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4-09 12:56: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说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学数学,用数学,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说教法: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大家看屏幕,这里有3只丑小鸭,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

  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7+1+2= 5+3+1= 4+5+1= 8-6-1= 6-2-3 = 9-6-1 =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出示例一,你能编一道数学题,提出一个问题吗。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师板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提出学习目标:1、要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出示例二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小结: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

  1、现在听老师说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怎样列式计算?

  2、看算式摆小棒,7-3+2怎样摆小棒呢?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三)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这是老师在公路边看到的情景。你能编一道数学题吗?

  (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堂

  在表扬学生之后: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最后,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着板书就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法,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板书力求简洁、美观。设计如下。

  加减混合

  4 + 3

  2 = 5 4

  2 + 3 =5

  总之,全课程能较好地吸引一年级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本节课既重视知识的数学,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旋转与平移》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中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生活中的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与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身边与旋转和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2、充分感受数学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

  能判断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四、教学难点:

  1、对没转到一周的旋转现象的判断,如荡秋千。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朋友卡;

  2、陀螺、风车、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椅等;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课外喜欢玩什么呢?(弹弹珠、踢键子、滚铁环……)你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今天,老师打算带大家出去玩一玩,想去吗?(想)那就跟我来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联系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旋转与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12分钟):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公园来玩一玩,你们能说说公园里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吗?(出示课件1)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现在一起观察一下,秋千、水龙头、风车、方向盘等是怎样动的?并用手来比一比。

  生1:风车在转动。

  生2:方向盘在旋转。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2),这些物体运动时都会转弯。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书面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旋转的表象印在脑子里,从而能够形象直观地感知到旋转现象,

  利用多媒体单独演示旋转图形,突出物体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轨迹,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旋转的本质,遵循儿童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辨识能力,给旋转现象。

  你们能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起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步提高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继续探究。

  师:刚才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旋转现象,现在你们能让陀螺和风车旋转起来吗?(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轮流玩一玩,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让它们旋转起来,合作得最好的小组上台来演示。)

  设计意图: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旋转现象的认识,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其实,我们身边的旋转现象可多了,下面你们能动脑筋、想办法,让你身边的东西或自己的身体旋转起来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探究,演示让东西旋转,小组间交流、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身边的旋转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平移现象: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师:我们再到另一个公园去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出示课件3)

  大家再观察一下猴子、滑梯上的小朋友等是怎样动的?用手比一比,并给这种现象起名。(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

  生1:它们是直直地移动;

  生2:它们运动的方向是不变的;

  生3:可以取名为移动、平移。

  师:你们都说得不错(出示课件4),像这样直直地移动的运动方式通常称它为平移(相机,板书:平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营造氛围,让学生思考有活力,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所谓解放头脑,也就是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乐观、自信,在心理上消除畏惧,鼓励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运用学习“旋转现象”的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怎样让身边的东西或自己的身体作平移运动?办法好的小组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教师的适当表扬,使他们深深体会温馨与和谐,并沉醉其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判断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对课堂中的“主体”充满真切的.关怀鼓励,妙趣横生的“动物王国”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心灵智慧、知识的光辉盈溢课堂。

  1、找一找。

  师:刚才我们去了公园,现在有位小朋友想带你们去动物园和游乐园,想不想去?(想)那就赶紧跟她去逛逛吧!(播放课件5)

  学生找一找录相里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找得准的奖励朋友卡。

  生1:黑天鹅在湖里游泳是平移现象,因为它是直直地移动。

  生2:大象的耳朵扇动是旋转现象,因为它扇动时改变了方向。

  生3:马儿跑步既是旋转现象,又是平移现象,因为直着跑的时候是平移,拐弯跑的时候是旋转。

  2、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中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可多了,大家能说一说么?(说得好的发朋友卡)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旋转与平移的现象,使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特点,将知识优化,完善和深化所学内容,并对本节课学习外延进行拓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五)课外延伸。

  刚才很多小朋友得到了朋友卡,这些卡片都是我们班学生制作的,他们听说你们是一群聪明好学的学生,都特别想跟你们做朋友呢,你们愿意吗?(愿意)现在他们想请大家当小老师,教教他们:卡片中他们参加的活动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哪种现象?

  原来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你们将会在身边发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奥秘。

  (六)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平移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 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 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二、说学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直观感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也能说出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不过对于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概念的描述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应重点放在学生的验证过程和表达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为观察、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的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取复习导入的形式请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接下来利用大屏幕展示一些常见的四边形,请学生将黑板上的四边形进行分类。选择出较为特殊的四边形即长方形和正方形,此时我会提问:你能准确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顺势引出本节课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谈话法、启发法等。

  (1)首先请同学猜想: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在小组里说一说。

  (2)其次请同学针对猜想进行验证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①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发现哪些边的长度相等?

  ②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3)其次小组汇报介绍验证方法并汇报长方形的`特征: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①学生通过量一量,从中看出上下边长度相等,左右边长度相等。我顺势介绍“对边”的概念。并与学生一同总结:通过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不同边,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②有的学生通过折一折,说明对边相等。

  ③当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我会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的长方形,互相看一看,你们的长方形一样吗?(颜色、大小都不相同)虽然长方形的颜色大小不同,但是不是验证后都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特征?那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边和角都有这样的特征。

  我因势利导介绍“对边、长、宽、边长”等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的封面哪条边是长?哪条边是宽?在自己的正方形纸上标出边长。

  (4)最后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表格。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去动手和表达,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小主人去探究发现,印象更深刻。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我会设置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1、辨一辨: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把序号填出来。

image.png

  2、填一填。

image.png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不同层次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完成,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你能从生活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应用意识。

image.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25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篇09-01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0篇08-29

【精品】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09-18

有关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篇09-23

有关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09-23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锦8篇09-19

实用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09-24

实用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