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1 13:30: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心愿》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愿》教学反思

《心愿》教学反思1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图图画画,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动态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通过课件对“森林是个大水库;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调器”这些内容的介绍,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例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更大的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读书看报,走进图书馆,上网,或单独作战,或合作进行,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心愿》教学反思2

  每一次上完课,我都会问自己:你进步了吗?我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是期望,每一次都能进步一点点。回身看这一次教研活动执教的《云雀的心愿》一课,我欣然地发现,这一次真的进步了“一点点”。这种“一点点”主要体此刻自身的教学意识中。这种所谓的“教学意识”,我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我想要这么做”。

  我想要让课堂有一个大问题。记得去年上公开课的时候,高语组的老师们给我的一个十分宝贵的意见就是“设计要集中”。是的,设计不集中,我的课堂就会十分散,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也会显得比较凌乱,这在无形之中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记得在那一次教研活动之后的每一堂课,我都试图以一个大问题去引领课堂教学。有了大问题的领导,课堂教学便有了中心,避免了“散”。潜移默化之中,似乎已经并不需要去有意设计,教学已经习惯围绕中心而展开。就像这一次执教的《云雀的心愿》,紧扣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中心,层层推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我喜欢“热闹”的课堂,我所理解的“热闹”是要让学生张开嘴巴说话。上课伊始,我就透过ppt出示了相关的短语(也包括词语),或者让学生把短语连起来说一句话,或者让学生运用其中一两个说个文中的比喻句,变换不同的形式,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张开嘴巴说起来,在说话中开始新课文的学习。在课堂设计中,运用示意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森林水库”的由来,也是我有意想让学生说一说,帮忙他们在说中理解“森林水库”这一概念,这也是课文的一个教学难点。“说出来了,其实一点都不难”,这是我期望到达的目标。

  我想要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记得遇到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我都是现场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虽说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期望他们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动作快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人,而小孩子的好胜心理也往往让他们在查到意思的时候立刻报出答案。这部分同学是记住了词语的意思,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种理解是不深刻的,他们会很快就产生遗忘。这种有效面太窄了,并不适合我在教学中一向用下去。对此,我转变着方法,透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帮忙孩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本课中,在理解“漫天飞舞”一词时,我是透过图片的展示去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而沙漠中黄沙飞舞的景象,也体现着“没有水,没有庄家,几乎没有植物”的环境,顺势引出“贫瘠”一词,相信学生对“贫瘠”一词的理解应是水到渠成了。

  我想要促进课本中知识之间的迁移。课本编排的科学性不仅仅体此刻每一个单元的各篇课文当中,也体此刻整本课本的联系中。第十九课《云雀的心愿》与本册教材的开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相应成趣,都告诉了我们植树的重要性。《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孩子们早已背得朗朗上口。在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用“能够……也能够……”说话时,我结合之前诗歌的资料,让学生透过句式说一说森林的作用。“能够染绿祖国美丽的版图”、“能够送来清新的空气”……孩子们把第一课中背诵的资料全部都搬了出来,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课堂教学中,我践行着我的“我想要这么做”。这些“我想要这么做”是在我的一次次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期望他们会越来越丰富,更好地指导我的教学。这些是一种浅浅的意识,每一次都会在教学设计中无意地涉及;亦或者说,这些意识又是强烈的,因为它们指引着我与领孩子们走进一篇篇课文。

《心愿》教学反思3

  1、紧扣文眼,首尾呼应。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18—30自然段),第一轮校级赛课时,我是以两条线

  “中国迷”和“表现法国人民心愿的句子”来贯穿整个教学。先要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用笔划出表现他们是中国迷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18自然段和20自然段的一、二句话,并且抓住一些词语、句子谈了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了朗读。紧接着我用一段话牵引到“心愿”的学习上来。让学生再读课文的二、三部分,要学生找反映法国人民心愿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看你读懂了什么?我班学生首先找到了28、29自然段,也就是直接表现小姑娘和他爸爸心愿的句子,慢慢地有的学生再找到了课文20自然段爸爸说的话和19自然段,学生谈了自己的体会,也进行了情感朗读。这一教学设计在我班进行的还算顺畅,在第二轮别班试教的时候,领导和老师们就提出了异议:一、看似有层次的教学设计其实层次感并不强,在学完第二部分“中国迷”之后进入第三部分的学习,找表现法国人民心愿的句子时,学生在二,三部分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来回找。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此种教学设计,显得文章的结构混乱,作者思路不清晰,写作缺乏顺序,给学生在写作上造成误导。第二,主题不鲜明,文章是表现“中国迷”,还是“心愿”?课题“心愿”就是文章的文眼,教师就应扣住课题,一条清晰主线的层层深入学习下去。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做了全盘的改动。第二课时开课,我紧扣课题,要学生浏览全文,回顾课文写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当学生找到共同心愿时,我直奔重点引入到这堂课的学习中。教学尾声,我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人物的心愿,体会情感,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达人物心愿时的写作手法,最后回扣课题,扩展内容,激起情感升华。

  2、多元化教学策略,“收放”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是语文本真的体现。在教学时,为了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中国具有特色的'民间物品、名胜古迹等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灿烂历史文化,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大胆放手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划,自悟,自己谈感受,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当然“放”需要一定的尺度,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并不相矛盾,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应是“收放”自如。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抓重点词句相机引导,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图片展示,音乐,学生介绍,视频再现,教师解说等等,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探究!

  3、把握人物心路历程,情感层层推进。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的神采。执教本课时,教师善于挖掘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剖析:维勒尼克的爸爸两次去中国,由对中国特色艺术物品、名胜古迹的喜爱——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痴迷——发自内心的对中国的热爱——把对中国的这一份爱传递给家人,孩子 ——萌发美好的心愿。把握住人物心路历程的这条主线,一步一步把情感推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的层次分明,内容丰满,激情一浪高过一浪,情感不断地升华到**!

《心愿》教学反思4

  《月亮的心愿》这篇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我认为,课文有很多悬疑吸引着我的注意,同时也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环节的:

  1,提问式导入,引发兴趣。

  在课文的开头,我板书“心愿”,采用提问型的方式,先是问他们“心愿”的意思,再让他们具体说一说自己的心愿有哪些?这种结合实际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思考问题。紧接着提出“月亮的心愿又会是什么?”的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2,多种方式识字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有14个生字。首先我会让学生一起带拼音齐读事先圈好的生字;然后以同桌为单位互相协助学习,比赛识字;接着以重难点字进行细致讲解;最后指名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等形式进行识字检查。

  在识字这个重难点环节,我个人会比较注重以学生为主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学会学习的必修课。

  3,以情教学,感悟真情。

  在课文理解方面,只有通过多读、多问、多思考,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利用课文本有的插图,让学生看大屏幕的图片,带着“月亮的心愿是什么?”的'问题,听老师“讲故事”(泛读),此环节引发月亮两条愿望的脉络,重点体会珍珍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并且引导学生用感情读出珍珍与妈妈之间母女情深的对话???

  课后,我也布置了一项“孝敬老人”的作业,让学生替家长洗洗碗、拖拖地、捶捶背等事情,体会家是温暖幸福的,孝敬老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也一定程度教育了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关心别人。

  《月亮的心愿》虽然是篇童话故事,可内容却很丰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为一年级六周岁的小学生,应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课文分析角度方面应如何去把握呢?在识字、写字的时间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

  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思索……

《心愿》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课前准备:两幅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师板书“心愿”,理解“心愿”,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2.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

  出示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二,这幅图上又画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初步感知课文)

  3.师总结:老师有一个发现,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看了这两个小女孩的家,月亮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学习8.《月亮的心愿》(齐读)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擦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读后悟,读后思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

  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

  2.

  (1)用“自言自语”说话。

  (2)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

  (1)用“悄悄地”说话。

  (2)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对话。

  4.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

  5.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拓展练习:

  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

  在课文的开头,我板书“心愿”,采用提问型的方式,先是问他们“心愿”的意思,再让他们具体说一说自己的心愿有哪些?这种结合实际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思考问题,我觉得这种教学的引导方式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是可以再运用的。之后,我贯穿新课标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之前,我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学生忽然就觉得特别的惊奇,他们会忙着问我发现了什么,我就顺势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他们就显得很积极,很愿意去寻找答案。之后我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初步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学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种的方式去识记生字,这样学生对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让认的最快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去教全班的学生,这个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忽然提高了,进一步巩固了生字词,之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想问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认识。

《心愿》教学反思6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

  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则定为突破重点句子“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引领全文教学,了解森林的作用,认识保护森林的重要,练习用“可以可以也可以”说话,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求简、求实、求新、求效”这八个字。“求简”,就是说教学目标要简单而明确,教学环节要简单而清晰;“求实”,就是说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要扎实;“求新”,就是教学方法尽量有新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效”,就是要让自己的教学收到切实的效果,学生能得到真正的收获。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当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时,我以此导入全文的教学“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妈妈一起去看看吧。”随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快找到了小云雀和妈妈飞过的三个地方,找出了看到的情景,再通过理解云雀妈妈的话,从而认识到森林的三大作用:保护水土、储蓄雨水、调节气温。在此基础上,我拓展学生思维,联系第一课《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谈谈自己对森林作用的认识,更深地了解了森林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

  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沙漠环境,抓住重点词语“黄沙漫天”、“狂风”、等词语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学生对这样的沙漠非常讨厌,进而让他们明白是人类的 “乱砍滥伐”导致的恶果,唤醒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乱砍滥伐”这个词语时,我出示了一段视频,学生从图像就可以看出,没有节制地砍伐就叫“乱砍滥伐”。

  在此基础上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大河上空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大河泛滥的.录像,学生自由想象,说话:河水像什么。理解这样的情景就叫“泛滥成灾”。再来读读课文,文中怎么描写大河的样子的,哪些词语也能读出“泛滥成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而且这些知识也并不难理解。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用填表填表、填空的形式来复述课文。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让学生了解“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部分,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常识。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纵观全课的教学,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如在认识森林有“储蓄雨水”的作用时,朗读太匆忙了一些,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反问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没有通过朗读来比较,使学生的接受很可能只是机械化的。

  在拓展延伸的部分,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了“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孩子们在本堂课对森林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自然也不允许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的用名言对砍伐者进行警告;有的则通过讲道理,说明森林的重要性等方法,增强了孩子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可以发现,在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时的时间就花得太多了一些,这样也导致了分角色朗读有些仓促而没有进行更多层面地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环节上还应做适当的调整,对重点部分的时间要给予充分的保障,上课的节奏可适当加快,教师的指导点评要精练厄要,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品读感悟。

《心愿》教学反思7

  《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关心父母,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情感的体验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富有幻想,发人深思。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字、词熟读课文之后,我决定,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月亮为什么会改变心愿?我想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与月亮对话,与太阳公公对话,与雷公公对话。并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不断的感悟和品味,把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

  一、活用文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我注重调动学生直接生活的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对话,让学生通过看图,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从而来畅谈自己在郊游前的激动心情。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再从生活走入文本,实现文本和生活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月亮姐姐怎样去跟太阳公公商量的,让学生体会“商量”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语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交际中,同时也感受到月亮姐姐的.美好心愿。语文新课标指出,让课文的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相结合。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他们期待与花儿对话

  与鸟儿齐鸣,与鱼儿同游,与风儿共舞。针对他们的共性,在本片段的学习中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走进文本,感知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

  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我就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举手表决。和第一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刷!我看到大部分学生的手都举起来了。不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此时我告诉学生我加入到站起来的同学当中。告诉同学们我发现了我们班中的十个小月亮。此时我看到举手的同学都瞪大了眼睛,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疑虑,其实,这是他们真实的反映。从这里我看到了,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通过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换位思考,角色的扮演,和朗读的感悟让学生的心灵得碰撞,情感得到升华。

  三、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在朗读中感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们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说出了自己的情感。从这让我更感觉到朗读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月亮的心愿。这里我遗忘了一个地方,就是什么是“艳阳天”我没有给孩子们进行解释。这是我的一个失误。

《心愿》教学反思8

  这次视导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真正参加的一次上级领导到校督导教学的活动。一开始我非常紧张,生怕自己讲不好,给学校抹黑。但从我第一次试讲开始,就一直有一群人为我保驾护航。我真的要感谢那些老师,他们教了我很多东西,一字一句的为我指导,这才使我在讲课前期心中有了底。

  我这次选择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的第8课《月亮的心愿》。第一次试讲后出现了很多问题。但主要是因为我的思路不清晰,问题的提出过碎过多,不仅是孩子有些乱,上到最后我自己都乱了。这次听我试讲的是李老师和石老师。下课后她们及时指出了我存在的问题,一部分一部分的帮我理清思路。经过整理我的基本思路清楚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也更进一层。

  我的第二次试讲就比上一次好了许多,真像我讲过的一篇课文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但还是有问题,就是我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比如我的预设问题是:“怎样记‘户’这个字?”有个孩子说:“尺字去掉撇,再加上一点。”当时我给他的答复是“你的记法太复杂了,不好。”但之后和听课的老师探讨后发现,这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一年级的孩子只要能记住这个字用什么方法都是可以的。

  第二次试讲后冯老师仔细的有给我通了一遍教案。把教案中的一些重复的问题有重新整合。理出了一条更为清晰的思路。我也豁然开朗,有了一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的感觉。真的那天我特别高兴。

  真的接受考验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看着张老师就坐在我们班的后面,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当我把精心准备的课按部就班的呈现出来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平时还算热情的学生今天却一言不发,任凭我怎么启发就是没人回应。刚上课时我还热情满腹,还觉得自己挺有老教师的感觉的,可当我遇到这种情况顿时乱了阵脚。结果一节课下来我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没了精神。心里还想着:这帮孩子是怎么了?

  课后,张老师给我讲评。没想到张老师给与我的是充分的肯定,我知道我的课并不像张老师说的那样好,是她对于我们年轻人的爱护。同时张老师也给我讲了怎样能更好的上好这节课,就是要加强孩子的直观体会。让我顿时明白不是孩子不愿回答问题,可能是因为我的问题过于抽象,他们无法理解。我开始为我在心中无端的指则孩子而感到懊悔不已。

  说实话,视导之前是怕视导,视导之中是了解视导,视导之后是爱视导。但我深切的感受促使我变化的是向小宽松的氛围,互助的精神。通过这次讲课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老师!此致敬礼!

《心愿》教学反思9

  学习这篇课文时,正值我们学校组织春游,学生异常兴奋。然而有些小朋友因生病不能成行,心里很是难受。因此,学生很能理解此时文中小朋友的心思,也能体会月亮左右两难的美好心愿。课后,布置了日记《春游》。徐书悦小朋友写的内容,字数不多,却反映了其心中真实想法,很生动。

  其文如下:

  昨天放学回家,看见我的小书包里塞满了好吃的东西,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明天是我去春游的日子。

  早上醒来,妈妈看我脸红红的,就给我量了体温。糟糕!三十九度!我不能去动物园了,当妈妈打电话跟高老师说我不能去的时候,我哭了……

  我多想去啊!我入小学的第一次春游计划泡汤了。我非常难过的跟着妈妈去医院打吊针了。但是爸爸说了,等我身体好了下次就带我去。

  读中悟,悟中读——《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月亮的心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本单元的课文教育思想以宏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为主。本篇课文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中,力求扎实语文基本功(识字、写字、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感悟,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根据本课的设计以及本节课实际实施的情况与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巧妙的导入,事半功倍。

  在导入这一环节,板书“心愿”并让学生自由谈今天在场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心愿(刚好是家长开放课)和自己的心愿,再板书“月亮的”,让学生质疑,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

  2、多种方法,巧识生字。

  本课需要认识的字有十三个。采用了让学生从文中找,画出来,并将生字在课文中的好朋友(词语)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识字;再读课文,去课文中同生字宝宝打招呼再次识字;再读文中的.生词;玩猜字游戏;让学生间共同分享识字、记字的妙法;找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识字,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了生字。

  3、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来朗读课文

  怎样才能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表达出来呢?在指导朗读对话一段,我是这样进行的:

  例1、(投影)妈妈说:“珍珍,早点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妈妈,我不想去了。”

  “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

  “可是,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

  同时出示图片:妈妈正躺在床上,珍珍正为妈妈端来洗脸水和毛巾,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妈妈说话时的语气。

  孩子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尽管他们说不出虚弱、心疼这样的词,但从他们的语气中,我听得出来,他们已经充分融入了课文的角色中;也能感受到他们也被珍珍感动着。

  例2:在孩子们分析完月亮的2个不同的心愿后,我请孩子们在仔细观察月亮的表情图,体会不同,想象,两天后,此时的月亮,又将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孩子上来画表情。所以在最后一段的朗读指导中特别舒心,孩子们在简笔画中明白了月亮的心情、作者的心情等。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足与疑惑的地方:

  《月亮的心愿》虽然是个童话故事,可内容却很丰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为一年级八周岁的小学生,应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课文分析角度方面应如何去把握呢?在识字、写字的时间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

  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思索……

《心愿》教学反思10

  《月亮的心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本单元的课文教育思想以宏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为主。本篇课文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中,力求夯实语文基本功(识字、写字、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感悟,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根据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本节课实际实施的情况与教学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巧妙的导入,事半功倍。

  在导入这一环节,板书并让学生自由谈自己的心愿,再板书“月亮的”,让学生质疑,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

  2、多种方法,巧识生字。

  本课需要认识的字有十三个。采用了让学生从文中找,画出来,并将生字在课文中的'好朋友(词语)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识字;再读课文,去课文中同生字宝宝打招呼再次识字;再读文中的生词;玩猜字游戏;让学生间共同分享识字、记字的妙法;找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识字,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了生字。

  3、适度拓展,感情升华。

  在本课讲到珍珍照顾生病的妈妈,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时,教师讲了乌鸦反哺的童话故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深受感动。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诵读一首赞扬乌鸦,学习乌鸦的小儿歌。这样的拓展后马上追问生活中你有没有向小乌鸦、珍珍这样孝顺父母长辈的事呢?学生发言十分精彩,思想、感情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足与疑惑的地方:

  1、学生读的形式单一,读的不够、不透,教师的指导朗读太少,应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读中悟,悟中读。

  2、《月亮的心愿》虽然是个童话故事,可内容却很丰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为一年级八周岁的小学生,应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课文分析角度方面应如何去把握呢?在识字、写字的时间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

  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思索……

《心愿》教学反思11

  郊游,可以饱览山川秀美的风光,可以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可以忘情地欢呼雀跃,可以尽兴游戏玩耍,不光孩子们喜爱,大人也非常喜欢。珍珍也很想去郊游,说不定她也像月亮姐姐看到的那个正在睡觉的小姑娘一样,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她知道,**的病还没好,需要人照顾。如果自己去郊游了,谁给妈妈端水,谁给妈妈拿药?她想,妈妈病了,照顾妈妈最重要。《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去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是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有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中的每一个人的主题。

  教学本课,我紧扣一个"爱"字,突出一个"读"字,强化一个"悟"字,实践一个"学"字,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上。三读课文,各有侧重。先整体感知、后部分研读,先感悟内容、后积累语言,先课内学习、后课外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的效果。

《心愿》教学反思12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家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称森林是空调器”。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们的对话,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学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检查时再出示相应的`课件,让学生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再出示相应的课件检查读的情况。我觉得通过课件让学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导读——同桌互读——自己读,体现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是读得相当不错了,但我指导读的时候每一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15个自然段,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圣诞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

  这节课,我旨在让学生在课堂初始,学会运用总分叙述的方法理解“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认识森林的重要,并能够运用“可以?也可以?”进行说话;课中能通过朗读去体会云雀母子的情感,继而进行角色迁移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使学生完成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相对以往的教学,本课时教学我有了几点改变:一是明显的详略区分,二是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较为精炼了,三是教学目标把握得更为准确,有训练的重点。

  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大,最为突出的是引导太过于细化而繁琐,导致课时目标未能完整实现。

  过于细化的引导主要在引导学生运用部分叙述“森林水库”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森林为什么是个大水库”,在简单指导说明方法后便放手让学生进行说话,学生当时便有些茫然不通,即便后来有学生起来进行说话也只是照着课文念出来,并没有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接着我引领学生进行原因的概括后学生自由地说,随后又指名反馈,但效果仍不如人意。最后我带着学生一起概括性地说后让学生自由说以巩固,才有了明显的效果。如此下来便消耗了大半的时间,使得后面的教学显得特别的紧张。

  反思这一环节,最终的原因在于我——一个课堂引导者的作用没有突显出来。新课标要求课堂虽然要以生为主体,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但老师的引导却不可淡化。如果这一环节中,一开始就由我带着学生一层一层地概括并引导说话,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也不需要再指名说、指导说、集体说、再引导说,最后自由说这么反反复复的,这要减少了许多的课时。

  不足之处不止这点,对于未能实现学生情感迁移的引导以及学生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我很遗憾,而我的语言也还要再精炼一些。这些都需要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心愿》教学反思13

  在上课之前,我们在备课时把此次习作内容归为以下四个问题:

  1、我的愿望是什么?

  2、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3、为了这个愿望,我努力做过什么?

  4、如果愿望实现了,我会怎样做?

  开课伊始,我抛出习作要求问孩子,你知道本次习作的主题是什么吗?他们说,是我的愿望。那什么是愿望呢?他们说是心愿、想法,我以参考书里的解释作为结论:对一件事情的美好想法和期待。根据期初备课,为了区分开理想,我武断地下结论说,愿望通常是通过短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理想必须是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达成的目标。

  那么,要写我们的愿望,首先要明确什么呢?孩子说,得知道愿望是什么?我请孩子轮流说出自己的愿望,我现在很庆幸我强硬地请每一个孩子说出了那时那刻他们自己的愿望,尽管有的孩子也是在因为听了他人的表达后受的启发,有雷同。因为这正是孩子的一次口语表达。但是我现在觉得如果这个问题提前布置的话,给他们更长时间去思索,或许孩子的思维会放得更加发散,想得更加开阔。

  知道了愿望是什么?接下来该告诉别人什么呢?孩子说,得让别人知道为什么有这个愿望。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啊。当我再请孩子我愿望和原因连在一起做完整的表达时,这次多数孩子们陷入了思考。接着,一部分孩子纷纷举起了手,我很感谢孩子们是在认真思考后说出的心里话。我们认真听着,即使愿望一样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我以养小动物为例,肯定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同样是想养小动物,他们养的'一样吗?同样是养小狗,他们的原因一样吗?真好,我说我喜欢这样个性化的表达。

  我想,习作,正是因为它具有个性化的体验,具有个性化的见解和具有个性化的表达才更耐人寻味。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把前两个问题细说了一下,但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我们是以想养小动物为例进行的展开,先请那几个孩子说,再请其他孩子帮忙。我很后悔为了避免有的孩子不会说,不会写,我竟然根据孩子的回答和我的想法归纳了一下从哪几方面努力实现和实现了愿望要从哪几方面去做。要知道我的这种自做聪明和一厢情愿,有可能换来的是孩子的众口一词,这对他们的思维来说或许是一种难以摆脱的桎梏。

  我追求在习作上让孩子们个性化的表达。这在第一,二方面,我做到了。但是在反思整个习作指导课时,我觉得如果在孩子口语表达完一和二之后,我如果能在表达方法上再给孩子以启发,他们的开头也许会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书面表达的要求。这个问题在一稿交上来已经暴露无遗。经过再指导后,二稿交上来有明显改善。

  总之,在习作指导课上,全体孩子的口语练习和书面表达指导是必要的。要达成孩子们富有个性的表达,对于教师,说多还是说少,哪里说多,哪里说少,还真是一门学问,值得再进一步细细斟酌,慢慢敲打。

《心愿》教学反思14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一篇科普童话故事。这个单元是以“环保”为主题,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旅程中经过沙漠、大河上空以及最后回到森林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言,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类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课文中美好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对比,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是第一课时,我的主线是朗读,随文识字。在预案设计中,课始是通过质疑引起阅读期待,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读得入情入境;再者是理解了“乱砍滥伐”、“泛滥成灾”等词语,植根于文本,读含有这些词的重点句,学生读得入情入味,越读越好;最后的师生合作读,默读也都是入情入味。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这不是简单的平移推进,而是扎扎实实地以有效的.朗读贯穿始终,在层层引领中递进,在反复朗读中提升,为第二课时研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到,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紧接着让学生带着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键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边讲故事,边识字。

  指导生字词时,我是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这样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在朗读中认识生字并了解生字在语言中的运用,比单纯的集中识字要更高效。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朗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分角色朗读打下基础。

  对于生字的书写指导,我让学生分析难写的字,并在黑板上范写出来,并指导学生要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笔顺,学生再在书本中描红。这样的书写练习,既让学生识字,也避免了学生以后书写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我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描写云雀心愿的句子,并请学生反复诵读,读通读顺并领悟其深刻含义。其中的朗读方式多样,有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等等。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概括课文的大意,紧紧把握课文中心,为下节课更好的学习课文内容作好铺垫。从而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心愿》教学反思15

  《哥哥的心愿》课文讲述了圣诞节时,围绕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那辆新车,保罗一次次地误解了男孩的美好心愿,体现出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同时也让保罗真正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课文选取了一个温馨感人的爱的故事,语言朴实、简洁。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两次误解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哥哥的美好心灵。

  本文教学中,我自认为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结课时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有没有给予过别人帮助而感到快乐的事例,因为文本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生活,在学生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以后,再通过再现生活中的`种种给予。启发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

  《哥哥的心愿》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还注重了读书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虽然有些环节没有预先设计的那样流畅,但是总的来讲,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我感觉,我的课堂教学正在向“教师为了不教”的目标靠近,我相信,只要我有行动,只要我坚持,学生就一定会给我惊喜。

【《心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09-0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1-01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02-24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03-25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09-06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04-17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范文04-17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5篇)04-17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5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