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读后感

时间:2024-02-21 07:49: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湘行散记读后感通用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湘行散记读后感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湘行散记读后感通用

湘行散记读后感通用1

  这些文字,如清纯之花,让人难以放下;如坚硬磐石,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名著。书里写的是水手与妓女生活穷苦,但不会没有生活的希望。沈从文曾参过军,后离开队伍,改行作家。经他之手的作品,无不含有淡淡的忧伤。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期望,是水手和妓女对生活的希望。

  在那时,生活就是辗转,在战争中平静地死去,不为人知;在穷苦中妻离子别,无人知晓。在逃离中苟且与他人同生活,十几年后再相见,却不认得了。仔细品味,竟含着痛苦。

  然而,书中写的远不止这些。水手们干着以生命做赌注的活儿,收入却少之又少。妓女每天“多则二三十,少则一块八毛”却依旧快乐,毫不抱怨,水手上滩,必须互骂野话,妓女服务,必须令人满意;遇上激流,水手奋不顾身地下河顶船,碰上老板,妓女便让人随意摆布……在如此之困境中,他们依旧快乐,以至于随意。这难道不是对生活的`希望吗?

  读《湘行散记》会不由自地陶醉于沈从文的文字间。“牛保”还在热被中美梦,船上人就叫开船了。牛保也无可耐何,但心情依旧那么快地转好,与大家有说有笑,将前方看得一片光明。这对生活的希望,宛如纯真的花儿,千年百年都是一个样儿。

  面对那不顺的现实,也许我们并不需唉声叹气,不需哭天喊地。只要放宽心,一切都会好。

  我们能选择生活,改变生活。记起往日的好,未来的希望,将要使我们永远放宽心,心存不会灭的希望之火!

湘行散记读后感通用2

  断断续续读了一些散文,其中沈老的文字最能打动我。他不像余光中左手掌纹,不像汪曾祺生动有趣,不像老舍温文尔雅。沈老的文字节奏明快,句式简短,三五个字就是一句话,会自然而然地从口里跳出来。一条河水长又长,从屈子到民国,历史反反复复,多少政权光辉一时却潦潦收场,多少风云人物叱咤风云又灰飞烟灭,唯有沅河上那些砥砺岁月的水手和他们粗鲁的话语历经多少风雨洗刷还带着一些原始的味道。

  无论走的多远,总有一个地方羁绊着我们。几十封书信,句句无不殷切的想回家,回到那个有火炉炊烟,有兄弟姐妹,有欢声笑语的熟悉场景。有时候一天写几封信,写信的人边写边想看信人的心情,这时那个少年嘴角一定是微笑的。而有人一下子收到一大包信时,肯定也很幸福。木心说“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慢,一切都慢,所以可以保留好久,连想家的味道也久久萦绕在这江水之上,奔流万载从不会变了味道。越是喜欢,便越是向往。如果可以选择,我最想生活在唐朝,另一个便是民国。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沈老能在河上漂泊几年而生存下来,很多归功于湘乡这片土地教给他的知识,而这些东西是在课堂里永远学不到的。那些淳朴的人,那些贫穷的生活,那些动荡不安的'日子,在沈老的文字里一切都镇定从容,就连打架也是那么仗义讲理。不论是八岁就杀了人的水手,还是见到无数人在自己面前死去,沈老就像一个历史记录者,不偏不倚,用手中的三寸笔记下了这些历史上上演过无数次的场景,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对沈老,始于才华,忠于才情,陷于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