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后感

时间:2023-04-06 13:34: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大秦帝国》读后感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秦帝国》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秦帝国》读后感15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名字叫作《大秦帝国》。通过阅读,让我知道了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一些秦国故事,更让我感受到了秦国的崛起到一统六国的霸气历程。

  本书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不起眼的削国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在许多能文能武之士的帮助下,慢慢强大起来,使得其他国家不敢轻易招惹。而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呢?这谁也不敢乱下结论,这个国家便是后世幼童都能知晓一二的——秦国!

  即使拥有再耀眼的光芒,总有暗淡的时候。而哪怕只是一个渺小的星星也无惧黑夜,在这漫天的星辰中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春秋战国时期许许多多的国家就是这漫天的星辰,而秦国就是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星星。这样一个在当时被其他所有国家都看不起小国,却用它的智慧和手段完成了惊世之举:统一了当时的中国!在那时它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辉煌。然而后来却因为奸人从中使诈,使得秦国快速走向衰弱,甚至万劫不复的地步,让人唏嘘不已……

  秦国,一个奇迹般的'存在。但奇迹不可复制,它有当时年代的局限性。我们只要学习它积极向上的一面: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你能做的,永远比你想象的多的多…….

《大秦帝国》读后感2

  初认此书以为纯属史记,慢慢品来越发觉得像小说,拾起便不能放下。孝公年方二十便肩挑重担,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发奋图强,觅一扭转乾坤之大才——卫鞅。明君强臣,历二十年变法,励精图治,将西垂弱秦打造为强国!少时只知商鞅变法,不成想鞅君如此大才!极心无二虑,世间少有!才华智慧旷古罕见!感叹孝公二十便有如此气度、雄才大略、千古明君。回首当今二十郎当后生,多数玩物丧志,不堪大用,虽已二十,然似嗷嗷待哺之婴童!岂是时也势也所能叹!呜呼哀哉!纠纠老奏,共赴国难全民皆兵,大出天下!

  墨家、法家、道家、儒家、星象家、老子、鬼谷子,百家争鸣,尸佼人之初性本恶与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辩论,放到今天也不知可否!

  书中孝公、玄奇,卫鞅、白雪、荧玉,之爱情忠贞烈女天地合乃敢于君绝何等情操!!有此眷侣能不肺腑夫复何求!看到孝公四十刚过,殚精竭虑,于世长辞,吾胸憋闷,心泪具崩,痛哉,奏公千古高风,天妒英才!!

  苦菜烈酒,民风敦厚。苦菜,没成想战国时就有,且烹食方法留传至今,时下家乡苦菜确为一道佳肴!还有咥饭的咥字,至今也时挂嘴边!这就是文化、文明!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明君强臣,扭转乾坤,吞吐八荒。何其壮哉!!

  看看今天,东瀛岛国,整日雌黄!蛋丸韩棒,宁做美帝走狗,布萨于我国门!恶哉!!国人要自醒啊,团结励志,全民皆兵,大出天下!!

《大秦帝国》读后感3

  大秦帝国终于让我吃完了,历时四个多月。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赢政的认识是他是一个残暴的君主,比如他的“焚书”“坑儒”,在后世认为他辱没斯文更甚至把儒家人士坑杀。但是从当时的时政背景来看他有他的考量,他推行的一些政策无疑是比较进步的、前卫的,以至于很多东西一直都得到了延续……

  比如他采用李斯的建议,废分封,立郡县。真正的把至高无上的.权利集于皇帝一个人身上,皇帝掌握着国家所有的权力尤其是军事大权,且“家天下”世袭皇位制度被此后的历代王朝统治者所沿用,横贯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不管后代王朝怎样挥霍使用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那就是减少战争,从而人们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我看来这种功绩是无法磨灭的。

  当然,作为小说可能会刻意的美化主人翁,但是他也从反面来提醒大家对于一个古代的君主要给他相对公平的评价……

《大秦帝国》读后感4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除了有明君,更有像商鞅、范睢、张仪、吕不韦、李斯、郑国、白起、王翦、章邯、蒙恬等能臣武将的辅佐。而在秦孝公即位初,是秦国处于非常困难时期,秦孝公为图秦国能够像秦穆公时期一样与其它诸侯国并列争雄,向天下发布了秦国的“求贤令”,吸引了不少山东士子前往秦国“面试”。他对士子们说“依六国惯例,士达则任职。

  然秦国与列国素来少往,山东士子对秦国知之不详,难确职掌,请各位持国府令牌,遍访秦国三月,后出治秦之策,后确认职掌”,他让士子们下基层,然后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再制定自己的策略,然后再确定岗位。

  这是筛选优秀人才的好办法,

  第一,可以测试人才的态度;

  第二,可以筛掉急功近利和无学慵才;

  第三,让员工适应人文环境,让未来的'优秀骨干更加了解基层。

  在许多入秦士子们眼里,来到这穷乡僻壤已经自感降尊纡贵,内心期盼着来到秦国便能立即做个高官,没想到这位国君非但不立即任官授爵,竟然还要他们在这穷乡僻壤呆上三个月,因此,许多士子都纷纷离去。

  但秦孝公对这些士子们并无半点指责,还给每人送了黄金资助前往他国。此举不但使留下来的士子们更加敬佩这位国君,还让离去的士子们给秦国散布好口碑,以使秦国更加凝聚人才。

《大秦帝国》读后感5

  这次是第二次读完这本书,却依然不能说把它完全消化了!之前曾两次去过西安看兵马俑,一次是06年去的,那时候还小,看到兵马俑时觉得不过是一些泥人而已,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秦朝历史的了解,慢慢的对秦国有了些兴趣。时隔十年,在16年第二次去了西安,在这次去西安之前,我想找一本写秦史的.书再多了解了解秦朝,后来就看到了这本书,并且很耐心的看完了,不得不说我真的被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让我看到的不再仅仅是秦朝统一六国的事,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秦国几百年的苦难前史,一部秦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也就是从看完这本书,让我对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以至于在第二次看到兵马俑,看到秦时的遗迹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震撼,是崇敬!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写的很深也很好,读了两遍依然不觉的厌烦,反而越读越喜欢,每次读完都能有所收获,也许这就是没有把它读通的证明吧,以后还会再读第三遍第四遍的

《大秦帝国》读后感6

  终于看完孙皓晖老师所著的《大秦帝国》小说,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描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在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各种原因,秦帝国被形成了“暴秦”口碑。而出生于陕西三原的孙皓晖,从文明史的高度,来肯定秦帝国价值。作品扉页的题记是: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和梦想。在《大秦帝国》自序中,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艺术勇气和人文学者的历史眼光,充满激情地说:“大秦帝国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这是《大秦帝国》的根本立意,是作者的创作目的。作者在序言中强调的“原生文明”、“强势生存”以及秦文明对20xx多年来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影响,时时可见前人所不敢发之言。对于如今美帝对我国的打压,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有着现实的.参考意义。

  作者孙皓晖老师,一个老秦人的后代,用16年时间,以雄健的笔力,将老秦人的辉煌,老秦人的无奈,老秦人的奋斗,写进了这部500多万字的《大秦帝国》之中,值得一读。

《大秦帝国》读后感7

  起初看大秦帝国只是源于自己对历史由来已久的兴趣,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只是觉得这不过是对于一个盛世的全景式展现罢了。但是,当我把《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看完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我认识到雅斯贝尔斯的轴心代理论很有意义。

  一个文明的创生期往往是最有活力的,最富创造力的。大秦帝国,有着与后世很多同样强盛帝国所全然不同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才是大秦帝国得以强盛的依靠,也是被后人所忽视的,在后来历史中所缺失的。因此,这些东西,才是需要我们重新开掘出来的。因为,正是缺失的`这些,使得华夏的原生文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又蕴含了衰落和失败的可能。《大秦帝国》正是通过将这些开掘出来,从而使得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所熟悉的那部分历史,让我们更加看清现在要走的路。

  这种与众不同的东西,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方面:法治与商业精深。这两点在《大秦帝国》中都有表现。商鞅是秦国的名将,他实施变法是秦国强大的第一块基石,更是华夏文明史中第一次将法治的理念变为现实,所有的这一切,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大秦帝国》读后感8

  昨天看了《大秦帝国》1——七集,对秦献公的继位选人独到的眼光及方法所叹服。秦献公被魏军狼毒箭所伤,他知道自已所剩日子不多,不得不考虑传位的问题,但让他头痛的是传位给那一个孩子。

  两个孩子各有所长,长公子更是深得上大夫及世族的拥戴,为了使王位传给真正能带领秦国走向富强的君王,秦献公可谓用心良苦,采取了冒雪前往老乒营地,听取老乒对传位人选的意见,最后秦献公听取了与他出生入死,驰骋沙场老乒的建议,传位给了二公子渠梁,即历史上有名的秦孝公,历史同样也证明了秦献公选人之正确。秦献公选取接班人的思路及方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通过秦献公选继位人剧情,也给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晋升一个管理干部或观察一个人是否值得培养带来启发,具有以下特征的`人值得晋升和培养:

  1、遇事临危不惧,头脑清晰,应变能力强;

  2、具有大局观,团队、组织及公司利益大于私利;

  3、具有独立思考及分析辩别能力;

  4、做事能够抓住重点,抓住问题的本质,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大秦帝国》读后感9

  《大秦帝国》六部十一篇,凡500余万字,以秦朝的兴亡生死为主线,为我们全面呈现了战国时代的万千气象,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作者孙皓晖从容地驾驭了浩繁复杂的.历史局面,有条不紊地抒写了150余年历史。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外交、帝王将相、思想文化、战争奇谋等等,读来如此传神。时而令人激情澎湃,时而令人悠然神往,时而令人扼腕叹息。 《大秦帝国》之大,并不仅在其篇之巨,更在作者重建中华文明史的写作雄心。作者在序言中强调的“原生文明”以及秦文明对20xx余年来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在文中时时可见,皆为人不敢发之言。

  仅从这一点来说,《大秦帝国》确为一部有灵魂的杰作。

  书中有思想之风华。孔孟之仁政,老庄之无为,墨家之兼爱非攻,名家之名实之辩。韩非集法家法势术之大成,苏张行纵横家之捭阖,吕不弟取杂家之兼收并蓄。更有农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多涉及。这些思想,给后代以深刻的启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史,在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局面。

《大秦帝国》读后感10

  《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这本书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因为落后被魏国连年进攻,丢失河西等地,加之六国列强环伺而面临亡国之祸。21岁的秦孝公临危受命继任国君,任用卫国人士卫鞅实行变法,徙木立信、刑及公室.......秦国变法震惊天下。经过几代君臣不懈努力最终扫平六国而一统天下。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描写秦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

  那是一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时代,因为弱小、因为落后就会被分割掠夺。燕国内乱作为邻邦的齐国出兵平定内乱,内乱平定后齐国趁机掠夺统治燕国,苏秦因为得到燕文公赏识,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替燕国复仇而从事反间活动,在齐国任客卿耗时16年终于使齐国国力衰败,被燕国大将乐毅打败几乎亡国,苏秦也完成了自己死间的使命,最后被齐王处以车裂。

  小说最让我感动的是,卫鞅在魏国因为身份低微一直做中庶子没被重用,又辗转来到齐国,结果齐王傲慢对其根本不屑,后秦孝公发招贤榜,榜文深刻诉说自秦穆公以来国力如何衰退,希望天下士子共同治秦,共享秦国,秦公的'胸怀气魄吸引了卫鞅,卫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走遍秦国,在后来的20多年里,秦国在卫鞅带领下依法治国使得秦法深入人心,旧制度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有功必赏使军队战斗力增强有罪必法办,国家也因此不再穷不再弱,走上了强大之路。因为变法伤害到秦国贵族利益,在秦孝公死后不久卫鞅被秦国贵族杀害。

《大秦帝国》读后感11

  重庆,巴蜀也;巴蜀,秦风也。战国时期,群雄比起,争先恐后。秦,崛起于西南群山,与中原各国称霸。然秦仍后起之辈,亦胜于齐、楚、燕、赵、韩、魏之国,何也?商鞅变法也。

  商鞅变法,旨在以中原之礼仪约束其人,强法明法正法,使人皆有耕种之田,上应付之税。当此之时,素被中国各国所压制的`秦国正处于“交接棒”时,可谓是内忧外患。明君秦孝公拜商鞅为相,以霹雳手段,即保留了秦人骨子里骁勇善战,扭成一根绳一起杀敌的精神,也扭转了秦国积贫积弱,地主、商人、官人互相勾结的局面,使秦国取长补短,终成一代之霸国。

  然秦以区区之地,何以数日立法行法,舍旧拓新,兴六世而亡诸侯以致天下为君,何也?下得民心,上合君意,所以行之通,成效日益显著也。载舟覆舟,国以民为本也。新法一行,社会安定,国富民强兵壮,男耕女织,有条不絮,民所拥而法之通也。另一方面,秦国新君秦孝公年少有为,有鸿鹄之志,立志与六国比权量力,发奋图强。军民一心,天灾人祸,权臣地主亦不敢干涉也。

  然则日长月久,新法之弊端暴露无遗。孝公之时,百姓顽固、官场黑白倒置,故需用严法而制之。始皇之时,天下久经战乱,急需修养,以严法而制,则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山东豪佼逐并起而亡秦族也。

  以史为鉴,知一代之兴衰。法需对症下药,不可固执已见,亦窃不可一成不变也!

《大秦帝国》读后感12

  秦国,从中华大地的西部边缘小国、险些被六国瓜分的战败国,成为一统华夏的大秦帝国,靠的是什么,原因可能要写几部书。我看完《大秦帝国》后,感受最深的是——法治成就了秦国。

  从秦孝公赢渠梁任用卫鞅开始变法,到秦王嬴政一统天下,期间经历六王七次权利的移交,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不同,但坚持依法治秦的主张始终贯穿其中。最值得敬佩的是舍身护法的宣太后,以一国摄政太后之尊,用自己的鲜血维护法治。秦国八万铁骑命丧赵国名将赵奢之手,依秦法:无端败军者斩刑不赦,八万将士全部阵亡,此时定要有人为阏于之败担责,宣太后毅然站出说道:阏于惨败,罪在本太后错断大势……秦法昭昭,不究大败之罪,不足以养朝野正气。遂在宫中自裁,以自刑谢国。看到这时耳边响起那句老秦人心中的呐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在坚守着秦法,正是这种力量促成了秦国的强大。

  我们的.首个宪法日刚过去不久,祖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希望我们的法治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中华的强大力量。作为基层的法律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将所学所知运用到服务法治中去。

《大秦帝国》读后感13

  读这本书纯属有些偶然,因为大部分是听的,听到精彩处,也会停下来写写感想和评论。用了差不多130多个小时,将近8个月。对历史比较喜欢的人,相信对春秋战国这段历史轮廓是有印象的。这本书作者是用对秦国的爱写出来的,因为听读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出作者的偏见。这书有个缺憾就是描述每代秦王的男女情感有结构性的重复或点到即止而不深入(其实不写也罢),多的是政治杀伐中的果断与决绝。

  此书对历史的重要事件,重要的历史决策,重要的人物及哲学典籍有详细的描述(如荀子,韩非子)。这里也能看出作者的.思考及对历史进程的不解疑问。

  真是感慨秦及六国开拓者的奋发图强和没落者的昏聩荒淫。纵观至今的朝代更替无一不是如此。当然也有如李斯赵高因一己之私而病天下的。

  当然了,历史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如秦昭襄王时长平之战后,对白起的反复。如燕攻齐,变成了化齐(就剩一个孤城,以老燕王和乐毅的才智,用得着浪费这么个精力吗?)。还有这韩魏两个只识宝玉美女,不知栋梁之才(一叶障目啊!)。更有这吴楚好斗,多有宝剑(竟然让王贲来去自如)。还有这齐国,在复国之后数十年竟然没有建立起一支像样的武备。这赵国真的是被自己人活活地拖后腿给拖死的。估计当时的六国之人也想不到秦能灭六国而一统吧。

  如果以学习的目的读此书,个人建议不如直接去读史,或点评版的,或战国策。

《大秦帝国》读后感14

  历经六个月,终于读完了《大秦帝国》这部长卷历史小说,它描述了秦帝国兴亡生灭的过程。在那个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危的秦国于山东六国的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断指立碑,变法图强,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经过秦六代君臣一百六十余年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终于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

  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这虽然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但是在今天看来,也能带给我很多启迪。

  变革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长远宏大的志向。强国有强人,强人之所以强,是因为强人皆有强大的意志。秦孝公以六国卑秦为国耻,断指立碑,树立变法强国的决心和志向,然后才有了商鞅变法一系列的行动措施,为秦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要组织变革是极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要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要组织领导人有强烈的变革之心,能自始至终、矢志不渝,以铁腕手段推动,全力以赴;

  当然还要有好的变革方略,如何变?变向何方?分几步走?谁来出谋划策,谁来推动变革,担当重任?此两者是连在一起的,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没有好的谋才,不会有因地制宜的变革之法,没有强有力推动者,光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能执行到位,也不会有好的成效。

《大秦帝国》读后感15

  每观秦史,总会被其波澜壮阔所震撼,万里长城、九原驰道、都江堰、郑国渠、阿房宫、兵马俑……人们无法想象这个仅仅存在十余年的短命王朝竟能兴建诸多气势磅礴的超级工程。

  行者千里,跬步积之,缔造这些奇迹的是老秦人六百年的披荆斩棘,而将老秦人缔造成奇迹的则是一个卫国士子——商鞅。商鞅以其宏大的胆魄和卓绝的才具在积贫积弱的秦国力行变法,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斗转星移,原来六国不齿会盟的秦国蜕变成六国谈而色变的虎狼之国。

  我们惊叹于商鞅变法之化腐朽为神奇的同时是否也在思考这股神奇的力量到底源自何处?如果说商鞅变法将地处西陲蛮荒落后的秦国引入东方文明社会的发展轨道最终促成秦国崛起,那是浪漫主义者的情怀;如果说商鞅变法规整了社会秩序、团结了老秦部族的战斗力量,那是形式主义的`见识。

  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力量之源是彻底的社会变革,是从根本上变革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在最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条件。

【《大秦帝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08-11

大秦帝国读后感03-10

《大秦帝国》读后感09-02

《大秦帝国》读后感7篇03-11

大秦帝国读后感7篇03-11

大秦帝国读后感5篇03-11

大秦帝国读后感13篇03-10

《大秦帝国》读后感(13篇)03-21

《大秦帝国》读后感13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