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15:48: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仍担任一年级八班的数学课。由于是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学年的下学期,因此,课堂上除了进行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各种学习行为习惯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培养,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一、认真备课、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一年级是小学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得怎么样,对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本学期我注重让学生掌握好每一个基本概念,且注重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教学。如:在学习加法、减法概念之前,我已先让学生将5以内数的组成、分成记熟,为计算加法减法作准备;在进行加法、减法教学时,课件直观出示几位学生将千纸鹤合到一起来或拿走的情形,接着让学生摆小棒操作“合起来”或“拿走”的过程,再让学生说“1个和2个合起来是3”,“3个拿走1个,还有2个”,然后再说明加法或减法的含义;当学生理解表示“合起来”用加法,“去掉、拿走”用减法时,其实学生已为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打好基础。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对学习的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二)、教学中设计的练习题和题的类型太少。

  (三)、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习惯,要求不够严格。

  (四)、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不够。

  (五)、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得不够及时。

  五、改进措施:

  (一)、在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加充分地进行备课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将知识进行全面性地渗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

  (二)、每单元系统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将多设计一些练习题,并不断地变化题目的类型,增强学生理解题目的灵活性。

  (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书写规格、整洁度等进行严格要求。

  (四)、利用课余时间多对后进生进行及时地、有效地个别辅导,帮助后进生进步。

  (五)、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六)、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回顾这个半个学年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有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成绩拔尖的同学也很少。是什么原因造成呢?这些让我想了很久,心理有一点看法: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更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像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想象空间又大,学习有一定难度。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私下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情况,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是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成绩,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而且对我这个四川外地老师来说语速又快,学生刚开始接触听有一定困难,我更注重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都影响了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又特别是新老师。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

  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学习、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会读几时几分。

  三、教学过程:

  一)谜导入新课

  1、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走不停,叫我学习和休息,你们猜猜它是谁?

  2、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3、(课件)你能说出图上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课件)要想准确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看还有什么?

  2、认识分

  1)教师指着钟说:看时针是用来计时的,时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时针从1走到2呢?谁还能说一说?

  2)分针是用来记什么的?分针走多少是1分?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为什么?

  3)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小组学习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从12走到2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几分,——

  4)学生汇报,教师出课件。

  5)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感知1分钟(课件计时)

  1)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2小格,经过的时间是2分。分针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2)想不想知道1分钟内能干些什么?

  学生:跳绳、拍球、夹球、仰卧起坐

  3)1分钟后学生汇报。

  小结:一分钟跳绳()下、拍球()下、夹球()个、仰卧起坐()个。课下老师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一分钟能写15个生字,20道口算题,打字员阿姨能打200个字等等。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学习。

  4、时、分的关系

  在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

  1)钟面,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2)(课件)在同一时间里时针从几走到几?分针从几走到几?

  再观察一次,时针,分针是怎样走的?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几时?(板书:1时)

  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多少分?

  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板书:=)学生读1时=60分

  三)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1、有时时钟不正好指着几时。

  2、像这样(出示课件教师演示)

  看钟面时针不是正好指着8时,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8时多了,那到底多多少呢?还要看分针。现在分针指向几,(指向1)分针走了多少分?因此表示的时间是8时05分。(板书)由学生写出另一种表示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钟面的时间。83页1题

  2、拨表练习。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45下班。下午1: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

  2)小组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组内互查)

  3、找朋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到了生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一、生活化的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由于时间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回忆上学期钟表的.一些知识,从学生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来引入课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课上,我告诉学生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认真观察的学生才会发现。当我用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同时转动但在嘀嗒声中却走得一快一慢的情景时,我发现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精神也高度集中了。在巩固练习中做找朋友一题时,学生也是兴致盎然,我抓住了这个点,以此贯穿整堂课。

  二、在实践中体验的价值。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本课在练习设计中不仅注重了练习的优化,还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1分钟就是分针走了一小格,那一分钟有多长呢?又能做些什么呢?在此我为学生们设计了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一环节。让学生们在一分钟里做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来了解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以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实践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顿时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在实际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所以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如:拨表练习。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45下班。下午1: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让学生动手拨出时间,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前提,参与实践的质量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及时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从观念到行为都要努力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新课程来。<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综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不再是以往单一、抽象、枯燥的数学了,而被多样、形象、有趣的数学所代替。如果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我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深感压力重大,积极发现,营造学生需要学习的空间与条件,在一年的摸索学习中对低段数学教学有卑微的感受,请共同探讨。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一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不能达到100% 的效果。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性学习,例如:小熊从家去学校,已经走了35 米,离学校55 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米?在讲这道题时,出示小熊上学去的动画路线图课件,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小熊从家开始走的35 米是哪一部分?离学校还有55 米是哪个部分?生动的画面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明白了蕴含在在熊上学这一鲜活的情景中的数学道理,即:已经行的路程+ 剩下的路程= 全路程。又如一块积木12 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 角、1 元、2 元、5 元、10 元、1 角、2 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一册数学方向与位置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沿右边从教学一楼走到三楼,再靠右边下来,这样往返一趟,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教学七巧板相关知识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块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哪些图形最大?哪些图形最小?在明白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拆开七巧板,大胆的想象、尝试、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组成部分进行不同的有机整合后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图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独特构思,拼成的图案各种各样,风筝、免子、小狗、小鸭等。让学生快乐的遨游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挥了创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潜能。又如在教学小红和同学排队一题时,小红前面3 人,后面1 人,这一队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红和同学排队从前面数她是第3 ,从后面数是第2 ,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会多说一人,有时会少说一人,这时,我就指几个学生扮演小红,在教室做到快、静、齐的条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题目要求自行站队,等学生站好队之后,他们会自然明朗,马上欣喜自信的告诉老师正确答案,不必教师做烦锁的讲解。

  四、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知识是教师最难讲解,学生最难接受的问题,尤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那就更难了。在学习加法、减法算式名称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顶头饰帽,上面写有一些加法或减法算式卡片,然后同桌面对面叫准对方所准备的算式卡片中的数字名称,这样要求每人交友5 次进行对话学习,在具体的游戏场景中多次重复加数、和、被减数、差,学生便会正确加以区分性记忆,不易混淆。又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及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 米长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观察1 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再用尺子画出一厘米的线段,真切的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数一大格有几小格,1 米尺子共有几大格,共有几小格,让学生反复的数一数,加深印象,归纳得出1 米等于100 厘米。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好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的形式不居一格,可以因学生个性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进行设置,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设置,也可在教学硬件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设置,只要有一点情境,学生就会

  增添一份乐趣,达到因材施教,培养素质型人才的目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时,我创设了超市的情境,让学生在逛超市的情境中学习数数、认数和写数,学生学起来很感兴趣。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先告诉学生我手里有一张11到20各数的卡片,让学生猜猜是几,然后回答:“大了!小了!对了!”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11-20各数并比较出了大小,增加了数感,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全班男女同学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我担任一年级一班数学教学工作。一年级是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学生发展阶段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备课。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上课。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学生学的快同时忘得也快,为了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对后进生根据不同因素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寻找发光点的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鼓励发言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一、因为平等,所以互动

  一年级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上课时总有跟同学跟老师不配合的现象,我总说“××同学,请认真听讲”,“××同学,请坐好”等方式提醒他们注意,可效果总不理想。近段时间我多表扬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语言,如“你真乖”,“你真聪明”,“××小朋友讲得真好”等语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民主程度,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神态,都在小朋友的脑海里定位,他们也有相应的学习反映。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捕捉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被老师重视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认为要跟同学和老师好好配合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二、因为合作,所以成功

  在计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较出色,不需要在课堂中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样,其实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原因,我们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如何组织好一年级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是教学的重点任务。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教学中我通过在改编过的故事中穿插数学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比较默契了。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间复述故事解决问题及小组间新编故事设计新的问题两个主要环节进行小组合作。而且通过这样的讨论,平时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也能提出问题考考小组内的同学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本学期担任一年级数学课,看到课本后感觉内容很简单,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数学学习思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想去探索知识,学习知识。

  所以在课堂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简单学习。比如在教《高与矮》时,请学生上台比高矮,然后让其他同学说出谁高谁矮,再找两位高低差不多的学生在讲台上比较高矮,学生会发现不容易看出来,这时候引导学生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探索在比较高矮时应注意哪些方面,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二、及时作好教后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一年级学生爱动、好玩,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跑神,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对每节课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相应的辅导。要多与学生交谈,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

  一、结合生活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做“风车”,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设计地板砖的花样等,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是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三、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了合作的技巧。六年级教学反思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位置》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同学上台表述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请下面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到前面来让大家猜一猜他的好朋友是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

  二、 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数的顺序 比大小》时,我让学生猜一猜比11大比20小的数可能是几?刚开始部分学生认为答案只能有一种,所以回答时只说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他们发现了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再回答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很快说出全部答案。因此在教学中以猜为动力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如我在板报上设计了“小小擂台”板块,分小组进行“夺红旗”比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设计比赛项目,或以小组集体成员的力量为小组争得荣誉,或以个人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小组争得荣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上半学期1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一节与10相关的加减法的练习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的游戏》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掌握10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难点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题组中的规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学生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一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操作,得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状况,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想法有3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练习课与新授课相比,内容上无法吸引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媒体呈现喜羊羊与会太狼的童话世界,给学生以动态的刺激,让学生在愉快的数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多样的计算方法。

  允许学生解题的策略多样性,如在10-()=8一题中,紧扣教学重点问你怎么想的?开方式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了宽阔的思维空间,并留给学生大胆阐述自己想法的机会,出现了观察4杯已喝完的.饮料、10的分拆、10-6=4等等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在10的加法练习中,又为学困生提供了小圆片,为学困生提供了进一步掌握10的加减法的阶梯,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概括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则是在练习中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也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共安排了3处题组合,通过起始的由老师导到后面的学生自己探究、概括,足以看出了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在感知中慢慢地悟出规律,能进行一定的推算。在开放题的练习中通过比较,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锤练。

  四、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间的交流。

  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鼓励他们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合作性学习,利用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小组合作摆一摆,分一分,把10个苹果装进2个篮子;小组交流10-()=8,你的好办法?让学生学生在合作互动的教学中,形成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伙伴合作。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是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认识1----5”这节课中,依据课标精神,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开课伊始,师生交谈:“今天的课堂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想不想看看?”学生们听后情绪高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几个?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这些数来表示?通过创设这个儿童喜欢的情境,既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字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认识1—5”各数,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主要通过下面四个环节来进行:

  1.数一数。

  教师操作:手里拿一根小棒,问用数字几来表示?添上1根是几根?用数字几来表示?……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学具(圆片)按要求摆出相应数量的学具。(1-5个)

  3.写一写。

  写数字是学生初次接触,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教学时也可以引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数字的字形。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4.说一说。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的重点。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学生找找周围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以一个数字为代表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练习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评价。如学生观察画面时,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堂评价:“你观察到的这么多,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只要认真观察就会有很多的收获!你在观察时还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课堂评价:“你的动手能力真强!把你想到的动手摆了出来,真了不起!”。通过及时、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评价语,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及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5以内的减法计算。

  2.能理解图意,并能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3.在丰富有趣的童话世界和真实生动的情境中,产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的强烈欲望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

  主题图以小女孩摘果子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体会减法的含义。“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摆圆片画掉几个圆后再写算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直观地感知减法的含义及计算,力图从习题的设置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第2题及“练一练”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即充满童趣的卡通图“小刺猬背苹果”“小鸟叼果子”“米老鼠偷蛋糕”等图画,使学生充分体会减法的含义;“练一练”第5题以每次少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拓展儿童的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位于城乡交界处,本班现有学生39名,其中有3名来自城内学区,12名来自城外农村,4名来自区内农村,其余全部来各地的个体户家庭。就学前教育而言,仅有21名学生曾受过不同程度的学前教育;就年龄而言,有6名学生年龄偏小,且5名适龄童患有各种有碍智力发育的疾病。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和学习方法等差异很大,许多家长忙于自己的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因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也有一些有利之处可以加以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农村生活及商品交易过程中,直接获得数字信息的优势,通过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1.故事引入:甜甜家有一棵果树,每到秋天,就结满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边讲边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图),这天,甜甜家来了许多客人,她应该怎么做呢?

  生:应该摘果子给客人品尝。

  (学生很踊跃地抢着说。)

  师:对!小朋友们真有礼貌,知道对待客人要热情有礼貌(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来看一看甜甜是怎么做的呢?

  生:提上篮子给客人摘苹果。

  师:对,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再看看树上有几个果子呢?

  生:(齐答)有5个果子!

  (展示第二幅图。)

  师:甜甜摘走了几个呢?

  生:甜甜摘走了2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个个面带微笑,很自信。)

  2.看图提出问题,引出减法。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1:树上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3个。

  生2:(不满的急切地说)他说得不对,该问还剩下几个。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提个数学问题呢?

  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甜甜摘走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师:怎么知道剩下几个呢?

  生:从图上看出来的。

  师:从5个果子中摘走了2个,要算还剩几个,就是从5个里面去掉2,在数学上就要用减法来计算(板书:5-2=),用算式来表示就是5-2=3,中间这个符号就是减号,读作:5减2等于3,表示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还剩3个,“3”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

  的答案。(领读算式,学生同桌互议算式的意义。)

  3.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师:现在我们用5个圆片来代替树上的5个果子,请小朋友们取出5个圆片摆在桌子上,摘走2个果子该怎么拿呢?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已经掌握的比较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吃水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学时,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在本节课开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设计了一个各种立体图形娃娃去看望小狗探探这一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因为立体图形娃娃们比较调皮,把小狗探探的家弄得满地都是脚印,希望同学们帮它弄干净——就是找出各种脚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图形。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立体图形相应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印图形,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有哪些办法可以得到立体图形身上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最后是定下一种方法——画图形,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这一环节使整堂课的气氛活跃起来,本节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区分好正方形与长方形,圆与球;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我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为了告诉学生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叫学生沿着中线上下,左右对折,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对折完长方形后我叫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按刚才的方法对折正方形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到底怎样区分它们两个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有一个学生发现沿着对角线折时,正方形四条边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在教学圆与球的区别时,我告诉学生球可以到处滚,但圆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滚,只是这样跟学生讲解过于抽象,于是我找了一个可以切开的球,先让球到处的滚,接着把它分开两半,把球的一个面展示给学生看,让它们深刻感受到圆是球的一个面。最后就是联系生活让学生自由发言,想想在哪里曾经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长方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回顾这一学期,忙碌,又充实,存在着许多值得总结还有反思的地方。教学工作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从中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但出现了一个问题让我很头痛——如何与学生沟通,曾经出现我在台上讲得嗓子冒烟,部分学生一脸茫然,所以我尝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蝌蚪。另外,我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分类》这一课中的“做一做”时,大多数学生都分苹果、梨和桃子三类(3个苹果,3个梨,3个桃子),这时,有个学生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说她是按图形分类的,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她说:“有3个三角形,3个圆,3个正方形,共有9个图形。”我当时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这幅图还有不同的分法,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不同颜色来分类。

  还有就是加强学生的数学体验,例如在学习完加法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让他们自己举例子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进行计算。这是一个再体验的过程,是之前感悟的延伸,它促使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再体验运用加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拥抱和鼓励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的鼓励。把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可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动力.。

  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孩子们共同进步。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的教学反思03-18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06-20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09-08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9-05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2-28

数学教学反思10-02

数学的教学反思10-18

数学教学反思03-29

数学的教学反思04-23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