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9 14:38: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华】葡萄沟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葡萄沟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反思1

  本周三早上第一节课,我在多媒体教室里执教了二年级下学期第一节校内公开课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课《葡萄沟》。比起上学期,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但我仍然把这次公开课做为挑战自己的一次好机会。课前进行了较深刻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教案的设计及课件的制作。

  纵观本节课,优点与不足都有所体现,现反思如下:

  本课最大的优点,是课件的辅助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本课主要描写了葡萄沟的位置,它的特产葡萄,葡萄的颜色、味道,以及葡萄干的制作,尤其还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到了许多孩子们并不熟悉的沙果等水果,另外各种颜色的葡萄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全部见到。如果不选择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做为低年级的孩子很难理解。因此,本课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我就全部呈现了这些孩子很想了解的知识。比如说:位置的呈现,我采用了地图说明。水果、葡萄干制作等采用了图片结合文字的方式。另外识字教学设计了动画呈现,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为成功的进行教学打下了基础。

  其次,本节公开课我继续延续自己的教学风格——快乐化、多元化、综合化。

  一直以来,我很想模仿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并曾一度迷失在多个十个路口,但这次我很想讲回自己的风格。因此,我在教案设计时毫不犹豫的以自己的性格特点进行设计,力求体现自身的优势。这里我选择了虚拟情境的方式,在各个教学环节处设计情境、游戏,让学生参与。

  比如:课前先欣赏美丽的新疆视频,听好听的新疆歌曲,学说新疆话。带着快乐的心情进入了本课的学习。之后,我出示地图,让学生们扮游客坐着“小火车”跟老师去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旅行。我设计出未带小导游的环节,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当小导游,即练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又锻炼了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认识了四种新疆水果,也知道了这几种水果出产的时间。真是一举三得。

  之后,我带着“旅游团”去参加“葡萄沟一年一度的葡萄节”,随着视频的精彩呈现,孩子们那美丽的葡萄吸引了,课堂上不时传来惊讶的声音。这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朗读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后,我模拟表演了新疆老乡,请“小客人”品尝正宗的新疆葡萄干,谈感想。之后,共跳新疆舞,总结出新疆老乡的热情好客这一特点。这里也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创设出一种快乐、和谐的情境。学生也在参与中得到了快乐,好像真正去新疆做客了。

  在执教葡萄干制作这一自然段时,主要利用图片进行呈现,告诉学生什么是阴房,同时呈现“雕堡”与之对比。另外新疆人们在阴房里工作的图片也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了葡萄干的制作,图片比文字介绍更加直、形象。

  最后,我们齐声朗读了本课的重点句子: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整节课,学生学的放松而愉快,比起以往的课,我个人认为最大的'突破是学习容量方面很大,课堂氛围很好,教学各个环节设计也证明是很合理的。达到了课前所设的教学目标。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可以把水果的名字做为填空内容,记忆水果名字比记月份的难度大一些,同时加深对新疆水果的印象。

  第二、在课文有些地方还可以继续加强朗读,比如说葡萄的美,可以结合图片继续感受,再把第二自然段的第二部分读甜,读美。这里读的少了一些。

  第三、时间方面还可以再紧凑一些,让出几分钟的时间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让学生谈一谈这一节课的学习体会,也可以说是“游葡萄沟”之后的感想,可以给老乡说一说心里话,也可以称赞一下葡萄沟。最后再齐读本课最后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就完美了。

  还有,有些教学过渡语可以设计的更好一些,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课文读的更好。以后还要继续加强过渡语的设计。

  以上是自己执教过程中的一些感想。总之,对于本课自己还是很满意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本色教学特色。如何坚持自己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还是下一步要研究的。我会继续坚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进一步吸收别人的优点,成为更全面的教师。

  就说这么多,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葡萄沟教学反思2

  《葡萄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尤其是葡萄最受人们的喜爱,那里的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

  新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以谈话导入,询问学生喜欢吃葡萄吗?葡萄吃时味道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出示中国地图,找出葡萄沟在地图上的位置,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看图片: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2.品读美句: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学习葡萄沟好在哪些方面。我引导学生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一句,出示葡萄沟水果图片,充分体会“盛产”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沟水果真是又多又好。

  3.读中悟情: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我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整个课堂是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

  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可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看来,要让课堂上得扎实,光有预设还不够,还要随着学生,随时生成。这样的功夫,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葡萄沟教学反思3

  《葡萄沟》是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透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我想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同时,二年级仍是孩子识字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对生字进行教学,抓住重点字词结合理解、体会,从而到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感情的朗读。

  1、抓字词,促理解

  本课字词教学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不仅仅结合课文、图片认识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等地名,还还重点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比如在解释课题的时候教学了“沟”字,并且让学生回忆与什么字相像,大家异口同声的说道“钩”,随后结合偏旁联想的方法进行两个字比较区分,加深印象。又如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时候,采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借助“五颜六色”来理解区分“五光十色”,孩子们理解的很到位,体会到“五光十色”不仅仅颜色多而且有光泽,如同葡萄沟的葡萄那么的晶莹透亮,紧之后又让学生用“五光十色”进行造句,理解并运用。

  2、赏美景,重感受

  葡萄沟的景色迷人,盛产的水果香甜可口,尤其你那里葡萄不仅仅好吃而且好看。孩子们怀着满心期盼想去见识葡萄沟。本节课我化身为导游,带着班上的四十几个旅客一齐前往葡萄沟。透过文字,期望能帮忙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如:山坡上的梯田;葡萄沟每月所盛产的水果;“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和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等等。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3、品美句,悟真情

  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孩子们自由的去感受,去发现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透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相互讨论,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资料。如“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一句,透过品读句子,品重点词“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孩子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葡萄数量多、颜色多。在感受之中,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朗读将葡萄沟的这一幅幅美景图表此刻我们眼睛,深情并茂,令人久久陶醉。

  这堂课让我和班上的孩子们一齐到美丽的葡萄沟去游览了一番,一堂课下来我们都情绪愉悦,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不愿离去,围绕在我的身边跟我讲述着葡萄沟那个好地方。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老师的反馈语,反馈语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很好的激趣效果,整个课堂是那么和谐,老师和学生是那么融洽。

葡萄沟教学反思4

  【教学案例】

  人教版《葡萄沟》教学片段:

  师:葡萄的种类、颜色这么多,我们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

  A生:激动。

  B生:兴奋、惊喜。

  师:这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一下?

  A、B生有声有色地读完了。

  师: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

  师:谁能比他们读得更好?

  (学生群情高涨,跃跃欲试,可A、B生脸上的笑容却消失了,他们红着脸低下了头)

  【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质疑、解疑,这本没有错。但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为了发挥大家的积极主动性,经常让学生质疑和评价他人的读书情况。毋庸置疑,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试想,假如是我们,当别人说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时,我们心中的痛苦该有多深啊!在公众面前,我们还怎能抬起头来呢?

  课后,我主动找朗读课文的两个小男孩谈话,他们受到的伤害比我想象的还要深。案例中的两个男孩说:事实上,我们认为自己读得很好,这是我们的最高水平。可老师为什么要拿我与别的同学比呢?只要进步了,就应该表扬。人比人,气死人。

  听了他们的话,我满脸愧色,沉思良久,然后豁然开朗:是啊,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根本不会考虑他们的心情如何。我们这些为师者总是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对学生耳提面命,却忘了蹲下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新课程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从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和管理所有的学生中走出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和管理学生时,既要看学生的学科成绩,也要看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更要看学生的特长发展。教育者的职责是挖掘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发展。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应该得到老师的.表扬。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们怎能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而妄下结论呢?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我想,如果这样处理,效果可能会好一点:案例中教师可以对孩子说:与以前相比,你们进步很快。老师也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但如果把需要重读的地方读出来,你会读得更好。还想试一次吗?温柔的话语如三月的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田,学生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他们最尊敬的老师。正如有句话所说:给点阳光,我就灿烂。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你愿意时时用心去呵护他、关心他。为师者只要蹲下来,放下师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用心交流,就会从中发现很多乐趣。

葡萄沟教学反思5

  我们的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重视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有限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领略美,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如何在《葡萄沟》这一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得到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呢?我的感悟是从“读”入手。

  一、从读入手,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朱光潜:“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如可让学生读读全文进行整体感受,数遍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葡萄沟的印象,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然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好在什么样地方?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结合理解“凉棚、五光十色、”等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感受到葡萄成熟前和成熟时都是那么美;当有的学生提出他喜欢的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人民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时,学生从“准”一字就会快体会到葡萄的多,也很自然体会到了葡萄沟人的`人情美。通过反复的读品味到作品语言的准确与精美。

  二、从读入手,品味文章的思想美。

  思想是作品的灵魂。语文教材很多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凝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点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是学生认识生活的源泉,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强大手段。通过读“凉棚、一串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字词的美妙,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那里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人民老乡。读这篇课文,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了人情的美,让他们在思想的森林中呼吸,使学生扬起率真的生命激情,思想得以升华,人格将得以崇高。

葡萄沟教学反思6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采用导游式的情景教学,设置一种轻松的旅游氛围,先由教师做导游牵引、点拨,通过语言、图片、课件设置情境,让学生轻松地游历于文中,感受葡萄沟的秀丽风光、世事风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游为主,以导为辅,游中串导,导牵游踪,学生在边赏边游中轻松自然地融会贯通。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重点段,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自主读懂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葡萄的多和美,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进行探究,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在凉棚下舒服清凉的感受.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来扩大学习的成果。在学生读懂第二段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判断:在葡萄枝繁叶茂,结得又多又好;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这两层意思中,哪一层才是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与课文主要内容息息相关的第一层意思作为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说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果这时我能及时地给学生总结提炼一下方法,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一点是我的疏忽。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如果能善于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境,就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更好地把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在反馈第二自然段自学情况时,我善于创设情景并充分利用了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句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描写葡萄颜色多的这句话,我通过让学生比较句子说说“五颜六色”与“五光十色”的不同,通过展示葡萄五光十色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五光十色”不仅表示颜色多,还表示新鲜、有光泽的意思,从而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和优美;最后一句描写老乡热情好客的句子则通过创设情景,请学生说说老乡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通过表演把老乡热情好客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活化起来,这样学生不仅领会了句子的感情还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能力得到了发展。

  课文第三段介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观看形象的图片,自己提出疑问——晾房四壁为什么要留着许多小孔?再通过读书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让学生看图为大家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这一环节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这一部分。学生学得是有滋有味.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让我们走出教室,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吧!接着通过维吾尔老乡的一封信,鼓励学生用信的形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3、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不够扎实。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对学生积累词语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大同学们对课文中词语的积累,丰富他们的词汇。

  4、教学中,课件的频繁出示,显得太花哨,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够精练。

  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探索、向他人请教,与新课程接轨,展示出自己的特色。

葡萄沟教学反思7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民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教学反思8

  课一开始,我直接板书课题,让学生对课题提出问题,学生看到课题后提出下列问题:

  1、葡萄沟在哪?

  2、葡萄什么时候成熟?

  3、生活中见到的有水沟、深沟,什么是葡萄沟?

  4、葡萄都有哪些颜色?

  我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罗列后,提示学生边读边想,可用不同符号将答案画出来。有了问题,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清晰了,在读书中细读认真找,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学生回到问题,我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读一读,在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句子的优美,如“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让学生体会七八月份,葡萄是人们的最爱。

  当学生读到葡萄成熟时的各种颜色时,李妍趴在书上,我问她干什么,她天真地说葡萄颜色太多了,她想吃,就趴在书上咬了一口,其他学生笑了,我也笑了,问她葡萄的味道怎么样,她说特别的.甜。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趴在书上做“咬”的动作,一个个是嗷嗷的吃着,我引导学生,葡萄的甜味也能读出来,试一试,谁读的葡萄最甜?小家伙们一个个表情丰富,小脑袋一摇一摇的,声音也变得抑扬顿挫,好像已经闻到了葡萄的甜味儿,我做停的手势时,他们还在啧啧的抿嘴巴,意犹未尽:“哇!真甜啊!”我想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它可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有感情的朗读,使这些文字鲜活起来,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葡萄太多了,吃不完怎么办?”聪明的维吾尔族人们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将葡萄制成了葡萄干,结合43页的插图,加深理解。我为学生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使学生对“碉堡”似的阴房有了较为直观的理解和认识。

  这节课我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去品味意境,使一个个文字悄悄走进学生的心里,用心感受,用心品味!

葡萄沟教学反思9

  这天上了葡萄沟的第一课时。经过上次师徒开课《小鹿的玫瑰花》,师傅向我提出平时的课要尽量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上。因此在设计《葡萄沟》的时候,我也力图能够让课上得扎实、朴实,把文本中的各个语言点敲实、挖透。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落实了语言文字教学:

  1、对于课题的挖掘。先出示“葡萄”两个字,让学生认读,指导轻读音。让学生观察这两字的相同点。题目中,“沟”是需要掌握并书写的生字,因此我让学生组词,还在课件中打出“勾”、“钩”让学生组词区分。

  2、字词教学,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交*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效率,又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在读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读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词。随后,在课文教学中再对于出现的生词进行随文教学,期望透过反复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在文本中学习字词还能够帮忙学生理解好处。

  3、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待学生反复朗读段落后,出示课后的“按课文资料填空”一题,让学生看着填空题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我发现,学生在前面的不断有感情朗读段落之后,很快便能够看着提示背诵了,这是不是也无形中渗透了“熟读成诵”的学习方法呢?

  但是,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但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例如:

  1、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比较像。有一个学生说到“钓”,我当时急着出现“钩”,便把上纠正了。之后想想,那个学生的语文潜力还算班里十分好的学生,她都说成了“钓”,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那么,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当时,虽然课件上没有打出“钓”字,但是既然学生混淆了,还是就应抓住这个生成点,在黑板上写一写。

  2、在教学“五光十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我问了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当时学生的反映是楞了一下,有个别学生说不能。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觉得老师这样问,就应答案是否定的吧。他们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经过师傅的提点,我也恍然大悟。其实“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能够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颜色的词语也能够用,只是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贴切,因为它还写出葡萄的光泽。这两个词只能说哪个更适合,而不能说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回想一下,课堂上其实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能够用的。当时我就应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再透过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课堂上也不用绕很大一个弯路了。这样,也能够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有时候同时能够用多个词语,这时候就要选取一个最贴切。

  3、在随文学习“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时,我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图,把这三个地名打在地图上。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再齐读一遍,那么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看来,要让课堂上得扎实,光有预设还不够,还要随着学生,随时生成。这样的功夫,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葡萄沟教学反思10

  教《葡萄沟》一课,一位教师在导读到“葡萄干好”这一部分时,拿出一包吐鲁番产的葡萄干,要学生品尝后作产品推销。这一环节的设计应当是不错的,学生要推销好产品,必须读懂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是从荫房晾干,因而有颜色鲜、颗粒大、味道甜的特点,而“非常有名”。

  另一方面,如何推销介绍,又是对交际言语的很好操练。同时,还增强了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和情趣性。但是,一位学生上来作推销时却吆喝着:“噢,快来买葡萄干罗,葡萄干!5元钱一大袋,先尝后付钱,味道不好不付钱!买葡萄干罗……”于是在一阵笑声中便完成了这个环节。显然,学生把生活中小贩沿街叫卖与推销产品完全混淆了。这二者虽有联系但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生活中的推销产品,其言语品位要求无疑要高于沿街叫卖;而语文课上的推销产品,更是一项有交际言语训练目标的解读操练,又岂能只满足于将生活中可能是比较粗俗、随意、不够文明的`原型搬到课堂中来,而失落了由生活行为转换为教学行为时的所必须有的提炼和升华的加工过程。

葡萄沟教学反思11

  葡萄沟》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介绍了葡萄沟水果多,葡萄多,葡萄干有名以及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并能升腾起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 教学中我紧扣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爱祖国,爱家乡来组织课堂。以“研、讲、评一体化”的原则来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解决每个教学问题。紧紧抓住教师引领、点拨的时机开展课堂教学,希望通过不失时机的引领、点拨让学生写好字、读好文、说好话。

  写好字,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二年级学生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用地图明确葡萄沟位置简洁导入之后。“了解了葡萄沟的位置,我们还要写好它。”用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沟”。为了扎实写好“沟”字,①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观察字的结构和占格,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合体字要仔细观察每一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他们之间的搭配.先让学生自己说,教师再提醒。学生能说出左窄右宽、点在横中线上、撇折的撇的部分在竖中线上。教师提醒不仅左窄右宽还左短右长。②书空,通过观察学生对生字有了整体的`感觉,对生字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书空。以熟悉汉字笔顺并初步感受汉字造型美。③练写,学生根据“沟”的特点,自己练写。以对生

  字有自己的体会。练写汉字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一生上黑板写。

  ④评价,学生自评,对照范字,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桌互评,通过互评学习他人长处,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调动学生写字、练字的兴趣,并能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评价学生的书写和学生的自评、他评。使写字教学扎实有效。⑤改写,评字之后及时改写,再感受、再发现。争取把字写的更端正、美观。⑥运用,学生用“沟”字组词。

  通过这些指导,学生们大多能写好“沟”字,并知道怎样欣赏汉字,怎样写好汉字。写完“沟”字,顺势引导学生识好字。

  读好文,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边读边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葡萄多、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本文的朗读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景色之美,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在朗读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感悟“茂密”“五光十色”的意思。通过指生说、教师点拨、出示图片来理解,理解了以后学生们读的更有感情了,进一步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顺势让学生背过这些句子,以积累语言。

  说好话,在充分朗读,充分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之后,通过补充句子的形式引导学生夸夸自己的家乡,“ 我热爱自己的家乡,是因为我的家乡( )。”学生们争先恐后。教师也参与进来,并结束全文。

  本课教学设计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效果明显。但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兴华学校上课时,可能会场内听课的老师太多,我感觉孩子们很拘谨,不放松。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活跃课堂,怎样去调动学生积极性,怎样和学生建立融合的关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葡萄沟教学反思12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课本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神秘的吐鲁番,美丽富饶的葡萄沟,令孩子们心驰神往。读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段时,同学们大都“垂涎欲滴”。我及时引导学生做葡萄园的“小主人”,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将文本语言进行内化,向游客(老师同学)介绍家乡的特产,同学们居然介绍地有声有色,象模象样。

  这篇课文的最后还有一段很枯燥的文字——阴房的建造及葡萄干的制作。学生疲于应付,“水过地皮湿”。如果按照通常的处理方法和课前的`教学设计,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有关的知识。但是如果这样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疲于应付,“水过地皮湿”。学生刚刚燃烧起来的热情,可能会陡然熄灭。

  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我在黑板上简单的画了连绵的山,然后说“我在这里建造葡萄干生产基地,请你们帮我选址,看谁设计的方案最好!不过,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最好的设计方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顿时,学生个个情绪高昂,跃跃欲试。于是,一段枯燥的文字变成了一个个形象的设计图了。学生的设计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设计好后,又进行了交流,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造型,“样子很像碉堡”;结构,“四壁留着许多小空”,有利于空气流动,加快蒸发速度;设施,“钉着许多木架子”,也可以用其它材料做架子,便于晾挂葡萄。)

  我对学生的设计由衷的赞叹,学生喜悦和成功的自信,溢满于脸。学生为什么会情趣如此高涨,是让学生从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读者”变成了披文入情的“主人”。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悟课文。

葡萄沟教学反思13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要让学生领略到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更要让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人民的喜爱之情。

  孙老师在上这堂课时,运用了多种手段,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首先孙老师让小朋友们听《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歌,歌曲优美的旋律,迷人的异族风情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葡萄沟的意境里。

  孙老师让学生提问题,然后选择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用这两个问题来统领整堂课的教学。在教学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叫葡萄沟?”时,运用了课件,让学生欣赏了一段葡萄沟的片子,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凉棚、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指导学生朗读这四句话里也水到渠成。再学习第二个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时,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这个地方,清晰地理解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三个不同外延的词语。

  孙老师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了活动的`教学方法,他让小朋友们到讲台前面来贴葡萄,帮助学生理解葡萄的多,让女孩子们像新疆姑娘一样来给大家分葡萄。看着五光十色的葡萄,吃着甜甜的葡萄,相信葡萄沟这篇课文一定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民族风情的课件的影响下,在优美的朗读声的感染下,九十月份的葡萄沟一定是小朋友们心目中最向往的地方。

葡萄沟教学反思14

  《葡萄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学习的,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课文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一、葡萄沟盛产水果。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

  这篇课文结构比较鲜明,语句精美,课文理解起来没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两方面的内容展开。

  一、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比如:在进行新课的导入后,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的大意;再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出一定的感情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第三,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了本课让学生不但对葡萄沟的特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让他们在读中产生了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的心灵感到了人情的美。

  二、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

  本文的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在读这句的.时候配上图片,让学生感受吐鲁番水果的多种多样。“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让孩子想到葡萄结的多,感受到清爽。“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用“五光十色”和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作比较,体会“光”,感受葡萄的晶莹剔透,体会葡萄美。

葡萄沟教学反思15

  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激发了学生再次朗读的兴趣。

  课堂导入时通过让学生欣赏新疆葡萄沟的葡萄,从感官上感觉到葡萄的多、美,并告诉学生这些葡萄的出产地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为主动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共有4句。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3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的'表现。文章的难点也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我知道这一堂课中肯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也知道自己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这方面还显得比较稚嫩。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这条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