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3 16:56: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又借小课题研究的东风,我对上学期以来小组合作的情况作了许多的反思,现汇报如下。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跪着听课,教师不再一言堂。更可喜的是,它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一、试卷讲评中小组合作的应用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两个班的成绩还可以。这让我越来越有自信,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看着即将讲评的试卷,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长的主持下,化整为零,效果应该不错吧。于是我把所有的题尽量平均分到十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气氛出奇的活跃。学生能充分发言,每个组完成几个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多大的负担,完成组内的任务后,还可以讨论其它题。我注意到连平时不爱发言的秦世臻在我的鼓励下,也下位去请教组长该如何讲。最不合群的秦凡森也在给两个弱的组员讲题。更让我吃惊的是,组长的能力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能够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恰当选取发言的同学,既不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也不冷落学困生,真正照顾到了大多数。从这节课,我尝到了甜头,今后会在课堂上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讨论交流问题,让他们活跃下去。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李炳亭语)。要说不足应当是重点不是很突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处理不细致。

  二、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我初步让学生小组活动解决,看能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生读10分钟课文,找一生解释作者及生字,又出示几个问题小组讨论。

  1、石拱桥的特征。

  2、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5、10两个小组来完成。剩下的三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我决定以正副组长为中心来讨论。17班完成度较高,18班由于学生水平差距大,课堂进展磕磕碰碰。总结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影响全班同学的收获,另一个是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强。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如何及时检测,发现问题,是下一步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读《故宫博物院》,我继续分层教学,我出示六个问题,前三个简单的问题由大组中较弱的四人小组来讨论解决,这个组有一个总负责人,是这个组的副组长,后三个问题由正组长组织讨论。在展示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度,每个小组由正组长主持,他负责选择组员展示讨论结果。17班的学生表现棒极了,组长们很知道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由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来回答,有难度的问题由程度稍好的来答。崔雨这一组,竟然让课堂很少发言的司亚龙来说,这次他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我初步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教师课堂上讲得少了,学生说得反而多了,并且学习积极性也在一步步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附六个问题:

  1、文章介绍了故宫哪些内容?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其特征。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用是什么?

  3、跳读课文,说出文章写了故宫哪两部分。

  4、精读第6段,说出说明顺序及方位词。

  5、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6、找到文中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合作之风正育人

  两个班的课代表观看完“古诗词知识比赛”后,恰好我们正进行《水浒传》的阅读,我安排学生组织了一次“《水浒》知识大比拼”活动。由于前期准备比较充分,课堂节奏进行地有条不紊,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17班结束后,都文通抱着队友哭起来,原因是他们小组的分数太低,觉得自尊受不了,她也反映了扣分的不合理情况。我就此教育他们,活动的目的不只是分数,一切活动都是育人,通过此活动也告诉大家,凡事要讲规则,没有规则这个活动就不会成功进行下去。18班马方旭活动结束后找我:“老师,我和邵光哲商量队长(谁当队长)的问题,结果纪律委员就给记下来了,我控诉,这不公平!”我问他:“你们是在什么时候商量的?”“主持人在上面安排的时候。”“那不就结了,时间不对,这个工作应该是在课前完成的。”王璐琦跟我说:“老师,我们组成员都着急了,昨天晚上背到十点,今天上课前,组员都在那里背,我以为我们组要倒数了,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他们都很努力了。”

  看到每名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仿佛都有话说,我真高兴,相信下一步《水浒传》的阅读工作就好开展了。多给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吧,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之所以从前上课老师累,学生困,是因为老师不放手,学生不说话,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而是现在的课堂需要改。今天的收获很丰富,我受益了,相信学生更是。这个冬天不冷,我收藏着快乐和果实,真幸福啊!

  另附诗一首

  偶得

  无声东风邀万物,多情杨柳展新条。

  冰河淙淙把歌唱,学子莘莘读书忙。

  园丁欣然此中行,个中辛劳暮将晓。

  待到满园蜂蝶舞,犹自千里梦逍遥。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2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学习。但由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很不深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没有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单凭教师的愿望,想要学生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想要学生合作多长的时间就合作多长的时间;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地合作,无法真正地合作;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袖手旁观,缺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

  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仅背离了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本意,而且徒然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认为,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当有明确的小组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另外,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能够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太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般说来,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三是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四是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五是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六是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

  三、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两个方面。合作技巧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学习困难的指导,是指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的监控主要体现在: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学生的合作学习步入误区,防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出现冷场的局面,防止某些学生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合理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

  1、“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是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都误会了小组合作,认为小组合作只是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一个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到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集体荣誉感。本人倒觉得课堂上其实只是整个小组学习的补充,更多的是在课外的友好积极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很好的指导。合理编排小组人员,科学搭配。每个成员都有主要职责,且职责具体到位,并适时调换。在合作中老师一定得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及时指导合作学习的方向。

  2、要端正一种认识,即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不等于放任自流。

  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使他们具有方向感、责任感。每个学习小组应当有明确的'小组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帮助、讨论、交流能够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教师都是学生的促进者,要始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换言之,不管教学进行到哪一步,教师都应为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全面服务,课堂应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3、小组学习要顾及弱势学生。

  合作学习要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确定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小组内的人数搭配(一般4—6人一组),男女搭配,不要拉下任何一个同学。即使在一组内也要分工明确细致:哪位同学当小组长?哪位同学是中心发言人?哪位同学作记录?哪位同学作汇报等。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这种做法令人担忧。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时时关注合作学习进度,并根据合作学习情况,合理调节合作学习时间。千万不要在合作学习之前提出限时要求。与此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积极、热情地加入到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参与他们的讨论学习,而且应要及时地指导:如在合作技巧的指导方面,应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合作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间的观点。

  特别是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方面,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当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必须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学法指导和人文关怀。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4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材料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组织学生思考,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小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之间利用语文进行理解、交际互动。这一过程的良好实施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思维互动的欲望。“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受小学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它主张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同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是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科目,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特点,对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简单对话和交流的目的。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运用和交流语言的潜能。小组活动采取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能力。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使学生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同时有利于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本人总结今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要组建合理科学的合作小组

  心理学家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所以语文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调整,这样使全班同学都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进步的机会,都有体验成功的空间,都有良好协作的心态。应遵循以下建议和方法:

  1、语文学习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5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以常用的四人小组为例,一般应选拔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合作活动);成绩中下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讨论、交流的结果);成绩中上的学生担任发言人(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代表全组向老师发言);学习弱者担任检查者(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同时,角色要定期轮换,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人人有责,而且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大家责任共担义务共尽,培养了他们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不造成过大的悬殊和挫伤特困生的积极性的效果。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兴趣有新鲜感,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合作交流。在小组学习中把学生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自我主体”的学习态度,人人学会自学,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搜集信息,积极探索,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学生要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学会主动争取教师、同学的帮助,汲取他人的意见,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合作技巧,同时,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际之间相互竞争,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进行集体讨论、合作,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在合作中挖掘个体学习潜能,培养团队精神,互补促进共同提高,争做发现者、创新者,让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

  1、课前预习

  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应提前把本单元、本课的要求告诉学生,由小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查阅生词,朗读课文,总结语言点。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与研究,将小组中无法解决的疑难在课堂向老师提出。

  2、准备、复习阶段

  准备,即热身运动阶段,在语文教学中,热身运动的合作学习对创设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课堂,尽快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具有重大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以往我们教师在复习时往往采取一问一答的基本模式,学生的参与率比较低,兴趣也不浓,对旧知与即将学习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不大感兴趣,更难以激发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了。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点。复习中的合作学习有效地创设氛围,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得参与到复习中去,通过对旧知的唤醒,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个较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学习状态中,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各组可在组内进行对话表演或短剧表演,如,在复习问路这一话题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既能够复习所学的问路的有关句型,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给学生提供了说语文的机会,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3、新授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如,在学习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时,学生就可以在组内进行观察、理解与总结,最终总结出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构成方式和使用方式。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要提高合作效率,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行之有效,在教学活动当中,语文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学生有章可循,坚决杜绝表面上的“假热闹”,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2、把握任务难度,任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进行设置。为体现分层次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性、统一性要求,教师应重视各小组成员的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有能力参与,最后达到共同提高这一目标。

  3、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想“我们”,而不是“我自己”,要让学生有合作意识。教师还应强调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承担三种责任:一是必须保证学会老师布置的作业;二是必须保证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学会老师布置的作业;三是必须保证所在班级的成员都学会老师布置的作业。互帮互学是合作教学的关键所在,离开了互帮互学,合作教学将不复存在。

  4、教师还应指导课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单词、短语默写,课文的朗读与背诵、课外作业以及口语对话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对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进行不顺畅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5、教师对课堂“收”和“放”的尺度把握要恰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建立有效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活动的要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发表见解的机会,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而且通过合作互助,相互之间可达到知识互补、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对中差等学生,更有助于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培养学生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学校和学习内容。所以,语文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生生、师生之间在和谐、平等的合作交流中去唤醒学生们沉睡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语文的欲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本校存在的问题。由于本校的学生学困生的面教大,AB层面的学生的比例较小,所以在小组合作的小组领导管理者的培养有一定的难度。另一个问题是可控问题。特困生普遍自制力较差,所以每次课堂上开展小组任务合作时,教师必须进行一定的干预和控制,否则局面不太理想,达不到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语言教学,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帮助。本人将继续努力探讨,摸索一个更适合本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5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在小组合作的时间配置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讨论、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在组织学生汇报自学体会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感悟、质疑,以产生对所需讨论的问题的见解,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进一步合作,形成小组的统一结果,在此过程中,我根据合作内容的需要,给予学生适宜的时间配置,以达到合作的充分。

  3、合理配置合作内容。

  合作内容是指每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具体问题。制定的合作内容的好坏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因此,我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表达。交流之后,提出合适的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认知目标,在《索溪峪的野》这课中,学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语言美,或领悟作者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质疑解疑。这样,在合作内容上体现出层次性,难易程度,使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

  没有反馈,汉有评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长久地进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地给予反馈。展现优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进行合作的信心和兴趣;纠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学生合作学习后,我首先对他们的合作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最活跃的小组、最有收获的小组、最团结互助的小组等,还将合作学习的评价和班级的“合作星”评比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在合作过程评价的同时,反馈合作学习的成果。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合作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在小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我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合作的胜利!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6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合作学习能力是必备的。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老师通过正确的途径精心培养。

  1、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历史课本知识的确有些枯燥,学生不认真听讲总是有的。如何才能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我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两种方法比较有效:一是将历史知识和现实影视剧相关内容结合;二是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比如,在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清朝历史时,让学生结合电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来讨论,效果也非常好。平时学生难记的清朝皇帝名称等知识,他们记得都很清楚。当然小组合作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学会彼此相互尊重。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并适时指导学生的倾听方法——边听边思考,吸收、质疑和反思。

  2、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学生的层次不同,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为进一步推进整个小组的进步,可以尝试小组长轮换法,就是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第一讨论组长,在他代表小组发言后,再由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发言。这样就能充分调动态度消极同学的参与,也能增强基础差的学生的信心,从而让她们积极思考、敢想敢说。

  3、指导学生合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任务的分配很关键,要保证小组成员能独自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另外,要指导小组分配学习任务、辅导同伴、提问同伴、相互交流、解决分歧并学会归纳学习成果。

  总之,作为老师我们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在合作学习中让他们发现、掌握和提高。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7

  在传统的课堂里,教师是权威,是知识的化身,学生的思维要围绕着教师转,学生的学习方式服从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如何突破传统课堂呢?在学习了杜郎口经验后,深受启发,特别是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我的课堂我主宰”,在学习面前的那份自信。本人首先从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进行新课改,实行分小组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一年来也积累了一点经验和认识。

  一、科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组建的小组之间力求均衡,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选拔和培养好小组长,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成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基于问题,合作学习的动机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问题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学生,二是老师。学生在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老师要让学生大胆质疑,只有他们的疑惑得到解决,他们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老师要根据教材实际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再提出一些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这样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认识、感受准备向他人呈现;带着自己的疑虑、矛盾、问题、期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如此,合作学习过程中显然就多了几分主动,少了一些应付,多了几分厚重,少了几分苍白,合作的实在、有效。

  三、课堂氛围,合作学习的保障

  我们习惯了程序化的`教育生活,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发言要先举手等等,学生若要违反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噤若寒蝉,合作学习就很难实行。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沉闷的课堂。首先,开放学习的空间。座位上,变传统的“田秧式”为“圆桌式”为合作学习打开方便之门。其次,开放思维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要学生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不仅仅局限于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再次,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敢于、乐于参与课堂。在看起来无序的课堂中,却没有打闹,没有起哄,没有偷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思维活跃了,视野开阔了,素质提高了,合作学习就能得以顺利的实施。

  四、教师,合作学习的引领者

  高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教师不应成为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应成为积极的行动者;教师不是外在的专制者,而是内在与情景的领导者。“平等者中的首席”赋予教师角色多重含义:问题的设计,目标的引领者,探讨的参与者,动态的协调者等。教师的创造性体现为:通过对信息的有效重组、问题的合理整合,形成连续不断的兴奋的,促进合作的持续和深入,在动态发展中生成。教师要致力形成问题情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重组、综合、提炼,加工成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协同探讨。教师要善于制造障碍,让学生不断面临新问题,常处于“愤”、“悱”的不平衡状态,形成一种想说想做的“冲动场”,调动学生上下求索,经历从矛盾困惑到超越成功的过程。

  合作学习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它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盲目的让学生合作探究,做表面文章,还有的把小组合作当成一个教学环节,为环节而合作,这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它应该出现在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突破处;出现在知识点的易混处;出现在规律的总结处;出现在思想的升华处。

  二、教师要充分备课,全方位把握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各种问题,也可能提出不同答案,这些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免在课堂上难于应付。

  三、度的把握,尽显教学智慧。切忌使合作学习浅尝辄止,不能一出现问题就立即纠正,急于求成,应尽量让学生多议一议、试一试;不能一出现争议或摩擦就立即中止,因噎废食,草草收场,而恰恰尽量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

  四、分小组教学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是后进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集体中去,在交流中进步,在展示中提高,充分利用组内异质的特点,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总之,分小组合作教学法既是一条颇有生命力的教学路子,也是一种很讲求科学和艺术的教学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我们自身意识的提高,这种教学法还会有大的突破,质的飞跃。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8

  《音乐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新的课改精神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质的保证。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放下以前那种“威严”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和他们一起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

  师生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就有了大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随着新课程的运行和深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指向。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了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要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但不管有多少选择,学生的需要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教学时,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其他日常生活知识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里世界、生活世界,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也许我们己站在讲台上教了好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书,己经习惯于“威慑天下”,习惯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养”我们的学生。但现在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他们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接近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些问题、节奏练习等活动,此时的学生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参与活动觉得很亲切很开心。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表扬他,或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不错,你真棒,大家为他鼓掌一下。”简单的举动,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为提高。在平时的师生交流中,老师不像以前那么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了。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还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发展,使每

  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并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创造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体验到与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一起学习的乐趣。我在教唱二声部合唱练声曲时,以前我会把两个声部分别唱给学生听,学生就只会很呆板地听着却不会唱。而现在我这样对同学们说:“你们唱得很不错,接下来老师唱第一声部,不过还需要你们和老师一起合作唱第二声部,哪些学生愿意跟老师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要和老师合作演唱。两种教学环节,但用不同的方法,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同时,这种师生间的合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通过一些尝试,觉得教学效果还不错。课堂上学生大胆提问,善于表现,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9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们经过努力实践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理念,总结出了“自主预习+合作互动+当堂检测+反馈评价”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已在我县初见成效。

  一、成功实施该模式的要素

  1.优化组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四人为一小组。每五、六周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相同的机会。

  2.分工合作。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团结互助。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

  4.正确有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不应千篇一律,必须实施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二、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明确目的。在实施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主预习。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课文所涉及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包括课本中的课后练习,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并把不会、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写进“问题生成单”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任课老师。

  2.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接下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生成单”与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形成“小组问题生成单”,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3.引导归纳,全班交流。小组或团队内部进行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或团队的报告员代表本组或本团队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了解每个小组或团队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或团队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或团队介绍解决办法,进行小组之间或团队之间的交流。

  三、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效果

  1.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通过交流展示,课堂因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变得具有活力。

  2.小组教学显现成效。小组合作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化整为零”,这样“小组合作教学”将分层教学推向了极致,开创了分层教学的全新局面。

  3.教师工作状态的转变。由于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课题体系,同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始终会处于一种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收获的状态之中,教师的兴趣得到了保持、精力得到了集中、激情得到了激发。

  “小组合作学习”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但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合作”二字,对于未来的社会、21世纪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未来的课堂可能更是必需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作一些思考,哪怕是一点点收获,也是有价值的。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0

  在全面推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奖励是最直观有效的刺激,也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是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因此怎样的奖励最科学?

  目前基本上各个班级采用的用分数来衡量个小组的参与及其表现,学生最初是感到很新鲜的,因此也很在乎。但是问及学生得了分数最后如何使用,很多学生很盲目,这也包括我。目前最初只是想到了眼前让学生积极参与,没想到其持久性,这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为了以后的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如果有物质奖励,让分数跟物质奖励挂钩也是能实行一段的办法,但是这个是行不通的。

  在加分的这个环节,各个老师的分数奖励是不同的。有一个学生问过我:“老师,你怎么那么小气,咱英语的分数最难的,每次才得一分。”学生的话提醒了我,分数又不是我的,我何必如此苛刻呢?再有我想到的是如果各个学科制定一个统一的奖惩标准,是不是量化起来更科学。比如在作业这个环节,各个学科可以统一规定作业上交及时的加几分,作业书写认真的`加几分。把一个年级作为一个单位也是挺不错的,可以再作业,课堂表现,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量化。

  无论哪种机制的制定都是围绕学的更好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各个老师在这个问题上也各有不同,因此集最适合学情的方法来应用,效果该还是不错的。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1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后在课标思想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教师很自象地说:“我每节课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许多教师在评课时把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准。所以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上总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环节。而许多教师流于形式的做法实在令人长叹不已。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悟出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2

  (一)教师有必要学习理论,加深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质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我们仍能发现,小组合作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学,一堂课下来学习方式是新的,教学理念却还脱离不了旧的一套。所以我们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必要的准备与培养

  小组有必要的组建基础,开展合作前必须有一定的心里准备和必要的`训练。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发言,怎样倾听别人的发言、评价同学的见解。要学会尊重小组各成员,理解对方,要遵守小组纪律,有不同见解等同学说完再说,有困难之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小组合作之前要有时间与自学、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相结合,小组合作出现困难时,教师采用干预的手段,也可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教师作为小组合作者,要处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成为合作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关心和鼓励,建立积极的期望,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互相帮助的意识。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不骄傲不自满,表扬对同学的关心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的关系,具有集体的意识。

  (四)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

  在课堂上主要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实施记分,具体方法是: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各小组举手抢答。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即便回答错了也要加1分;回答正确的,加2分;有难度的问题,而且回答精彩,就加3分。个人奖励和小组奖励分别粘贴在奖励阵地上。每节课中,小组长要组织本组组员。经过长期的实践。这种发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3

  面对新课改的施行,学校开展了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作用,让小组合作发挥其固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做到:

  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精选,要设计。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其次: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小组合作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课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每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最后:问题要精心设计,过于容易或难度过高的问题都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我们要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这一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留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二是教师要巡回指导。

  2、合作学习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8人左右,由于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技能,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最好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让学生感到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认真倾听对方;对于不同的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最终解决问题.

  3、实施有效的评价,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目标。其次,正确处理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一帮一扶助,实现差生到优生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4

  一、前言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体育教学充满了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等已渗入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用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更为开放的形式来体现,在教学中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把教学转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转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健康心理、创造才能,使其品尝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体能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二、教学情境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耐久跑”这项内容感到畏惧,缺乏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如何才能做到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说服动员,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愿望,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呢?有一次电视体育节目正在播放在云南举行的“国际七星越野比赛”,比赛的方法就是以小团队为基础,共同完成不同形式跑的比赛,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到达终点为胜。看了这个体育节目,我深受启发:运动员为了完成任务,必须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以强带弱,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校校园宽广,地势变化大,完全可以参照国际七星越野赛的方式来进行中长距离跑的练习。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积极倡导教师努力挖掘校内外的体育课程资源,发展校本教材。这不正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机会吗?于是我多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转悠,找寻适合学生练习耐久跑的合理路线,并绘制了简单的校园平面图,确定了10个不同的点,要求学生按照图上规定的顺序完成10段距离的“寻宝比赛”。

  本课教学内容“团队定向越野跑”采取单元教学形式,共四个课次。学生学习目标为:

  第一,通过团队定向越野跑,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和体能;

  第二,以小团队为单位,通过识图、寻宝的合作过程完成10个点的路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第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体验成功的乐趣。

  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比赛呢?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以此激励他们去自觉、积极地参与。运动兴趣是坚持锻炼的前提。孩子是天真活泼的,他们需要的是成功的乐趣。在设计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的兴奋点,这就是成功的刺激,而这个成功的体现方式是孩子们从没见过的,非常新奇的。

  上课了,我大声地告诉孩子们:有人在校园内的10个地方藏了10种宝物,并有十个同学分别守护在旁边。这时,我故意停下来观察学生的反应。“哇……”大声惊呼后就是短暂的寂静,而后马上就是叽叽喳喳的询问声:“老师,是什么宝物?”“老师,宝物在什么地方?”看见学生的兴趣来了,我用我的手势让学生停下来,学生马上安静下来,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宝物在10个地方,这十个地点就绘制在我手里的几张藏宝图上,如果你们想找到这10个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位置图。

  ”“给我们看看行吗?”“好,每个小组一张,现在你们可以一起研究研究。”于是我发给了八个小组各一张图(图上的标号顺序各不相同)。孩子们拿到了图,兴奋极了,马上把图铺在地上,蹲的蹲,跪的跪,趴的趴,都聚精会神地找寻图上的目标,并认真地讨论着。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样子,我心里乐开了花。我预计孩子们大体看懂了图,就大声地问:“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看懂图,找到宝物?”孩子们又安静下来,都期待我告诉他们。我这时却不急,反而给他们讲起故事来:“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组织了四个人到巴西去参加一次国际越野比赛,这种比赛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只给了运动员一张当地的路线图,要求他们按照图上的标识去完成小组越野比赛。你们想知道在三十几支队伍中他们最后获得了第几名吗?”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当然是第一名啦。”我笑着告诉他们:“我国的运动员最后只获得了最后一名。”“啊!”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因为这个答案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为什么?”“那你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运动员为什么只获得了这种名次?”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激烈讨论起来。孩子们是聪明的,有说是因为运动员不熟悉地形,有的说一定是他们不团结,有的说一定是他们跑得太慢了……看着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我告诉他们:“你们今天就来体验一下这种比赛,用手中的图去完成寻宝任务,等你们最后回到这儿的时候就能知道答案了,好吗?”孩子们可兴奋了,都跃跃欲试。我告诉了他们比赛规则:“以现在的`小组为单位,看懂手中的图,按上面的顺序去寻宝,每到一个地方,那儿有一名守宝的同学会在你们小组每人的手臂上盖上一个图章,盖章的顺序必须完全按照你们小组图上的顺序,找完10个点并完全返回的,就算成功。”“哇,在手臂上盖章……”孩子们可兴奋了,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还有这么新奇的玩法。而点上盖章的学生早已到指定的地方藏好了。“老师还给你们加一条比赛的规则,就是每到一个点时必须是小组全部同时到达,才能在手臂上盖章。”这一条规则是此次比赛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帮助,以强扶弱,而教师并不需要像进行思想工作一样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教育。“你们每个小组都有跑得不快的同学,为了做到规则规定的这一点,你们想想该怎么办?”小组的同学马上又讨论起来,那场景热闹极了。

  一声令响,比赛开始,各个小组开始拿着图在校园里寻宝了。这时候,教师的任务只是到各个点观察一下,在路途中给他们鼓励。说实话,设计这堂课时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中长距离跑时以兴趣来减轻疲劳,我真得没想到,课堂中的一幕幕让我很受感动。有一个小组的一名同学不小心摔倒了,为了小组的利益,他翻身爬起,坚持比赛,小组的同学也非常关心他,扶着他参加完比赛;有一个小组从一开始就手牵手跑,为的就是在到达终点时是同时到达的;还有些小组是跑得快的牵着跑得慢的同学跑……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这儿得到了充分体现,孩子们的态度、情感在这儿得到表现。10个点构成的约1500米距离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长,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能坚持下来。但我的担心真的是多余的,他们每找到一个点、每盖一个章在手臂上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完全把累抛在了一边,下一个目标又是对他们最大的诱惑。二十分钟左右,一个个小组陆续回到了出发点,我一一和孩子们击掌相庆,而孩子们都争相把衣袖挽得高高的,炫耀似地露出手臂上的各种不同的图案章。这份成功的快乐是他们用团结、智慧、汗水换来的。我乘机问他们:“我国运动员为什么取得了最后一名,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我知道!”“我找到答案了!”孩子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兴奋劲还久久留在他们的脸上……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已经明白了团队越野跑要成功最关键是团队的合作和团结。

  三、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使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还重视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这种探究学习具有集体、合作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课教师首先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神秘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利用一张图让学生去寻宝,让学生相互帮助、自主学习,为学生搭建了探究学习的平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勇于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品尝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其实,只要让他们去做,他们同样做得好,甚至比教师更出色。

  体育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变革的重心,使课堂教学呈现一种活泼的开放局面。这种开放局面就如同本课那样,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并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本课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资源,利用校园中不同的地形进行越野跑,是对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尝试,也是学生主体的一种反映。体育新课程标准第三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教学的设计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体育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敢于向自己挑战,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体育课程标准还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新的理念,也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去想、去看、去练、去比。本课学生的运动兴趣来源于比赛的神秘感,来源于新奇的盖章形式,来源于小组的协同作战。有了这么多的兴趣,学生不向往吗?不去积极参与练习吗?

  体育课堂上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竞赛、游戏等教学行为大都需要合作。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合作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停留在合作的表现形式上,而应该利用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上。本课的合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需要以小组的团队精神共同寻找图上的10个藏宝点。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共同看图找点,相互携手前进,才可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任务。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帮助。由此看来,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使得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活动中去锻炼、去体会、去获得。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5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观摩了汇景、昌乐、陶育路、骏景四间小学的课堂教学之后,我的心中有了更为明确的答案。

  一、小组学习的组合形式。

  在小组学习的初始阶段,各小组的成员经过比较合理的组合后,在一个时期内各组的成员就相对固定,哪怕是调座位,也要考虑小组固定不变这个原则。组内的分工很明确,谁发起讨论,谁维持纪律,谁代表发言等,在一个时期内都相对不变,只有全体同学对合作学习这一方式能够适应了,才考虑重新组合各小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需要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要求是不需要老师提的,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找到自己的小组,很自然地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很少有多余的动作。发言时,不是个别同学的发言,而是整个小组的发言——发言时,全体小组成员起立,可以想互启发相互补充,发言完毕后才全体坐下。这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是群言堂,教师只主导,学生是主角,可以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造,这是一个个小团队在学习,所以极少有我们所苦恼的个别学生开小差的现象发生,这是多么高效的课堂。这是老师们长期培养学生长期训练的结果,看得出,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现自己的(广州的学校对班额的控制是说一不二的,都不超过46人,人数不多,所以小组数也不是很多),能够时常表现自己,获得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当然乐此不疲。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常态化。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不但语文数学英语科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音乐等课,也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各年级都是如此。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学生在合作中与人交往、合作探究、共同应对等方面素质都比较高,有着非常强的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02-19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09-09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09-09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04-19

享受学习教学反思02-20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04-16

《做学习的主人》教学反思05-11

小学习作教学反思10-16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