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7 20:01: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1

  a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上我时刻以同学为主体,重点着眼学习方法──自独自悟。全文以“为什么保罗从内心感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贯穿始终。

  本课教学没有热闹的局面,时髦的方式,有的只是多种形式的读书,对重难句的品析。让同学亲历阅读过程,感悟作者的心灵,体验人文情怀。通过质疑、交流、解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课堂上师生、生生合作,听、说、读、写活动始终没有脱离文本。当谈到小弟弟可以亲眼看到圣诞礼物时,和时引导同学把文种三个人的情感跟大环境下欢乐的庆祝氛围联系起来,对促进同学情感的提升肯定有协助的。同学通过朗读品味到了给予时快乐的。

  b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不少外国的文学作品。《高尚的行为》《全神贯注》《给予是快乐的》等都是外国非常有名的文学作品。这些文章不只有很强的人文性,而且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点。如何教好外国文学作品,很有研究。下面就《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谈谈自身的看法。

  一、整体感知,抓住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他怎样的一件事情呢?

  这篇课文,是以保罗为主要的人物,主要记叙他所经历的事情。只有用这个问题,才干很好地引导同学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但含义很深,教学不能从题目入手。

  课文主要讲的是: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前夜”和“前夕”的概念是不同的),用哥哥送给他的一辆新轿车,载着一位小男孩和他脚有残疾的弟弟兜了一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保罗从那天也才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二、弄清思路,分好段落结构

  课文没有写保罗怎么载着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兜圈的情景,而是详细地叙述了原因。保罗怎么会用新轿车载着他们兜圈的呢?情节曲折的,叙述也是很生动的。引导同学弄清作者的思路,对于划分课文的段落,记住情节,理解内容非常重要。

  在圣诞节前夜,保罗用轿车载着小男孩和弟弟兜了圈。再读一读课文,保罗的轿车经过了哪几个地方?

  (办公室前、途中、小男孩家门前、“街道上”。)

  同学根据轿车停放的地点,可以把课文分为四段:第一段(1~7节);第二段(8~9节),第三段(10~11节),第四段(12~13节)。

  段落的大意,很难概括。因此,在这时不必要同学说得很清楚,不说也不要紧。

  三、仔细品味,理解句子涵意

  课文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作者较多地记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和保罗的心理活动。文章内涵的意思就在这些句子中。因此能不能很好地引导同学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体会保罗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这篇课文的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在办公室前,保罗听了小男孩的话:“……天哪!我希望……”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听了小男孩接下去讲的一句话,却十分惊讶。小男孩讲的哪一句话,使保罗惊讶?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男孩说:“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话的意思讲得不十分清楚,但保罗已经意识到了。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

  在这里教学时,也不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进行讨论,可专门设计练习。

  2、当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子开到家门前时,保罗认为他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后来,保罗怎么知道自身又错了呢?

  这在第三段,是不能看出保罗错的原因的。实际上,保罗也是在看到他背了弟弟出来后才知道的。“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这句话是作者讲的。必需让同学阅读第四段话后,再回答。

  3、小男孩指着车对弟弟说的那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小男孩说的这段话,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理解了这段话,才干知道保罗错在哪里,才干正确地理解什么叫“给予”。

  小男孩对弟弟说这段话,不只仅是一定要像保罗的哥哥那样,送一辆新车给弟弟,而是启发弟弟要鼓起生活的勇气,要他相信:只要有我,你就会有幸福。

  4、保罗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夜晚,为什么“难忘”?

  这是课后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散性。同学们要经过想像,想像那兜圈的情景,体会小男孩和弟弟的欢乐;体会保罗那天的心情。

  四、深研题目,理解文章中心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用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点了题。我们不只要同学理解这句话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理解内涵的意思。

  仔细地想一想,在文章中,谁给了谁什么?

  要引导同学进行深入的考虑,懂得“给予”他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物质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要你能够给他人一点协助、抚慰,他人都会感激你,你也会快乐。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2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顺着故事的情节通过课件,特别是老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透过字词感受语言,从语言中品味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使训练情境的创设比较自然。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较充足的时间去读,在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从一开始的读全文到后来的品读人物对话,再到读课外资料。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但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这篇是略读课文,而我始终还是感觉不敢放手,讲的太多,让学生自感自悟得太少。还有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都会出其不意,提出些教师课前没有准备的问题。都说课堂生成比预设更为重要,但我想前提是教师要博学。因此,多阅读,多积累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教完这一课,我觉得作为老师在课堂上真的要懂得利用学生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回答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同时在备课时要下功夫,深挖教材,吃透教材,这样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3

  本组课文围绕“人间真情”编排了四篇课文本课,本文主要讲了保罗认识的一个小男孩,见到保罗的哥哥送的圣诞礼物,很是羡慕,读到这里,谁都会猜男孩肯定希望有这么一个哥哥。可是男孩却是希望做这样的哥哥!

  文章不难理解,我重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问,多数同学都会,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却是不容易。首先,我教给学生怎样提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疑问词“为什么,怎么样、哪儿、哪里”来提问。至于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先找文章的关键部分、重点部分,针对这部分内容来提问。例如:“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保罗为什么要带小男孩兜一圈”“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哥哥”等等,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能在文中找到答案。还要学会与同学交流,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会探究、在合作中促进学习。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4

  《给予是快乐的》《卡罗纳》这两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可是根据口语交际和作文的要求来看,我觉得这两篇课文承载着“写作方法”的指导作用,又因为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很类似,于是我采用了一课带一课的方法来讲授。

  上课伊始,我以《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导入,这首小儿歌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也是最快能够挑起孩子们情绪的歌。孩子们唱完后,我接下来很顺利的走入了课文,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心情一定很悲痛,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写出体会。接下来小组交流,带着体会读。孩子们都读得入情入境。像这样,我又让学生画出面对卡罗纳的不幸,大家都是如何做的,孩子们画的很快,也分析的很到位。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动作,有的.说语言,有的说神态,有理有据,很顺利,这出乎了我的意料,让我整堂课都很开心。

  我顺势总结写作方法,再从写作方法上导入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让学生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一课,我们也学得非常的快但是很有效率。

  当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学习,孩子们在观察上能够加入自己的想象,运动到了上午所学的写作方法,我想这就是学以致用吧。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5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现学生阅读的自主化与个性化。

  在这堂课中我仍然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重点通过读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本堂课我采取了:自由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很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包括读得节奏、读得重音、读的表情等我都指导得比较到位。我感觉学生的读也还是比较令人满意。通过读学生也较好得理解了课文中几位人物的情感。

  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他们有的自己读、有的和伙伴分角色读,有的还把对话和一些故事片段表演了出来,在活动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全班一起学习课文时,已经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和他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已经有所感悟。

  本课教学效果良好!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呢?

  (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板书:

  保罗、小男孩

  二、学习课文1~5小节

  过渡:保罗与小男孩在他的新轿车旁相遇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

  (教学伊始遵循文本的特点,从整体入手,自然过段,注意了文章情节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之间的关系,大处着眼,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1、讲读小男孩说的话:

  ⑴ 自由读小男孩说的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 学生交流。

  ⑶ 随机练读。

  2、体会保罗的惊讶:

  过渡: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有什么感受?

  ⑴ 读有关句子。

  ⑵ 谈谈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当然一词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这样的指送他小汽车的哥哥。)

  ⑶ 随机练读。

  4、小结:

  真没想到,小男孩居然不是希望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成为这样一个哥哥;不是想获取,而是想给予。这使保罗十分惊讶。(同时板书。)

  5、分角色朗读课文1~5小节。

  (教学中紧紧抓住人物的对话展开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高,体现了平时教学的扎实有效。)

  三、学习课文6~11小节

  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使保罗非常惊讶,他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引读到课文第9小节。)

  1、自由读课文6~11小节,思考:

  为什么保罗又错了。

  2、交流:

  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回答。

  (保罗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指着新车对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

  3、品读欣赏:

  ⑴ 再读课文6~11小节,想一想这一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

  ⑵ 组织交流,并相机练读。

  4、小结:

  小男孩对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也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多么了不起的小男孩啊!

  5、指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现在讲返朴归真,但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因文而异,正确把握理解和感悟的度。这段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解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对我们很有启发。)

  四、学习课文12、13小节

  过渡:保罗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听着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保罗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他要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

  1、听配乐朗读。

  2、想象练说: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看着这一切,保罗会想些什么呢?

  3、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难忘圣诞之夜啊,也许保罗为此取消了一个重要的约会,也许他错过了一场精彩的球赛,但是,凝望着兄弟俩如花朵般绽放的笑脸,保罗觉得从兄弟俩幸福的脸庞上,保罗真正懂得了

  (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使整个课堂与课文特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情由境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全文

  1、难忘这一夜的仅仅是保罗吗?为什么?

  2、读着这个故事,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地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也感动于保罗的思想升华。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给予是快乐的。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寻找身边能体现给予是快乐的的故事。

  (董老师的课较好地体现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训练扎实,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既有温度,也有深度。)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希望而是希望

  又错了

  【教学反思】

  在区教研室专家领导的指点下,《给予是快乐的》第二课时教学顺利完成,课后,心情比较激动,反思这次教学的过程,我收获颇多:

  课前精心充分的预设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造就了课堂细节的精彩。课前,我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了精心设计,每一个过渡、小结,每一个问题的呈现,每一次板书都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并且设想了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老师的应对。课上,我则放开教学设计,充分地关注学生,灵活调整,努力使每一个环节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细节都成为规范的语文训练。

  1、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我顺着故事的情节,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后,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学生透过字词感受语言,品味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质,懂得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因而,课堂教学的展开比较顺畅。

  2、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的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如学习课文6~11小节时,我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课文:引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再自由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内容保罗为什么想错了;默读课文,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3、音乐渲染,使学生、教师、文本紧紧相连,使情由境生:

  在保罗亲眼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亲耳听到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时,保罗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这时,我播放一曲马斯奈的《沉思曲》,那沉静而又悠远、舒缓又不失激昂的旋律伴着老师的深情朗读,无需更多的语言,学生的思绪已跟随着保罗的心理一起在升华。这时,再让学生说说保罗会想写什么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那段节奏明快、愉悦的曲子似乎正诉说着保罗在那个难忘的圣诞之夜的心情,同时也正把这给予的快乐轻轻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给学生真正上了一堂教育课,很多学生在没学这篇课文之前都认为得到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文中小男孩的举止却出乎我们每个人的意料,让学生知道了比得到更重要的不是得到,而是给予,是让别人得到,这样的精神境界是何等的高尚,但这让人惊讶的举止又是出自一个小男孩之手,这对学生是一个好的.教育机会,比比自己,想想生活中有他这样的想法吗?有他这样的活动吗?

  不过在课堂中有几个不足之处,在整节课中,没有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一个提升过程,整节课缺少厚度。在导课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什么事情让你快乐,学生一般都会说到一些收获让自己获得快乐,那么教师就可以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种快乐,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给予。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相信大家在学了课文之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在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如何让我们出乎意料,而这一部分的教学更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对于孩子们平常的感受来说,收获、获取是快乐的,而在小男孩眼里,他认为给予是快乐的,所以,应该让学生通过两者的比较来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我想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出乎意料的情节,抓住为什么会出乎意料来展开,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小男孩给弟弟的关爱。正因为小男孩的这些出乎意料的举动,才让保罗深深地感动,从而也改变了自己的做法,主动下车抱起小弟弟带他们去看看美丽的圣诞礼物。在此,让学生感受一种爱传递着另一种爱,一种快乐生长着另一种快乐。

  让学生谈谈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哪些人,也让你感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来体会给予是快乐的。以“给予是快乐的”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的感受有一个质的提升过程。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8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开的。并进行了引读,在想象“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做了什么”这里,让学生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给,永远比拿快乐》,并且学生在充分阅读后,更能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其次,没有太多注重朗读的地方而是,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朗读训练重点没有体现到位。

  最后,我思索,本来想要多拓展一片阅读材料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还是没有成功,但是我是我也在反思,其实我们研究的重点也并不是拓展的越多越好而是是否真正在学习完课文之后真正的扎实的掌握了拓展资料,毕竟实实在在的课才是最好的课。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9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在第六单元,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一趟爱的旅行,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既体会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挚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而《给予是快乐的》以其新颖的故事和独特的观点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个外国文学作品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点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现学生阅读的自主化与个性化。

  我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采取引导着学,后完全放手的自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第一部分时,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两个人物的思想变化,抓住重要词句,进行教学,由于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到具体的语言,在对语言的品读中注意里面的一些关键词句,在与具体语言的对话中,探究这些词句的意蕴。如在课文第三到第五小节中,有两个近义词:“吃惊”和“惊讶”,我在课堂中就让学生反复地品读,想想这里的两个词语分别指的是什么,意在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探究意思相同的词的不同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个部分的内容。指导朗读,使学生明白小男孩的想法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而保罗的想法与我们初读课文时相同,体现出小男孩为人奉献的一种高尚情操。我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课文:引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再自由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内容“保罗为什么想错了”;默读课文,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第二部分的.教学,则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体会到的内容,我努力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在读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说话中感悟。比如:通过谈体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弟弟”的美好心灵跃然纸上;然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让他们进入角色去经历去体验“小男孩、弟弟及保罗他们是如何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的?”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这样的教学模式,感觉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较好,教师的引导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堂课下来,总体感觉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较为被动,发言不够积极。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必须大幅度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10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最终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

  在课的一开始,我引导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语,由导语带领着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的复述一下课文内容,这样也能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在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从一开始的读全文到后来的品读人物对话,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但是由于学生的'分体差异,自学能力弱的学生也较多,为了能让相对弱一点的学生也能来说说,在这一环节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来不及了吸取这次的经验,在以后教学环节的设置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全局考虑。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11

  周五上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堂课,备课时,突然想到,既然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那么设计怎样的主问题呢?四年级的孩子可不可以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了呢?唉,新课程不像浙教版,每单元的训练点都是规定好了的。于是,我想检验一下,我班孩子提问的能力。

  当然,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个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感到很新鲜,跃跃欲试,我随之提示,提问题的方法,可以向课题提问,向文中的字词提问,也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来提问。有了方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脑袋瓜子快速地运转起来。不一会儿,小手林立。我不着急,让他们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能解决的在四人小组内解决,然后推荐一下最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是四人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汇报开始了,学生的提问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为什么用‘给予是快乐的’作课题?”“保罗为什么认为给予是快乐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指中心。

  “为什么说保罗又错了?”这样关键的问题学生也能提出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牵住了牛鼻子。

  “为什么保罗的眼睛湿润了?”“那个男孩的眼睛为什么闪着喜悦的光芒?”对于文本中的细节,学生也能关注到。了不起

  “他们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这是文本的一个空白点,相信很多老师上课时会关注到这个空白点,让学生练笔。而学生自己都能想到。

  从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为什么平时我总是不放心,生怕学生这里理解不了,那里掌握不好,不肯适当地放手呢?

  在下面的时间的教学中,一切是那么顺利成章,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想要解决的欲望特别强烈。我抓住问题中的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小男孩的哪些言行举止让保罗产生的错误的想法。同时,把其他的问题穿插其中,学生兴趣盎然,对于一个个被划去的问题,成就感特别强烈,以至于到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浑然不觉,话题还在继续。

  这堂课是放手后所得的意外收获,今后,在这一方面我要继续尝试,继续学习。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12

  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整节课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以读代讲,自读自悟贯穿教学的始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我以“快乐”这个话题,让学生交流自己感受到的事情,学生们激情洋溢,快乐无比,正当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引入了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接着质疑:读了课题后想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质疑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最后检查初读效果。

  二、再读课文体会感动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相机质疑:默读课文,课文的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动?学生读后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很快地感受到了两次意想不到:“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和“小男孩坚定的承诺今后也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这一环节为下文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美好的心灵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品

  课件出示:“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后,让学生猜猜省略号的.内容,让后让学生明白小男孩一心只想着给予而不是获取的高尚品质。使学生内心受到震动。从而体会保罗的第一次感到意外。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第二次感到意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小男孩纯洁无暇、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性格。

  小男孩的言行不仅感动着我们,更感动着保罗,学生从保罗的行动中,感受的保罗真正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真谛。”

  最后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让学生谈生活中这样做的例子及阅读短文并发表想法,使得学生的感情无形得到升华,并促使其行动起来。重温名言,让学生体会到给予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真正明白给予的含义。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读课题)

  2、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理解,甚至于别人的一个温暖的鼓励,心情就会很快乐,而“给予”就意味着付出、失去,那课题为什么还说给予是快乐的呢?给予是不是真的让人快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初探

  老师提出自读要求:这篇课文中谁给予了谁?他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写一写划一划。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精读探究

  1、指名说说课文中谁给予谁?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对保罗的给予(板书:哥哥——保罗)

  相机出示:“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学生自读,体会保罗的心情

  (2)保罗哥哥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哥哥给保罗快乐,所以他也快乐)

  (3)朗读体会体会保罗的快乐的心情。

  ▲小男孩对弟弟的给予(板书: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说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1)先抓住“为什么保罗会惊讶”?带出第3节(出示),理解吃惊,为什么会吃惊(是吃惊保罗有这样一个好哥哥)读出吃惊的样子。体会保罗认为他希望什么?(相机出示第4节前半段话)

  (2)然后再来读第5节,现在保罗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3)在读中想象出他说这句话时的美好心愿。小男孩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4)进一步体会保罗吃惊的原因:为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5)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罗哥哥送了保罗一辆汽车以后所产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说“我希望……”时的快乐的感觉)

  (过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将来给予弟弟新轿车的希望,而且还要把这种希望亲自带给了他的弟弟,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他的这种给予。)

  相机出示:

  不一会儿,他背着……返回来了。他……那些好东西了!”

  (1)学生读 ,从他的话语中,你感觉到什么?(希望送给弟弟汽车,让他 快乐,美好的愿望)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从他的.举动中你感觉到什么?(对弟弟的的关心和爱)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乐吗?现在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快乐?(板书:给别人关爱)

  (不仅是许下一个愿望,送轿车,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给他残疾的弟弟送去关爱,送去温暖,是最快乐的)

  (4)读好这一段话。读出小男孩对弟弟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保罗对小男孩与弟弟的给予(板书: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过渡 :课文中还有谁给予谁?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保罗有没有给予谁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保罗下了车,……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你认为保罗这时快乐吗?为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体会各人心中的快乐)

  四、总结深化

  1、齐读最后一节

  2、联系板书说说课文中的给予及快乐。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你就会感到快乐)

  4、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再送给大家巴金爷爷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出示,读一读)

  5、这些话说得多好啊,与给予是快乐的是同一个意思,你能根据你对“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也写写你们的格言吗,要注意从你们的语言中体现出给予是快乐的。(配乐,学生在情境中写,交流,实物投影出示,朗读)

  6、教师总结,深情地读“给予是快乐的”

  五、课外延伸

  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不需要用笔,但需要用心灵去完成的作业,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给别人关爱

  保罗哥哥——保罗——小男孩——弟弟

  楼上的备课不错,以情感体验为主线,情感熏陶味特浓。

  我们的思路是:以“给予、快乐”为主线,想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人物之间的给予,明白他们为什么感到给予是快乐的,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大家看看是否可行。

  自主探究,体现个性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现学生阅读的自主化与个性化。

  一、抓住关键,引发探究欲望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关键是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在课堂开始阶段,我让学生针对文末的一句对课文起到总结作用的关键句:“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指导学生好好读读,引导学生对这句话提最想知道的问题:一是保罗是怎样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二是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或给予是快乐的应该怎么理解?然后以这两个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弄清整个经过,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

  二、联系语境,探究词句意蕴由于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到具体的语言,在对语言的品读中注意里面的一些关键词句,在与具体语言的对话中,探究这些词句的意蕴。如在课文第三到第五小节中,有两个近义词:“吃惊”和“惊讶”,我在课堂中就让学生反复地品读,想想这里的两个词语分别指的是什么,意在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探究意思相同的词的不同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个部分的内容。

  三、设身处地,探究人物内心

  “把心放到课文中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其实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带着自己敏锐的心,到文本中去走一个来回,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本文中,虽然语言虽然平淡朴实,但如果细细品味,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就能跃然纸上。如“我希望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弟弟,你等着……一样美。”等语句,我想通过学生反复品读,与课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设身处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内心的一些想法,从而让学生由外在的语言探究到小男孩美好的内心世界。四、熟读深思,探究文本内涵由于本文思想内涵较为深刻,学生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理解“给予是快乐的”的真正含义,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弄清事情经过,理解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这样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得以整合,再联系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深入思考,探究课文想要表达的主题,让个性化的体验在深入探究中不断升华。五、实践运用,探究文本外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除了让学生在读书中探究文本内涵以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适当地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实践,在运用和实践中扩大文本的外延。本堂课的结尾,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格言,以及让学生课后用心灵去完成一次作业,意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和生活实践中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14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我在上这篇课文时,首先是从“快乐”一词去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快乐的经历,很多学生谈到“过生日,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可以买新衣服”;“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得到老师的表扬,会感到很快乐”“考试得了高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称赞”……我抓住他们回答中的“得到”说“得到确实是让人快乐的”,可是今天学习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在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让学生说说保罗两次出乎意料的'是什么,再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有感情的读读,并说说为什么而感动。学生多数都能抓住小男孩的话来谈出自己感动的地方;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个:

  1、保罗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2、保罗为什么要把小男孩的弟弟也抱进车?

  3、保罗为什么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我觉得学生这些问题很有价值,就让他们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而且这三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弄清了第一个,后面的就能迎刃而解,所以我又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学生说保罗因为被小男孩的话所感动,我继续往下“仅仅是那些话吗?还是小男孩那颗善良的心,那对弟弟的无限关爱感动保罗?”学生的理解就不再停留在表面上了。紧接着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就很容易解决了,他们说:因为保罗被小男孩的一心想让弟弟快乐的心所感动,他要帮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实现他们的愿望,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然后我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学生在回答保罗为什么难忘时,已经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也解决了。最后,让学生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上完这一课,我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学生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效果比较好。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学反思3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不少外国的文学作品。《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这些文章不仅有很强的人文性,而且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点。我有幸在县名师展示活动中听到过天宁小学的吴老师上过此课。

  在听了名师的课后再来上我自己的课,可从中借鉴。与她相比我明显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下就是我上课的一点感受。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保罗在圣诞节前夜,用哥哥送给他的一辆新轿车,载着一位小男孩和他脚有残疾的弟弟兜了一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保罗从那天也才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作者较多地记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保罗的心理活动。文章内涵的意思就在这些句子中:

  1、办公室前,保罗听了小男孩的话:“……天哪!我希望……”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听了小男孩接下去讲的一句话,却十分惊讶。

  小男孩说:“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话的意思讲得不十分清楚,但保罗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想错了。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

  2、当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子开到家门前时,保罗认为他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小男孩指着车对弟弟说了一段话,保罗此时才知道,原来小男孩只是想让他的弟弟看看保罗的车,对他的弟弟说,将来长大了也送一辆车给弟弟。

  理解小男孩说的这几段话,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理解了这段话,才能知道保罗错在哪里,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叫“给予”。小男孩对弟弟说这段话,不仅仅是一定要像保罗的哥哥那样,送一辆新车给弟弟,而是启发弟弟要鼓起生活的勇气,要他相信:只要有我,你就会有幸福。

  3、保罗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夜晚。

  我发现吴李英老师的课就是紧紧围绕这写句子展开的,在让学生理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其中的感情。我上课时,也模仿吴老师的教学过程,但是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也许是教学经验的差距吧,也许是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差距吧,我们四⑵班的同学在体会这几句话的意思时就是无法深入。

  以致于原本一课时的内容上了两个课时而且效果还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多反思,多总结,多学习。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15

  本人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从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如出示描写保罗、男孩眼神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悟一悟)中,可以看出老师比较用心地进行了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徐老师比较注重文本的情感发掘。徐老师从学生的根本出发,注重学生的感悟,以读促悟,再以悟促读,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碰撞,从而产生共鸣,达到解读文本。下面,我截取一个片段来谈谈我的看法:

  获取——给予,一对截然相反的的词语,却都会给人带来快乐。保罗对小男孩有两次误解。镜头回放:

  第一次误解:当保罗告诉小男孩新车是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时,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希望什么呢?这里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让学生想像,补充省略号里的内容。学生有的说,保罗是这样猜小男孩的想法: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可以白白送给他一辆新车。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呢?保罗错了!小男孩希望的是将来也能像保罗的哥哥那样,能送给自己的弟弟一辆新车。我出示保罗和小男孩的两句话,让学生通过比较“也有”和“也能”两个词,理解小男孩想当这样一个哥哥与小男孩想有这样一个哥哥之间的区别。这里,我耗时有点多,但是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理解“给予”与“获取”之间的区别,也让学生由衷地感觉到给予也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这快乐是那样的至真至纯、至善至美。

  本人觉得这个片段的处理上极为成功。她就通过两个词语的对比,把课文的重点轻易突破了,让学生明白“给予”也会是一种快乐。

  不足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有些地方可以少费点时间。教学生通过找出主要人物,然后梳理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简单方便的概括方法,值得提倡。但是当第一个学生非常完整而且语句通顺地概括完了后,我这里可以少费一点时间。这样,或许就能为下面的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节约一些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