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一则作文

时间:2023-07-03 14:34:05 日记 我要投稿

关于日记一则作文集合6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记一则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日记一则作文集合6篇

日记一则作文 篇1

  晨起,在床读英语片刻,起身穿衣。洗面后进早饭,三下五除二,背起书包,拿起月票,飞奔车站。

  十分钟抵达学堂,门开之,一拥而进。刚进班,书声响起,放下包,拿起书,读矣。一日课时开始,耳、手、嘴、脑并用。四课下后,脑累之,奔回家,管他三七二十一,拿起碗筷,来一个白菜炖豆腐,足矣。作业后,电视片刻,学时到,又抓起书包,飞奔车站,车内直喘粗气。又记孔子之言,作业之词:“金钱如粪土,仁义如千金……”

  背之。学校已到,师站讲桌前,说:“同学们,会背古诗七十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全同学,集中精力,放开声音,高声朗读。老师满意。

日记一则作文 篇2

  六年了,当初的空白纸张已被时光浅浅勾勒出大大小小的人与物,在每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苏醒,倾听我笔尖流泻出的“沙沙”诉说。我依稀记得,明月相伴的夜晚,往事重演,眼眶的温度渐渐模糊了视线,渲染了笔墨,回到了从前。

  20xx年6月30日,星期天,天气阴,我小学毕业了。看着当初稚嫩的字迹,抚摩着微皱的米黄纸张,心中泛起了一丝说不出的惆怅。当时的我就算再怎么没心没肺,也不会忘了锁住我六年的那一天。

  “我轻轻放下话筒,留下了最后的.一张手稿和一段播音,回到教室后,我竟有些手足无措。早已习惯了师长在广播里的长篇大论,我的毕业感想也不会有人在听。看着同学们三五围成一团,交谈甚欢。我宁肯头也不回地走掉。”当时的我倔犟好强却又感性怀旧,不明白为何在彼此的脸上看不出一丝不舍,搞得像我的脸色凝重是一种自作多情。

  “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如水。最后,有些人直接头也不回地就走了,走得很轻松,像个过客。”看到这里,我不禁苦笑,都说年少轻狂,别人如此。可那时的我究竟是以怎样的心态写下别人的轻狂的?我突然很想拥抱一下那年的我,对她说:“你要是也轻狂就好了,至少会快乐很多。”

  “终于,我也离开了。虽然是最后一个,但我也把自己的那份多情毫无保留地带走了,顺手关个门,习惯而已。”此时,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我瞥见了纸上随手涂鸦的一棵玉兰树,一切又开始流动,黑白的画面开始丰富,我好像又回到了那一天。

  关上门后,大家各奔东西。我望着众人渐渐消失的背影,开始踱步往回走。没有人知道之后我去了哪儿,其实一开始的我也不知道。知道我闻见了淡淡的玉兰香,一抬头,便是满树的玉兰花。中部教学楼前的一排玉兰树陪伴了我整整三年,潜意识里竟也是舍不得他们的。我坐在树下的大石头上,回想着六年的时光,心中是满满的眷恋与不舍。于是唱道:“桃李香,竞芬芳,卯酉是家乡......”那天阳光正好,玉兰格外香。

  缓缓合上日记本,嘴角不禁勾勒起欣慰的笑意。很久都没有回去了,如果我回到了那里,玉兰花应该已经盛开了。

日记一则作文 篇3

  天阴得厉害,以往在天空中漂浮的白云也寥寥无几,几乎消失了踪迹。一阵阵凉风直袭人们裸露的外脖,凉飕飕的,冷得路人只打寒战。

  “咦,这是什么?”我正准备上楼梯,忽然就被一幅油画吸引住了,便好奇地自言自语。不过没多久我便反应了过来——这应该是贴在墙上的一副书法,是专门供同学们欣赏的。

  “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我不禁把书法上的毛笔字给念了出来,一边细细体会,一边则抬起头继续观察了起来。

  这是一幅使用浓、焦墨而画成的书法,虽然字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名言,但小作者却写得极为用心。瞧,那一个“万”字写得多漂亮:编排适中,焦墨的特点在这里十分自然地体现。还有那勾勒精细的'“下”字、挺拔的“笔”字,端正的“神”

  字……整幅书法都显得苍劲挺拔,看上去排版整齐,赏心悦目。我也不禁被小作者的这幅作品深深折服。可是当我将目光移到下面的“小作者介绍时”不禁再一次深深震撼:小作者只有三年级?怎么可能?在我深思的同时,记忆也犹如潺潺的小溪,一路流向曾经,把我带到了平时的业余生活,带入了我平时的课外世界。

  扪心自问,我的课外生活并不是非常丰富,除了做作业便是看书。同小作者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一直把每天的看书看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却不知这其中自己失去了多大的乐趣。多于画画,我还是画得有些眉目的;但对于,只能用这几个字来形容:鬼画符。仔细想想,小作者才三年级,书法就写得这么好;而我这个身为六年级的大姐姐,却连基本的握笔也掌握不好,更何况我的业余生活又是如此单调。而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将今后的业余生活安排得充实呢?

  中午一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铺纸,调墨,练书法。我也要像小作者一样,勤于练习,写出一幅好的书法字来。毕竟尝试,才是成功的法宝。

日记一则作文 篇4

  黄金周期间,姑妈送给我一个地球仪,我每天都转一转它,它已经成为我的好伙伴了。

  它有一个黑色的底座,底座上安着一个半圆形的支架,支架上刻着经、纬度。支架上有个轴,那“地球”就在轴上穿着。在“地球”上面,五颜六色的色块表示了不同的国家,而且每个国家都形状各异:有的国家像雄鸡,有的像靴子……经、纬线一圈圈纵横交叉,显得十分清楚。

  地球仪可以转动,我在小房间里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了,地球仪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太平洋,它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面积,有的书上说,如果把所有的海洋面积加起来,约占全球70%的面积。稍一转动,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国了,她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东北三省是头,西藏和新疆是尾,首都北京就是她的心脏了。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长龙——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丰富的资源,但是,它们被破坏了,才导致1998年的特大洪水。引发洪水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过度砍伐树木,我呼吁全国的小朋友为母亲河作一点贡献。

  我看着地球仪,仿佛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未来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日记一则作文 篇5

  “又是大清洁的日子,来我们开始打扫吧!”我们跟随母亲开始打扫。

  “噗嗒嗒噗。”

  一本我从未见过的书粘着大片灰尘从父亲简陋的橱窗里掉下来,伴随着的是一阵淡黄色的波动,好像它从问世以来,就带来巨大的震撼。

  “别碰它……”我捂着口鼻,不听从母亲的劝解,拾起那本书,擦掉它表面的风霜,它才露出蓝色的面容。

  它吸引了我,在打扫完后,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它,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尽管我知道:未经允许私读他人私人物品是违法的。

  我看完了。这是本日记,它让我感触良多。作者是位聋哑人。全书最关键的部分是作者遇到女主人公和以后的故事。

  而女主人公是位盲人。

  那天作者公在上学的路上走着,遇到一个攒着拐杖的在新修的路口徘徊。“我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可我的腿好不给力,迈了数十步才到。我冷静地抬起少女的竹竿,不让她感受到异样,引导着她过马路,才想起她是盲女。‘呵,这也真是悲哀。难道世上只剩下一个人能帮助一个盲人了吗?更别说是个聋哑人,’身边的车鸣,女孩的言语,急刹车的摩擦声,我全都听不见。竹竿的另一端传来阵阵颤抖,多半是担心我是骗子吧。忽然好伤心,却又不流泪,多半是习惯了吧。”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陪伴盲女走过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尽管盲女已对那条路再熟悉不过了。

  那盲女每天好像都在与作者聊天,每天都有着不同的心情。盲女开始以拉小提琴来报答作者。路边飘荡着悠扬的琴声,盈溢着说不出的味道。作者每次都回以一片掌声。

  作者要搬走了,拜托他的.伙伴们一个轮一个地扶盲女。

  就是这么一个聋哑人,帮着一个盲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那些拥有最少的人往往能给予你最多。”为什么?为什么天底下那些幸运的人,大多数都没有对那些不幸的人给予关爱?反而是那些不幸的人满怀爱心?我想到了《老王》,老王死前送出最后一点的爱心;《阿长和山海经》,阿长的质朴善良;《蜡烛》,老妇人的慈爱……

  我毫无目的的走到街上,忍不住泪想了很多:在被金钱、名利、地位、欲望绑架下,人们终会失去爱心,我到底该怎么做?是该随波逐流,对善恶视而不见,还是…汽车的频繁鸣笛打断了我的思绪——一个老妇人正搀着拐杖想过马路,却被川流不息的车辆阻挡住了去路。

  情景再现,我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就像那本旧日记里那一则一样。

日记一则作文 篇6

  早上,天还没亮,“叽叽啾啾”、“叽叽啾啾”,我被清脆的鸟声叫醒了。“哇!”,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多么好听,鸟声好清爽、好温暖啊!打开窗,看到两只小鸟,在树梢上跳着轻快的舞蹈呢!

  中午,有一只小鸟飞到了我家阳台上展开嘹亮的歌喉,独唱欢快的歌呢!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了两句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晚上,这些小鸟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呢?真希望这些小鸟,能度过一个平安的夜啊!

  在点评文中,我们把小作者原文中——我就被一些清脆的鸟声叫醒了,增加了声法,把声音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我们要提醒小朋友,要言之有声。文字是有声音的,有了声音的文字才会更加立体、形象。第二句原文中——鸟声就像一个充满感情温暖语气的小闹钟,让我深深感动。确实写得很棒,这是一个意法的运用。有的妈妈也提出这一句写得很好,我们在这里特意地去修改,并不是说小朋友写得不好,而是换个角度、换个技法让大家体会其中的区别。

  语言本身是没有温度的,但小朋友在这里提到了“温暖”,实质是一个通感的技法。比如,我们会讲:妈妈的'笑很甜。这个“甜”字也是通感的运用,因为“笑”本身是不会甜的。同样,我们会讲:爸爸的棋下得很臭。这个“臭”也是一个通感的运用,因为棋是不会下“臭”的。我们之所以略有改动,变成:“哇!”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多么好听,鸟声好清爽、好温暖啊!——其用意是让大家体会一下通感。“清爽”与“温暖”,本身是人的触觉系统的感受,而我们把这个触觉的感受挪到声音上来,便有了另一番趣味。关于通感的运用,可以参考《提高篇》第三章,这种技法一点也不少见,比比皆是,大家慢慢体会。

  在原文中小朋友写到了早上与中午的鸟,为了让大家体会到对称,让文章更加丰满、更加有条理,我们就刻意地加入了晚上。早上,有两只鸟在树上;中午,有一只鸟在阳台上;晚上,小鸟们会在哪呢?以时间为参照来写鸟,就会多一种思路。特别是小朋友引用的诗,启发了我们,所以就不妨多启发一下,于是才有了——今晚会不会“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呢?。

  另外,还有一个思路也可以去体会:那就是早上的听,中午的看,晚上的想。如此的对称,如此的思维,也可以把鸟写得丰满立体。

【日记一则作文】相关文章:

日记一则日记02-20

日记一则01-21

日记的一则04-05

日记一则精选12-23

一则的日记04-06

优秀日记一则07-20

日记一则范文03-29

小学一则日记01-15

关于日记一则02-14

优秀日记一则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