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端午的作文

时间:2023-02-24 17:55:06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写端午的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端午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写端午的作文三篇

写端午的作文 篇1

  又一年的端午节要到了,包粽子、炸糖糕、煮鸡蛋,重要的是要在女儿的小胳膊小腿上系上家乡专有的一种红丝线,这是家乡很重要的风俗哦!

  在我们家乡端午节的时候要吃4样食品:粽子、油条、糖糕和鸡蛋!在我们家乡端午节正赶上收麦子的农忙时节,但是再忙家乡的人都会准备这4样食品!家乡的村子前面有片很大的芦苇地,端午节的前一天,一般家里的小孩子会去芦苇地摘来芦苇叶,把两端剪齐整,然后放锅里加水煮沸10多分钟,煮好的芦苇叶柔软不容易碎,而且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深深的吸一口那香气,感觉人都会清爽很多!以前在家乡我很喜欢把剩余的芦苇叶收起,夏天煮粥的时候加一两根在里面,很香哦!

  最特别的是端午的时候家乡吃的糖糕!家乡的糖糕是用糯米面做的,用开水把糯米面和好,像包包子一样包上白糖,拍成扁扁的圆形,然后放油锅里炸,等外表炸的金黄色并且鼓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糖糕可好吃了,外面香脆里面软粘甜美!

  端午节的鸡蛋是专门为小孩子准备的,端午节前夕,父母会给自己家的'小孩子用红线编制几个鸡蛋网,端午节的早上,父母会把煮好的鸡蛋放到编制的鸡蛋网里,孩子挂在脖子上,晃悠晃悠的,很好玩,等玩饿了,就是美味营养的点心了!端午节孩子挂鸡蛋还有祈求平安的意思!

  插艾草--端午节的时候,家乡的门上还会插艾草,一种长长的大叶子的草,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种艾草晒干了可以烧了闷烟薰蚊子的!一般每家的菜园子上都会种一大片的,不过这插艾草是啥意思我还真是说不清楚!

  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风俗,就是3岁以下的小娃娃端午节的那天要在小胳膊小腿上系上家乡专有的一种红丝线,一直带到农历七月七那天剪下来丢在家门口,据说那天晚上喜鹊会把红线叼到天上搭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这也许是民间对牛郎织女的祝福吧!

写端午的作文 篇2

  去年的粽香还没有散去,又到了二零二零年的端午节。

  想起一年年过的端午,还有些怀念。帅儿回来啦!我走进家中,在厨房忙碌的奶奶高声呼叫着。我那时还小,一扭一扭地跑到厨房,看奶奶亲手包粽子,那绿绿的外皮和绑着的`彩线,让我对这个小玩意儿产生了不少兴趣。我瞪着大大的眼睛,里面充满了好奇,这绿油油的小三角里似乎包得下万物。我刚想用手去抓,奶奶马上制止了我:这粽子光鲜亮丽的外表,可不能让你那小脏手抓来抓去。我放下这邪恶的小手,去把它洗了个净,这次我可以尽情的撒野了。

  拿着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她手法熟练到让我吃惊,一铺,一舀,一放,一合,再一绑,一个小巧精致的家伙就放在我的面前。我拾起它,上面还有奶奶捏过的余温,我把它捧在手心,感受着奶奶深深的爱。

  终于,冒着腾腾热气的小粽子摆上了桌。我迫不及待的将它打开,成团的糯米和一颗红枣点缀其中。一口下去,仿佛吃了什么山珍海味,品了什么琼浆玉露一般糯米从我舌尖滑过,留下了芬芳带来了甘甜

  时间真是不等人。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我再一次捧起粽子,叶还是那样绿,味还是那样香甜,可惜那个驼着背包粽子的人不在了。而那小巧玲珑的粽子却是外面买好的,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时,欢声笑语也都寄托在流逝的时光中,我细细品尝着每一粒糯米,虽然甘甜依旧,但那份寄于其中的浓浓的爱却悄然离去。

  在这一天,我们或许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独特的情感,但只是不想向外坦露,而是把这都化作一片粽叶,一团糯米,或是一根细小的彩绳。端午粽有情!

写端午的作文 篇3

  昨天夜里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天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