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时间:2023-06-30 09:30: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读后感集合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读后感集合15篇

活着读后感1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

  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

  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

  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

  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活着读后感2

  余华的《活着》应该是我用时最短读完的一本书吧!最开始知道《活着》这本书是因为在微博看到易烊千玺的推荐,他说:“读《活着》就是随着富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习惯于接受失望,等时间淡了悲伤,苍凉难耐么?尽是人生”后来又在微博上看了一下其他读者对《活着》的评价,知道这是一部悲剧,主人公富贵一生都在不断的失望中度过,生命并没有在他的努力中出现转折,也没有任何奇迹可言,每次觉得有盼头的时候总会被当头一喝。

  我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来看这本书的,可是直到最后苦根也离开的时候我依然哭到不能自已。富贵最后倒是看得透透的,与他的老牛相依为命,他的苦楚,他的寂寞最后只能自己消化。生活对他不是善良的,对家珍、对凤霞、对有根、对二喜、对苦根都不是善良的,甚至是残忍的。可是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又对谁是真正友好的呢?哪怕是春生、龙二也是牺牲品。跟着富贵的足迹走在那个时代里,一步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经历过农村生活的我在读文章的时候似乎更能融入到那样的环境当中。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只是为了生存下来就要不断的挣扎。读着富贵的人生,我在想如果是我在那样的环境下,我能坚持下来吗?如果我像富贵那样留在了最后,守着一座茅草屋几座坟,我还能坚强的活下去吗?或者说那个时候我还有活着的意义吗?

  以前有一个远房亲戚,爷爷说我应该叫“幺爷爷”,印象中我还在上幼儿园就去世了,之所以还记得有这么一个人,是因为听到爷爷说“幺爷爷”死了好几天才被村里的'人发现,还是村上出钱将他埋了的。我当时年龄很小,但仍觉得很心酸,没有家人、没有子女,就连死了也没有人知道。这么活着不难受吗?不痛苦吗?

  最近听到了太多不好的消息,我感觉心里承受的负能量快要将心脏撑爆了。经常在想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没有生活在富贵那个年代、没有集体化,不必担心受冻挨饿,可是我们的生活中似乎也少了单纯,少了真诚,充满了欺骗和背叛,越走进生活越害怕生活。

  然而哪怕是这些感伤,这些害怕也只有活着才能体会到。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作者在书的自序中就给到了我们答案: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读后感3

  有幸看过余华的《活着》,差不多是高一的时候,我从未因为读或者对文字表达的渲染力而掉过眼泪。《活着》让我感受到了贴切现实的底层人民生活的寒酸。来自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心酸历程,我想现实中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像富贵一样的经历吧……失去亲人也好、经历过暴富破产也罢。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向往都是自由的,生活的不如意并不会打倒每一个人,如同最经典的一句话“生活会像磨刀一样磨平你的棱角,降低你自己心里对生活想要的满足感、幸福感”。我想“人”大都该如此吧,也只有经历过那些痛苦的、真正触动内心的,才会对生活的理解升华到一定层次。

  《活着》中揭示了一个最明了直观的主题,“无论生活给予你怎样的不公平,总会有人去慢慢接受它”。人人都能像富贵一样或许每个人都会如清风般自由吧!可悲的是,最后陪伴富贵的只有那头老黄牛。余华对生活的理解程度和释怀,《活着》也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许这个过程中会让你感觉到富贵真的好可怜,相继失去至亲,这样的过程和里面细节的文字描述既给了读者视觉冲击感,也会有真情实感和生命脆弱的碰撞。然而一切终归是美的,富贵依旧用平和的语言叙述着他一生的经历。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最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为感激,同时又相互仇视;但是又无法抛弃对方,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生活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化成泥土。《活着》讲述人生如何承载巨大的苦难,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读者的`角度,他的人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他的苦难经历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儿女是世界上最好的。还有女婿和外孙,还有曾经一起生活的朋友,生活的点点滴滴……

  《活着》讲述人生如何承载巨大苦难,人就是为了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也许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命运。《活着》里的福贵:生活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也许应该理解为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

活着读后感4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

  死亡是生命逝去的方式,是终点,亦是起点。而活着,活着是生命存在的证明,但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什么呢。这是个问题,也不是个问题。

  福贵是《活着》这部小说中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悲剧之所以是悲剧,是因为原先美好的事物被毁掉了。福贵原本的生活究竟是幸福还是悲哀,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生活不停的变故,是悲剧的来源,福贵好赌,把家产赌光,从地主的儿子变成了下地干活的农民,因此导致父亲崩溃掉入茅坑,再也没有发出声音,接下来福贵的人生可谓是一波三折。经历种种苦难的福贵,感受过幸运来临,也感受到了生命离去的无奈,自己的父亲母亲儿子老婆女儿相继死去,生活仍旧继续,福贵还活着,他还活着。

  你说无一亲人的福贵,这只是苟活,可你怎知他是在苦难中熬着,而不是在苦难中幸福呢。以往的种种回忆,似乎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不像其他的乡间老人,对自己以往的人生一问三不知,似乎那段人生与自己毫无相关。他可以绘声绘色的描述,他可以徐徐道来,他的曾经,他的人生,他最终为自己而活着。

  有人说他其实算是一个恶棍,在生活富裕之时,他吃喝玩乐、好赌成性、不顾家庭、戏弄老丈人。可他何不是为自己而活着,在亲人全部离去的天昏地暗中选择死亡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可他还是选择活着。

  我不知道他在当地主儿子时过着的那些一天天随风飘去的生活是否快乐,是否幸福,但是我认为他在苦难中,在有真正的活着的感受时,他是幸福的'。

  我们的人生也许没有那么戏剧化的苦难,没有那么多的坎坷。但是活着,为何而活,为谁而活,是人生始终要探寻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前进的一个理由,一个原因。生活总要继续,最终我们总要为了自己而活,身边的人会离开,会离去。而每一个鼓起勇气生活的人,我们都应该明白,活着不仅仅是活着,为自己而活的真正含义,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去实践,来活着。

活着读后感5

  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自己的整个心灵。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因为我讨厌于华,讨厌他的残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我没有办法接受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泪。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那几天我想的只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曾经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这唯一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我总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们造成的,但是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活着读后感6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说它荒诞,是正因这部小说资料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正因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这部小说的许多资料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僚主义、大跃进户外和文革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资料,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正因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杯具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

  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好处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齐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然而我认为上

  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下,一向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职责。”职责,是活着的好处,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职责。

活着读后感7

  说实话,这个读后感我不想写,为了和儿子的约定,我不得不第三次重新走进余华的世界。四个小时,八万字的《活着》从我心底平静地流过,不起一丝波澜,我开始分析自己平静的原因,那种初读的感慨万千,仰天无语去哪里了?

  大概五六年前,第一次读《活着》,是在沈阳出差,边吃饭边读书,我一下子走进了主人公富贵的世界,跟随他经历一个个亲人离去,看一会儿便仰头望望星空,让思绪任意的流淌,一种无言的沉重压的我无法释怀,一杯酒下去,接着感伤无限。

  这次阅读后的平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是我的内心麻木了吗?没有。”我回答自己。现在的我已经走过了通过富贵的悲惨来彰显自己幸福生活的阶段。如果第一次阅读我写读后感,一定声情并茂,情感满腔,对富贵的遭遇给予最大的同情,对富贵在所有亲人离去后的淡然给予最大的肯定和敬仰,并感同身受。这也是大部分读者的情感。

  富贵的人生没有波澜壮阔,如果用笔调去描绘,它一定是黑白的,任何其他颜色都无法添加进去,如果是一碗汤,它一定是苦的,余华吝啬地加一点滋味进去,也是为了发酵过后有更多涩的味道。

  富贵的经历是那一代底层人民共同的回忆,经历解放战争,大跃进,,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啊,作为底层人民的富贵,在历史的.大潮中随波逐流,哪有资格和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承受,忍受,无奈的面对还能做什么。所以我不会去赞扬富贵失去所有亲人后的淡然,我只是哀伤那一段苦难的历史。

  《活着》无疑是一部深邃的作品,它告诉我们,人对苦难的承受力是无限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我们没有经历更多的苦难之前,无论感觉自己有多么深刻,也是没有资格讨论如此一个广大而沉重的话题,在真正的苦难来临时,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我们要做的,除了无法逃避地面对,哪怕有一丝的坦然自若,便无愧此生了。

活着读后感8

  人为了什么而活着?大概所有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学校,工作是为了过上好的生活。似乎当下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做的事寻求一个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动机,好以此来支撑着继续前行。

  余华说:“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故事开始,主人公福贵,以一个孤独却坦然的老人身份出场,他和他的老牛一起休息,在这段时间里平静地回顾了他的一生。

  福贵的一生就像在深海里浮沉,在那个灰暗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所有痛苦的事似乎情有可原,人的`生命就如芒草般脆弱且不起眼,命运时而仁慈,给你一颗枣,换来下一个更响亮的巴掌。

  福贵都已走到那一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他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余华直白的说出了答案: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接受命运给予的所有,做到能做到的,接纳不能做到的,永远对人世保留善良和温柔。毕竟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定论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旁人眼中福贵一生悲惨,生活绝望、暗无天日,但作者说,福贵本人并不这么想。想想也是这样,他这一生好坏都经历,酸甜荣辱都尝遍,死了亦了无牵挂,生活百般滋味,在于个人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作者说:我希望你读到的是生命的韧性,力量、爱情、友谊甚至本能焕发的快乐额以及幽默,一切美好而朗朗欢笑的东西,它们无视命运的暴戾而独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难,同时也反对假惜命运之名的自暴自弃。善良绝不仅仅是悲伤软弱的眼泪,而更应该是对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关怀与肯定,它举重若轻地保护着我们的心,在艰难世道里保持热情与希望。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活着读后感9

  余华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虽然他所写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本本都是经典。《活着》,就是他的一部代表性的作品,今天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想把心里的想法一吐为快。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富家的少爷,但是又因在外吃喝嫖赌,把家里的105亩地都输给了龙二。他爹也因此被他气死,他为什么要活着?他人生黯淡,为什么还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看完《活着》以后,这个问题曾一直一直在困扰着我。从苦根死后,他没有了随着已故的亲人,只买了一头老牛天天在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像其他农民一样劳动着。

  他的一生也是处处经历坎坷的,赔完了地后,父亲被气死。只得和母亲妻子和女儿生活。最后母亲得了重病,福贵去城里给母亲买药时,又被抓壮丁。几年后,遇到解放军,回到了家乡,而母亲已经死了,女儿凤霞也因病变得聋哑。后来,儿子有庆,因为县长的.夫人生孩子大出血缺血,可是其他人的血型对不上,只能抽有庆的。但是大家都想着救活县长的,谁还会管有庆呢,最后有庆因为抽血过多而死。凤霞后来嫁给了二喜,在生孩子时也因为大出血而死。福贵的妻子家珍也很伤心,三个月后也死了,二喜在工作时因为失误被水泥板夹死了,他的孙子,凤霞的孩子,苦根也因为吃豆子撑死了。这样,整个家庭就只剩福贵一个人了,他就买了一头老牛,给他起了自己的名字,陪自己度过以后的日子。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只要坚持活着,活着本身的意义就存在希望。有人说其实在这个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对于福贵来说他始终没有绝望。虽然身边的亲人接连离他而去,可是福贵依旧没有放弃生的希望。

  生命的磨难最终会随着时间,渐渐的在记忆中消退。福贵的一生是非常悲惨的,可是当他老年时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时,他并没有充满绝望。

活着读后感10

  亲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福贵对生的渴望就一点一点的增强。也许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好”,但当他看到什么是“坏”的时候,自然可以做到“好”。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只有活着才能去追求,去选择,去改变。

  单纯的活着,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们应该倾尽一生去追求的,但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单纯的活着,欲望始终束缚着人的内心,无法摆脱的。其实所谓的痛苦和欲望,都是我们的主观思想,如果真的`可以把生存的意义上升到活着,便可以选择性的接受与不接受,甚至是选择性的面对于不面对,福贵这种经历过人世间极苦极悲的人应该就可以做到,宠辱不惊也好,顺其自然也好,随遇而安也好,不过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生命并非一个绝对体,有些时候还是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外界的必然条件视时回归现实,基于现实做出自己的判断,给出自己的评价。

  总之这都是一种对自己考验,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参悟。

  同时,福贵这种释然一切,对生死无所谓的态度也是一种悲哀。我们不能追求生死无谓,而是应该追求生死无畏,如果功利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放弃所有流泪的理由,甚至连一个借口都不给自己留,活在一个虚设的环境里,生活自然是枯燥泛味的,也是失去了其根本意义的。

  有些人在有些时候是没办法的,就像福贵,经历了那么多,到最后他身边就只剩一头将死的老牛了,他一生都在选择,却一生都没有被幸福选择,只是悲哀,是他自己的放荡还有社会的动荡造就了他的悲哀。不说那些打着解放旗号的革命运动是否科学,我只看到了福贵这类人的真实的悲剧。

  穷困人民是没有地位的,福贵一家的悲惨泯灭也并非偶然,有造成其发生的必然原因。那就是黑暗的社会对于穷苦人民的蔑视甚至是无视,他们的生死没有人在意,却要在不必要的时候被剥夺生存的权力。

活着读后感11

  阅读《活着》其实就是随着福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习惯于接受失望,等时间淡了悲伤,苍凉难耐吗?尽是人生。有很多的读者都把《活着》奉为最好看的书,甚至于定义为“最好看,没有之一”。

  这并非没有道理,年少轻狂时的放纵不羁到家产败光之后的落魄凄惨,这样大起大落的人生失望吧。

  更为失望的.啊,父亲是在接受不了风光无限的家一夜之间沦落,自杀而死,失望吧。一个家的支柱没了。

  然后,母亲一生几乎未下地干活,就因为福贵的作孽,在年老迟暮之际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一点一点地做活,然后患病,却是没有钱,失望吧。

  然后,因为女儿生病去城内请医生却被抓去充兵,几年未归,生活在随时被从天而降战场上,失望吧。

  好不容易回到家了,儿女不识。女儿因生病再也无法开口说话,绝望吧。

  听话懂事的女儿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好人家,却是因为难产死在了医院中,福贵还是连夜埋掉了自己的女儿,绝望吧。

  然后,出门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儿子到晚上就变成了躺在姐姐死的那家医院里的尸体,又是亲手埋掉,还得想着怎么安抚重病的妻子,绝望吧。

  然后,从小娇贵的妻子患病了却为了几个可怜的工分坚持下地,到最后又在儿女死的那家医院,还是福贵亲手埋掉,绝望吧。

  女婿带着外孙艰难生活,但是女婿在工地上被意外致死,还是他亲手埋掉,看着还不懂世事的外孙失去双亲,绝望吧。

  带着外孙回到了乡下,却被福贵煮的过多的豆子撑死,亲手埋掉了自己的外孙,绝望吧。

  苍凉难耐的人生,凄凉悲怆的经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人的心灵,可是这真的也就是人生啊。

  这本书会让我们用同情的目光看待这世界,会让我们珍惜当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会让我们明白人生是在猛兽随时出没的荆棘之路上走完的。

活着读后感12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主角福贵是一个出生在地主家庭的败家子,嗜赌成性,最终输光了家业一贫如洗。后被俘虏,历经波折,最终回到家乡。回到家乡后,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不料却被半斤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亲人的'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就这么用一个老人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悲惨的一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越是这样,越能让我在读的过程中潸然泪下,越能引起灵魂的震撼。看完之后,觉得心情是沉重的,悲伤的,一直被作者有意无意制造的死亡阴影笼罩着。但是,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在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并没有呼天抢地,一蹶不振。虽然命运如此,福贵却仍能坚强乐观的活着,这是怎样一种境界。福贵虽然生活贫苦,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但是他依然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并没有抱怨什么,也从来没放弃过希望。“活着”,这两个字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

  生活,是平淡的,这种平淡需要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生活中或许会遇到苦难,遇到艰难,但是,无论遇到什么不如意,想想福贵的坚强和豁达,就会觉得其实不算什么。很多人在人生中困惑,或许是因为他们把人生复杂化了。其实,活着,是最简单化的人生,它没有功名利禄也没有喧嚣浮华。而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就像作者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读后感13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活着》

  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给人们一种极大的感染力和震撼性。

  破旧的茅草屋、有庆飞奔喂羊、卧病在床做针线的家珍、凤霞和喜子手牵手站在远处的模样、苦根拿着小镰刀割稻子、福贵和老牛相依为命的背影..…每每读到哽咽之处突然体会生活的苦难是难以预料又无法避免的,

  人是需要苦难才能真正直面自己,对于命运而言,很多事情是人无法改变的,人在命运面前沙小的就像不会游泳的人掉入深海只能扑腾几下就沉落下去一样,也许苦难的意义就在于让人能一直怀着总会好起来的"信念再继续和命运抗争下去。正如余华所说的,活着就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本身就是艰难的,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却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

  福贵,无福亦无贵。家珍,一辈子也没有过过作为珍宝的一天。有庆,实在无余年可庆。凤霞,凤冠霞帔之后便香魂一缕随风而逝。二喜,生命中只有一喜。春生,如野草般一次次躲过战争,却还是倒在了野火中。活着实苦。但活着的'意志又是富贵身上唯一不可被剥夺的东西。

  看到福贵送凤霞来回那部分的时候,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一直到有庆去世的时候真的是崩不住了,泪眼婆娑,一直哭到小说结尾,身体发颤,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家珍对春生说“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得好好活着”,看到这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滋味。“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看完了这本书,让我内心有很深的感触,人这一辈子,能活着就已经是多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风景,珍惜身边的家人、朋友。生活很难,但只有活着,才有新的期待。

活着读后感14

  生与死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这之中却不乏悲观的色彩。而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一下午就读完的书,却让我领会到了“活着”,这一沉重的词语之中的另一种色彩。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听老农福贵讲述他悲惨曲折而又幸运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一个纷乱特殊的年代,他经历了家庭的兴富与衰弱,经历了战争与动荡,也经历了身别亲人的接连离去。在他坎坷的一生中,他得到了良好的家境,贤惠的妻子,聪明伶俐的孩子;却也失去了许多。福贵是悲惨的,在挥霍完家产之后,他由地主变为贫农,家道衰落,父亲也因此离世;但他同时也是幸运的,正是因为变为贫农,他不必在解放初期作为地主而被枪毙;他是幸运的`,因为有了个贤惠的妻子,作为农民的他生活却也是幸福的。但是,随着亲人的接连离世,他的生活也渐渐地改变,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命运如此多舛,他仍坚强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过去的伤痛在他的口中似乎是那么平淡。这种平静或许只有快到了生命尽头,回望过去时才会有吧。

  从双亲,儿子到外孙,他们的离去无疑给福贵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想想人活一生,却要遭受如此之苦难,又是何等的悲痛!一次次的打击,使福贵选择了一种平静,一种真正的平静,一道道的伤痕只会让他更坚强,更坦然地面对生死。这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是坚强,更是一种释然!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活着”吧。

  就像课堂上老师所说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生活也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风风雨雨,生老病死,我们也得一样一样地经历过去。面对无法选择的生活方式与命运的种种不公,我们到底是应该像福贵一样坦然面对,承受着更大的“活着”的苦楚还是像网络中无数的无力为生活承担责任而自杀的人一样,这只能靠我们自己选择。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但可以改变

  的是对命运的认识。我不苟求能够风风光光地走过一生,但求能在那个时刻,带着微笑平静地与这个世界道别,也同身边的人到声再见。

活着读后感15

  《活着》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主人公以前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应对自己的过去能够冷静的回忆与论述。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以前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那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完美,而是对一切事物明白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潜质,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取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我们此刻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能够透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着读后感03-03

《活着》读后感01-24

《活着》读后感02-27

活着读后感08-16

活着的读后感03-07

《活着》的读后感03-08

《活着》读后感06-12

活着话题作文12-01

活着高中作文12-28

活着初中作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