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8 16:40: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今天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乘法。教师用书上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的:导课环节是出示游乐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我在一年级暑假就布置学生背诵过乘法口诀表,我想很多学生一定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在出示游乐场图时,先问学生对于乘法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呢?没想到学生的回答让我非常惊喜,他们的知识面真的非常广。王晨赫说:老师,我知道,加法可以写成乘法,我马上问他:所有的加法都能写成乘法吗?很多学生马上说:不行,那种一样的数加法才能写成乘法,于是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加法算式,有的是相同数连加的,有的是任意数的加法算式,很多学生马上判断出哪些能写成乘法,哪些不能。王铄渊说:老师,我知道,加法是初级的.,乘法高级。其他学生听不懂什么意思,我马上结合刚才的加法和乘法算式让他们对比,学生发现3+3+3+3+3+3=,6个3相加只需要写成6×3,乘法算式很简单,原来乘法高级是因为乘法算式简单。

  不用老师特意讲解,通过这两个学生的精彩观点,很多学生已经对于乘法的意义、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我又出示了游乐场的情境图,学生很轻松地就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乘法算式求每一项一共有几人。

  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高兴,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王铄渊、丁兆松、尚祺晗等一些学生都主动举手,学习尽头很足,看来,老师相信学生,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新知,就能充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青岛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二个信息窗,在第一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不足之处:

  练习的最后一个吹泡泡练习,学生出现了两种移法。其实每一种移法都可以横着看、竖着看表示2个3,3个2。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的?然后再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图。教师引导不够到位。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在上了汇报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节课我感觉很难教,教学设计也花了很长的时间,从试教到修改,我一直都是很用心。这节课我的思路是由嘉年华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到一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后提出一个10个4相加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书写麻烦,而引出乘法,说明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一种简便算法。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乘法,我讲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在我讲完后让学生自己改写。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我出示了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图,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再一起订正。又出示了49页第七题,让学生自己做。

  课后自己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我的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在讲把加法改写成乘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几和几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在发现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一下,但是没有反复强调。在做46页做一做时,也没有去发掘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在开始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两个能写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并让他们去观察、发现两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在加以讲授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但是意义不同。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觉得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下节课在讲。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习题过于难了点,没有讲清楚乘法的意义就让学生做49页第七题,确实难为了孩子们。

  在下午的数学教研会上,各位大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觉得真的很到位。申老师:对教材一定要透彻,通读、解读和熟读,根据习题来设计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板书也很重要,教材上板书的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要注意书写格式,重点内容要强调出来,学会预测学生,要关注所有学生,学会组织学生,评价学生。宋老师:教低年级的孩子应多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多鼓励孩子,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操作,亲身去体验相同数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讲解荡秋千那个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的`不同意义,两个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义不同。刘老师:练习设计,内容可以更丰富:设计读的题,判断题等,更活泼: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画一画,你会怎样来表示它,更层次分明,由易慢慢到难。谭老师:练习时一定要对教材把握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用图形来吸引他们……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真的很深入,很透彻。正如楼老师说的:“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其实,是有各位老师的点评才会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成长,让我进步。我很幸运和这么多亲切、智慧的伙伴一起作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师的指导、关心与帮助我都深刻地记在了心里,谢谢你们。我自己也会更坚强的。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成功之处: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存在问题: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方案设计时,遵循 “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2个4相加,3个6相加,再到4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直到100个4相加,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各乘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画一画”的环节。

  隐藏图,你还会算2×7吗?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2个7相加或者7个2相加来计算。

  从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个4或者4个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画一画”个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又可以表示2个5。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

  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4.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环节更为紧凑。

  在教学求摆多少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写几个几的教学环节中。

  剩去了写“2个2相加”写加法和乘法都改为口答。

  最后一个环节“画一画”只呈现第一个问题,再根据学生呈现的结果调整。

  增加了“100个4”的采访环节,跳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充分了解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将最后一道提升题简化,让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和2个5从学生中来。

  不足之处:

  在“飞机图”“火车图”这连个环节对做错的孩子应该在展示台展评,帮助他。

  而我采用口头订正,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够集中了。

  还是对学生的临时生成信息处理不够。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习惯性抢话,总想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预设的设计呈现,放手不够。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画一画”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呈现,还要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控。

  过渡语还要细细推敲,另外还要注意教学教态,大方得体。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第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体会每架小飞机乘坐人数相同,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通过“你说我写”的活动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这种加法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1.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课本上三个景图体现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递进。情景一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情境二重在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情景三让学生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坐过山车情景活动之中,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层层递进。把判断融入到过独木桥的活动中,增加学习兴趣,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间的互相转化,沟通乘法的直观图形表示、语言文字表示与数学符号表示,使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本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觉用乘法计算书写起来很简便,充分感知和体验到新接触的乘法运算,原来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计算。

  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摆出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认识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学会乘法后,又带学生回到游乐场根据信息提题并解决这一做法,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我把重点放在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口诀的来源及意义。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各环节的设计有梯度,为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练习设计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的教育。

  改进措施:

  1、课堂学习中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充分把握小组交流的时间。

  2、有了5的乘法口诀,应该充分让学生自主探讨2、3、4的乘法口诀。

  3、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多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存在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组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从而引出乘法运算。

  通过昨天下午的几位老师的微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觉自己的数学语言不够简练,板书不完整,还有一小部分知识点没有涉及到,也可能是时间不足,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我在以后的微课中会尽量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教学环节,是自己的课尽量完美。

  根据今天张老师在东风路小学的做课活动,我又发现了,在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微客中可能设计得很好,但到实际的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的语言组织可能不是太精炼,不能做到环环相扣,或者总结的不是很到位,最主要的毛病是老师的语言太多,经常重复学生的答语,导致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不够用,造成拖堂的现象,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几个方面,充实自己,做到备好课再讲课。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题。

  学情分析 :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若干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4+4+4=20 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 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 4 ) 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 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 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 ×4 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 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 “/”,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 表示5个4相加 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 ×5表示 4 ×5=20 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习本上改写

  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 巩固乘法

  1、基础练习: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 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习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 读作:5 乘4等于20 4+1+4+1+4

  4×5=20 读作:4 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突破重难点会更容易一些。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4月27日,春雨细细,清风习习,于华静老师来到我们钦村小学,参与了我们钦村小学低年级数学组的集体教研与磨课活动。本次磨课活动中,由我执教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对这节课进行了评点。于老师、耿老师和全体教研组老师的精彩点评,像窗外的丝丝细雨,润人心田,催人奋进。

  一、“生成”,需要“水到渠成”。

  本节课中,我利用了课本中的变魔术的情境,当魔术师变出8串葫芦,让学生动手写算式,来体会写加法算式的麻烦,从而让学生动脑思考,去创造一种新的写法,既能看出是8个5相加,写起来有比较简单。可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写出8个5相加并不觉得非常的麻烦,因此,学生并没有产生创造一种新的写法的需要。所以,这个环节可以加上一句话:“如果魔术师变出了20串呢?变出100串呢?你还想用加法来表示吗?”当这个问题出现,孩子的脑海里自然会想象出算式写起来会有多麻烦,从而产生想要创造一种新的写法的必要性。

  二、“生涩”,教师引领当做“润滑油”。

  乘法的意义在本节课以至在整个乘法的学习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在孩子第一次接触乘法时,感受、了解乘法的意义是必须的。所以我设计了当出现用乘法算式5×8表示8个5相加时,让孩子联系着上面的连加算式说一说乘法算式的8是从哪来的?5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很多孩子心里还是很明白的,5就是加数,8就是加数的个数,但是孩子并不会说的特别规范,只能说出大致的意思。今天上课有个小姑娘起来说5就是上面加起来的数,8是8个5,当孩子说完,我没有及时给与评价,而是希望有说的`更好的孩子能说,导致和这个孩子想法相同的孩子不知道怯场了,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了,出现了冷场。于老师告诉我,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给孩子肯定的评价,让其他孩子知道这样的理解就是正确的,并且老师的语言规范的示范一遍,下面再找孩子说的时候就比较顺利了。

  三、“比较”,需要去同存异。

  到底什么样的算式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也是一个值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观察右边加法算式的共同特点,去发现什么样的算式能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智力水平有限,孩子们看到一堆不同的算式在一起,很难通过表面看本质,看出来这些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但是让孩子找不同就比较简单了。所以本环节修改为在孩子把一些相同算式转换为乘法算式后,加上一道加数不相同的加法算式,这时候孩子就有了疑惑,从而质疑,产生认知上的矛盾,这时候再去问什么样的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就比较容易回答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教学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教学上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学,去用。在这条路上,钻研就是进步的金钥匙,思考就是进步的催化剂,用心教学,用心思考,总有一天,也能桃李满天下!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方案设计时,遵循 “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我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不足之处:

  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就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认识“几个几”,是认识乘法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解决“几个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认识“几个几”对于乘法学习十分重要,也影响以后的除法学习。但在学生的认识和经验里,对“几个几”的概念基本没有或十分缺乏,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里很少接触或注意过这种“几个几”的具体情境,这是学生建立乘法概念和解决乘法简单实际问题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创设的情境里让学生观察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接着边指图边依次数一数,具体感受“几个几”,对于认识“几个几”就有了重要的支点。接着,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有“几个几”,把直观认识的“几个几”抽象成同数连加算式。所以认识乘法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数“几个几”,理解“几个几相加”得多少的含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乘法概念的建立和以后乘法应用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几个几”和“几个几相加”;让学生看,再说说怎样列算式,强化“几个几”的表象,深化认识,感受它们的特点,使接下来的认识乘法具有知识与经验的支撑。

  最后在认识乘法的设计中,我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了对比,使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乘法的愿望,我又设计了让孩子们讨论“加法和乘法,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通过讨论,孩子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用乘法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确实比加法快,想学习乘法的热情就会自然地迸发出来。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数学的有效性,让孩子对乘法的感受更深刻。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本课内容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教材十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有层次的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乘法的读法孩子们会读,也让练习了,比如2×7=14读作:2乘7等于14,没让孩子写一写,导致写作业的时候出现问题,数字写成了汉字;

  2、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和课堂纪律,没有让孩子准备小棒,学生没能参与到动手的过程中去,只是让孩子画了画,最好还是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去摆一摆,在操作中丰富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进而巩固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整。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再就是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 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1、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根据所知道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这节课经过研讨和不断地改进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同时,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