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读后感

时间:2023-03-30 15:31: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囫囵吞枣》读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囫囵吞枣》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囫囵吞枣》读后感15篇

《囫囵吞枣》读后感1

  一天,一户人家举办宴席招待客人。

  席间,有个人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对脾有好处,但对牙齿不好。“

  一个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好久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吞;吃枣的时候只吞不嚼。“

  有个人马上开玩笑说:”你这样真是囫囵吞枣啊!“

  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囫囵吞枣“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学习中生吞活剥,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囫囵吞枣》读后感2

  我读了《囫囵吞枣》这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个人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游客们害怕他噎住,就

  连忙劝他:”千万不要吞啊,卡在喉咙多危险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什么事情不要慌张的做决定,要先想过后再做决定。

《囫囵吞枣》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名字叫《囫囵吞枣》。

  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医生告诉病人:吃梨吃梨有好处,但对胃有害处,可是吃枣正相反,对牙不好。有一个呆子听到了,说:”用牙齿嚼嚼梨,不往嘴里咽,把枣直接咽下,他以为这样既保护牙齿,又能保护胃。最后他的肚子疼得嗷嗷直叫。

  读后,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不能囫囵吞枣。要认真。

《囫囵吞枣》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对食物保健很有研究。他对别人说,吃梨对牙齿有益,但对脾胃不好;吃枣可以补脾胃,但对牙齿不好。有个人听了后想到了个既不用伤牙齿又不伤脾胃的好办法:吃梨时将梨嚼烂后吐掉;吃枣时不嚼烂也不吐核,直接吞掉。他的这个办法大家都嘲笑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学习上要多动脑筋,不能不做分析和理解。

《囫囵吞枣》读后感5

  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益,却对脾有害,而红枣正好相反,能健脾却伤牙。”

  于是,这个人想了好半天自言自语到:明白了,以后吃梨只嚼不咽,就不会伤到我的脾了,吃枣的时候,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到我的牙。围观的`人笑话他说:“吃梨只嚼不咽倒是可以做到;囫囵吞枣,可怎么受得了呢?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时不加分析,不求理解,笼统的接受。

  生活中有许多事都需要动脑筋,不能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篇故事后,知道了《囫囵吞枣》的来历。故事说,从前有个年轻人,一边走一边吃梨和枣子。一位老医生告诉他:”梨吃多了伤脾胃,但对牙齿有益,枣吃多了对牙齿不好,但对脾胃有益。“年轻人琢磨了一会儿说:”那我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时只咽不嚼。这样既不伤脾胃,又不会坏牙齿!“说着便把枣放进嘴里一口吞下。听了年轻人的话,人们都嘲笑他傻。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读书的'时候要认认真真的去读,在学习上也不能不懂装懂。要是和故事中的年轻人囫囵吞枣一样,就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一篇成语故事主要内容是:

  古时候,有个人,自作聪明,常常搞得大家哈哈大笑。有一次,他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最有益。老医生说:吃什么水果都有好处,比如:”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吃枣对牙齿不好。“那个人说:”吃梨搅一搅在吐了,吃枣的时候囫囵的咽下去。“老医生听了哈哈大笑说:”吃梨人们可以搅一搅再吐了,而吃枣的时候人们是不能把枣囫囵的'咽下去的。“

  从这个成语故事里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读后感8

  从前,有一个人,他手中有枣和梨,他走着吃着枣,前方来了一位医生,医生说:”枣对牙齿不好,对脾好。“那个人拿了一个梨吃,医生又说:”梨虽然对牙齿好,但是对脾不好。“那个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吃梨光嚼不咽下去,把枣不嚼直接吞下去。他认为这样就不伤牙齿也不伤到脾了。

  这个故事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囫囵吞枣》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囫囵吞枣》里面讲了:有个医生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对脾有伤害。‘’医生又拿出枣说:”枣对脾有好处,不过吃多了也会对牙有伤害。“‘有一个人听见上去说吃梨时可以嚼一嚼就吐了吃枣可以直接吞下去。”’另一个人笑着说:“你这不是囫囵吞枣吗?”‘围观的人都笑了。我觉得学习的时候,首先要把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

  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不加思考不求理解就是死记硬背,是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的。

《囫囵吞枣》读后感10

  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最有益。老医生对他说:“水果各有各的益处,但也不是所有水果都有益处。比如枣子,对肠胃好,可是对牙齿不好。”这个人说:“我有办法一举两得,那就是,对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吃。比如吃枣子可以整个儿吞下去。”老医生听了,忍不住笑道:“你那样囫囵吞枣,也没尝到什么滋味啊!”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读书可千万不能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的读懂里面的`意思。那样我们才知道书中讲的内容,才能吸收书中的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11

  我今天读了一篇《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枣整个儿吞下去,是指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答出来。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我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这样我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12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则故事,我看了以后深受启发。

  这则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一个人听说吃梨可以保护牙齿,但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吃枣可以保护肠胃,可咀嚼时却很伤牙齿。于是这个人就在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时不咀嚼,把枣整个吞了下去,差一点被噎死。

  读完这则故事之后,我的感想是,如果读书也像这样囫囵吞枣下去,不用头脑,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接受,肯定学不到东西。

《囫囵吞枣》读后感13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医生对人们说枣对牙齿有害,对胃有好处。梨也相反,对对牙齿有好处,对胃有害。旁边有一个呆子说:“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时只吞不嚼”。旁边的人笑着说:“吃梨时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有益牙齿呢?吃枣时一个个吞下去不嚼,肠胃不能消化吸收,怎能对胃有好处呢?呆子一听,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我知道了,做事都要考虑,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囫囵吞枣》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囫囵吞枣。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作聪明,在学习上不加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我们学习的时候可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呀!

《囫囵吞枣》读后感15

  我觉得《囫囵吞枣》里的那个看病的`人很自作聪明,竟然出”吃梨子,只有嘴里嚼;吃枣子不用牙齿咬,整个吞下去。“

  我觉得很搞笑,梨子那样可以做到,而枣子那样却很难,虽然,枣子没用牙咬吞下去了,可跟没吃一样吗?

  他自己觉得很聪明可我觉得他很傻,我不会跟他学习的,你呢?

【《囫囵吞枣》读后感】相关文章:

囫囵吞枣造句11-30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03-19

囫囵吞枣读后感09-01

《囫囵吞枣》读后感03-03

《囫囵吞枣》读后感(15篇)03-30

囫囵吞枣读后感15篇04-07

囫囵吞枣读后感13篇04-09

囫囵吞枣读后感(13篇)04-09

囫囵吞枣读后感(1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