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法名言

时间:2023-02-16 19:29:57 名人名言 我要投稿

经典书法名言精选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书法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书法名言精选15篇

经典书法名言1

  1、一个人要么做一个好人,要么模仿一个好人。德谟克利特

  2、人之为善,不自吹自擂而为人之誉;人是邪恶的,不能自我毁灭,而要被人毁灭。

  3、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4、说远近的人说得好;谨守他的约,设谋略的,这人便为善。

  5、人们愿意为人类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自由。

  6、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7、好不积累,不足以成名;邪恶不足以杀人。

  8、积累的好家,总会有余情;不好的房子会被摧毁。

  9、人是好的,但还不够好,人是不好的,但还不够好。

  10、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韩诗外传》

  11、德无常师,善师;好无常的主啊,合克。

  12、心善耕地耕田,好为宝与无限。我们要有一颗纯洁的心,为群众积累好东西。幸福是没有极限的。

  13、为善异,同归于治;对于邪恶不同,与混乱。

  14、对好人行善会使他更好;你若善待恶人,他必越发作恶。米开朗基罗

  15、善治,人心惧;好的教学,人们喜欢它。善治兴邦,善教兴邦。

  16、用金钱分人以利,教人以善以忠,为天下赢得人以仁。

  17、人性的善良就像水的善良。没有好人,就没有水。

  18、以德报德,以德报怨;坏人虽不好,但一天也不够。

  19、善的事,我必行。他们做错了什么,我就改变。

  20、看到善,自然的实践将存在于自身;瞧,可怜的乔兰会自省的。

  21、绅士要有知识,有知识,有德行,不游手好闲。

  22、行善与其说是爱别人,不如说是尊重自己。

  23、亲切的话语带着人,温暖比布;伤人的话比长矛还伤人。

  24、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本身,而不在于地位的存在。

经典书法名言2

  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1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经典书法名言3

  1、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2、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3、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4、准确临帖,写准点画字形,要还原字帖的书写动作。

  5、翰墨怡且乐,书法寿而康。

  6、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7、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惜余未之能也。

  8、书法的基本功,就是练笔法、练笔势,练动作。

  9、字无百日功。

  10、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11、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2、写字如同扫帚扫地,发挥弹力推着走,不能像拖把地拖着行。

  13、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14、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15、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16、练中华书法,承传统文化。

  17、人人学书法,共创新世纪。

  18、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19、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20、苍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21、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22、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23、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24、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25、人人学书法,共创新世纪。

  26、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27、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8、落笔不能直上直下用蛮力,而要侧掠划翔用巧势。

  29、笔势是使用毛笔写字的动作组合方法。

  30、书画之道,纵有师授,全赖自己用心研求。

  31、“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32、练书法,眼睛要看毛笔尖。

  33、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34、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

  35、书法是手持毛笔书写汉字点画的动作过程。

  36、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37、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38、笔法是使用毛笔的动作方法。

  39、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40、人的偏见都来自自我擅长的领域。

  41、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42、要学书法家的字,先学他写字的动作。

  43、拉二明,听的是音乐,练的是手功;练书法,看的是点画,练的也是手功。

  44、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4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我学,自我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46、书法就是手功活。

  47、练书法,是我儿时之梦,而二十多年军旅生活,却步入宣传之路,因长年忙于公务,书法睡于梦中。乙末年未,不经意间,自己走上了研习书法之道……

  48、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49、苦攻中外古今万卷书,巧绘人情物理千张画。

  50、读诗千首,挥毫万字。

  51、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52、写字力不在手上,在毛笔尖上,如锥画沙。

  53、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夫将兵者,不战则守,不守则走,不走则逃,不逃则死。?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54、童年是人生的父亲,环境是人生的母亲。7.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遗憾是人生的伴侣。

  55、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领悟而告终。——林格伦

  56、如诗如画山水多彩地,共创共享“中国书法城”。

  57、用笔最忌妄发笔力。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

  58、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59、泼墨造物,笔下生花。

  60、富有生机就是美。

  61、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62、美术可以表现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63、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像一只弹簧,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64、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65、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66、勤勤恳恳工作,快愉悦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67、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

  68、弘扬传统,书写卓越。

  69、答案是:首先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是写字的延伸,从而达到艺术的高度,具有审美价值,具有收藏价值,百看不厌具有欣赏性的书法作本站能称之为书法。

  70、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7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72、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73、书法是毛笔的舞蹈。

  74、练好硬笔书法,传承汉子文化。

  75、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76、)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7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78、书山有道,翰墨飘香。书法艺术,渊源流长。

  79、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80、书画显功底,笔墨见精神。

  81、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82、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83、任何学科都是深刻的片面。

  84、点到为止,一字千金。

  85、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经典书法名言4

  1、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2、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4、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5、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6、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尚的东西——乔臾

  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8、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0、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经典书法名言5

  1·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南朝·王僧虔《笔意赞》

  2·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3·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海岳名言》

  4·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5·天道酬勤书房诗词书法客厅十字绣字画丝线精准印花

  6·你说,经年醉梦,枉自拼凑。后来,几许相思,提笔言休。你说,无意弄愁,西窗烛剪凭谁寄。后来,花眠人散,枯墨洇绢璇泪滴。你说,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后来,荼蘼散尽,韶光阑珊;你说,红豆依旧,水静莲香;后来,叶凋枝残,冷雾薄霜;你说,衣袂飘飘,笑靥浅浅;后来,咽泪装欢,奈何眼穿;你说,竹泪斑斑,寻许仙西子湖畔;后来,人疏影浅,觅织女银河鹊仙——雨碎清明《你说,莫失莫忘;后来,梦里花凉》

  7·奋斗人生迢迢路坎坷勇往直前莫退缩装饰字画励志书法

  8·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9·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0·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11·生命随年月流去随白发老去随着你离去快乐渺无音讯随往事淡去随梦境睡去随麻痹的.心逐渐远去我好想你好想你却不露痕迹我还踮着脚思念我还任记忆盘旋我还闭着眼流泪我还装作无所谓我好想你好想你却欺骗自己我好想你好想你就当做秘密我好想你好想你就深藏在心——吴青峰《我好想你》

  12·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有意义。

  13·胜利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提高自己。我们只要每天进步百分之一,那就是成功。

  14·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15·这一世,伊人醉眼看繁华,白雾青崖,杯中美酒醉意天下。这一世,伊人执笔书尘事,窗外明日,纸上他名言尽相思。这一世,伊人煮酒话今昔,三月桃李,树下与友悲叹古时。这一世,伊人披襟上高台,青丝尽白,昔时韶华方知情爱。这一世,伊人戏水欢声语,卵石细铺,河畔青草应风慢舞。这一世,伊人拈花叹悲苦,美人迟暮,当下银鬓君郎容朴。这一世,伊人笑卧百花间,清香四散,园里蝶舞蜂绕芳颜。这一世,伊人抚琴轻歌吟,东风吹尽,曲间长恨十年孤魂。这一世,伊人独守旧情郎,空寂满堂,房中待君不计时长。这一世,伊人梦里心愿了,芳华容貌,堂上三拜洞房情绕。

经典书法名言6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

  6、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8、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1、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4、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5、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1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7、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18、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

  19、书肇于自然。——蔡邕

  20、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2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22、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23、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5、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26、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2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0、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31、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3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3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3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36、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37、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38、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3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40、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4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4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44、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经典书法名言7

  今天上书法课之前,爷爷说先教我一句论语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爷爷说,这句论语的意思是: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爷爷说,无论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是学习书法,都是一样的道理。看书学习要边思考边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习书法也是,从基础开始,看字帖临摹入门,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善于思考,熟练运笔,练出自己的风格。

  听了爷爷的话,我受益匪浅,使劲地点点头。爷爷笑着说:“好!学习这句名言,懂得它的道理,我们就来开始来写这句名言!看看能不能融会贯通!”爷爷让我对照字帖写一次,然后纠正我写得不妥的笔画,再让我继续练习。

  每一次学书法,爷爷总是这么认真耐心地为我讲解,教我许多道理。我也不敢马虎,我知道爷爷为我倾注了许多心思,我一定不能辜负爷爷的期望。

经典书法名言8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经典书法名言9

  1、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4、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5、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

  6、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7、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0、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1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12、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13、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14、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5、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16、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1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18、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1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20、懒人做工作,越懒越费力。

  21、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2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3、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2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5、勿为今日不学有来日,勿为今年不学有来年。

  26、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27、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28、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29、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30、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3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32、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33、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34、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

  35、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36、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3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8、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39、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40、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41、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42、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43、跪着坚持,也好过站着死去。

  44、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45、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46、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47、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48、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4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0、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51、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5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改过。

  53、现在不努力拼搏进取,将来你该拿什么跟别人比。

  54、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55、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56、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57、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9、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6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61、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62、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6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4、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

  6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66、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6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68、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69、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70、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71、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72、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73、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74、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7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76、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77、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78、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79、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80、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81、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2、坚强者能在命运之风暴中奋斗。

  83、字怕练,马怕骑。

  84、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85、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86、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87、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88、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8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90、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91、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经典书法名言10

  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4、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5、怒猊抉五,渴骥奔泉。

  6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7、时时只见龙蛇走。

  8、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9、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10、字怕练,马怕骑。

  11、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

  12、笔下龙蛇似有神。

  1 3、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14、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1 5、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1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17、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1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9、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20、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2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22、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23、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

  24、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25、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2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2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28、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29、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30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经典书法名言11

  1、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2、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3、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4、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5、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6、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7、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8、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9、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10、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经典书法名言12

  1、用墨须要随浓随淡,可燥可湿,一气成之自然生气远出。清.秦祖永《桐阴画诀》

  2、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艳执操......。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3、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梁武帝《又答论》

  4、盖有骨必有肉,有实必有虚。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无缥缈空灵之势矣。清.盛大士《溪山卧浮录》

  5、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清.梁献《学书论》

  6、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明.项穆《书法雅言》

  7、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

  8、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9、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0、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清.刘熙载《艺概》

  11、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

  12、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13、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调疏。宋.姜夔《续书谱》

  14、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接而成。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15、一字之行,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非在一途而取轨,全资众道以相承。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16、真书用笔,自有八法。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宋.姜夔《续书谱》

  17、笔格遒劲,亦是浑厚有力,非出筋露骨,令人见面刺目。清.华琳《南宗诀秘》

  18、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卫烁《笔阵图》

  19、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侬肥,肥则大恶道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0、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法书矣。清.笪重光《书筏》

  21、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所谓因筌得鱼,得鱼忘筌。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22、使尽气力,至于沉尽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纵逸之谓。清.王淑《论书滕语》

  23、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上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24、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比并皆然。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25、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26、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27、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清.刘熙载《艺概》

  28、人知直画之力尽,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清.笪重光《书筏》

  29、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书之六局,以气为主。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30、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宋.姜夔《续书谱》

  31、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32、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清.刘熙载《艺概》

  33、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献《评书贴》

  34、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明.项穆《书法雅言》

  35、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36、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清.王淑《论书滕语》

  37、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38、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39、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40、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书学详说》

  41、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

  42、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唐张怀灌《文字论》

  43、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44、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虞世南《笔髓论》

  45、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习美。清.冯班《钝吟书要》

  46、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47、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48、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经典书法名言13

  1)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2)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3)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4)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6)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7)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8) 厚德载物

  9)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10)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11) 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12) 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13) 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14)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15)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6)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17)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18)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19) 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20) 书肇于自然。——蔡邕

经典书法名言14

  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3、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

  4、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5、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6、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7、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8、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9、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10、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11、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13、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4、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1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16、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17、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8、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19、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20、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21、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22、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23、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25、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26、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27、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28、时时只见龙蛇走。

  29、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30、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31、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32、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

  33、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34、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35、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3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37、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38、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39、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40、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41、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42、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43、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4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45、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46、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4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48、心正则笔正。

  49、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50、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51、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5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53、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5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55、字怕练,马怕骑。

  56、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5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58、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59、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60、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61、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2、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63、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64、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65、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

  66、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67、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68、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69、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0、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71、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72、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7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74、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经典书法名言15

  1、赵子昂: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8、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俗书反是。清.刘熙载《艺概》

  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0、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

  11、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12、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13、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4、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15、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1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7、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1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21、书肇于自然。——蔡邕

  22、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形,草又外其中间。无籍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识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唐.张怀灌《书议》

  23、多行不义必自毙。

  24、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2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6、梁同书: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中来。

  27、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28、章草源本隶分,而下开楷法,用笔使转流速,较隶分省便,为汉代戕启章奏一种简易通行之字体也。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29、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30、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31、学篆博览古器真款识中古字,神气散朴,可以助人,亦知象形,指事,会意等未变之妙也。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32、然欲自然,先须有意,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积习久之,自有会通处。清.王澍《论书胜语》

  3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34、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百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臻于至善耶。

  35、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宋.蔡襄《宋端明殿学士蔡忠惠公文集》

  3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7、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北宋.赵构《翰墨志》

  3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39、孙过庭:察之贵精,拟之贵似。

  40、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41、登泰山而小天下。

  4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4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44、褚书高明,欧书沉潜。学欧不成,刻鹄类颊鹜;学褚不成,画虎类狗。

  45、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矩有则,用之简易。随便适宜,亦有施张,操笔假墨,抵押毫芒。彪焕缧硌,形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西晋.成公绥《隶书体》

  46、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47、小楷难,小草犹难。楷以法胜,草以神胜。法可勉强合,神非绝迹无行地,不能超脱八法之外,游行九宫之中。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48、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49、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50、甜熟不是自然,佻巧不是工致,卤莽不是苍老,拙恶不是高古,丑怪不是神奇。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51、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

  52、放之四海而皆准。

  53、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54、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55、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56、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57、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北宋.苏轼《论书》

  5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59、草书结体贵偏而得中。偏如上有偏高偏低,下有偏长偏短,两旁有偏争偏让皆是。清.刘熙载《艺概》

  60、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61、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62、无垂不缩,欲往仍留。《兰亭》之妙,尽乎此矣。

  63、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64、行书之体,略同于真。“游丝断而能续,皆契以天真......”。虞世南《笔髓论》

  6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6、一画之间,变欺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唐.孙过庭《书谱》

  6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68、作字不须豫立间架,长短大小,字各有体。因其体势之自然与为消息,所以能尽百物之情状,而与天地之比相肖。有意整齐与有意变化,皆是一方死法。清.王澍《论书胜语》

  69、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0、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71、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 果

  72、作楷最重宾主分明。譬如写一“日”字,左竖为宾,宜轻而短;右竖为主,宜重而长;中画为宾,宜虚而婉;下画为主,宜实而劲。

  73、直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74、古碑无不可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

  75、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76、变者,如高低,长短,阔狭,其变无穷也。《书法三味》

  7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8、卫夫人: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

  79、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80、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8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经典书法名言】相关文章:

经典书法名言02-16

关于书法的名言03-21

经典书法名言15篇02-16

经典书法名言(15篇)02-16

经典书法名言(精选15篇)02-16

经典书法名言集合15篇02-24

经典书法名言通用15篇02-24

经典书法名言(汇编15篇)02-16

经典书法名言(通用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