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总结

时间:2024-04-02 17:25:55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总结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总结1

  为了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规范幼儿阳光律动动作,提高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使阳光律动更具活力趣味性。让幼儿在韵律操动作练习和队形排练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体意识,同时给全体老师创造一个展示各班风采、互相学习的平台,11月1日xx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幼儿韵律操比赛活动,现就对这次活动做以简单小结:

  一、优点

  1.各班准备充分。幼儿服装、器械统一,所选音乐节奏明快、富有激情,编排的动作充满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多数幼儿动作熟练,整体效果好。

  2.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多数老师用口哨指挥,组织幼儿入场退场、排列队形,用哨声加手势,快速指挥幼儿排好队形。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幼儿表演,老师的动作示范性强,展现了我园老师较高的艺术素养。

  3.各方面协调配合,活动开展顺利。老师、家长都比较给力,服从命令听指挥。

  二、不足:

  1.幼儿很任性。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有的始终在看玩玩具的小孩子,有的站立不动想心思,有的对着自己的影子自娱自乐,急得家长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2.幼儿动作不够整齐统一。部分幼儿动作记得不熟,当老师走下去组织队形,看不见老师示范的时候就完全不会做,部分幼儿动作不到位,部分幼儿跟不上节奏,导致整体效果差,看起来比较乱。

  3.班级比赛结束后,部分老师对幼儿的组织管理不力。有些班级的`两名老师都去给其他班级老师帮忙,把自己班级幼儿完全交给家长,导致幼儿秩序混乱。有的到玩具上玩耍,有的吃东西乱扔垃圾,有的在演出场地随意走动,影响其他班级的表演。

  三、需要汲取的经验

  1.活动的计划安排要全面具体。如家长坐的位置、每班坐几排,一排几人要提前规划好,音响话筒要提前调试。把能收起来的玩具收起来,不要让玩具分散幼儿注意力。律动比赛按律动打分,能够选出好的律动,按班级打分只能看出班级整体效果。

  2.活动前对幼儿及家长要做好培训,告诉幼儿这是一次重要的演出,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班级得分,大家都要认真表演,爸爸妈妈会给你们拍照。表现不好,拖了班级后腿的小朋友,下来后要受到集体的谴责。告诉家长管好自己的孩子,不随意走动,不乱扔垃圾,不把小孩带到玩具上玩耍,分散表演小朋友的注意力。家长及幼儿要做文明观众,积极鼓掌。

  3.平时对幼儿的训练要严格要求。两名老师协作配合,一人前面领操,一人后面维持秩序,要求幼儿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在做动作的同时,注意队形,前后左右要看齐。在比赛前,可以把幼儿带到舞蹈室,或者用手机录制视频,让他们自己看做的怎么样。

  4.幼儿的班服尽量统一。中二班的孩子虽然都穿的牛仔服,但是由于款式不同,颜色深浅不一,看起来还是不够整齐。老师可以跟家长商议,在网上选择价格实惠、款式大方、颜色鲜艳的服装给幼儿购买。

  5.集体性表演,主要看整体效果,对个人面部不会有太多关注,以后不用要求幼儿化妆。孩子们干净的面孔、灿烂的笑容就已经很美了,有的人化妆技术不高,涂两个红脸蛋,反而不美了。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总结2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所重视的是幼儿技能技巧的训练, 所采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练习”这样一种机械模仿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既忽略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创造性的韵律活动中, 怎样才能既满足和尊重幼儿想象的需要, 又让幼儿真真切切地获得技能的提高呢?笔者认为新颖、创意的教学策略, 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 观察策略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 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韵律活动素材的事物, 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 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记, 使自己的.头脑尽量储存多种多样的表象, 便于孩子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小兔律动, 大家多以双手举起来当耳朵、双脚蹦跳来表现。全班三十多只长耳朵一起跳来跳去, 虽然动作对了, 形象也表现出来了, 但缺少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于是在开展活动前通过让幼儿观看《兔八哥》的动画片观察兔子的三态, 形态:长耳朵, 短尾巴, 前肢短后肢长;动态: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偶尔还会站起来;神态:东张西望, 机警, 灵敏。观察后再进行律动创编时, 幼儿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 把兔子的不同特点加入到即兴表演中。有的双手立于头顶做长耳朵的动作, 有的双手交叠于臀部做短尾巴的动作, 还有的上屈肘做兔子站立的样子, 眼睛还咕噜噜的左右看, 生动可爱, 活灵活现。

  2. 游戏学习策略

  游戏学习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律动教学形象化、简单化、游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产生的新问题, 不断调整游戏策略, 用艺术的方式组织幼儿活动, 使幼儿沉浸在兴奋、欢乐之中, 感觉自己不是在上课, 而是在主动做游戏、玩音乐。如中班韵律活动《包饺子》中, 空手做擀面动作让幼儿感觉很压抑, 于是, 我引导孩子将身体当做面团, 可以在身体的哪些部位进行擀面?幼儿想到了在鼻子上擀面, 在肚子上擀面, 活动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在煮饺子时, 我设计了大火、中火、小火, 鼓励孩子创编不同的跳跃动作来表现饺子在锅里沸腾翻滚的不同动作, 所有人都投身到游戏中扮演饺子的不同状态, 活动不再枯燥。游戏, 让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游戏法是幼儿在学习律动时最感兴趣的方法。

  3. 图谱表现策略

  在韵律活动中,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创编有情节性的动作, 并很快地记忆音乐的情节, 了解各乐段表达的内容, 设计用图谱来记录的方式。一开始可由教师根据音乐情节记录, 幼儿用动作表现, 随后可以让幼儿来创造性地记录情节, 并将情节用简单的图谱记录下来。如中班律动《小老鼠和泡泡糖》创编动作时, 我与幼儿共同设计了图谱。通过图谱来记忆音乐, 使得幼儿创编动作更加有针对性, 更加得心应手。

  4. 多通道参与策略

  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 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 创造能力就越强。在组织韵律活动时, 采用多通过参与法,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 引导他们调动各种感官:听觉、视觉、动觉等。如在韵律活动《大鞋和小鞋》时, 为了使幼儿感受这两段曲子的不同音区、节奏、音调及丰富的表现力, 首先让幼儿听大熊做大鞋子、小老鼠做小鞋子的音乐, 感受“大鞋和小鞋”这两段音乐的不同:缓慢笨重与轻松跳跃。接着让幼儿观看“大熊和小老鼠”的录像片, 从形象上感知大熊的笨拙高大, 小老鼠的小巧灵活, 然后再用色块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最后用动作创造性地把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这样通过多通道的参与, 幼儿对作品的感知、理解、表现, 能够更直接全面、更系列、更便于动作的创造。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韵律操教学反思04-14

韵律操教学反思5篇04-01

体育与健康中的韵律操教学反思09-03

幼儿园活动总结11-03

幼儿园活动总结04-11

幼儿园户外活动总结_幼儿园活动总结01-11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01-27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精选]07-07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精选)07-04

幼儿园大班活动总结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