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7 19:06: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教学反思15篇

地理教学反思1

  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幽默带进课堂。在课堂上,适当的微笑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气氛,使得学生可以轻松的在课堂上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学生开小差现象,可以利用合适的办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适时地玩笑是可以提神的,营造气氛。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利于课堂的教学现象,要严格要求。学生都是有惰性的,难免有打盹儿、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对于上课开小差的学生,可以有不经意的提点,或者有突然地停顿,都是很好的提醒,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等再次理清思路之后再上课效果就会好的多。同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而且我会精炼课堂语言,穿插很多与地理相关的谚语、歇后语等等,气氛异常活跃。

  把激励带进课堂,上好每一课。俗话说:“信其师,亲其道。”怎样施展自己的魅力,让学生信服你,从而喜欢你的课。开学的第一课,总是向学生阐述学习地理学的意义,例举几年来自己所教地理学科的优异成绩,鼓励学生认真听从我的课堂,严格遵守课堂上的要求,就能取得好的成绩,让学生感觉到在我手下学习是很荣幸的事情,应该好好地珍惜。

  把竞争带进课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人”。地理可以成为任何一个学生的优势学科。有一门优势学科,可以让“差生”看到学习的希望。每次在作业批改之后,或者考试成绩下来以后,这些“差生”就会变成办公室里的`常客,在他们身上下一番功夫,鼓励这些“差生”中比较好一点的要起到带头领先的作用,差一点的也不要相信这就是自己真实的水平,始终相信下次自己也可以有很大的进步的!让他们的心里始终有着一个信念,每次都会进步的,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要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需要我们老师们共同正确的引导、培养与呵护。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中找到更多学习的乐趣,从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教学反思2

  从近年海南高考试卷分析,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突出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同时我明显感觉到进几年海南高考另一特点是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内容减少,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侧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考查,侧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侧重对学生是否能应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围绕现实问题,情境设置新颖,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尤其社会生产或生活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设问,以地理知识为载体和依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落实以上知识与能力,必须针对性设计教学课件,加强训练,积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

  1、掌握读图的方法,常见的图表类型有:坐标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日照图、区域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应选择上述典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如何读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习惯,如在读坐标图,要求学生必须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读区域图中,要求学生要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图中典型的'地理景观、图中的区域轮廓特征等判断出区域的具体位置,在等值线图中要判断是什么等值线,等值线递增或递减的规律,如果出现异常,必须思考产生异常的原因等。

  3、要引导学生结合试题的设问,尽量思考图中哪些信息是与试题的设问有关,或者思考要解决试题的设问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或必须要具备什么理论或原理,或者必须要具备什么知识,而这些条件、理论、知识是否能从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像和文字等)中,得到呢?

  要达到上述教学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包括课件内容,典型例题选用,模拟训练题的编写等教学资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地理教学反思3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还可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例如通过收看近几日央视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图,学会天气符合并能分组报导天气状况。此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要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教材彩图、插图。通过读、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学生明白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一气温分布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彩图“台风云图”,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台风及其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为什么地球形状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为什么北方多沙尘暴而南部沿海多台风?为什么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断?

  以上这些问题提出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然后通过师生探讨,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学生,使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有足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地理教学反思4

  兴趣,实在是一个听得我们耳朵起茧的词,现在小组学习,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但是,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热情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和他们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小组合作,让学生互助互学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的交流会给学生发现自我和展示自我创造机会,会给同学之间分享彼此观点的机会,会促进主体自我意识和创造性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一人又不能一一顾及,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小组合作的轻松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独特见解,即使有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不善表达,但在组内竞争的学习氛围下,他也会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感染并渐渐地融入到其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小组合作是我们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学生学习方式

地理教学反思5

  法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审视判断,从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学习主体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它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及进行反省、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控学习和改善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学习的体验、体会和收获,分析利弊得失,并及时概括、提高为新的体验与收获,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反思

  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因此在学习某部分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程度,包括对地理知识记忆的熟悉程度,对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各种表达形式掌握的程度。在经历一些学习活动后,要反思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些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如何联系的,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有无欠缺,若有,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何尽快补救。如学习“俄罗斯”这一节后,学生通过与“日本”所学内容的对比反思,得出俄罗斯工业分布与原料、燃料产地有关。而日本工业分布与优良港口、海运相关。这越完善,而且知识可迁移性越强。

  二、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带入知识再发现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对问题做出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调查或实验方案;实施调查或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利用各种形式交流得出科学结论等,是探究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探究活动,开始是怎样想的,走过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钉子;为什么会走弯路,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哪种方案最优;自己在一些思考中能否做某些调节,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节;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某种预测,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这样不仅使探究课题的方案、过程直接得到了改进,而且在评估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相关技能,为今后对类似课题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要求学生对探究活动中相关的问题反思

  若要避免“一知半解”式的学习,必须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开,在活动结束后我想应该。”等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大洲和大洋”提出“关于地球名字我想应该。。”在学完“美国”提出“对于乳畜带在五大湖附近我以为。。”等拓展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探究的欲望离开课堂,把对问题的研究延伸到课外,既延长学生思维的时间,扩大其思维的空间,同时也暗示创新没有止境,探究没有尽头。

  四、要求学生对学习中的认识、观点反思

  “知识只有触及人的精神领域时,才会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触及学生的态度与情操,发展智慧,提升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并非是虚无缥缈的,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过程来体验、培养。如学完“中国气候”后,有的学生总结说:“冬季风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可以形成寒潮。这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学习了“台风”后,有的学生说:“台风有时对人们有益,有时对人们有害,因此我认为对待一个问题或一个人,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要辩证地看问题,要善于从不利中找出有利的方面,还要从逆境中看到希望。”学生的语言虽然显得有些稚嫩,对道理的感悟略显生硬,但是它毕竟是有感而发,说明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地理教学反思6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

  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采用启发--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思考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地理图象功能:地理图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挖掘图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运用图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学生活动面还偏小,合作学习不够。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在理科班级上课普遍较快,而在文课班级上课较慢,所以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也有一定影响。此处,调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但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地理教学反思7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地理教学反思8

  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四川省从去年开始的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

  (一)(二)的认知

  人教版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昼夜交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P15);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P(16);动口:引导学生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P4)。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近两个学期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近两个个学期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对付高考,我们不得不把以往的旧地理课本搬到了课堂,因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面的“人口的变化”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

  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上与现行的高一地理新课程的要求明显置后。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用手画图,这一方面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相对缺乏,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这些也都对新课改教学带来困惑。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组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地理教学反思9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该怎样上课?……需要冷静、积极地思考,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并谈谈几点体会。

  1。多交流探讨,备课要充分,优化课堂结构

  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而备课充分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先备课,然后在去请教探讨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得以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师生互动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是师生不互动的话,自己都很难把课上下去,感觉他们都没有在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收,我上课的时候非常怕学生太安静了,你问什么他们都没有反应,这堂课就上得很不舒服,虽说这样你就能把课时完成,但是这样上课,不只学生没有劲,老师也没有劲了,好像在走过场似的。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引导他们。

  4.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册以及地球仪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者,我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就要将几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在讲到气温时有冬季最冷月气温、年均温的比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较。

  5.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地理教学反思10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地理教学反思11

  来xx中学顶岗实习已经过了一半,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如何打造优质课堂,反思如下: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三、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地理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地理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总之,“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要踏踏实实地研究“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这种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正确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地理教学反思12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资料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成,满足学生不一样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研究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仅有这样教师才能构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资料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理解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主角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一样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

  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

  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景的差异,分别采取不一样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资料、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一样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团体备课,发挥团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经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地理教学反思13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师十分关心新教材的资料,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本事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进取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欢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经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

  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能够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头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本事等等。

  鉴于这种情景,我主要经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忙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我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经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我必须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学反思14

  本次期中试题,总体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题型分二大部分,选择题占40%,综合题占60%(包括填空、连线、读图分析等)。考下来七(1)、(2)二个班均分非常接近,七(1)均分为77.6分,七(2)均分为77.5分;七(1)90分以上同学有8人,60分以下同学有3人,七(2)90分以上的同学有9人,60分以下有5人;最高分为97分,最低分为35分,分数悬殊很大。下面就这次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同学粗心、马虎、不踏实,常犯一些低级性错误,如把“太平洋”写成“大平洋”、把日本首都“东京”写成“东井”等。

  2、审题不清或不理解题目要求的含义。如26题第一小问,A山脉 ,B城市 ,C海洋 ,结果有同学把ABC全填成山脉。

  3、做选择题浪费的时间太多。我问了一些同学,他们说,等选择题做完,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小时,以至后面的综合题没时间做。

  4、不会读图。试卷上的图和书上的图内容完全一样,就是图幅大小不一样,结果有些同学就不会对照书上相应的图填写正确的答案

  5、上课不专心。有些内容虽然书上没有,但课堂上讲过好几次。如“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内陆国、内陆湖”的含义等。

  今后教学的目标:

  1、继续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是每章节的重点、难点,一定要精讲多练,对于一些最基本的地理知识,要求同学们能脱口而出,牢牢记住。

  2、要指导学生会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观察、分析、解决一些地

  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有一个“地理的头脑”。

  3、继续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克服粗心、

  马虎的毛病,使他们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作业能一丝不苟、独立完成。

  4、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工具书,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说图、辨图、描图、填图、画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对一些读图比较困难的同学,更要耐心地个别辅导。

  5、培养学生的考试答题技巧。对选择题,把那些一眼就能知道答案的题目先做,其他题目暂时不做,空在那里。然后做读图分析题,因为这类题目只要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图,大部分都能做出来,分值也比较大。等综合题做完了再做空着的选择题,如果实在没时间了,随便写个答案也有25%的几率做对。

地理教学反思15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且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新学期校领导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硬任务来研究、尝试和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开学以来,为响应校领导的号召,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力求通过合作学习的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本人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首先要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学生能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完成而该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必须讲授。

  其次,备课组老师要精心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确保导学案的优质高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互动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实现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导学案”的编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如:设计的自主探究的内容难度太大,或者设计的检测题目太深,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进而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我们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就是因“导学案”中编制的题目太深,导致原计划用一课时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足足用了两课时。

  另外,由于个别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传授或由于自控能力差,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同学要多多关注,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的教学反思08-04

地理教学反思07-30

地理教学反思09-12

地理的教学反思02-19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8-27

地理教学反思随笔03-15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02-16

地理期末教学反思02-26

关于地理教学反思05-11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