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6 13:12: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成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功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功教学反思

成功教学反思1

  本文的语言平和,作者态度诚恳,采用对话教学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和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师生可以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例如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我提问,从文中看作者似乎并不是很赞同静安先生的话,为什么还引用?所谓“角度不同”是什么意思?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作者不仅很赞同静安先生的观点,而且更强调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作者之所以说补上天资和机遇是体现了先生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长者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科学求实研究态度。

  通过学习本文,我感到我们应当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塑造充满灵性充满智慧的祖国栋梁的形象。教师应当具有艺术家的气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像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应当是每一位教师一生追求的境界吧。

成功教学反思2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课堂中,我一开始就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明白当时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危险,通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三个学生只有尽快离开这口“井”才是最安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险!快上来!一……二……’”,当学生读得比较慢的时候,在生生评价时,就会很明显地看出读的同学在快慢上没有掌握好。而当第二位同学读的时候,又把“危险!快上来!一……二……”读的太快。这时,其他同学就不同意了,这么快三个人根本来不及把三个小铅锤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后,就知道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不然小女孩的话也来不及讲了。又因为课文中用的是省略号。所以到最后同学读的时候是既紧张又在一、二那慢一些。而在读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时,也是一样,很多学生都进入到了那个危险的情景中去了。因此,当一位同学读得比较慢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不对,应该要快一点。原因是时间很紧张,容不得想太多。

  本篇课文,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本单元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1.对“如实”一词,学生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课堂上所用的时间太多。如果将此环节浓缩一下,把时间让出来,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朗读,应该更有效。

  2.课堂的教学语言还可以更简洁和精致一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敲,因为好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就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示范,好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成功教学反思3

  一、 教材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一篇精读课文,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外国教育家到一所小学做一次关于“逃生”的实验,目的是考查孩子们在危难面前的表现。这个实验,教育家在这之前已经做过许多次,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实验终于取得了成功。而成功的原因在于:小女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以及两个同伴的服从“指挥”、三个人的团结合作,从而让我们明白了“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这篇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分明,可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学情分析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本班学生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等 13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运用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结合单元导语揭示课题,鼓励质疑。

  1.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实验?这个实验有谁参加呢?这个实验需要什么用具?实验是怎么做的?这个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感知,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词认读。找出文中的多音字。

  3、指名三个同学分三部分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

  (四)生字教学。(识字与写字)

  过渡:自己提出了疑问,并通过朗读课文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的阅读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可喜可贺。你们想把课文读好吗?想把课文读好,得先把生字学好,有信心学好本课的生字吗?(生答)

  1.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分四人小组学习生字。(按照学案要求学习)

  3.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全班交流。

  4.学生书写生字。小组评(给写得好的字画上一颗星星。)

  (五)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之前 准备

  实验中 经过、结果

  实验后 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后反思: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在课堂上,虽然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给学生读的机会也很多,但是总体感觉没有一个层次上的提高,以致读的效果不太理想。在这个时候,当学生都读的不好的时候,那么教师就应该很夸张的去范读,虽然我也做到有范读,但是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这也是我范读的失败。

成功教学反思4

  今天讲了公开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既能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也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但是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讲的挺失败的。不是说学生表现很好,而是我原因。

  既然这篇课文讲的是做实验,所以我就想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动的过程中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能加深他们的印象,给课堂添彩。所以我让他们课下准备了道具,但是我的设计是错的。其实最好的是这篇课文不让学生预习,我来做道具,找几个同学上来做实验,实验的失败直接引出这篇课文。但是我却让他们预习了课文,而且是全班同学一起来做实验,因此导致课堂纪律特别差劲,学生都特别活跃特别兴奋自己在那儿做实验,根本不听我的安排;而且因为他们预习了课文,所以每个人都会做实验,没有一点儿效果;我对他们做的道具也没有严格要求,有的学生准备的道具有点儿小,不但轻松地从瓶口拉出来,即使是几个同学一块儿拉也特别轻松,这与课文要传达的`思想发生了冲突。

  除了这个环节,课堂的其他时间学生表现得都特别好,回答问题积极,思想活跃,但是我的表现甚是差。由于感冒身体不舒服,整节课我都处于游离和迷糊的状态,有的同学回答对了我还否定了他们,到课堂的最后一个拓展的环节,我给的问题是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感受。念完这个问题我的脑袋顿时一片空白,我都蒙了,我都不知道自己这节课都讲了什么,学生能不能回答出来,好在同学比较聪明。

  这节课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拖堂了,由于做实验环节耽误的时间太多,到后来我没掌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东西我都是匆匆讲完了,也没给学生太多思考的时间。

  这节课总体来说不是特别好,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各个环节各个思路在课前都要想好,而且还要让效果达到更好;上课的时间也要好好把握。

成功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及运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倒数这部分内容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运算和相关的知识运用打下基础。

  成功之处:

  1.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出示几组乘积是1的四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了位置,由此得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并指出3/8的倒数是8/3,而8/3的倒数是3/8,从而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在教学倒数的含义时还要注意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条件:一是乘积是1,二是仅限于两个数,为练习中出现的争论扫清障碍。

  2.重点练习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方法。在例1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倒数方法都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求小数和带分数的方法教材没有涉及,但是要进行补充,在后续的练习中往往容易出现类似的题目。如果没有预设到,学生就会在此知识点上出现问题,影响学习知识的效果。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练习题中的判断容易出错。例如: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通过这个题目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却比这个数大,而假分数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分子和分母相等的情况,另一种是分子比分母大的情况。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而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的倒数等于这个分数。

  再教设计:

  对于判断题的练习要予以重视,由一题发散多题,以不变应万变。

成功教学反思6

  今天教学《我们成功了》这一课,意外不断,感慨颇多。

  片断一:在揭题部分,我从题眼“成功”一词着手切入

  师:生活中你做成功过什么事情?

  生1:《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很长,我背了好多次都背不掉,后来妈妈教我一个好方法,就是一段一段背,后来真的就背掉了,我觉得自己成功了。

  生2:上次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我觉得自己成功了。

  生3:上星期我们班得了流动红旗,我觉得我们成功了。

  师:说得好,前面两位小朋友讲的是个人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功,而你说的却是我们二(4)班小朋友共同努力才取得的成功,真了不起!在广播上宣读我们班为文明班的那一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3:我们很激动。

  生4:我们高兴地叫起来:“耶!”

  师:有一件事情是我们中国几亿人共同努力而取得的成功,那会是什么事呢?

  生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师:是的,奥运会举办很成功,可你知道吗,1993年的时候中国仅以一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2001年7月13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那是个怎样的不眠之夜啊!让我们再用心感受一下。

  随即播放喜讯传来时人们狂欢的录像。

  片段二:理解“人如海,歌如潮”

  师:“人如海”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1:感受到人很多。

  生2:课文第二段中讲“几十万群众涌上街头”,说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

  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生3:大家听到这个喜讯都不约而同地冲出家门,来到广场上庆祝。

  师:是啊,这对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个喜讯。那么这么多人在广场上会怎样庆贺呢?

  生4:大家会一起欢呼:我们成功啦!我们胜利啦!

  生5:大家会高喊:我们成功了!中国万岁!

  师:如果你也在人群中,你会做什么?

  生6:我会挥动国旗跑起来。

  生7:我会唱起歌跳起舞。

  师:在这么激动的时刻你会唱什么歌呢?

  生齐声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师:歌声真响亮,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是形容这个场面的,那一句呢?

  生8:歌如潮。

  师:潮是指潮水,歌声怎么会像潮水呢?

  生9:歌声很响亮,潮水哗哗也很响。

  生10:潮水一浪一浪,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我们刚才唱歌的时候音调也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师:说得太棒了,几十万人的歌唱时多么壮观的场面啊,歌声此起彼伏,就像大海上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真是令人终身都难忘的一幕啊。

  生激动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片段三:结尾处

  生1:我觉得课文最后一段“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这句话有点问题。

  师:有什么问题呢?

  生1:现在已经2009年了,奥运会也举办过了,为什么课文还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师: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这个“将”字,说明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时候是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可现在奥运会都已经举办过了,再用“将”字的确不合适。我们来改改这句话吧!

  生1: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已经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生2: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果然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生3: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胜利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生4: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如愿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个“将”都能引起你们这么多的思考。老师有机会一定将你们的建议告诉编者叔叔,好吗?

  反思:

  这节课有太多的意外,太多的惊喜,当然也留给我太多的思考。

  思考一: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时我从题眼“成功”处着手,先体会小成功,再由个人的成功推及到集体的成功,最后上升到民族荣誉感,可谓是顺水推舟!在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向学生们介绍中国申奥的历史,体会成功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在学生激情涌动的时刻,回放实况录像,学习心境水到渠成。

  思考二:生活处处皆语文

  当全班学生高声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时候,仿佛他们都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歌唱,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我想,这得益于他们在2008年奥运会的切身体验。歌声中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

  这应该就是新课改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吧。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

  思考三: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

  这是新课程带来的改变:教科书不再是一统课堂的局面,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

  “ 现在已经2009年了,奥运会也举办过了,为什么课文还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这个问题是意料中的,却又是意外的。意料中是我自己在读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个“将”已成过去时,感慨教材的更新赶不上时代。意料之外的是学说“我觉得课文最后一段‘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这句话有点问题”如此尖锐的质疑。二年级的的学生,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不再迷信老师,不再迷信教材。我想,这是教学改革最为成功之处吧!

成功教学反思7

  通过反思我总结出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设计要有针对性。成功训练学科教学针对学生的成功人生所必须发展的素质而设计的,设计教学必须以适合学生发展目标、管理意识、时间管理意识、合作意识、感恩意识、学力、意志力、沟通技能、竞争和双赢意识等能力发展的多重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学。

  2、教师引导要适时适度。教学中合理地教师引导,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化解学生在活动中不必要的时间消耗,让教师的引导起到以点带面、抛砖引玉的'功效,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体验。

  3、创设情境体验探究。事物的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感兴因素,只有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有欲望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究实践事物发展的结果,自主获取成功的乐趣。

  4、沟通与交流注意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合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解决发现的问题,可以是小组之间相互沟通,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只要符合活动的发展要求,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5、反思活动要有实效。反思是为了促进活动更有效地开展,教师要结合活动进程情况,合理地引领学生反思,要让学生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策略,为下一次的活动奠定基础,向成功的目标迈进。

  其次,反思学生的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学生发展如何,学生是否在创设的教学环节中提升能力,在教学中出现了哪些与教学设计发生冲突的事件,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总之,成功训练教学一定要抓住课的重、难点,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从学生的不同发展角度出发,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动“脑”、动“嘴”、动“身”。

  在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沟通交流、反思体会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就一定会使地方课程成功训练学科与时俱进,收到科学育人的实效。

成功教学反思8

  这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情境教学强调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其“美”、“情”、“思”、“儿童活动”及“周围世界”作为构成的要素,因此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整合、熏陶、启智、激励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中就是以情境为背景,将当时情境融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本例中,我一开始就创设一个危险的情景:让学生明白当时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危险,通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三个学生只有尽快离开这口“井”才是最安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险!快上来!一……二……’”这时当学生读得比较慢的时候,在生生评价时,就会很明显地看出读的同学在快慢上没有掌握好。而当第二位同学读的时候,又把“危险!快上来!一……二……”读的太快。这时,其他同学就不同意了,这么快三个人根本来不及把三个小铅锤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后,就知道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不然小女孩的话也来不及讲了。又因为课文中用的是省略号。所以到最后同学读的时候是既紧张又在一、二那慢一些。而在读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时,也是一样,很多学生都进入到了那个危险的情景中去了。因此,当一位同学读得比较慢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不对,应该要快一点。原因是时间很紧张,容不得想太多。这里,我应该再追问一下,时间紧张是因为什么?这样对文本能有更好的理解。

  本文是一篇课文,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本单元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处理等。

成功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设计多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思考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教师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读着听着,你脑子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词,检查自学情况,理解“如实、不假思索”的意思。

  3、指名读文,评议正音。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再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⑴ 什么人在做实验?

  ⑵ 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 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四、写字指导

  1、将部分生字进行归类,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发现:

  绳、险、俩、堵 左窄右宽。

  瓶、顺 左右同宽。

  2、范写:瓶、系、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听写后学生对照词语表自行批改订正。

  二、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理解?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⑴ 同桌讨论。

  ⑵ 抓住重点语句,全班进行交流。

  ①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预设:

  生1:实验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女孩很机智和果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她能够很快的作出安排。

  生2:是的,其他两位同学也很配合,没有争第一或第二,他们的配合很默契,很有团结合作。

  生3:还有,小女孩有着先人后己的精神,她把自己排在最后面。

  ②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抓住“不假思索”理解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

  ③ 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默契。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⑴ 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⑵ 请一小组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引读最后一段话

  抓住“激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课题“成功”的内涵。

  四、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写一写。

  【教后反思】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先围绕课题质疑,学生提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一读课文就解决了,然后我就抓住课题中的“成功”这个关键词进行引导,让学生讨论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有关句子,因为学生不能离开文本单方面的进行述说。学生读了这些句子有的抓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句话说“因为小女孩让别人先出去,先人后己。” 也有的抓住“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这句话说因为他们很有秩序,也有的说其他两位同学听从指挥,有的说他们很讲究合作。

成功教学反思10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我们成功了”描写的是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强雷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一共安排了两节语文课来开展教学,第一节语文课是有我准备地比较充分,因为那节语文有教研员来听课。课前我开展了“五分钟小故事”演讲,今天轮到的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沈欣语,我原以为她会准备地很好,可是却出现了意外,在讲了2分钟后,她就忘记了。但是其他小朋友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许多小朋友从“很好”一句话的评价转变成说出他哪里好,怎么好,这一点增加了我继续这项工作的信心,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会逐步提高。

  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主要是图片导入,生字过关,词语过关,课文读通顺,以及最后5个字的书写。教学上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在最后,教研员找我谈话,提出了一下几点:

  1、课堂的掌控能力比较好,很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注意发生分散时,及时地将他的注意力拉回。

  2、学生的阅读习惯很好,立书阅读,读完后将书放平,表示你已经读完了。

  3、较为老练,课堂的节奏把握的还是不错的。

  4、在生词过关这一环节,我先讲没有拼音的生字展示了出来,让他们组词朗读,然后才是带有拼音的词语,学生的难易程度我没有掌握,应该是先展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或者是字,然后才是没有拼音的词语朗读。

  5、字词放的时间过长,导致第二课时的任务过重,在第一课时时就可以上完一部分的课文讲解。

  6、“我会写”的那几个字,不用每一个字都讲一遍,让学生写一遍,可以学出有特点的或者是比较难写的那几个字,讲一讲,老师范写一遍,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给课文的解读。

  自我感觉,我在第二课时的准备是很不充分的,文本的解读是有存在缺陷的,第二课时的时间也安排的过少,下一篇课文是应该注意。

  这次的调研,我的教案本也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是一下两点:

  1、课文目标应该改为可是目标,每一课时应该都有教学目标,而不是一篇课文一个教学目标。

  2、课后反思不足,一篇课文应该都有一篇200字左右的反思。

  所以吧,以后大家多多监督我,我以后要每上一篇课文,网上写一篇反思。我决定,明天开始,去找我的师傅,每一个星期至少听她上一节课。我就不信,我的教学水平不会提高,我就不信,以后还会这样被你们批,我就不信,我自己做不出成绩来,我就不信,我们202班会永远是倒数第一。

  明天“12看雪”,好好准备!

成功教学反思11

  在市县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学校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并探索出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导学精讲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下面我结合《成功需自信》这节课在新授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情况来谈谈我的看法、认识。

  一、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胡云琬教授曾说过:预设是教学最基本要求,但是,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是僵死的课。预设与生成应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和谐统一的课才是有生命力的课。为导入新课,我一开始设计了“猜谜游戏”,共准备了三个谜语,其中第三个有一定难度,谜面是:“一边绿,一边红;一边怕火,一边怕水。”我原来的设计是我要对学生进行提示,一班同学思考了近一分钟未想起,正要对学生进行提示时,这时杨杰同学小声嘀咕“是秋”,我听到后马上让他起来回答,他说“可能是秋吧”,我故意说,“是吗?你确定吗?”他挠了挠头,又想了一下,说“错了?”我笑着对他说:“你本可以成为猜谜高手,但老师这两个问号就让你不相信自己,从而使成功与你失之交臂。告诉你,你的回答是正确的。”我面对全班同学说:“杨杰同学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成功吗?要成功就需要我们拥有什么?”学生齐答:“自信”。从而导入新课。往往一些随机生成的事例,是我们能很好利用的生动素材,它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

  以上活动的变化启示我们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及时调整、变更、删减预设的内容,在互动时教师要集中精力捕捉、吸纳、提升学生的闪光点,要提高敏感性而不能仍然想着预设,当然生成的问题好的要利用,不好的要及时打住。

  二、坚持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参与者,就要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此时一些新的活动形式或学生亲历的事例,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在本课的讲授中,我设定了几种情景,一是小组合作,要求各组选出组长,记下本组同学的回答情况,同时激励组员积极回答问题。组长再为每位成员分配任务;二是创设一些活动环节,如“猜迷活动”“欣赏同桌”“表扬自己”“自信宣言”等环节。新课程有一个新理念“生活化”,贴近生活的`话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创设情景尤为重要。

  三、认真对待、重视过渡语和总结语

  1、过渡语言简意赅,它使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的讲解时显的自然流畅而不突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由自信的作用转入树立自信的方法时我设计的过渡语是“同学们,你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吗?你想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吗?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呢?那就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起寻找树立自信的方法和途经吧。”在这一问一答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又拉了回来,顺利的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2、好的结束语既能归纳中心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新课讲授完后我说,“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让我们用自信照亮前进的旅程,让我们在成长中畅想自信之歌,在生活中扬起自信的风帆,成功驶向胜利的彼岸。”

  四、充分利用教材,注重文本资源的使用

  课本因为人手一本,学生阅读文本材料更直观,更具体。在文本资源的使用上既要走进教材,挖掘其知识性、思想性,又要走出教材,补充教材的滞后性、局限性。为了讲解树立自信的方法“正视不足,变弱为强”和“克服自卑心理”,我针对课本中列举的王立同学的故事,设计了以下问题:

  1、王立的缺点是什么?该缺点给他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2、该缺点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给他的性格发展、人生成长带来什么危害?

  3、王立是仅靠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的吗?这给你什么感悟?

  4、王立的自信来自于哪里?这给我们树立自信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树立自信的方法,又注意了前后知识的联接、拓展和延伸。

  当然,成绩与不足是并存的,我认为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遗憾需要弥补:

  1、联系学生实际较少,缺乏针对性。在一班讲完新课后,董辉老师谈到本班有一个学生特别缺乏自信,即使考了前几名也认为自己不行。如果提前做好调查,新授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更能达到政治课的教育性和思想性。我准备课堂外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交流,可与学生开展“聊天会”等,察觉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小组合作较盲目。一方面由于激励措施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些小组在讨论时,某些学生乘机放松自己,觉的小组活动与自己无关,只是等待答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我准备在教学中,要教会组长管理学生,给组员布置任务,让组员“忙”起来,各司其职,增强责任感。另外,教师要精心备课,向学生展示有兴趣、有价值、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成功教学反思12

  上午第二节语文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让我感觉确实很成功。不仅是课堂的质量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悟性在提升。这似乎与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休戚相关。

  原本这节课,我也想用教育家的实验内容做引入,但教具的缺乏令我打消了念头。于是我利用突如其来的灵感,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在班中也进行一次实验活动。

  在学生的参与热情中,同学们推荐了孙梦迪、龙顾一、胡浩三名学生。在学生的倾听中,我叙述着情境:“唐山最近正频繁地发生地震。一天,这三个同学正在屋子里玩,忽然房子开始抖动,而且越来越厉害,眼看就要塌下来了。怎么办?门很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进出……”

  几个学生迅速地商量了一下,而后排着纵队,在我与同学们的倒数声中,一个接一个地飞奔出教室。同学们为他们的表现热烈鼓掌,我给他们的评价很简单:“你们读懂了课文。”

  在最后的扩展延伸环节中,我以“×××,我想对你说”的形式展开了口语交际,孩子们的表现依旧令我拍手叫绝。

  肖小涵说:“教育家,我想对你说,你遇到失败却不放弃,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李楠想对小女孩说,她的.先人后己、沉着冷静,让他佩服。胡浩想对做实验的同学说,他们有积极的合作精神,配合得很默契。乔晓阳说:“我想对教育家说,我佩服你的渊博知识和做事不只是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的行为。”

成功教学反思13

  《郑成功》是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主义,课文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我在教学中,仍是指向内容的阅读。首先,从整体到局部,通过找中心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把握,理清学习的思路。其次将重点放在收复台湾过程的教学上,做到有重点,抓难点。最后,纵观全文,总结拓展思考,通过对课题的探讨,对郑成功成功的原因探索,让学生从分析中再一次回顾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加深理解,升华情感。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分解理解内容并不难,郑成功精神的总结也很顺当,但是学生概括、提炼能力却相当差。比如,在学习郑军作战过程中,学生能使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先后词复述作战过程,却说不出这个作战方案怎么样。这里的原因有学生的,学生对于作战布局、方案能词语接触太少,平时的学习、生活基本都是父母、老师安排好的,对于自己时间的处理安排太少,自然也就不清楚合理、严谨的方案是怎么回事。因此,教师如果只是直接推论,学生只能是被迫接受教师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上,我尚且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习惯使然,在教学上我们往往较多关注内容的理解,但是这篇文章难点是学习课文是如何歌颂郑成功的丰功伟绩的,如何在叙事中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紧扣课题展开描写,深化读者对人物的认识,达到题文合一的境界。而这种表达方式的`学习、借鉴,其实就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在这篇文章中,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很多,比如介绍历史故事前需要交代历史背景,学生对于这个“历史背景”的理解需要教师举例理解,教师可以罗列一些历史故事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自己分析出一般需要交代哪些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再如,场景描写,需要有一定的顺序,又要有突出重点,在这里从视野角度出发,最抢眼的就是荷兰的铁甲舰和大炮,由此出发写敌人的势力之强大,然后自然导入我军的破解之法,重点描写突发事件,吸引读者眼光就像电影镜头吸引观众一样,再用对比的手法,描写敌军前后的反差,凸显郑军的英勇。这种描写电影场景的方法是值得学生学习和运用的,但是如何巧妙将其融入阅读教学还需要好好构思。

成功教学反思14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新词,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并积累语言以外,还要增强学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

  为了打造好这个平台,教学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

  2、“以读为本,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假如当时你就在人群中,你会高呼什么?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民族自信心。

  3、“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努力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注意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因此,课前我们谈到了刚闭幕不久的雅典奥运会,课后我又建议学生去收集有关奥运会和有关北京的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课堂反思

  今天上了三年级第一次次习作课,感觉真的很郁闷!不过,我相信通过我这样不断的实践、思考,应该会有进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课堂进行一次反思!

  本来课堂的状态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

  1.老师谈话引入。一是说昨天口语交际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写的课余生活的文章念给孩子听——这两个环节中,第二个学生虽然听得很起劲,但实际上对学生习作没作用。虽然强调老师写下水作文,但是必须运用得当。

  2.学习范文。昨天,我从孩子们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课余生活的文章让孩子们回家读,并做了一篇读书笔记,还积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课堂上让孩子们从反问里体会这些东西:注意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抓住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动作。(反思;这个环节设计不好,意图好,但是和学生的交流没有建立好的耳屏台,学生是被动体会,收获也不深刻。原因还没找到。)

  3.小组里说,全班引导。接着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里自己说,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说,结果发现说得很不好。于是马上改变教学计划,立刻选择了其中一个同学的来和大家说,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明白——抓住动作。为了这个我让孩子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还让他们说,我来做动作。(反思:这里处理得比较好,发现问题立刻改变计划,并且比较好的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动作。但是,失败就在于前面的环节的节奏太慢,耽搁时间了,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第一节课下了)

  第二课时

  1.带着学生总结了方法:一要主要开头和结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把顺序安排好,还要注意写好动作。

  2.接着让学生自己写,我在全班观察。特别针对几个孩子做了指导。发现了孩子们时间上是没有管我刚才和大家总结的经验的(看来前面的.学习多半都是无用功,为什么这样呢?)

  3.全班评改。我把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读了读,边读边点评。最后选择了一个孩子的文章来集体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出去了,没人帮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来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对折,然后折,最后再折,就把被子折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显然学生还没写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来修改。我们读了文章后,大家发表了个人的意见,慢慢把文章修改出来了。最后文章是这样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没人帮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吗?

  于是我回忆起爸爸妈妈折被子的样子,然后我一边回忆一边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铺开,走过去把每个角落拉直,这时看看被子,被子铺展得很平整,看起来非常的听话。于是我就开始折被子了!接着,把被子对折,被子就变成了长方形了。然后,再提着被子的两个角,往另外两个角上折。这个时候被子就变成正方形了。

  这时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着”“然后”我们用波浪线来表示,还特别提醒大家这样就能把顺序写清楚。在用到动词的时候,特别强调孩子用准确的词语。正在这个时候,又下课了。

  第三课时

  1.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经过了上面的环节,老师总结了经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把该写的地方写明白。孩子就开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别指导了一个孩子,发现他的标点使用很不好,连分段都不会分,或者说是太懒。不愿意分。

  2.誊抄作文。

  {准备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个孩子的问题,包括其中的字、词等很小的细节。然后结合习作里要求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帮助修改。再用一节课时间,专门针对文章的开头、中中间的清楚、结尾进行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指导,指导一个部分修改一个部分。}

  下课后经过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课时设计不好,有的环节浪费时间,而没实际效果。比如小组代表在小组里说的环节。

  2.这样的上法,会让基础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习作没有乐趣了!

  4.最好的环节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然后选择动词。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评改作文的时候,这里指导很好。

  5.作文教学是个难题,要慢慢实践和思考同时好文章的确是修改出来的。一定要指导孩子针对一篇文章反复修改!

  6.中年级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

成功教学反思15

  本学期继续推行新的教学理念——学讲计划。结合这一次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这一课课前让学生做了常规的预习作业后,着重提出了:你有什么问题需要问?你需要哪些资料帮助你了解课文?以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课堂上,有布置就要落实。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每一小组领取自己的任务后,小组成员配合,先是互相交流自己学到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小组内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整理好后,班级共同解决。老师提出几个主问题,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所得。

  首先抓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文章题目是郑成功,你知道了什么?又想知道什么?简单的问题,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脉络。然后抓住事件,如何写的?这是学生回到文中,通过具体词语,了解了写法,明白了人物特点。尤其通过两军对比,展示郑军的'英勇善战:敌军:企图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理解了负隅顽抗,指导借助坚固的大炮想来抵抗,结果还是失败,体现了郑军的特点。这是在有这个词引发前面郑成功的战前准备,看出了收复的不易,郑成功功绩的巨大,难怪值得人们记住。

  学习当中,当说到还有那些民族英雄时,部分学生只想到了爱国,没有领会民族含义,看来平时还要注意细节,让学生有个明确的认识。

【成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成功》教学反思05-11

成功训练教学反思02-20

《成功训练》教学反思03-08

《郑成功》教学反思03-21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03-16

郑成功教学反思04-05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04-06

《成功》教学反思15篇02-25

成功需自信教学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