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时间:2023-07-28 14:28:49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5篇(优选)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5篇(优选)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

  我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也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但我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前几天,妈妈带我去超市买包粽子的材料,如绿豆、五花肉、粽叶、糯米。买完东西后我们又去了小姑姑家,邀请小姑姑们来我家过端午节。

  回到家,妈妈和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妈妈先洗锅烧水,把粽叶放到锅里煮软,接着把糯米和绿豆分别放到盆子里用温水浸泡半天,把买回来的五花肉切成长条,放盆子里加上调料腌制备用。然后把煮软的`粽叶用冷水清洗干净,放漏网里晾干。这个时候绿豆和糯米也泡好了,妈妈把糯米清洗干净捞出来,晾干水分,让我们我们把绿豆皮搓掉,因为有皮不好吃。在搓绿豆皮的时候,如果搓久了手就会又红又痒,我才搓了不久就开始抱怨道:“哼!这么难搓,我不搓了。”小姑姑们就安慰我说:“这么小的困难你就放弃了,加油,我们一起搓。”经过我们一起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绿豆皮搓干净了。在床上好这些,妈妈就开始交教我们包粽子。妈妈告诉我们左手拿粽叶,右手拿勺子把糯米挖到粽叶上,再在糯米上盖上一层绿豆,把五花肉放在绿豆的中间,接着再盖上一层糯米,用绳子把粽叶困起来。放到锅里煮几个小时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馋的我们垂涎三尺。

  我们问妈妈:“粽子可以吃了吗?”妈妈说:“小馋货们,可以了。”听了这话,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我挑了一个最大的粽子,把绳子解开,再把粽叶剥开。我看着那黄黄的糯米上有许多绿豆,好像一件黄色带绿点的小花裙。我咬了一大口,这糯米一点儿也不口,又香又甜,里面还有我爱吃的肉。

  我喜欢端午节,每次都能吃到妈妈和我们一起包的粽子,真是太幸福啦!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2

  粽叶香随着农历五月初五龙舟打鼓声响起,飘入高州千家万户中。

  说起端午节,我们那里更喜欢叫它龙舟节,但在乡下地方,也鲜有条件赛龙舟。我记得我们那边有一首每个孩子都会用家乡话唱的歌谣:腾腾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糍,五月初五龙舟节呀,阿妈带我睇龙船,我唔睇,我去睇鸡仔……小孩都是在这样的歌谣中,迎来一个又一个的龙舟节。

  每年在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妈妈就会泡上一盆糯米,为第二天早上包粽子做准备。一般都是姐姐和妈妈一起包,我和弟弟在一旁看。我们的粽子是四角型的,有两种味道。一种是碱水粽,呈金黄色的,有种淡淡的清香。另一种是咸香粽,主要材料是以绿豆、瘦肉、咸蛋为主,味道醇香浓厚。

  除了包粽子,端午节还有吃荔枝,喝艾酒,洗艾水澡的习俗。当天一大早,奶奶已经把刷牙的水准备好了,上面还飘着几片艾叶;到了正午十二点,奶奶就会到田野山沟的一些地方,找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大大一摞,夹杂些艾叶,放进灶房里煮水给我们洗澡,传说会洗去一个人身上污秽,让人精神气爽。爷爷奶奶还会在端午前一个星期酿艾酒,让每个人在节日都能喝上一点,每次我都迫不及待的'叫着“我要喝,我要喝!”因为味儿是甜甜的,连我们小孩都很喜欢,总会和大人们争着喝呢!

  说着说着,仿佛又飘来了那过节的快乐和那浓郁的粽香……我爱我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3

  我的家乡是个半岛,有绵长的海岸线,是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好地方。家乡最热闹的节日莫过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直到现在,这三个节日仍成为家乡人最有意义的日子。

  家乡人自古与大海打交道,有着与海一样热情豪放的性格。粽子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家乡有一种粽子叫枕头粽,枕头粽顾名思义形如枕头,长方形,大个儿,吃时需用线割成片,有时家里几口人也吃不完一个。

  每逢端午一定去外婆家,看外婆包又大又香的枕头粽。我们一起把新鲜的笋壳洗得干干净净,几张笋壳平摊在桌上,只见外婆左手按住笋壳,右手轻轻舀起浸泡好的糯米放在笋壳上,有时会加上红豆或红枣,在桌子上包成长方形,用线绳捆得结结实实,再用大火煮上几小时,然后焖上一晚,煮的时候满屋子飘香,真叫人垂涎三尺。

  家乡人过端午节,也必吃麦饼筒,父母会去市场买来或自己摊成薄如纸张的麦饼,再做一大桌子的菜,有鱼有肉,最重要的是各种包麦饼的配菜,比如姜肉、炒米面、蛋皮……孩子们喜欢自己包来吃。先把一张麦饼平摊在桌子上,放自己喜欢的菜,然后顺着一个方向卷成卷,有贪吃的孩子往往海塞海包一个,父母便急急提醒:“少包点,少包点,别撑着了。”如果你吃过我家乡的'麦饼筒,它的别有风味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家乡人过端午节,也会保留些传统的习惯,比如人们会在门上挂艾叶、菖蒲,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来说就是杀菌除湿气。小孩子也会挂上各种五颜六色的小香袋,额头涂上些雄黄。

  家乡的端午节真叫人喜欢。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4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区。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

  今年端午节,我们全家一起包了粽子。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加上蜜枣、花生、葡萄干包在一起,用绳子系好,上锅煮一定的时间就可以吃了。糯米的香味、蜜枣的甜味加上粽叶特有的味道,真是再好吃不过了。姥姥还炸了麻叶和菜角,焦黄酥脆,让人看了就想吃。

  端午节历来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大家都来保卫它吧!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

  我的家乡在东北,每逢过节,很少有当地的风俗特点。现在端午即将来临,读过汪曾祺所写的《端午节的鸭蛋》,才发现家乡里我接触的风俗特点还真是少得可怜。

  在东北,既没有:贴五毒、放黄烟子一类的风俗习惯,就连赛龙舟都极少见到。在市内,有一条河,河不宽,也不雄伟,只是静静的流淌而过。但即使有河,在我的记忆中,也从未有过龙舟比赛。以前,端午节还不休息的时候,总会看到有人上山菜艾蒿。在我们家乡,不仅有河,还有一座山,一座我不知道有多大的山。因为,听人说过,这山是连着长白山的,那时,我还不大,感觉这山是又高又大,绵延万里。

  在这里,仅有的`风俗只有菜艾蒿,吃粽子和系五彩线了。有的人还会给孩子买些香包之类的。我家住在山脚下,高高的楼房,可以看到山的一部分。而门前的马路,则是山上的必经之路。一大清早,就能看到楼下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人,有老人,有青年人,还有一些孩子,但依然是老人居多。路边上,还有人卖艾蒿,一大把拿在手中,不用走近就能闻到艾蒿特殊的气味。接着,走出去上学,书包里放着十来个鸡蛋鸭蛋,准备到学校也同学顶的。大家在学校,互相地拿鸡蛋鸭蛋顶着,还有人把鹅蛋拿来顶的,只可惜,在路上就碰碎了。顶完了,等中午吃饭时,再拿出来,敲开壳就吃了。晚上回爱时,会发现邻居的老人帮着在门上插了一把艾蒿,嫩嫩的,缺了少许水分,但依旧清香。

  家乡的端午,虽没有过多的传统风俗,但依旧过得有滋有味,开开心心。就象人一生一样,无须过我的钱财,无须过分的豪华奢迷,也无须过份的锦衣玉食,只要开开心心,健康幸福,还有什么所求呢?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6

  又是一年的端午,空气中弥漫这糯米和艾叶的香气,清香宁神,层层的雾气掩映着热闹的气息。

  犹记几千年前,那位诗人抱石投入了汨罗江,人们纷纷划船寻找,龙舟,粽香在节日里传承下来。今天的端午是否还似当年那样,龙舟驰骋,糯米粽香。

  是否还记得,那一年手包粽叶,糯米在手中回旋,慢慢的绕成一个又一个喜人的粽子,蒸笼的青烟弥漫,江南小镇的细雨朦胧,谁手持艾叶,一曲离散,吹尽了断桥的哀愁,喝尽了那一杯三生三世的雄黄酒。

  说到端午,应该有不少人记得五色线,小小的丝线在手腕脚腕上绕来绕去,绕成一个个五彩的`结,小孩子戴上去格外的喜人辟邪的说法也在其中流传下来,下雨天的时候拿下来顺着河水流走,总少不了雨天的诗意。

  我还记得家乡的端午节必须是要吃粽子的,那芭蕉叶包裹着的糯米,层层的香气萦绕在鼻翼之间,小心翼翼的剥开粽叶,生怕是破坏了粽子的形状,糯米的软糯香气与粽叶的清香混合在一起,令人久久回味,一口咬下去,便是无穷回味。

  南方的许多地方或许还留有着端午佩香囊的行为,这香囊里有着朱砂,雄黄和香药,外包丝布不仅样子玲珑夺目,而且也是清香四溢,有着祈福安康避邪驱瘟之意,在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也是精巧至极。

  手包粽子,手采艾草只有亲手才能体会到端午的乐趣。粽香、五色线、艾叶、赛龙舟。这本是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如今却能见的几个又有谁人能知,连那粽子也都是超市里的各色粽粽子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各色粽子争奇斗艳,却也失去了曾经的那种手包粽子的欢乐,民俗在渐渐淡去,哪个才是我们想要的节日。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7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杭州,这里不仅有婀娜多姿的西湖,还有清秀迷人的西溪。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西溪深潭口两岸插满了鲜艳的彩旗,一大早,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汇聚在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盛会。

  西溪河上卧着七八条龙舟,每一条龙舟的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有的是金色的龙身,白色的龙头昂然向上,张着大嘴,像个胜利者在欢呼;有的是红色的龙身,龙头上长着两个大大的角,睁着双眼,犹如真龙在戏水一样;还有的龙舟浑身插满了五彩的.旗子,一阵微风吹过,像无数只彩蝶在翩翩起舞。

  中午时分,“轰隆隆”的礼炮一响,龙舟竞赛开始了,两岸的人们掂着脚,尖着脑袋站在岸边观看。只见几十条龙舟“鳞光闪闪”,气势如虹,船碰船地向前驶去,穿着红背心的船手们随着有节奏的鼓声和口令声使出全身的招数,划出各种各样的花样。两岸顿时沸腾起来,人们不停地喝彩、鼓劲、加油。锣鼓声、欢呼声、划桨的水声,谱成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忽然岸边一声大叫,有艘金色的龙舟和红色的龙舟碰撞,金色龙舟上的船手们纷纷掉落水中。瞧!他们落水的动作都这么生龙活虎。原来,这也是西溪花样划舟的一种呢!看着这么闹腾的欢呼场面,不禁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上所写的诗句“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朋友有时间请来我的家乡杭州玩,到时一定要来看看西溪的美景噢,当然如果是端午节来是最好不过了,这样既能欣赏西溪迷人的美景,又能亲身感受到我们家乡的龙舟盛会,我想一定能让你不虚此行。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在西溪不见不散!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8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佳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外婆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却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满头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我手忙脚乱的折腾了一会儿,终于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扎粽绳。外婆说,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蝴蝶结,自认为包得不错。可是当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滚落下来。

  我不甘心,又试了一次,这次顺利多了,我一连包了好几个粽子。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小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

  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佳节,我还要包粽子。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9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来临了,想到这里我心里非常高兴。划龙舟、吃粽子、放河灯、大人们喝雄黄酒等等,都立刻浮现在我眼前。

  每年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一大早妈妈就买了粽叶、糯米、红豆、还有鲜鲜的猪肉,做着包粽子的准备工作。看到妈妈灵巧的包着大大的粽子,我也忍不住想亲手试试。妈妈非常愉快的允许我的提议。我拿起两片嫩绿的粽叶,在妈妈的指导下卷成三角状,在里面先放上少量的糯米,加上鲜鲜的猪肉、红豆和少许的盐,再加一些糯米包好,最后栓上线绳,一个不标准的粽子被我完成啦。呵呵,想着可以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真愉快。

  包好所有的粽子后,妈妈带着我去河边看划龙舟比赛。来到河边看到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真是好不热闹。只见河里的3条龙舟早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就等裁判的一声令下了。终于到了正式比赛的时间,比赛的哨音响了,3条龙舟如离弦之箭向河对岸划去。龙舟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奋力的划着水,唯恐被别人超过。敲鼓的更加起劲,把鼓敲得震天响。最后大家几乎同时到达对岸,都顺利的完成了比赛。无论谁输谁赢,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我和一群小朋友拿着早已准备好的河灯,轻轻的放到河里。看着河灯带着我的心愿顺水而下,我们高兴得鼓起掌来。

  回到家里,妈妈蒸好了粽子,给爸爸、爷爷和奶奶倒上雄黄酒,我们一家人开心的吃起了午餐。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真香!

  多么开心的端午节啊,真希望她早点到来。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0

  在端午节这天早晨,我们专业作文讲习所师生来到山清水秀的天长山水库去采访,亲近自然,欣赏山水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早晨八点二十分,我们坐上车朝水库的方向开去。

  我是下午班的,在车上我和上午班的王伟达坐在一起,我们是老朋友了,端午节里喜相逢,当然非常高兴,聊得不亦乐乎。车外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山青青,天蓝蓝。我的心情原来就很愉快,现在又多了几分激动。

  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车开到了水库,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水、天、山几乎是我同时看见的,都非常美。山是翠绿色的,我们都有一点担心“草爬子”,老师却说不用担心,他们已经被撑死了。

  端午节的青山,连绵起伏,翠绿色的山峦,好似一位血气方刚的'少年,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青山一座连着一座,延绵不断,给了我们一个翠绿色的世界,像似绿色的波涛滚滚而来。又好似一条畏首畏尾的长龙,不忍离去,便化作了这么座山。

  端午节的水库,在大坝上看,似蓝非蓝,似绿非绿,很难看出他是哪一种颜色,也很难看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水天一色。在清澈的水里,隐隐约约还畅游着一条条小鱼,为静静的水面添加一丝生气。

  端午节的天,在近处看是蓝色的,而运处则是近乎绿的颜色,碧水蓝天,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碧空万里,万里无云,只有阳光在天上闪烁着。而就是太阳让天空吸引着人们。

  这时,天色渐黑,我们被美景陶醉的忘了回家,虽然已经离开了水库,可是那碧水,蓝天、青水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端午节可真是个特别的节日啊,由于我们来到了山水间,就更是觉得端午节的清新和秀丽。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1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2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又到一年端午时。”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就开始忙碌地包粽子。粽子有两种:一种是肉粽,一种是碱粽。把预先准备好的米和馅料用竹叶包成个三角形,系上扎藤。粽子的包制过程就完成了。包好的粽子被放进大锅里煮,时间约需两个小时。在烧煮的过程中,竹叶的淡淡清香弥漫着整个院子。此时,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开锅盖,察看情况,因为那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好不容易等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急忙把粽子上的扎藤解开,,竹叶剥开,肉粽和碱粽摆放在盘子里,一大一小,一黄一白,在灯光下显得晶莹剔透,像两颗亮晶晶的宝石,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我忍不住咬一口,美味无穷,差点连筷子都咬掉了。

  到了端午节那天,一大清早,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插上艾草,老人们还用艾草烧水给我们洗脸,据说这样可辟邪祛灾。端午气息最为浓郁的当数“划龙舟”了。宽大的江面上,摆出十几条瘦长的龙舟。每条大船前头就是一个大大的龙头,每个龙头雕工精细,颜色鲜艳,栩栩如生。这时,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大汉跳上了船,稳稳地坐定,做好了预备姿势。哨声一响,伴着整齐有力的“一二”口号声,站在船头的旗手奋力挥旗,划手们奋力挥臂,龙舟便如一支支离弦的箭,在江上来去如飞,声势震天,好不威风,尽显男儿本色。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口号声、呐喊声、锣鼓声、鞭炮声汇成一片欢腾的海洋。此时的我,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跟着龙舟在岸边来回奔跑……

  看完龙舟赛,我回到家,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家人有说有笑,那笑声传得很远很远。我希望端午佳节的习俗也能随着笑声一直流传下去。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3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屈原,楚国丹阳人,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4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提到端午节,心里肯定想到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在我们家,过端午节当然少不了2件事,你们应当也明白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明白也没有关系,因为下头有答案了,也让我们一齐走进端午节的世界吧!

  包粽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阳公公早早地起来向我们打招呼了,小草喜欢那吵闹声,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来了。我也有点迫不及待了,看见妈妈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必须很好玩。我立刻跑过去,对妈妈说:“我也要包粽子。”妈妈嗯的'一声,我们此刻就要包粽子咯。要准备糯米、粽叶、肉、花生、绿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叶放在锅里滾洗,然后拿出来放在盆子里洗干净,再把糯米洗干净,然后放在锅里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齐,花生炒脆,还要把外面的那层簿簿的皮去掉,还要压碎,糯米、绿豆等材料混合在一齐,嘻嘻,材料都准备好了。包咯,拿2片粽叶,上下一层,然后向自我的方向一转,就像一个圆锥,先放糯米,然后放肉、花生等,然后在再边上加一片粽叶,再把侧边的粽叶压下去,最终用绳子绑着,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锅咯!

  总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赛龙舟。看见观众水泄不迎,可真热闹啊!观众们为赛者加油,大声地欢呼。看完了赛龙舟,回到家里,闻到一阵阵香味,必须是粽子的香味了,吃着自我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过去了,小草再也听不到那样吵闹的声音了,我可真是怀念端午节的味道啊!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5

  我的家乡在苏州,苏州端午节的民间习俗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别的地方大都是纪念屈原,而我们苏州却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的。

  伍子胥为吴国立下赫赫功劳,最后却被吴王夫差赐死,投入河中,那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从此,我们苏州的百姓和伍子胥的后人都会在端午节祭祀伍子胥,往河中扔粽子,放生河蚌和泥鳅等活动。

  在伍子胥死后206年的这一天,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无论是巧合还是刻意,人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去祭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由此可见,我们苏州过端午节活动还是全国的'鼻祖了。

  说起端午节,划龙舟自然是必不可少了。我们这边属江南水乡,河道众多,所以划龙舟的风俗到处都有,传说我们吴地的祖先自认为是龙的后代,赛龙舟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取悦蛟龙;将各种食物装入竹筒,裹以树叶,投入水中,与龙共食,(这估计就是粽子的雏形)所以说纪念龙神是我们苏州端午节的最初由来。

  还有不得不说的粽子,大家都知道嘉兴粽子很有名,殊不知我们苏州的粽子,不论外形,内容都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有机会大家来我们苏州,品尝一下。

  苏州过端午节还有食“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主要目的大概就是辟邪消灾,是不是比较丰富啊。细想起来,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好多好多,不是一时能讲得完的。

  所以,端午节到了,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苏州来玩,感受吴地端午的文化。正如儿歌所述: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03-25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02-08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02-13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01-18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06-26

家乡的端午节01-18

家乡的端午节小学作文04-24

【热】家乡的端午节作文04-01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荐】02-13

【精】家乡的端午节作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