点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指名读、评议

2、播放录音,跟录音轻读

3、自由熟读全文。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词句训练

1、用“会心、为了”造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毛主席是怎样说服战士们,使他们懂得 “落地的红枣不能吃”。

3、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总结谈话

(1)读了这篇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革命战士严守纪律的故事吗?

(2)联系实际,谈谈班中有没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存在?学了这篇课文将来要怎样做?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6、7题。

3.马背上的小红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2、 理解“忍饥挨饿”、“疲惫”、“倔强”、“无可奈何”等词的意思。

3、 读通课文,4、 了解课文大意,5、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 激情导入,2、 揭示课题。

陈赓同志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生涯中,有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经历。在他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时,曾深情地谈起一件往事,想起一个令他难忘却不知名的小红军战士——一位“马背上的小红军”(出示板书)。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为什么陈赓同志难以忘怀?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3、 听录音,4、 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你听懂了哪些、

5、 自学字词,6、 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读准字音:赓(gēng)络(lu)腮(sāi)倔(ju)强(jing)奈(ni)膝(xī)

认清字形:惫、狠、膝

理解意思:回顾、深情、往事、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满不在乎、倔强无可奈何(加点字要求查字典据词定义)

(2)检查自学效果。

认读生字词(小黑板)。

说说加点字及词语意思。

提出其他字词方面的疑问,讨论。

(3)指名分读各自然段,评议是否读通.

7、 给课文分段。

(1)读第1自然段,说说段意,并将课文分成两段。

(2)陈赓同志谈起的这件往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中?

(3)说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揭示;拒绝照顾——倒在草地上——牺牲原因,深深自责。)将2—15自然段分成三段。

(4)讨论交流。

8、 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二三段,2、 了解红—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及小战士两次拒绝陈赓同3、 志的帮助。

4、 能简明地说出二、三段段意。

5、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 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①课文哪些词句写出了红军艰苦?用“——”划下来。②这是怎样一位小红军战士?划出描写他长相的句子。

(2)读一读,理解“忍饥挨饿”、“疲惫”等词语。用一个词语概括小战士的特点。(“瘦弱”)

(3)这样一位瘦弱掉队的小战士,应该受到照顾,陈赓同志怎么做?那位小红军战士双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分角色朗读“陈赓走到他跟前……朝前走去。”讨论:陈赓想怎样照顾小战士、小战士又是怎样一再拒绝?

(结合理解“满不在乎”、“倔强“、“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4)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简要这一段的段意。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 学习第三段。

(1)这个小战士真的不疲惫,真的还有装得鼓鼓的干粮吗?我们接下去读这个故事,找找答案。

(2)自由读第三段。陈赓为什么突然调转,往回奔跑起来?他发现了什么?

(3)用“谁,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 作业。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劳(  )毫不在意(   )口气(   )没有办法(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三段知道站战士牺牲及他一再拒绝帮助的原因,2、 理解陈赓为自己的疏忽感到自责的思想感情。

3、 能简明地说说段意。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朗读二、三段,说说段意。

2、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联系第二、三段,理解:

小战士是因为极度饥饿和疲劳而倒下的。他的确是受了小战士的“骗”。

小战士之所以一再拒绝自己的帮助是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战友。

(3)第15自然段。陈赓为什么觉得对不起这个小红军?他的心情怎样、可用哪些词语概括?(自责、悔恨、内疚等)他的这种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用“谁,怎么样”的句式说段意。

1、 总结

(1)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使你受感动的是什么?

(2) 谈谈感受。写人记事的文章可抓住主要人物,(3) 用“谁,(4) 怎么样(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段意。



登 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意。

3、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2、简介当时时代背景。(十月革命、隐居)

二、初读课文

1、独立学习生字词,理解词意。

2、 联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词,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分段

1、课文写登山这件事,分哪几个过程?

2、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3、讨论、说段意。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2、能背诵写日出景色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

3、懂得革命者要有勇气走战胜困难,而不应让害怕征服自

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思考有没有疑难问题?

2、讨论:

(1)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隐居”一词你知道了

什么?

(2)“四周环绕着巍峨的高山”说明什么?

3、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

4、用一句话概括。

5、说说段意。(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去干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列宁他样走的是一条危险的山间小路?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危险的气氛。

2、说说对这些词句的体会。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过小路的危险和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

3、朗读“登上山顶”这一自然段,欣赏山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色。想象背诵。

4、讨论:当时列宁他们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5、练习说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对话。

2、讨论:为什么列宁要坚持仍然走那条小路回来?

3、体味课文结句:“让害怕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革命者不应该怎样而应该怎样?

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4、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理解三句话的内在联系

第一句是因果句,先说结果后补说原因。

第二句,从登山这件事得出一个道理——革命者不应该害怕困难。

第三句点明应该怎么做?(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

(2)抓重点词语背诵。

五、课堂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他们登上山顶时,一股( )的阳光,突然穿( )山前的薄雾。远处( )的湖水开始发出( )的亮光。山顶上的雪( )变成了玫瑰色,矮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儿也( )光芒。这里,好像是在谁的( )下,鸟儿们放开歌喉( )地唱了起来。

2、列宁坚持仍然走那条险路回来,是因为( )。

板书设计:

登 山

登山 走险路(勇气)

往回走 坚持再走险路

(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新 鲜 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地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2、能用普通话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教学难点:有条理语句通顺地说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学习《听说提示》

1、指名朗读《提示》

2、讨论:(1)什么叫“新鲜事”?

(2)提示里告诉我们可以说哪些新鲜事?

(3)新鲜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找材料?

3、小结

4、这次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5、“有条理”是什么意思?怎样说才算是有条理?怎样说才是较具体?

三、举例说话

四、各自准备

想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样,列好说话提纲。

五、指名说

六、评议

1、说的是不是新鲜事?

2、说得是否有条理?所说的事情是否具体?

3、有没有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

七、说话练习

1、自由说 2、同桌说、指名说 3、师生共同评议

寒假中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并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有条理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2、初步学会选材,从丰富多采的寒假生活中选取一件自己最想写又最有内容可写的事情。

3、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语句通顺连贯、有条理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作前准备

1、自读训练提示

2、明确要求

二、学习例文

1、阅读《我当了一回“英雄”》

2、这篇习作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么样的?

3、你觉得文章的“经过”部分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三、课堂指导

1、交流寒假生活,讲一讲每一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什么事。(事情的经过暂不要求展开)

2、确定材料,编列提纲

(1)思考:你觉得哪一件事最想写,又取有内容可写?

(2)把确定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列一个提纲。

(3)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评析提纲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析个别学生习作

六、修改抄写

练 习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填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2、能照样子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的词语

3、会选用常用的关联词语填入句子。

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词语

教学难点:把反问句改为否定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指导练习

1、第一题

(1)复习本单元重点词语。

( 2)独立填写各题,指名板书。

(3)同桌检查。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填入括

号的字的意思。

2、第2题。

(1)指名分别读两个句子,要求读得正确。

(2)指名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

(3)学生抄写。(要一部分一部分的抄写,把字写端正。)

3、指导第3题

(1)讲清题意:人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学校里我是学生。这道题是要求我们填写表示身份的词语,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写。

(2)讨论:你知道有哪些表示身份的词语?

(3)根据场合找出相应的词语。

(4)完成作业。

4、指导第4题

(!)指名读例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用问号的句子是不是有表示疑问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懂得反问句表示肯定的作用。

(3)学习例句,懂得改写的方法。

(去掉表示否定的词“不”或再加上一个否定的词把 问号改

成句号,读一读,加进恰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4)试改句子。

(5) 同桌之间相互出句、改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读懂短文,理解内容,会概括段意,能正确回答课文问题。

教学重点:同目标2

教学难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指导练习

(一)第5题

1、独立做题。

2、指名答。读句子。说说你为什么用这个词语?

3、用这四组关联词语造句。评议。

(二)第6题

1、背诵《张海迪和她的妹妹》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各自做好填空。

3、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三)第7题

1、读文后第三题,解释题目的意思。

2、默读短文。

3、指名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

4、评议并指点:先用“李旋同学帮助双腿残疾的钟奶奶做了许多好事”开头,接着举出她做的好事,最后说所以同学们称她为钟奶奶的活拐杖。

5、同桌互相说。指名答。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能复述指定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理解121个词语的意思;能辨析“持续”和“纽结”,“突然”和“不然”的意思。

3、会用“如果……就……”“好像”“自豪”“端详”“虽然……但是……”等词语定句子;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学会修改美名。

4、能按要求默读、背诵指定的课文。

5、学会用一件事写一个人的特点或或精神或品质。

6、感受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感受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体会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之情;感受陈毅同志在对敌斗争中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气质和才智。

  4、黄 继 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51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黄继光为了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

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简介当时时代背景及上甘岭战役。

2、简介黄继光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集体讨论,质疑问难。

三、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

(音:屡、挪、晕 形:役、雹、匍)

2、提出不懂的词语(战役、597.9高地、持续)

3、难写的词语写一分钟。

4、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其他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的哪些部份使你最为感动?(练读,读出感情。)

5、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黄继光是怎么牺牲的?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做的?

四、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提示:上级命令—请求任务—英勇牺牲—占领阵地)

2、讨论、汇报。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能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第一、二段。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说出大意。

4、感受黄继光为了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

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复述课文指定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上级下了什么命令?

(时间:黎明之前 任务:夺下597.9高地)

2、“持续”什么意思?能换成继续吗?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我军要在黎明之前夺下597.9高地?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

(敌人的火力很猛、时间紧迫)

找出相应的部分读出语气。

2、黄继光是怎样向指导员请求任务的?

分角色朗读黄继光与指导员的对话。(注意所用的语气)

理解“满腔的仇恨”、“充满了信心”等词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黄继光是怎样接近火力点的?

2、两组对读描写黄继光与敌人的行动的语言。

(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

此时此刻的黄继光给你最深的印象是怎么样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应该怎么读?

3、黄继光用手雷炸掉了敌人的火力点以后,又出现了什么情况?(理解“不料”的意思)

4、黄继光当时怎样?他是怎么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用波浪线划)(理解“猛扑”、“堵住”的意思)

5、学习单元提示。练习复述。

6、指名复述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同桌互相复述。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读出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读出为黄继光报仇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朗读全文,感受黄继光的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1、轻声朗读课文。

2、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六、作业

1、作业本6、7、8题。 2、复 述

[板书设计: 4、黄 继 光

一、上级命令 时间:黎明前 任务:夺下597.7高地

二、请求任务 战士:英勇 敌人:阻挡

三、英勇牺牲 匍伏 只剩 顽强 用尽全力 艰难挪动

站起来 举起来

不料 身负七处重伤 规定 望着

又站起来 张开 猛扑 堵住

四、占领阵地 爆发 惊天动地 海涛 占领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会用“如果……就……”和“好像”造句。

3、练习复述

4、感受黄继光为了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

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复述与词句训练

教学难点:复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第3段。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听写词语。

四、指导造句

用”如果……就……”和“好像”造句。

(1)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2)造句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5、我能到中国去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感受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体会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祖

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

教学难点:了解内容分段并说出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认读生字词。

4、抽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回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讨论、回答。

3、指名朗读课文。

四、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轻声朗读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思考并讨论各段的大意。

五、课堂作业

作业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2、读懂全文,能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体会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祖

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觉得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说说你以前在海滩、游泳池见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景色。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 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表示澳大利亚孩子动作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表示澳大利亚孩子神态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现出了什么?(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

2、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喜爱中国的感情。

说说“出人意料”什么意思?

3、指名读第4自然段。找出表现澳大利亚孩子喜爱中国的语句。

用“端详”造一个句子。

感情朗读。

4、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中国吗?除了课文上说的原因据你所想还应该会有什么原因?说着说着,这个小男孩不禁激动起来了,说了一句什么话?应该怎样读?(配上动作)

5、小男孩还这么想,能实现他的愿望吗?他不能到中国去,那该怎么办呢?作者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用“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6、作者这样做小男孩有什么反映呢?演一演。说说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7、感情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小罗斯的名字就这样留在我的记忆中”,说一说,小罗斯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

作业本第3、4、5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2、按课文要求,理解3个重点句子的意思。能给有关句子加上冒号和引号。

3、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比一比,再组词

孰( )替( ) 参( )止( )闲( )秦

熟( )潜( ) 渗( )扯( )闭( )泰

二、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这一段讲了什么?

3、“潜入”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敌人的反映如何,说明了什么?[板:潜入 包围]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当时天气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但大家仍怎样做?

2、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指名读。

“疑惑”什么意思?为什么疑惑?这位先生说了句什么话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课后问题1)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分角色朗读第三段,说说你对敌人与陈毅的印像。

2、思考:敌人的凶恶与狡猾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陈毅的机智与胆识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用两种线划)

3、理解“杀气腾腾、泰然、察看、神态自若的意思。指导朗读。

[板: 日本鬼子 陈 毅

包围 潜入

杀气腾腾 闯进 问道 泰然

不断察看 神态自若 连说带笑

听得入神 开路走了 离开

4、议一议思考题

5、陈毅给你的印像怎样?[机智从容、临危不惧]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

7、尝试复述。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就一段主要写什么?(交待事情的真相)

六、作业

[板书设计:

6、“私 塾 先 生”

日本鬼子 陈 毅

包围 潜入

杀气腾腾 闯进 问道 泰然

不断察看 神态自若 连说带笑

听得入神 开路走了 离开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2、完成词句训练。

3、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轻声朗读课文。

二、复述

1、用上板书中的词语,尽量用自己的话去复述课文。

2、自由复述。

3、指名复述、评议。

4、同桌复述。

三、听写词语

四、作业

1、作业本第7、8题。

7、笋芽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给多音字“撒”、“和”据词定音,

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笋芽儿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读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

二、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导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生字词。

3、多音字“撒”、“和”的组词及成词规律。

4、指名朗读课文。

五 、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根据笋芽儿成长的过程给课文分成三段。

2、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作业本第1、2、3题。

3、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复述课文。

2、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使学生知道只有经风雨,风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重点:同目标2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记住这一句。

2、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撒娇”、“央求”各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第二段。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记住。

2、笋芽儿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她怎样向竹妈妈表示?

“沉不住气”什么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 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唠叨”是什么意思?表演。

4、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5、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三段的10、11自然段。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记住。

2、笋芽儿遇到了谁?小草对她说了什么?(指名读)

3、笋芽儿怎么说,怎么做?最后结果怎样?

理解“暖烘烘”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写了什么?

5、指导朗读

理解“爱抚、滋润”的意思,读出温柔的语气。

理解“和煦”的意思,读出“暖和”的感觉。

下面两句描写笋芽儿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她为什么感到自豪?

6、指导背诵。

四、总结全文,揭示意义

1、朗读笋芽儿先后说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的思想感情变化。

2、说说这则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尝试复述

六、作业

1、作业本第4、5题

2、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了解省略号的用法,训练复述课文。

2、使学生知道只有经风雨,风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3、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重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指名读、评议。

3、分角色朗读。

二、练习复述

1、根据课后题1的提示轻声练习复述。

2、指名复述、评议。

3、鼓励中下学生复述,并给予肯定。

4、同桌复述。

三、初步了解省略号的用法。

1、找出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

2、讨论用法。

(1)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2)表示说话未完。

(3)表示重复词或或列举事物的省略。

四、听写词语。

五、作业

1、作业本第6题。

[板书设计:

7、笋 芽 儿

春 雨 雷公公 小 草

笋芽儿 撒娇 扭动 钻 我不怕 我要赶快长大 自豪

竹妈妈 摇头 吹坏 穿 唠叨 ]

我最熟悉的人(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一件事写一个人的特点和精神品德。

2、初步养成留心周围人和事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最熟悉的人。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习作,把自己最熟悉的人介绍给大家。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明确要求。

1、自由读。

2、思考:

(1)你最熟悉的人是谁?

(2)要写好这篇作文,在选人和选事时要注意什么?

(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学习选事的方法)

3、怎样写事呢? [板: 起因 经过 结果 ]

怎样结合写事来写人呢?(怎么说 怎么做 神态)

4、指名问学生你准备写谁?写什么事?

三、学习范文

1、自由读范文。

2、讨论:

(1)《亮亮》这篇文章写谁?写什么事?

(2)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

四、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选择评议。

[板书设计: 我最熟悉的人

事:起因 经过 结果

人:怎么说 怎么做 ]

  练习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准确写出词语;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近义词填空。

2、能写出不同语序的句子的不同意思;能改正缺少成分、主谓部分的不搭配、重复多余的病句;能填写表示转折、条件、目的关系的后半句。

3、能正确地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教学过程

1、指导完成第1题。

先由学生拼读填词,发现共同性问题再作指点。如(1)“run”韵母“un”是“un”的省写式。而与“ru”的韵母“u”不一样。(2)“bian zi”中的“zi”是轻声。让学生直接作业本上完成作业。

2、指导并完成第2题。

先理解两组近义词的意思(见“知识背景”第1点),再读句子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最后在作业本上选词填空。

3、指导完成第3题。

先让学生朗读每组两个句子,理解表达的意思,再比较两个句子中某一个词语不同位置,最后在作业本上写出每组两个句子的不同意思。提示学生:第(1)组两句,可用“谁”“喜欢的不同写出不同意思;第(2)组用“谁”“高兴”的不同写出不同意思。最后归纳小结:词语排列的顺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不同。

4、指导完成第4题。

先读句子,让学生从读中发觉句子的错误,并在课本上作修改。再讨论病因所在:(1)句子不完整;(2)“内容”与“通顺”不搭配;(3)“惊奇的目光”与“奇怪地”重复。最后让学生修正后在作业本上抄出。

5、指导完成第5题。

先学生默读理解前半句的意思,再通过“虽然”“无论”“为了”思考推测后半句的内容,并写下来,最后反馈矫正并抄到作业本上。在指导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可提示下列词语:(1)但是、可是、却、还、还是;(2)都是、总是;(3)要、总、从等。

6、指导完成第6题。

先让学生自行加标点符号,再反馈矫正。对几个较难或有不同加法的地方要加以指点:(1)“呜啊“的后面如理解成声音延长,可用横线,如理解成声音反复,则可加省略号;(2)“好像……”“又像……”“还像……”之间关系并列,以用逗号为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 不收礼物 的内容。

2、归纳短文的复述要点及重点词句,复述短文。

3、做单元检测题。

教学过程

1、理解短文内容。读读、想想、议议:(1)工人们怎样送贝雕画给朱德委员长?(2)朱德委员长为什么要把那幅贝雕画送回工厂里?(3)从哪里看出工人们对朱德委员长非常敬爱?并做作业本上两个问题的答案。

2、归纳复述短文的要点及重点词句。边讨论边板书:

(1)时、地、人、事。 视察

(2)工人们把贝雕画送 为了……爱戴 精心包装

给委员长

(3)康克清把画送回工心意转告 第一条 中央规定不能收 第二条 支援建设可拿去换外汇……

(4)工人们崇敬朱德委 捧 激动 惊异 多么

员长的崇高品德。 齐声称赞 崇高品德

(5)用上述要点及词句复述短文。先自言自语,后同桌互说,最后抽说全文,并反馈矫正。

3、做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理解74个词语的意思;能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有关词语。

3、能用“终于、逼真、为了、难道、不仅……还……、不断、欢快”分别造句、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反问句的意思。4、能按要求在感情的朗读有关课文。

5、能给长辈写信;看望长辈,能有条理地有礼貌地回答长辈的问话 。

6、感受容国团的为祖国勇于进取,小溪的自强不息,永不停步和继承革命传统,奋发向上的精神;了解电视科技发展的情况;培养尊敬长辈的思想感情

8、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四项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8个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容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预习课文、学会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预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读题质疑。

二、学习自学提示

1、说说预习的方法

2、小结归纳:读 学 问 标 答

三、自学课文

1、根据预习的要求自学课文。

四、自学检查

1、读 (1)生字词 (2)逐段通读,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 提出不懂词语

3、问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标 检查一小组“标”的情况并反馈

5、答 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不懂的再作记号

五、指导分段

1、尝试分段

2、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抓住插叙部分把文章分为三段)

六、自由朗读全文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3个反问句的意思。能用“终

于”造句。

2、能对课文中强烈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读出语气和感情。

3、感受容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世界冠军?你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但是,在旧中国我国的体育运动却是非常的落后,你们知道课文哪一段是描写这段屈辱的历史的吗?指名读第3自然段。

2、简介旧中国3次参加奥运会时的情况。

3、朗读体会。说说如果你当时蒙受这样的屈辱会怎样想?

4、那是谁为我们敲开了世界冠军的大门呢?让我们回到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说一说你觉得当时的气氛怎么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读懂重点句。

(1)什么叫“异样”的目光?群众为什么会这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2)“智慧和毅力”什么意思?这是描写容国团外貌的,跟他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有什么联系?

3、自读第一段,读出紧张、热烈的气氛。

四、学习第二段

1、此时此刻,受到万众瞩目的容国团心情怎么样?他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其他同学划出表现容国团心理活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把反问句“难道能让祖国再蒙受屈辱吗?”“人生能有几次搏”改成陈述句。

4、如果你是容国团你在当时会想些什么?

(沉重、悲愤、荣幸、振奋……)

5、练读两个句子。读出激动而振奋的心情。

五、学习第三段

1、那么容国团有没有实现他为国争光的愿望呢?他是怎么做的呢?

2、自读第三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容国团奋勇拼搏的相应句子 。

3、“面对强手”是什么意思?简介西多。把反问句“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改成陈述句。

4、理解“拉打结合、左右开弓、忽远忽近、变幻莫测”的意思。自已当解说员来解说当时比赛热烈的场面。

5、朗读背诵。

6、经过这样的奋勇拼搏,容国团——

(“终于”获得了世界冠军)

这“终于”说明这胜利——(来之不易)

用“终于”造句。

7、终于胜利了,共和国的国歌第一次在世界赛场上升起,你的心情怎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豪、光荣与激动的语气。

六、解答讨论课后问题。

七、课堂作业

作业本5、6、7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3、能举例说说继容国团之后我国的哪些世界冠军奋勇拼搏的事迹,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

4、深刻领会“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含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说”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朗读训练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出语气。

(重点语句作重点指导)

2、指名读、评议。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三、说话训练

1、能举例说说继容国团之后我国的哪些世界冠军奋勇拼搏的事迹。(你印像最深的一场体育比赛)

2、指名说、评议。

3、说说这些运动员勇于拼搏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四、质疑问难

五、写一写(选择其一)

1、读了本文后的感想,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2、介绍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

[板书设计: 进入决赛: 异样的目光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心情不平静:失利、受辱

奋勇拼搏: 拉打结合 左右开弓

忽远忽近 变幻莫测

获得冠军: 热泪盈眶 呼唤祖国]

9、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修改一段话,并说说为什么这样修改。

4、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称和

特点,感受科技的力量。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能修改一段话,并说说为什么这样修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读题、提问。

2、“日新月异”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电视机“日新月异”呢?学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课内预习

1、按五步预习法预习。

2、思考:文章是按什么思路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多音字:屏幕、品种、调低、用不着

重点词:日新月异 身临其境 微型 袖珍

2、抽读第1、5小节。

3、质疑问难。

4、分段指导。说说本文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总分总)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说说这一段里的哪一个词语最重要?

[板:日新月异]

2、哪几句话具体说明了这个词的意思?电视机有哪些发展?

[板: 从无声到有声 (声音)

从黑白到彩色 (色彩)

从平面到立体 (形像)

从用手到遥控 (性能) ]

3、小结:这里连用了四个“从……到……”说明什么?

(进一步说明电视的发展、变化快)

问: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表示作者对电视机发展变化快的赞叹)

读最后一句,读出赞叹之情。

4、讨论课后第3题。说说这段话哪里不妥当?为什么? 书上为什么还要有前面一句话?并用上“可”来连接?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1、2题

[板书设计:

从无声到有声 (声音)

日新月异 从黑白到彩色 (色彩)

从平面到立体 (形像)

从用手到遥控 (性能)……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有关练习。

2、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称和

特点,感受科技的力量。

3、体会拟人化写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

称和特点,感受科技的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拟人化写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中介绍了哪几种电视机?

(1)自学并完成表格:

[ 电视机的类型 主要特点 介绍方法

超大屏幕电视机 屏幕大 列数字、作比较

微型电视机 机体小 作比较

声控电视机 用声音遥控 举例子

装上电脑的电视机 智能反应 举例子

立体电视机 让人身临其境 作说明

全息电视机 全方位接收信息 作说明

闭路电视机 增加内容、加强联系 举例子 ]

(2)请一位同学介绍一种电视机。

(也可用第一人称来介绍)

(3)讨论:每一段在介绍不同种类的电视机时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写法:先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类电视机的特点,再进行具体的说明)划出每一段中概括特点的一句话。

师引读2—7自然段。

3、问:“电视”与“电视机”有什么不同?

4、你觉得电视机还会出现什么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问:电视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你能谈谈看电视的利与弊吗?

(了解国内外新闻、天气变化、观看文化娱乐节目、丰富各种知识,开设电视技术等等)

三、课堂练习

1、课后题2。(注意带点的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结: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最年轻”表示时间短。把电视机当作人来叙说,显得更为亲切,也从侧面说明电视机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2)你能在文中在找出一句同样写法的句子吗?

2、作业本第4、5、6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电视机的类型 主要特点 介绍方法

超大屏幕电视机 屏幕大 列数字、作比较

微型电视机 机体小 作比较

声控电视机 用声音遥控 举例子

装上电脑的电视机 智能反应 举例子

立体电视机 让人身临其境 作说明

全息电视机 全方位接收信息 作说明

闭路电视机 增加内容、加强联系 举例子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仿写练习。

2、能用“逼真”、“不仅……还……”造句。

3、巩固生字新词。

4、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的名称和

特点,感受科技的力量。

教学重点:词句训练、仿写练习

教学难点: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词语听写

2、练习朗读,指名读课文。

二、词句训练

1、找出文中有“逼真”、“不仅……还……”的句子,体会用法。

2、用“逼真”、“不仅……还……”造句。

3、评议、书面作业。

三、仿写练习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总起、分述再总结的写作方法)

回忆课文的2—5自然段是怎样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机 的? (先用一句话概括再用具体事例说明)

2、自选内容,学习课文2—5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段话。

3、写后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电视的特点,从而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快。文章又多处用了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应当说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好文章。

五、作业指导

10、小溪流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 卵石 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 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

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 )的卵石

( )的嗓子 ( )的样子

( )的山谷 (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

看望长辈

( 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知道看望长辈时要有礼貌地听长辈说话,回答长辈的问话能做到有条理,有礼貌,能使用礼貌用语。

2、培养学生从小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长辈是什么意思?哪些人可称为是你们的长辈?看望长辈时你是否能有礼貌地跟长辈谈话呢?

二、自学课文,明确要求

1、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2、平时听长辈说话,回答长辈的问话时,应该怎样做?

三、听录音讲述

1、思考:小英怎样有礼貌地听长辈说话,回答长辈的问话?

(讨论汇报)

2、平时你是怎样做到尊敬长辈,对长辈有礼貌的?

四、分角色表演看望长辈

1、自由练习。

2、示范表演。

评议:哪些地方演得好,值得学习,哪些地方需要改正?

3、小组分角色表演。

4 、检查

5、小结

五、总结谈话

1、上了这节说话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总结。(技能与思想内容)

给长辈写信(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懂得给长辈写信的基本要求。

2、会在信中表达对长辈尊敬的思想感情。

3、学会给长辈写信。

教学重点:学会写信的格式,表达对长辈的尊敬

教学难点:写信格式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听说训练《看望长辈》,懂得了看望长辈的一些礼节,今天我们又要学习:给长辈写信。

二、对比训练,复习格式

1、我们上学期已学过了给同辈写信,我们来回忆给同辈写信的格式。

2、给长辈写信与给同辈写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不同(1)开头一般不写对方的姓名,而要写称谓,直呼姓名不礼貌

(2)向对方问好要用“您”表示尊敬

(3)信写完以后祝愿语可用“敬祝身体健康!”等。

(4)署名时在名字前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您的外甥”等。

3、自由说说给长辈写信要注意什么?

三、学习范文

1、指名轮读

2、思考:这封信写了哪些内容?即写了几件事?

这件事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为什么?

(前两件事是根据舅舅来信提到的事而写的,不必写详细。第四件事邀请乐乐表妹来玩,也不用写得具体。第三件事,是“我”在学校里的表现,是舅舅最关心的,所以进行详写)

3、读了这封信,你觉得写信与写文章有什么不同?

小结:写信不必像写文章那样要围绕一个中心,而可以写几件事,但其中一件事可以写得具体一些。

四、指导写信

1、明确写作要求,列出提纲

2、同桌互相交流提纲

3、指名说说信的重点部分

五、学生写信

六、指名读信、评议

七、修改誊抄

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音节中音有无介母“U”在读音上的区别,注意读准带“U”音节的字音。

2、提高用“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和据词定义的能力。

3、能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化。

教学重点:同目标2、3

教学难点:据词定义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一题

1、出示题目,说说要求。

(一要读,二要比,三要体会)

竹 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

精神。

教学重点: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同学们,你们见过竹笠吗?看题目,你推想这篇课文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

二、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准备回答课后作业题1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词语读音,开火车检查

2、质疑问难

3、将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几遍直到记住为止。

(重点:畲、榴、潇、聊、舍)

4、回答课后题1

四、理清课文思路

1、指名轮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填空:竹芯是个( )族女孩,她带“我”来到( )。

“我”看到孩子们向( )学习,( )风( )雨,( )自己编( ),十分感动。

2、按作者的采访地点给课文分段。

五、作业

1、自由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描写竹笠的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来写的,并理

解课后题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

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轻声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课文的开头告诉了我们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

3、作者遇到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们小女孩的印像。读出可爱的语气。

4、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这两部分应该怎样读?

5、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戴的竹笠是怎样的呢?用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

讨论课后题2:说说这几句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写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出竹笠的玲珑别致的?自已画出来并讨论。

[板: 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 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笠绳上 系珠 ]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先总后分)

读出喜爱的语气。

6、看到这么美的竹笠,我的感情又起了什么变化?

(羡慕——称赞)指导读好两个语气词:哦、嗯

7、指导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三、仿写

1、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一件自己心爱的物品。

(如:我的文具盒特别地精致

我有一个新颖的变形多刚)

2、评议、小结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 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画图)

笠绳上 系珠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

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在途中,作者看到竹芯的外貌,竹笠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5—8小节,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1、学习第5小节

(1)划出描写竹笠的句子。为什么要编成花的图案,你能从下文中找出来吗?(吉祥如意、岁月如花)

(2)为什么说“那千万条嫩绿的竹丝,交织着孩子们的勤劳与智慧,幸福与欢欣呢?

(表达了作者赞赏畲乡孩子们编的竹笠精致美观,赞许孩子们的勤工俭学,赞扬孩子们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思想感情)

(3)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6、7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2)在风雨的夜里,孩子们也来学校编竹笠,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竹芯送了我一顶竹笠,她当时的神态怎样?你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热情、勤劳、淳朴)

(4)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

(2)我目送着竹芯她们远去,想象着什么?

说说这一句的含义。

(作者被孩子们学习红军,继承革命传统的实际表现深深地感动了,对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满怀信心和希望。)

(3)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说说为什么以“竹笠”为题?

3、说说本文给你留下的印像最深的是哪些地方?你觉得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吗?

四、作业指导

[板书设计:

竹 笠

竹笠美 —— 心灵手巧、热爱劳动

编竹笠 —— 风雨无阻、勤劳俭朴 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送竹笠 —— 善良热情、淳朴可爱 ]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2、学会本课48个生字,理解109个词的意思。

3、能用“依依送别”写一句话:能用“凝望”、“期望”、“联想”造句。

4、能按要求朗读、默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

5、能仔细观察,把图意写具体。

6、感受勤劳善良的品德美,领悟劳动人民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懂得学习要专心志致:懂得要爱惜粮食的道理。

11、背 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什么是背篼呢?

2、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背篼是什么?

为什么课文要用背篼做题目呢?

3、学写“篼”字。

二、自学课文。

按五步学习法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生字词读音。(抽查读读写写、组词)

提出不懂的词语全班讨论。

2、把难写的生字词写一分钟。考考同桌。

3、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一题。(在书上做上记号)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五、巩固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示”,找出重点词句。

1、学习“自学提示”。划出重要句子。

2、讨论

(1)说说什么是重点词句?

(2)怎样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粗读课文,找出重点句。

这句话赞扬了山里孩子什么样的好品质?

二、精读全文,理解内容

1、说说课文是怎样写出山里孩子的“勤劳”的?

(在书上找出相应的词句,做上记号)

2、讨论:

(1)“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禾,他背着五彩的晚霞归来了”。

(说明柴禾“多”、时间晚)

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书上又是怎样写的?

讨论课后题3(找、比、想)背诵1、2自然段。

(2)“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吁了一口气,掏出一捧红红的山柿子,笑着给了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药材……”

(说明采的东西多、善良热情、好学)

(3)“拐过……绕过……走过……跨过……”

(说明路途遥远)

(4)“小脸上的汗水和泥渍。抿着小嘴微笑。”

(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3、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句子。根据叙述想象出一幅幅图画。

4、围绕重点,读读议议

(1)选取2、3、4、7自然段自由读。

(2)讨论:

①山风、小溪、鸟儿为什么对打柴的孩子这么亲热?

②“炊烟”为什么说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

③从“拐过”、“绕过”、“走过”、“跨过”这些动作,你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④从妈妈细微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

三、朗读全文。

四、课堂作业

作业题4—6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深化重点句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句子:

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2、提问:这两句话都是写什么?它们的表达方法与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深化重点

1、齐读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

2、出示句子:

(1)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禾。

(2)比较异同:

相同点:都是说背篼里盛着东西

不同点: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从“一次”联想到“许多次”,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禾,点出背柴禾的象征意义。

(3)体会感情。从“领悟”到“赞扬”。

(4)感情朗读。

三、朗读训练

1、要求:

第一段要用亲切、轻快的语调来读。

第二段要用亲热、欢乐的语调来读。

第三段用领悟、赞美的语气来读。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评议。

四、分段练习,指导背诵。

(用“首词引背法”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我们抓住重点句“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来读读,想想,这样, 一个可爱的山村孩子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那勤劳、朴实、忠厚的美德,让人喜欢,受到人们的赞扬。

六、课堂练习

12、葛洲坝工地夜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4个,理解41个词语的意思,能给多音字“钻”、“载”、“臂”、“撒”选取正确读音。

2、能按要求预习课文,找出重点句。

3、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4、认识到在为祖国“四化”建设中,人民群众高昂的劳动热情,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14个,理解41个词语的意思,能给多音字

“钻”、“载”、“臂”、“撒”选取正确读音。

教学难点:通顺、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介绍葛洲坝水电站。(我国目前拦截长江的第一大坝)。作者当时去看了正在建设中大坝的夜景,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今天我们也去看看葛洲坝的夜景。

2、揭题。(教学生字)

二、预习,初读课文。

小组合作,预习课文

三、检查预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词读音。

2、找出本课多音字,并组词。

(“钻”、“载”、“臂”、“撒”)

找出本课的形声字。 抄写生字

3、指名轮读课文。

思考:这篇写景的文章着重写了葛洲坝的什么情景?

4、质疑提问、讨论解决。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2、轻声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喜爱的句子,并读出感情。

五、课堂作业

1、作业1、2题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能体会课后作业题中3个句子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到在为祖国“四化”建设中,人民群众高昂的劳动热情,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能体会课后作业题中3个句子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

如何达到要求?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重点句。

2、说说为什么找这一句?(这句话提出了全文的主要意思,即歌颂劳动人民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3、齐读重点句。

4、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目睹、想到、高呼)

5、作者目睹的工地夜景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让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出工地的夜景?

6、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看图理解作者的惊叹与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

7、学习3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主要讲什么?

(2)作者目睹了工地上的哪些人在劳动?

(3)他们是怎样在劳动的?

(紧握、握住、挥动;奔跑、前进、提起)

(4)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劳动同大坝有什么关系?

(5)说说你喜欢这一段的哪些词句。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进行朗读?

8、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合奏曲”是什么意思?(表演)文中具体指的是哪些声音组成?(表演)

(3)作者听到工地上的声音,有什么感受?请划出来读一读。作者为什么把建筑工地上的声音比作合奏曲、交响乐?为什么又说这声音令人陶醉?

(4)“又好似战鼓咚咚,军号哒哒,激励人们奋发向前。” 这里又把工地上的声音比作什么?把劳动工地看成什么?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轻声练读。

2、指名读。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作者目睹了工地的夜景,想到了什么?

“人民万岁”是什么意思?(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群众的功劳是永存的。

作者想高呼“人民万岁”,表达他怎样的一种感情?

(赞扬、歌颂、祝愿的感情)

4、自由练读第5自然段。

四、小结学法。

先找出重点句后,再从其他部分找出具体事例,然后读读议议,体会重点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题第1题的(2)、(3)小题

作业本3—5题

13. 嘱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给课文分段,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审题导入。

2、读准课文,初步理解字词。

(1)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读音难点:畦   眸

字形难点:蓑笠“蓑”字草字头,“笠”字竹字头,理解其意,加以区别。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审题时的问题,通读课文。

(2)默读课文,填空:我四五岁的时候,母亲(    ),我欺侮小伙伴时,母亲(   ),母亲上山采药回来发高烧时,还(         )。

(3)反馈自学情况。

4、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提示:课文中哪一部分写母亲对“我”无声的嘱咐?

(1)课文分段。

(2)说说段意。

5、找出重点词句。

(1)你觉得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母亲的“嘱咐”跟母亲的做人品德是分不开的。所以文章的重点词是哪一个?

(3)划出重点词句。(是祖国上的土地、祖国的历史养育了我勤劳的善良的母校。)

6、作业。

(1)抄写字词。

(2)《作业本》第1题。

板书: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第一、二段。

2、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领悟母亲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质疑导入:

1、复习:谁嘱咐谁?(板书:母亲 我)

母亲通过什么来嘱咐我的?(板画:眼睛)

2、还想知道什么? (附板:什么?怎么?)

二、总结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解决两个问题:母亲嘱咐我什么?母亲是怎么嘱咐我的?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一、二段。

三、联系学习提示:

1、这个单元学的重点是什么?齐读。

2、按照抓重点词句了解课文的方法,用“ ”划出重点句,“ΔΔΔ”标出重点词,来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

四、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讨论思考。

五、解决第一个问题:

1、母亲嘱咐我什么?(生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板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什么意思?具体地说:“勿、善、为、恶”的意思。

3、自己轻轻地念一遍。

六、解决第二个问题:

1、母亲怎么嘱咐?你学懂了哪个句子?

(随机教学)

生答: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1)、齐读这句话。

(2)、母亲为什么笑眯眯?眼里闪着光芒表示什么?

(3)、这里母亲嘱咐我什么?

(4)、齐读这一小节。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个母亲怎么嘱咐我,还有吗?

1、生答: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张充满怒气的脸,尤其是那双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

(1)、 齐读这句话。

(2)、母亲为什么发怒,我干了些什么?

(3)、泪花是什么意思?(板书:泪花)眼泪掉与不掉有什么区别?(学生谈体会。)

(4)、严厉逼人是什么意思?(板书:严厉逼人)如果母亲手中有棍子、有鞭子的话就会怎么样?

(就会打)但母亲现在用什么?(眼睛、手)  

(5)、齐读: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有矛盾吗?

(6)小结: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我欺负小伙伴感到伤心。 一方面对我很爱,舍不得打我。

(7)、齐读这一小节。

过渡:还有哪里写母亲是怎么嘱咐我的?

生答:凝望母亲疲惫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我觉察到母亲用目光,正默默嘱咐着我什么。

(1)、出示句子,齐读 ,懂吗?

(2)、凝望什么意思?

(3)、谁看着谁?

(4)、看着母亲的什么眼睛?(板书:疲倦、亮光)

(5)、质疑:为什么疲倦?为什么亮光?

(6)、母亲疲倦了,是因为所以

(7)、母亲疲倦了,我从母亲的眼睛中看出来的。疲倦的眼睛很黯淡的,为什么会有亮光?

(8)、自己读这一节。

(9)、归纳:两个理由,第一个是她为我下雨做了好事,而感到

第二个是她有我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而感到

(10)、尽管她发高烧,她还是感到高兴,体现母亲怎样的品质?(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勤善良。

(11)、母亲用她发亮的眼光看着我,似乎要嘱咐我什么?你说作者当时知不知道?(不知道。)

现在知不知道?(知道。)你知不知道?(知道。)是什么?

(12)、齐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

(13)、齐读这节 。

七、学习第一节:

提出不懂的地方。无声的嘱咐?

八、总结: 母亲是个普通的人,不善言辞,而那双深情的眼睛,默默地嘱咐着我,真是“无声胜有声”让我怀着对母亲的敬佩,齐读第一、二段。

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段。

2.朗读训练。

3、完成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1、研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质疑。为什么说是“祖国的土地、祖国的历史养育了勤劳的母亲?”

(3)扩展思考,体会感情。

作者从生养自己的母亲联想到什么?

(启发学生联系上文加以议论。)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 具有这种既平常又高尚的美德,所以可以说母亲对“我”的嘱咐源自于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2、朗读课文,感受美德。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母亲的美德。

3、作业:《作业本》第3、6、7题。

板书:

15.落花生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生字7个,正确选择多音字“空、便、种、应、熟、散”在本课中的读音,理解词语19个。

3、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重点: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读懂重点段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示课题,设置悬念。落花生就是花生,是一种仪器,用“落花生”做题目,你想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这篇课文并没有写花生的形状、用处,生长过程,那么到底写什么呢?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到底写什么。

(4)指名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2、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看看课后练习题1、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段,为什么这样分段。

(4)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找出多音字,读准多音字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

(4)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半亩  开辟 爱慕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多音字,区别读音。

空地 空话 天空 落空 空白 抽空

(“空地、空白、抽空”读kòng),(“空话、天空、落空”读kōng)

买种 种类 种田 种地 黄种 种植

(“买种、种类、黄种”读zhǒng,“种田、种地、种植”读zhòng)

应该 答应 应有尽有 供应 随机应用

(“应该、应有尽有”读yīng,“答应、供应、随机应变”读yìng。)

成熟 熟练  熟悉(均读shú)

散开 散装 分散 散漫 散场 散会

(“散开、分散、散场、散会”读sàn。“散装、散漫”读sǎn)

(3)说说查字典的3个词语的意思。

5、作业:(1)抄写生字。(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板书: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重点 思想内容。

2、了解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新词。

(2)同桌同学互报生字新词,试着听写民,相互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

2、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1)指名读:“学习提示”。

(2)讨论:“学习提示”告诉我们怎么样的阅读方法?

(3)教师小结。让学生明白两点。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是,一先细读重点段,读懂重点段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二是以重点段的内容为基础,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习重点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评文。

(2)细读这一段的第1部分(第2——11自然段)。

①理解“那天晚上……实在很难得‘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学生本文写于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事 很忙,很少回家。这次回来是专门为吃花生的吗?不,是想在花生收获节上,以花生为题,跟儿女们谈话,启发他们臬做人。

②说说花生的,最可贵的的好外是什么。

(运用花生植株及生长过程挂图,让了解花生开花结果的特点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

(3)细读这一段的第2 部分(第12——14自然段)。

①读这几个自然段。

②讨论:“有用的人”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理解“体面“的意思)

③说说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朗读这段课文。

4、作业:完成叙利亚本第5题。

板书: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思,帮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的,对人民有用的人。

2、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复习重点段。

(1)自由读重点段,对“花生的好处很多……才知道”这句话反复诵读。

(2)说说“我”听了父亲的话,体会到要做臬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有用”和“是讲体面”的。

2、指导学习第1、3段。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2)理解词语“半亩、开辟”的意思。

(3)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读第3段。

(5)说说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3、朗读全文。

4、讨论:作者5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课文用“落花生”做题目。

5、小结。(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按照父亲说的“像花生那样做人,踏踏实实、不求虚荣”(2)因为父亲的谈话由花生引出的的,又用花生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那样做人,所以用“落花生”作题目。

6、思考后,指名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7、指导课后练习3。

(1)读题。

(2)讨论,这样理解课文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见教学参考书)

3、指导作业本第3题。

(1)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2)完成作业。

板书:

14.春天的雨点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读课文,初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教学过程:

1、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齐诵杜甫的《春夜喜雨》(前四句),感受春雨的美好。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雨,赞美春天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 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2、自学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