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27 11:01: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夏感》,《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

  一、说教材

  梁衡的《夏感》是去年新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它替换原来的《山中访友》,整个单元便有了多彩的四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梁衡的《夏感》围绕第一句从夏天到来的气象,夏天来到大地上呈现金黄的色彩,夏天来到人们中三方面赞美夏天的旺盛生命力,赞美劳动,首尾呼应,有人评价《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

  二、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提倡老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依据这个理念,我把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章的思路;感受语言的魅力;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三个层面。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会学生自读课文三步曲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美景、陶冶情操、赞美劳动人民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新课标提出“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于是,我把“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三、说学生

  刚迈进初中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没有很多的阅历,很少为一轮红日惊叹、为一片落叶感慨,大自然的美他们熟视无睹,加上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对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在诵读与语言赏析方面加以点拨与指导。

  四、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朗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学以致用”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三次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语言的魅力。通过小黑板检查预习,小纸条出示自读课文三步曲,让整节课脉胳清晰,条理分明。通过三道练习题,赏一赏,仿一仿,写一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羽翼,在美文中畅游,领悟快乐,运用点评法正确引导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最终领悟到作者赞美夏的真正目的。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由朗读,指名读,赏析读,齐读,让学生读清结构,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通过赏析佳句、仿写句子、设计贺卡等方式,让学生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探讨,在朗读中积累。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转眼间夏去秋来,刚刚过去的夏季在你眼里是个什么样的季节?有一位朋友叫梁衡,他呢是山西人,他对夏天情有独钟,更把他家乡在麦收时农民的劳动美景化成了文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文中写的夏,是山西黄土高原特有的夏,不是抽象的叙述,而是用具体生动的描写给人以深刻印象,所以应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进入课文情境中,每个学生对“夏天”“夏季景物”都有自己的感受,应

  把这种感受迁移到课文中来,让文中景物情境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二)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的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记住生字词的音、形、义,初步懂得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三)自读课文三步曲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能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我设计了自读课文三步曲,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学会自主阅读课文的方法。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写了夏季的什么特点?按照什么结构来构思的?夏感中的有感而发在哪一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总——分——总的结构,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品读课文,赏析文章语言

  新课标指出:“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于是我把“赏析文章语言”作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从时间分配和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两个方面可以看出。

  (1)指名读课,勾画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初作赏析。

  (2)指导赏析,以“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作为示例,指导学生赏析比喻、拟人句。

  (3)小组研讨,共同赏析佳句。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的原则,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作品语言的品味,七年级学生总会感到无从下手,本节课教者就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作为一个突破口,指导赏析语言的方法,“授之以渔”,然后学生合作赏析,最后学会这一种赏析语言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4)仿一仿,仿照“春之色,秋之色”两个句子,写一写“夏之色”或“冬之色”。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

  3、精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大声赞美夏天?

  [设计意图:理解情景相融的写法,把简单的认为对夏天的赞美上升到歌颂劳动、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这个高度来。]

  4、课堂小结——谈谈学了后的收获或启示(从内容或情感方面入手)。

  方式:小记者采访

  [设计意图:内容上——感受文字的优美,夏天的独特美景;情感上——指导学生生活实践,不经历炎热的夏天,怎么会有清凉的眷顾,现在人们正处于人生夏季,当努力拼搏了!]

  5、课后练习:两者任选一题 真美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选择中培养探究发现的意识,第一题可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第二题可对文本内容作更深刻的了解,

  并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教学说明

  1、板书设计

  2、时间安排:一课时

  3、说课综述

  阅读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怎样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的阅读方式,我以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为依据,将教学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自读课文三步曲——课堂小结——课外作业五个步骤,确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学会感悟,在感悟中学会抒情,最终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说课稿 篇2

  这篇课文写的是同学去春游,大家出于爱心,主动关心班上那个来自山区的女孩子的故事。在女孩子刚刚吃完自带的一个馒头时,大家纷纷吃光了她剩下的五个馒头,后来就以吃了她的馒头为理由,总请她吃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吃着香喷喷的馒头,默默地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的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

  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联系课文情境,展开想象,进行文本间的对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帮助女孩子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体会出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从而懂得体贴关爱别人,在情感的升华过程中进行读写的结合。

  3、 以课文为例,训练学生按照课文顺序复述的能力。

  我力求在本课中体现抓住文章的想象点,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体验学习。突出语文训练,读写结合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受到情感熏陶的理念。

  我是这样设计的:

  1、 结合课题,整体把握课文

  引导学生结合课题中的“馒头”二字,找出在课文中几次出现,分别有什么变化?进一步理清文章的顺序“六个馒头,一个馒头,五个馒头,香喷喷的馒头”,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按照顺序进行复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进行文本对话

  (1) 课文中写的是班上的孩子们要去春游,这个内容学生有生活,我引导学生走入即将春游的情景,启发想象:同学们,咱们要去春游,听到这个消息,你们是什么心情?你们都会议论些什么?,抓住文章空白点1 “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体会出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那种喜悦、兴奋的心情。同时引导抓住女孩子的表现,进行对比感受到女孩子强烈的自尊心。

  (2) 那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是怎样做的呢?划出大家是怎样帮助女孩子的语句。此时我没有把重点放在理解同学们的做法上,而是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大家这种不留痕迹帮助的出发点以及真正动机。

  在引导学生体会中我分为了三个层次帮助学生感悟

  第一层: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知道女孩子是需要帮助的。

  第二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大家怎样来帮助他呢?这时,抓住文章空白点2 “宿舍里几个女同学一边收拾着春游带的零食,一边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什么。”引入想象的情境,问:同学们,你们在讨论什么呢?,原来大家首先是在商量如何帮助女孩子,那你们都想出了哪些帮助办法呢?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表达的欲望,进行文本间的对话。

  第三层:结合学生想出的办法,教师适时引导将相处的办法分成三类:一类是直接的帮助如给钱给物,一类是为了图表扬,第三类是不留痕迹的帮助,避免刺伤女孩子的自尊心,再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哪些办法是不行的,哪些办法可行,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接下来,一起了解大家的.具体做法,分角色朗读课文6-12段,进入情境,感受全班同学都在帮助女孩子,这种做法体现了大家的一片良苦用心。

  面对此情此景,你就是小女孩,会对同学说些什么?大家看到小女孩吃着香喷喷的馒头,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你们想她在默默的享受着什么呢?

  通过角色的转换,使大家水到渠成的感受到这种深深的爱,集体的爱,金子般的情意。

  3、 感情升华,读写结合

  感情朗读最后一段,通过学习你对“友谊”两个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把自己心中最想表达的意思用一两句话写出来。教师引领归纳,提炼升华,真正的友谊是为他人默默的付出,相互间的关爱。

  板书:

  六个馒头

  同学们 女孩子

  沸腾 议论纷纷 微举 颤巍巍 通红通红

  一边 一边 渐渐 默默

说课稿 篇3

  内容简析

  《送行》幽默风趣,通过对繁文缛节的厌倦,表达了对真情的渴望。不只单纯地为幽默而风趣。含蓄地通过对勒罗受雇扮演“送行者”情节,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真情实感的观点。

  创意说明

  本文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难点在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上。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着重从勒罗的语言和神态上加以仔细的体会分析,并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的送行南面加以比较,从而去把握文章的主题。最好能从我国古代送别诗的体会中进行对照,以加深对作者的情感领悟。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过程与方法

  采用活动法,引领学生通过文中两种“送行”场面的比较探究,领悟作者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趣。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试着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善于从世间百态中发现美好有趣事物的心态。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谁流得更快一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

  一、说教材

  本课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液体是会流动的。在本课中学生要对水、洗洁精、油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加深对流动这个液体基本属性的认识。液体的流动的快慢速度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比如受力的大小,流过的物体表面的状况、液体自身的黏度等。本课的公平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在保持滴流板倾斜度相同(受力大小一致)、液体多少一致、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的情况下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本节课只有一个活动,就是通过在滴流板上比赛三种液体流动得快慢,得出结论,内容比较简单。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液体流动速度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好这节课的基础。还有三年级学生的探究习惯还不规范,需要老师在每节课都要注意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的年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到液体都是会流动的,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对比实验进行液体流动速度的比赛。

  难点:设计一个控制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实验。

  这个难点也可以说是重点,要花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想办法,打开学生的思维,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比赛方法。这个难点解决好了,后面的实验就水到渠成了。

  五、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比赛激趣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以比赛激趣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的办法,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实验要注意它的公平性,也就是要学会设计一个控制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实验,这是今后实验科学性的保证。

  六、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为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和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液体的流动速度与其本身的黏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会设计一个能够科学探究的实验。

  七、课前准备

  每个小组:一小杯水 一小杯油 一小杯洗洁精 1块滴流板 三个滴管 毛巾一条 实验记录单

  教师:三根吸管、三根木棒、三个底部打洞的杯子、一块大的玻璃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为了比赛公平,乌龟和兔子要怎么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跑、在自己的跑道上跑)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特殊的比赛,参赛选手是(实物展示)洗洁精、食用油和水。(板书并课件出示)

  (意图:我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导入,是希望能在课的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这三种都是液体,它们都会流动。

  (二)设计流动比赛

  1、猜测:水、油、洗洁精流动的速度一样快吗?谁会流得更快一些?为什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

  2、学生猜测,要求学生说出猜测的理由(你为什么这样猜?)。把学生的猜测板书,并且说明用序号1、2、3表示。

  (意图:科学课注重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我不仅让学生进行猜测,还要他们说说猜测的理由,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理由,这样还可以测一测学生的前概念。)

  3、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看来我们要设计一个比赛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还要公平。(板书:比赛 公平)这个比赛该怎样进行呢?(课件出示思考题)(或:可以把这三种液体放在什么器材里进行流动比赛呢?)

  4、学生自由发表,预设如下:

  (1)杯底打洞,看三种液体谁先流完。(出示杯子。给你三个杯底打洞的杯子,你会怎样比?)

  (2)让他们从倾斜的木板或者玻璃片上流下来(这里要引导出让液体流动)。(给你一个大的玻璃片或者木板,你会怎样比?)

  (3)通过一样长的吸管时间长短(估计这个方法学生不一定能想到)。(出示吸管。给你三根一样长的吸管,你会怎样比?)

  (4)搅动杯子,看水和油的流动快慢。(给你三根木棒,可以搅拌液体,你会怎样比?)

  (5)把杯子倾斜,看谁先从杯底流到杯口。

  (6)……

  (意图:这里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比赛方法来。我只预设了以上5种,谁知学生能想出许多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说,把液体滴在三根绳子的上端,比较谁先流到绳子的下端。有的学生说,把它们都滴到三个杯子口,看谁先流到杯子的底部。如果学生想不出办法,老师就要适时引导,比如拿出相关的器材如玻璃片、吸管等来提示学生,给你这样的材料你会怎样比,学生就会设计出比赛方法来了。这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计出公平的比赛,贯彻公平原则,严格控制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的相同,强化公平意识。所以当学生没有涉及到比赛的公平性时,老师要及时提示,三根绳子的长度要怎么样,要不要同时滴等。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就会想出很多方法,这个环节就会成为本节课的精彩之处。)

  (三)确定在滴流板上流动的比赛方法

  1、评价过渡:刚才大家想到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棒!今天,我们就选择一种科学的方法——滴流板进行流动比赛。

  2、既然是比赛,肯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刚才同学们也都提到了。让我们再来看看,如果在滴流板上比赛,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3、组内交流,讨论后再集体交流,完善比赛规则,同时教师可以随机做实验演示。预设如下:

  (1)同一物体的表面上(其实这个在前面条件是统一用滴流板已明确)

  (2)液体的多少要相同——怎么做到相同的液体(强调只滴一滴或2滴,不要滴太多。)——引出滴管使用(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就是滴管。课件出示滴管使用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提示:滴管用完后要轻轻地放入杯子里,滴管和杯子上贴的颜色要对应。红—水;绿—食用油;蓝—洗洁精。同时板书)

  (3)同样的高度、同时流动。怎么做?——(课件并实物出示滴流板)观察滴流板,怎么比赛?介绍凹槽,就像我们跑步比赛中的跑道,我们将液体滴在凹槽的顶端,一拿起来,就可以让它们同时流动了。液体滴在同样的位置,保证了同样的高度。一共有9道,一次用几道?可以做几次?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次?引出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多做几次,排除偶然性,使结果更准确。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要求同学们做2次实验。(第一次用前面三道,第二次用接下来的三道。)(提示:滴液体的时候滴流板该怎样放?平放在桌子上,滴完了开始比赛时再把它拿起来。)

  (意图:提醒多进行几次实验,培养了学生排除偶然性,提高科学性的意识。)

  (4)同一倾斜的角度。(教师可随机故意演示侧倾斜)(提示:把滴流板垂直竖起来更明显)

  (教师随机板书要点:同样多的液体、同时流动、同样的高度)

  (意图:虽然在设计比赛方案时已经提到了比赛要注意公平,但那是零散的,没有系统性。当老师引出用滴流板比赛时,就有必要再让学生详细讨论怎样做到公平,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同样多的液体、同时流动、同样的高度,课后他们也可以学会设计一个公平的实验进行研究了。)

  4、分工:小组里有六个同学,怎么来分工呢?课件出示:(小组分工建议:1.一人负责滴液体;2.一人负责喊“开始”;3.一人听到“开始”,轻轻扶起塑料板一头,让它垂直,使三种液体都流动起来;4.每个人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意图: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还不善于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所以老师要强指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

  ▲5、课件出示“实验建议”:

  (1)把滴流板平放在桌子上,用滴管各取一滴或二滴液体。

  (2)把液体滴在凹槽的顶端,保证三种液滴在同一起跑线。

  (3)把滴流板垂直拿起来,三种液滴同时进行比赛。

  (4)仔细观察现象,完成记录单。

  (5)实验完成后,整理材料,准备交流。

  (意图:实验建议能帮助学生整理刚才大家已经讨论好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起先没有听清楚的学生,使学生接下来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

  6、观察实验记录单,介绍填写方法。先填写好时间和小组、猜测一栏。

  (意图:记录单是老师设计起来的,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有些学生会看不懂记录单的意思,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观察记录,所以老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次记录单的填写方法。)

  7、材料员领材料,开始实验验证:小组实验,学生同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教师巡视。

  8、汇报结果:你们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每次结果都一样吗?(老师板书结果,课件演示。)(机动:为什么会出现不同?)

  (意图:如果有些小组出现不同的结果,老师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原因,从而使学生区别出来到底是自己操作不当引起的还是这是液体本身的性质引起的,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9、思考:为什么水流得比较快,而洗洁精比较慢呢?

  11、观察水、油、洗洁精,思考液体流动的速度与什么特点有关?(引导:你们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摸摸这三种液体,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预设:黏黏的。师:这种黏黏的程度叫做黏度。(师板书)水不黏,我们说它的黏度小,洗洁精很黏,我们就说它的黏度大。这样我们就发现了黏度越大,流动速度越(慢);黏度越小,流动速度越(快)。 (师板书)

  (意图:液体的黏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在这里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觉它们的黏度是不同的,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但同时老师要提示学生,对于不知名的液体我们不能轻易去摸。)

  12、小结:液体流动的速度与黏度有关。(课件出示)学生“我们的发现”填写完整。

  (四)巩固运用

  思考:胶水和水比赛,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为什么?(课件出示)

  (五)课外拓展

  厨房里的老酒和酱油,你认为谁流动得更快一些呢?为什么?回家试一试。

  (意图:先让学生当堂比较胶水和水的流动速度,是为了检测学生这节课对目标的掌握程度。因为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胶水很黏,所以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而对于厨房里的老酒和酱油,它们的流动速度谁快谁慢,学生是没有生活经验的,提出让他们回家试一试,做到了科学的后续探究,注重了科学探究的连续性。学有所思,学生才能学得更有目的,更有动力。)

  板书: 谁流得更快一些

  红 绿 蓝

  水 食用油 洗洁精

  猜测:

  实验结果:

  比赛 公平 : 同样多的液体同时流动 同样的高度

  小 快

  黏 度

  大 慢

  (意图:这样的板书我认为抓住了这节课的重点,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概念和方法等。)

说课稿 篇5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纸品乐陶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纸品乐陶陶》是湘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趣味性强,富于新意,符合新课标理念。本课中所选材料是学生熟悉的各类纸材,通过捏、搓、卷、折、粘等手段进行艺术造型,将生活中的美经过自己的再创造,运用到生活中去。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强,美感十足,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良好素材。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我选择的内容为活动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他们已经接触过撕纸、折纸、剪纸等纸制品艺术造型的设计,具备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较绘画而言,他们对手工制作更感兴趣。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他们性格活泼,具备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是学生创新思维成长的关键时期。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20xx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巧,感受纸制材料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造型能力等美术素养。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参与活动,体验制作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作品的美感,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养成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掌握纸团纸绳的制作及拼贴方法,培养美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有创意且精美的装饰画。根据教学需要,课前,我会安排学生准备好皱纹纸、固体胶等必备用品。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启发法、演示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大胆创造,使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

  最后,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我将本节课的设计确定为四个环节:“赏析范作,激趣导入→讨论交流,掌握技巧→创作表现,体验乐趣→展评交流,拓展延伸”

  环节一:激趣导入,赏析范作

  美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课一开始,教师问同学们:在你们身边看到过的,摸得着的,你认为什么最美?让学生大胆发言,充分感触身边的美丽物体,激发了情感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创作打下基础。然后我请大家共同欣赏我事先准备好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谁能告诉我这个作品是由什么做成的呢?让学生近距离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受材质的美感,体验它的浅浮雕效果。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漂亮的作品原来都是用纸团和纸绳拼贴成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充满着创造。作品赏析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顺利地导入了课题――纸品乐陶陶。

  环节二:讨论交流,掌握技巧

  同学们:你们想亲手制作喜欢的粘贴画吗?师生一起交流方法。 本环节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尝试制作纸团和纸绳,体验纸材的使用方法。教师先让学生自主练习一至两分钟,再集中就相关要点与学生展开交流。为什么有的纸绳很粗有的很细?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怎么搓纸绳不易松散?通过演示、指导,使学生掌握纸团大小、纸绳长短、松紧与搓的手法,材料的选取有关系,让学生在初步操练中感悟美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通过尝试,学生兴致高涨,跃跃欲试。这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准备好了这些纸绳和纸团,你想用它们制作什么画面呢?”通过描述,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表象,从而完成作品的初步构思。教师适时归纳,动植物、人物、风景等简明的图案均可作为本次创作的素材,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简要说出制作的.步骤:构图――涂胶――拼贴,教师将“画→涂→贴→压”四环板书在黑板上,并强调制作的要点:作品大小要适宜;色彩搭配要合理。根据皱纹纸的特点和色彩搭配原理,我们选择黑色卡纸作为底版,这样效果会更好。

  环节三:创作表现,体验乐趣

  考虑手工活动所需时间较多,我安排两人为一组共同完成任务,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他们的集体智慧与团结协作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构思及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让其自由发挥,有的学生可能基本方法还没有很好的掌握,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指导与帮扶,充分运用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出新的形象。同时,活动中需强调用剪刀时应注意安全,并注意环境卫生的维护,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活动中,教师可播放一定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美术创作带给他们的乐趣。

  环节四,展评交流,拓展延伸

  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转化成为具体成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是一种创新。完成创作的小组将各自的作品粘贴到相应的展区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他们的观察和感受,发现自己作品中的闪光点,并相互欣赏,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教师根据激励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结合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学生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最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幅用其它不同材料制作成的装饰画,引导学生欣赏,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相似的美学原理,完成知识的迁移。教师用“美和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总结全课教学。

  六、教学评价

  在美术术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纸品乐陶陶》一课从赏析入手,以赏析结束,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全课设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说课稿】相关文章:

《太阳》说课稿 我的太阳说课稿02-03

幼儿说课稿05-22

说课稿最新05-04

物态说课稿07-14

排序说课稿07-14

祝福说课稿07-15

颐和园说课稿07-15

花圃说课稿07-15

《水调歌头》说课稿07-15

工业说课稿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