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7 16:57: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功率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功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功率教学反思15篇

功率教学反思1

  一、《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涉及四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生活中电功率的测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内容。演示实验两个,小资料一份,铭牌展示二例,实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贴士二块。教材中丰富的内容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又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它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这节课的教学我相当重视。上课时我注意做到三点,效果不错。

  1.上课的节奏尽量加快。与速度的类比不能耽误太长时间,让学生提及速度的概念、公式即可类比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3.注意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动手计算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以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授人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我体会到作为师者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我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分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随着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走进物理课堂,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变数”很多,教师必须对本节知识及相关内容有较全面、详尽的了解,仅靠教参是不够的,在上课时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课外活动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关于节能灯的优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多了解相关知识,在课前,我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收集信息,阅读报刊杂志等途径,已较全面的了解了节能灯的相关知识,对节能灯的各项性能指标、普及情况,它在全市乃至全省为何难以推广等知识都做了相关了解,因此在学生提到这个问题时我也能应对自如。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生生探讨,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物理含义,公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知道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区别,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不同,并能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其实际功率,直接的表征就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改变所致。围绕生活中的“更换合适规格的灯泡”、“如何节约用电”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过多的.考虑有时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授人知识的时候,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我体会到作为师者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我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分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

  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首先我用一个“25W”的灯泡单独接到家庭电路当中,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然后再拿一个“800W”的烧水壶接到电路中,同样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通过比较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个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需要学生近距离才能观察到,稍微远的地方就看不到了。通过实验发现,当把不同的用电器接到电路中,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这就说明了不同的用电器他们消耗的电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接着我再分别拿一个“25W”和“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实验发现,当把“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时,灯泡比“25W”的灯泡还要亮些,电能表铝盘转动也变快了。

  关于“电功率”的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这个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在教学时我注意两点:一是在学生做计算题时,要先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当于过去的已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个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会记清,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二是不让学生做太难的计算题,不做公式推导,因为这的公式多,推导出的公式更多,学生会记不住,听不懂,讲了白讲,推了白推,所以不要做无用功,要耐心等待,等到学生掌握的很好时再讲。

功率教学反思2

  《功和功率》这一知识点在中考中是个重点,而且与其它知识的混合考查较为灵活,所以复习的时候也尽量以贴近中考为主,为中考铺路。一节课下来,感觉自己的预期目标已达到,但还有不足。

  第一框题的讲解是第二框题的基础,所以耗时偏长了些,致使后面的课堂小测时间偏紧了些。

  在内容的讲解上,本人认为知识点的讲解过细了,因为毕竟是复习课,这也是后面做题时间紧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在题目的.讲解上虽然归了类,但还不够集中和典型,还需要再多精练,对题进行拓展、变形,归纳总结方法性的东西欠缺。

  今后,我一定更加认真地钻研教材,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投入到下一站工作中去。

功率教学反思3

  “电功率”的复习,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的内容理解困难,并且和学生的某些潜意识容易混淆。比如,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这就是将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做好P41图8.2-1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比较出在相同的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即用电器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了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最好通过实验再现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几次的亮度是在用电器的各自实际功率下所显示的亮度,从而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实际含义,一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本节还有电功率的计算这也是教学难点,要引导学生怎样分析题意,弄清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弄懂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从而能正确计算两种功率。同时还应强调解题的步骤和规范性。

功率教学反思4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

  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设计如何引入课题方面,我从学生的思维结构入手,举了三个例子,层层递进,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自然而然过渡到这节课的主题;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接着在提到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的公式及概念时,我通过与速度的类比法引入,来加深功率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功率教学反思5

  一、主题与背景: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在自然科学学习领域中明确提出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通过“探究认识自然现象----形成科学概念和规律----运用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应注重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形成结论等环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真正理解科学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测小灯泡功率实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重要知识点,课堂教学中如何探寻一种适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本课例所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教学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实验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我校正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旨在以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自我反思、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以“三实践二反思”的形式,促进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教学行为的改进,改进教学过程,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下述课例的实践与分析,使我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二、实践过程:

  第一次实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体验和认识

  第二次实践: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次实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探究意识增强

  第一次实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体验和认识

  教学设想:

  在平时教学中,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学生都做过,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根据电功率的数学关系式:,就能得到小灯泡的功率。教学中教师提出三个探究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让学生在计算机仿真电学实验中进行连接。演示操作过程,特别是平时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是学生的弱项,此时,在仿真电学实验中,可以很直观地解决连接以及动态变化情况。另外,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的连接,量程的选择都可以有正确的操作过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有用数据,并通过计算,测出了小灯泡的功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也碰到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如何进行数据处理,电功率与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等等有待解决。

  教学反思:

  第一次实践后,教研组开展了教研活动,在区教研员指导下进行反思,认为三个问题同时进行设计、连接、采集数据、经过运算解决探究内容容量大,坡度不够,探究不深,学生的印象不深。另外,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操作时间不足,在实践操作中反映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二次实践: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对第一次实践课所反映出的问题,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案,新方案针对学生实验的不足,调整了教学策略,增加了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讨论,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学生面对方案的可操作性的互助讨论和质疑,尤其是增加了知识的迁移内容,强调了各种设计方案中数学关系式的引入及处理,让学生通过深入讨论、评价,切实提高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一:某一小灯泡标有“,”字样、电源电压为6V、电键、电流表、标有“50Ω,1.5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现一电压表15V一档被坏(0--3V一档可用),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小灯泡功率。

  [教学片段1]

  师:在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伏中,电压表15伏一档被损坏,怎样测定小灯泡功率。

  生: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师:方法很好,一开始就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点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电键时,滑动变阻应放在最大,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超过3V,不能直接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师:怎么办?

  (思考讨论后)

  生:能否把电压表先接在小灯泡两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也为3V。这时,可以移动电压表,把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调节滑片,使电压为2.2V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8V,观察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就能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

  提问二:某一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电源电压为6V、电键、电压表、标有“50Ω,1.5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但手中没有电流表,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小灯泡功率。

  [教学片断2]

  师: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8伏,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2伏,怎样知道接有电路中电阻丝的电阻大小。

  生:能否测出电阻丝的长度?

  师:为什么要测出电阻丝长度,才能知道阻值大小?

  生:因为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总电阻为50欧,总长度为定值,只要测出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用比例的办法,就能得到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阻值。

  师: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由电阻定律可知:。在(材料性质)、S(横截面积)一定时,R与L(长度)成正比。

  师:能否写出关系式?

  生:可以。

  师: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

  生:(思考后)用刻度尺。

  ……

  学生在不断探究思考后,想出了解决办法。通过解决测量接在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从而求出接在电路中的电阻。

  提问三:某一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电源电压为6V、标有“50Ω,1.5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二个电键、电流表、但手中没有电压表,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小灯泡功率。

  [教学片断3]

  师:怎样用电流表测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生:是否能让电路发生局部短路。

  师:怎样发生局部短路?

  生:把电键并联接在小灯泡两端,第一次让电流表示数到达小灯泡0.3A时,闭合并联的电键,使小灯泡发生短路,测出电路中的电流。

  师:接下来怎么得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生:用电源电压除以电路局部短路时的电流,得到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的电阻,乘以电流0.3A就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减去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就是小灯泡两端电压。

  师:还有其他方法得到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的电阻?

  生:能否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

  师:可以,二种方法你们都可以试一试。

  ……

  教学反思:

  第二次实践,重点放在学生讨论和进一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并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寻找理论依据,让学生懂得要解决问题必须有理论基础。可用最简单的工具(刻度尺)解决较难的电学问题。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会采集数据并能用数学表达式进行运算,但不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表格是实验数据处理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这样一种科学的归纳方法。

  第三次实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探究意识得到了增强。

  教学设想:

  在前两次实践基础上,我和组内教师就第二次实践课中存在的不足,又展开了分析及反思。大家提出,是否能就上过的问题再设置一些问题,设置些学生认知上的障碍,扩大些积极思考的范围,是否让学生在不知道电源电压的情况下来设计实验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探究意识,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思考题:某同学手上有一小灯泡标有“0.3A”字样清晰可见,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1.5A”,电压表一档坏了,知道电源电压为6V左右,经思考后,想出一个方法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此题在实验操作时有许多探究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先讨论,设计出方案再在课内大家交流,共同参与实验,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讨论,最后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把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闭合电键,滑动变阻器处在最大值,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把电流表的示数乘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得到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加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能知道电源电压的正确值,随后可以用解决问题(2)中的方法,也可以用解决问题(3)中的方法,测定出小灯泡的功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表格或问题设计表格,通过数据的记录、整理,学生能从表格中看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能从表格中归纳出应有的结论,也学会了正确的语言表述。

  三、总结反思:

  第三次实践课是全区公开课。学生通过计算机仿真电学实验,进行分析讨论,观察现象,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实验方法中没有想到的问题,通过学生实际的操作及教师的演示,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听课的教师对这种边讨论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影响深刻,都认为值得借鉴。

  通过三次实践和二次反思,我认识到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设置的探究性问题(或称为问题情景)、探究活动能否积极有效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面这些要素:

  1、选择探究内容,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基础。问题的提出要有思维的层次感及一定的认知坡度。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多渠道、多方位让学生进行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

  3、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及时地解疑导拨,互动合作探究。

  教师必须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不断地递进探究内容的层次,设置学生思维的坡度,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多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还会发现各种仪器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并不断地反思,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地过程中来。

  通过“三实践二反思”的教研活动,深深体会到专业研究人员引领所起的作用和教研组全体教师合作互助的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给我的教学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不断地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功率教学反思6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为此我安排上三节课。第一节讲电功率的意义、公式简单的计算,第二节学习额定功率的'意义及其适用条件,接着用一节课讲计算,三节课的知识内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方面来加强和巩固,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把有标记的小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其次是解题中分析好每一道题所给条件,挖掘隐含条件明确要求什么然后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弄清楚。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知识准备不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使一大部分同学掌握不好,为解决此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对这部分知识还要进行强化练习。

  今后的改进意见:

  1、在讲解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时要告诉学生,它就是电流所做的功。

  2、第一节课中提到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同时说明假如一只灯泡电功率大说明它消耗电能快。

  3、在讲解练习题时,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挖掘隐含条件,再结合问题合理选择公式,并要进行强化练习。

功率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一个纯粹而完整的实验探究,强调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从教学过程中极大体现了开放性的理念,在制定计划时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设计画出实验电路图;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正确执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记录;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撰写实验报告,然后我再通过课件把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记录表格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照有什么区别,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改正;这样的设置,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能动性。

  从科学内容的角度来看,本实验是电功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综合性强,它是在学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学习了电功率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生的'体验,知道测量电功率的原理是P=UI,会画实验电路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习电路故障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灯泡发光和实际功率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到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学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的使用。

功率教学反思8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综合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完成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本节重点: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的方法,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本节实验与前面做过的探究实验相比较,更突出了实验探究过程及实验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实际功率的理解,从实验角度使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如何影响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由于试验器材缺乏,学生试验没开展好;学生没有连接过电路,对电路图的设计也很欠缺;而且教学进度上,学生还没有学习前一节电功率,学生不知道用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还没有建立起公式P=UI的认识,这就给教学增添了很大的难度。要让本节实验探究顺利展开,在与学生见面时,我大略地介绍了电功率的定义及公式;并让学生接触试验器材,知道看电路图连接电路的顺序。在课堂教学中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新课引入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思维冲突中引出本课题。让学生看灯泡,说出它们的瓦数并用生活体验判断60w的灯泡与25w的相比较,哪个会更亮?并出示两个台灯,通过让学生对比两灯泡的亮度,质疑: 60w的灯泡一定比25w的灯泡亮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功率。

  2.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引导学生设计试验时,我先给学生回顾了电阻的公式R=U/I,再复习了电功率的公式P=UI,分析了两个公式的相同点是都有U与I;不同点是计算方式的不同。测量灯泡的电阻可用伏安法,那么测量电功率也可用伏安法。它们的试验器材,电路图,连接方式都是一样的。这样通过对测量灯泡电阻试验的回顾来展开测量电功率试验教学。

  3.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

  4.通过对比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5.由功率的大小联系到生活中用电器的耗电.让学生意识到节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将试验中出现的电路故障以投影的方式展现,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教师只提供可能的位置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排除故障,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方面通路、短路和断路的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前置知识铺垫,逐步深入,层层梯进地展开试验探究活动;使得原本没有做过分组试验的学生们很顺利地设计了电路,连接电路,并测出数据,最后还分析数据,总结得出结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本课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1.有些小组仪器使用不太熟练耽误了实验时间;而有的小组在做实验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去做,损坏了小灯泡,以至没有得出实验数据。很多学生的实验失误出现在对电表的使用上,包括电表的连接、量程的选取、数值的读出等,所以练习对电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关键。

  2.因为学生的基础薄弱,要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过多,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去探究,具有一定得局限性;如何给学生多些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地过程中来?如何多渠道、多方位让学生进行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这是我课后反思的最多的问题。

功率教学反思9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功率教学反思10

  在上周,我有幸参加农三师举办的同课异构大赛,在这次比赛中听多为老师精心准备的实验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及五位评委的点评受益匪浅。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综合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完成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听农三师中学一位女老师的课。听完她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很舒服,上课就是一种享受。语言简练是她最大的特点,每一句话都精雕细琢,而且感情丰富。从教学的角度看,本节课有几大亮点:1、投影和实物演示仪运用充分。通过投影演示实物图连接非常直观,而且通过实物演示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调动学生去纠错。2、注重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3、注意实验数据记录表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的设计可以说是这节课的亮点,这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把握

  42团肖桂凌老师的课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验前的讲解,排除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实验前的详细讲解可能可以让学生实验进行得更顺利,但是我觉得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不利。而且在评估交流环节,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交流,让他们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解决方法表达出来会更好。

  从这几课我真正理解到什么是探究实验课,怎样去组织探究实验课。在我以前的探究实验课中,我把它上成一节简单的动手实验课,学生没有重视数据记录,怎样去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不知道要交流什么。通过这节课,我找到了方法。我觉得我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引导,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对探究实验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实验课中,我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这次赛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很多学生的实验失误出现在对电表的使用上,包括电表的连接、量程的选取、数值的读出等,所以练习对电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关键。

  对电路故障的排除,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提供可能的位置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排除故障,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方面通路、短路和断路的体会。

  导学时间过长,重点应该放在实验操作中以便保证学生的实验时间。所有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本节是做实验不是话实验,课程时间设置要明确,小组分工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少讲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主人。

功率教学反思11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反思:

  本节重点从电功率角度说明当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越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保险丝的作用,并进一步介绍保险丝的材料、规格、更换等知识。内容的范围和深度相对于前面的知识来讲,相对简单一些,重点是能让学生结合前面欧姆定律安全用电知识理解引发电路和用电器安全的问题是由于电流热效应造成的,进一步加深对保险丝的作用的理解和对于保险丝的.材料的选择及更换等问题的认识,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对前面安全用电知识的归纳总结: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为什么湿手不能触摸用电器;为什么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大等这些问题都最后归结到电流的问题,也想当于对电流热效应有更深入的理解。

  2、保险丝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认识和理解都非常好,不过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好能和前面的电和热的知识结合起来,印象会更加深刻。

功率教学反思12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我感到我们洋浦的学生对于电学题,一直比较“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难题。学生对于P=U2/R 、 P=I2R公式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是方法的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要求,主要是不懂得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师的方法不当。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现在看来,这为以后带来了麻烦。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这就是为什么专家未必就比一线教师的教学成绩好的原因所在。以前我讲到这里往往急于引入P=U2/R 、 P=I2R两个公式,本意虽好,却让学生感到有些混乱。这里我采取了最基本的`方法,先要求学生画电路图,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结果呢,标着标着,学生把未知也变成了已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基本方法掌握了,回过头来把那些题目再做一遍,用P=U2/R 、 P=I2R解题,告诉学生还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功率教学反思1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它是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成功之处:

  1、在探究前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

  2、实验结束后对三次测量结果通过计算得到的`三个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值,能否将这三次的实际功率值计算出平均数,得到小灯泡的平均电功率?学生回答是不能的,因为灯泡的发光不同。

  3、通过对比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本课不足之处:

  有的小组在做实验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去做;个别小组的灯泡损坏严重,浪费较多时间,以至没有得出实验数据和实验没有完成;还少小组电路连接有问题也误了较多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管理。

  八年的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也有较多的逆反心理,如果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不好学生的破坏力也是较大的,教学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功率教学反思14

  《功率》教学通过复习用比值方法,比较运动快慢——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做功快慢——功率的概念;同时,教学所举例子——人骑自行车运动时所做功的功卒,缘于学生有切身体会的.日常生活,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整节课遵循课标导向,完成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目标。

  功率知识学生在初中虽有涉及,可惜设计教学内容过于深奥,学生理解较难。

功率教学反思15

  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设计如何引入课题方面,我从学生的思维结构入手,举了三个例子,层层递进,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自然而然过渡到这节课的主题;接着在提到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的公式及概念时,我通过与速度的类比法引入,来加深功率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但使我想不到的是:一班的学生联系不到速度这物理量,在这里绕了很多时间。在两个公式:P=W/t和 P=FV的应用上,学生掌握还不够灵活,须加强。

【功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功率》教学反思02-21

功率教学反思09-25

《功率》教学反思09-16

电功率教学反思10-05

电功率教学反思12-20

功与功率教学反思01-22

《电功率》教学反思09-28

《电功率》教学反思09-28

初中物理功率教学反思09-25

功率教学反思(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