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02-07 07:57:00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要用到试题,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1、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松——醉打蒋门神

  B、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C、《论语》——老子

  D、白居易——唐代诗人

  【答案】C

  【解析】C《论语》——孔子。故选C。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典雅细致的昆曲、雍容华贵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B、《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欧游杂记》《你我》《背影》等。

  C、《孔乙己》选自《呐喊》,孔乙己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ABC。正确。D。有误,《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故选:D。

  3、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下》。

  B、茨威格,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C、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D、《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岸。“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阳”相对。

  【答案】C

  【解析】  A、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B、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D、“汉阴”是指汉水南岸,“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阴”相对;故选C。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饮酒》选自《陶渊明集》。

  C、《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CD。正确;A。有误,戴圣是西汉经学家。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消息讲究时效性和真实性,其标题要准确概括主要内容,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B.“青年人只有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才有前进的方向。”根据分句间的关系,可以判定这是递进复

  C.“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体积小、造价低、零伤亡、使用方便。”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无人机的特点。

  D.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有的反映四季变化,有的反映温度变化,有的反映天气现象,有的反映物候现象。这是祖先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ACD。正确;B。有误,“只有……才……”表示条件关系。故选:B。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等。

  B、《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重阳,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这一天有登高赏秋的风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内涵。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ACD。正确;B。有误,《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故选:B。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书即书信,古时又称“尺牍”“尺素”或“信札”。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我们学过的《诫子书》《与朱元思书》都是古人的书信。

  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惊艳世界。如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选择了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现白露时节。

  C、《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曾荣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自由颂》《园丁集》《飞鸟集》等。

  D、《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写于陈毅同志负伤被围梅岭之际。这组诗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答案】C

  【解析】C。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自由颂》不是泰戈尔的诗集。故选C。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崇廉尚洁、追求卓越、时代新人、全民阅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子衿》都属“国风”。

  D、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D“谥号”是古人死后,其他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因此D项“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表述错误;

  故选D。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春望》的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被誉为“诗圣”。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叶圣陶,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稻草人》《倪焕之》。

  D、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变色龙》《我的大学》。

  【答案】D

  【解析】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

  B、《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其中。

  C、《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其代表作有《命若琴弦》等。

  D、英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答案】D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ABC正确;D有误,《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故选:D。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其中。

  B、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美国作家让·乔诺写的纪实作品《植树的牧羊人》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作品塑造的木兰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贵庚、劳驾、赐教、令爱”是古代常见的敬辞。

  【答案】B

  【解析】B“美国作家让·乔诺写的纪实作品《植树的牧羊人》”表述错误。《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不是纪实作品。故选B。

  12、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春节贴春联、拜年,端午节赛龙舟、挂艾草,重阳节登高、喝雄黄酒,这些都是传统节日的习俗。

  C、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取别号。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D、律诗共有八句,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都要求对仗。

  【答案】C

  【解析】A、表述不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而非“纪传体”;B、表述不正确。“喝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而非“重阳节”习俗;D、表述不正确。律诗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而非“四联都要求对仗”;故选C。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长于记人,塑造了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

  B、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三作家》,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不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的不幸。

  C、“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颜筋柳骨”则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但一丰腴、一清瘦,各具特色。

  D、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筝一小舟”“又用篆章一”;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加“有”字,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答案】A

  【解析】A“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有误,应为“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陈涉,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周亚夫”。故选A。

  14、小红梳理了一些文学与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诗歌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C、“尊君”“令郎”“惠顾”“惠赠”“见谅”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敬辞。

  D、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它以描绘山川景物为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答案】C

  【解析】C表述不正确。“见谅”是谦辞,而非敬辞。故选C。

  15、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类形象: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身上又有不能被忽视的东西。作者创作这一类形象,是为了引发读者的深思和社会的关注。以下关于这一类形象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年轻时,因放荡挥霍,被迫离家:老年归来,依然穷困潦倒,最终被兄嫂厌弃。作者的目的是借他的经历启示读者:自己不努力,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行不通的。

  B、《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聪明能干,充满活力;成年后,迟钝木讷,恭顺卑微,成为“辛苦麻木而生活”的一类人。封建道德的束缚,是他生命活力慢慢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C、《骆驼祥子》中的“高妈”:她处于社会底层,有不幸的经历;她为人精明,向处境不如自己的人放贷,赚取一点微薄的利钱;她不乏底层人的善良和朴实,是生活的重压教会了她生存的技能。

  D、《老王》中的“老王”: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他都是一个社会底层人,身世孤苦,身体残疾,除了一辆三轮车,他没有别的谋生手段,但他纯朴、厚道、善良,得到作者及其家人的同情、尊重和感激。

  【答案】A

  【解析】A《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年轻是挥霍放荡,被迫离家;后来暴富,提出要补偿兄嫂,兄嫂感激仰慕;落魄归来,被兄嫂厌弃。作者是要借于勒的经历展示当时社会嫌贫爱富、金钱大于亲情的现象,对此进行讽刺,A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