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时间:2022-04-07 12:56:02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以下简称“百小”)的成语文化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滋养儿童生命成长的同时,推进了学校内涵特色发展。

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百小与成语文化渊源深厚:20xx年,学校参与了江苏省重点课题“成语联想教学法”的课题研究。20xx年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成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演绎着对中华成语的学习传承,创生发展。

  我校的成语文化历时10年的研究。起步阶段:成语文化项目是一个“创新赛事”,我们以“成语创新作文大赛”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探索阶段:成语文化项目是一个“主题节日”,开展了与成语文化相关的系列学生活动。完善阶段:成语文化项目是一个“特色环境”,学校选取成语经典,打造特色校园环境,彰显成语元素。发展阶段:成语文化成为了一门“综合课程”。

  一、成语文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成语文化课程的价值定位

  我们在深入学习与研究成语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聚焦儿童未来成长的核心素养,清晰培养具有博、毅、善特质的百草娃的育人目标。综合各类课程理念与教育主张,学校提出儿童“生命·成长”为成语文化课程的首要价值。基于此,成语文化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基于儿童的生命成长,同时把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完善儿童的精神发展也作为课程建设的价值追求。

  (二)成语文化课程的发展目标

  自成功创建常州市成语文化课程基地以来,学校围绕育人目标,以“立足成语,传承经典,滋养生长,奠基人生”为发展思路,依托原有成语文化研究项目着力成语文化课程建设,确立了“成语文化:滋养生命成长”课程理念。学校进一步清晰了成语文化课程的建设目标:

  (1)以成语为支点,开发完善“成语文化”课程体系;

  (2)形成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的年段学习内容序列,探索成语文化学习的课型新范式,提炼出年段的教学策略;

  (3)进行成语文化课程资源建设,进一步提升成语文化学习环境,建立学研结合的成语文化研究队伍。几年来,学校成语文化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型研究、学生活动、校园文化、队伍打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建设。成语文化校本课程成为了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彰显了师生在成语文化浸润下的独有特质。

  (三)成语文化课程的整体构建

  1、以整体育人的高度设计课程体系。

  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达到国家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使个性多元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我们不仅需要依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还需要着力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达到基于国家标准、学校追求、儿童需求的共生融合,共同达成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基于课程目标,我们以文化、课程视域、儿童等视角进行成语文化课程的顶层设计。

  2、以创生多元的维度推进课程实施。

  (1)成语文化教材:在开发中不断优化。在阅读、研究与成语相关的主要理论文献、研究成果及其他文本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两轮成语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第一套教材体系缺乏整体性、序列性,重于成语故事的学习及成语积累,成语文化气息不浓。基于此,学校依托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的专家资源,校内组建成语文化研究项目组进行成语文化校本教材的二度开发,进一步凸显成语文化的教育价值——培养兴趣、提升素养、传承文化;凸显成语文化教材的“趣、融、情”三大特点。新编的成语文化校本教材从“成语与自然(科学)、成语与动物(植物)、成语与历史、成语与美德(尊师、乐学、立志等)”进行规划与编写,每个单元有单元导读和单元拓展。各主题单元内容设有文本内容、知识积累、内容研学、活动体验、文化链接五大板块。

  (2)成语文化课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核心素养真正落实,课程实施是关键。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在学科内、学科间、学科外寻找相同的基因进行统整。近年来,百小成语文化课程实施着力于课型研究,进行了多次主题教研活动,创生了“成语群文课”“成语习作课”“成语探究课”“成语探源课”“成语全科学习课”等新课型,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不断探索学科教学整合路径,构建成语浸润的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如《乌鸦反哺》,我们融入多种学科元素,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唱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等活动,通过角色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度。学校将成语文化与体育课程相整合,创编了成语儿歌操《闻鸡起舞》,分立志、诚信、勤学、坚毅、团结、忠孝、取义、修身8个小节,每小节由8个成语组成,再以朗诵、吟唱等形式表现。

  目前,我们和两所省级成语文化课程基地中天钢铁、奔牛高中进行成语文化学习研究的分享交流,尝试打通中小学学段壁垒,延展成语文化研究的广度,拓宽成语文化研究的视域。

  (3)成語文化课题:在研究中不断深入。“‘成语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研究”成为20xx年省重点自筹课题。借助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成语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进程,课题研究为课程建设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研究中,学校不断完善成语文化课程的整体架构,开发年段序列教材,探索成语文化学习的课型新范式,提炼出年段递进的教学策略,形成系列的、多元的成语文化校本课程资源。

  (4)成语文化课程评价:在评价中不断发展。成语文化课程重过程性评价,以学习成语文化经历展评为主要评价方式,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儿童快乐的旅行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职能差异等,将知识、技能、能力、思维融合其中。我们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能讲述一个成语故事,手绘一幅成语插画,创编一个成语新说,学会一套成语儿歌操,参演一次成语课本剧,经历一次成语达人赛等。

  二、物型课程,成语文化浸润儿童生活

  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要重视物型课程建设,以物象助学情,让学生借物启学悟道,内化于心,物化于形,达到物我合一。学校非常重视成语文化课程融入物态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让学生时时刻刻浸润其间,感受成语文化的魅力。

  1、楼群赋名,意蕴高远。

  学校五幢楼名分别命名为“百卉”“含英”“芝兰”“玉树”“化雨”,楼名来自成语“百卉含英”“芝兰玉树”“春风化雨”。“百卉含英”“芝兰玉树”寓意学校培养优秀学生的愿景,也与校名“百草园”的意境吻合。“春风化雨”寓意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与“百卉含英”“芝兰玉树”相呼应,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阳光雨露般的呵护教育。“百卉”“含英”“芝兰”“玉树”“化雨”五栋建筑相互呼应,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可视感。

  学校充满阳光雨露,为如花草般茁壮成长的学生们提供滋养,是他们的花园、乐园、学园和家园。

  2、廊室相宜,润物无声。

  教育是一门多元的艺术,环境是一门无声的课程。学校充分利用楼道、走廊、专用教室等有限的空间,留有成语文化的印记,让静态的墙壁、走廊“活”起来,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学校建有“别有洞天”成语学习长廊,利用长廊墙面分主题介绍成语的来由与意蕴,通过“成语与军事”“成语与生活”“成语与艺术”等多主题成语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成语根植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成语与生活”,从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道出了与生活相关联的成语。

  在成语专用教室建有一幅展开的成语文化卷轴,卷轴以先贤孔子形象为背景,选择近30条成语,包括凸显学校精神、“三风”等学校特质的成语,以不同字体排列呈现,同时展示的还有学生学习成语文化的成果或作品,塑造了“传承经典,乐享成语文化学习的妙趣”学习环境。

  3、班级文化,浸润成长。

  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体现成语文化的特色与育人价值。以成语的方式呈现班级精神,进一步将成语文化融入班级日常教育。如我们结合学校“百草园”的内涵,将“鸟语花香”作为班级的班徽,低年段选取“昆虫”作为班徽,凸显童趣,并提炼班级精神。小蜜蜂中队把“勤勤恳恳、博采众長”作为班级精神,并进行班本化解读,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学校还建有成语广场。里面设有成语文化石、成语座凳等,分区域呈现了选自唐诗、宋词、《论语》和《孟子》的成语,立体凸显了成语元素,彰显了成语文化特色。学校环境为成语文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物态环境资源,彰显了学校在成语文化浸润下的独有气质。

  三、内外引领,集聚优质课程建设资源

  1、借力课程建设“专家组”力量。

  学校采用专家的卷入式指导作为课程建设最重要的支撑。一方面,邀请教科研专家对课程开发实施把脉明方向;另一方面,邀请成语文化研究会专家对研究团队进行培训指导,提供智力支撑和建设性建议,从课程体系、学科统整、课型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索与实践。

  2、着力课程建设“项目组”实践。

  学校专门成立了“成语文化课程建设”项目组,由分管教学的校长领衔,汇聚了学校成语文化教学的骨干力量,能充分保证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力量。组织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成语文化课程的开发实施,开展微型团队同伴互助式的校本研修。项目组管理不仅凝聚共识,还催生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人人参与,智慧分享,成语文化课程研究有了厚实的研究土壤。

  3、分享课程建设“经验性”成果。

  我们既注重基于学校实际进行的原创性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关注汲取不同学校的课程建设经验,在各类不同级别的课程建设分享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在成语文化浸润中发展了核心素养,教师在实践创生中促进了专业成长,学校在各类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一次次的展示,一次次的分享,坚定了我们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成语文化课程研究之路。

【成语文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教学反思12-03

校本课程调研报告11-11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02-11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8-05

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总结06-22

校本课程工作计划03-15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02-26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3-17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15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