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郭河初级中学   胡俊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篇文辞优美,结构严谨,中心明确的文章,除取决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外,还与作者思维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作文教学,必须进行科学有序的思维训练。

一、创造思维的训练

创造思维有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类型组成。收敛思维,它要求在弄清各个事物特点的情况前提下,朝着某一个方向去探索期内在的同一性。发散思维,它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朝着不同的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由已知到未知,有知其一到知其二。而作文恰恰是作者根据一定的材料中生活经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的一种创造思维活动过程。

那么,怎样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呢?应该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多做审美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写作训练中,首先要求学生多做审美性观察,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获得写作材料源的需要。如写人的眉:展眉表示欢欣,蹙眉表示愁苦,扬眉表示得意;写人的声音、手势、体态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情绪和心情。欧洲人用耸肩表示遗憾和惊奇,中国人以拍肩表示关心,老年人以靠肩表示亲近。这些信息,如果不通过审美观察是难捕捉到的。总之,世间万物都负载着大量信息,都需要仔细观察。

审美观察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应强调两点:一是教学生带着情感;一是在观察中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像学习《春》中的一句“野花遍地都是:杂样的,有名的,没名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正是作者在观察时既富有情感,又富有联想,才把散在草丛的野花,写得那么形象而富有美感。观察中,不联想,不想象,就不会有形象思维的创造;不带有情感,也不会有形象思维的审美特征。

(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相对阅读中的再造想象而言的。他是写作中形象思维各因素中最足以体现创造功能的一个核心因素。无论是塑造形象、虚构情节,还是创设意境,都离不开运用想象来创造。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对原型进行改造加工,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文学形象,鲁迅在介绍自己写作经验是说过:“……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人在北京,衣在山西,是一个拼凑成的角色……”也就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通过创造想象而塑造的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从思想到身体都毒害得残废不堪,却还相信和爱惜着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套鬼话,一直到凄苦惨绝以死的时候都没有觉醒和反抗的迂腐十足的读书人形象。小说中的情节,也是根据人物性格发展,从而合乎逻辑推理而形成的,这个推理,也必须凭借创造现象思维来实现。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辩证的分析认识问题,依据某一材料,多角度展开联想再加以提炼概括。作文中的发散思维就是依据材料,经过思维而确立多个文章观点,这样就可以避免作文出现千人一面,观点雷同的通病,又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举例略)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所为逻辑,简单来说,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他可以使思维趋于精密和有条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加强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常发现“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层次不清”、“词的概念混淆”等毛病,表面看是个语言问题,实际却是一个逻辑问题。初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便是针对逻辑思维教学而言的。因此,我们教每篇课文时,除根据课文的特点。力求在句子顺序、层次关系、过渡照应等方面对学生在逻辑思维上有所启示外,还要加强课后的思维单项训练。如修改逻辑病句,连词写话,把几个顺序打乱的词联成几句话或一段短文,做到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有内在联系,合乎语法与逻辑。

三、简化思维的训练

作文,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行诸文字的过程。这个信息(也就是材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说是好事是可供选择的范围大;说是坏事是过量的信息,往往会是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以致作文“欲速则不达”、“详略不明”。

思维的简化训练就是用已有的信息,朝着一个方向去获得正确答案的一个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避繁就简,“投机取巧”,能走捷径的尽量走。如:

有一辆载重汽车要过一个隧道,货物正好比隧道高一厘米,再不允许卸货的情况下,用什么办法使汽车通过隧道?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但只要用简化的思维方式很快就能解决问题,简化的方法就是把车胎中的气放一些。在训练时,同时要善于排除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排除了这些次要的,使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总之,只要我们注意在思维过程中化杂沓为明晰,变复杂为简单,就会发现在扑所迷离的万事万物背后,总隐藏着最简明的规律。

作文的过程,实质是一种思维过程,因此,思维训练必须贯穿作文的全过程,按照思维规律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在写作时想清楚,写清楚,思想明澈、深邃,语言清晰、流利,轻松愉快地完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