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的作文

时间:2023-08-06 15:57:10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验小学的作文汇编(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验小学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验小学的作文汇编(10篇)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1

  今天我的作业早已写完了,我闲着无聊,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突然我看到了一个实验,便想亲自实验一下。

  于是我拿来了实验材料进行了实验:我首先在可乐瓶内装入了3/4的水,然后将一根吸管插入了水中,又将一根弯曲的吸管插入了瓶中,接下来我用浸湿了的面巾纸塞住瓶口把可乐瓶密封起来,最后我按照书上的指示用力吹那根没有接触到水的吸管,结果你猜怎么着?水竟然真的像书中说的那样,从弯曲的吸管中喷了出来。

  做完这个实验后,我非常的好奇“水怎么会从可乐瓶里喷出来了呢?”为了这件事,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电脑立刻给了我答案“吹气后,瓶内水中的气压就增高了,于是水就被挤出了另一根吸管,从而形成喷泉。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又十分好奇,心想如果我不用吹而用吸呢?我便又做了一个实验:结果瓶里的水都冒起了泡泡,我便又去查阅读了电脑,这才知道吸气后可乐瓶里的气压变小了,瓶外的.空气会通过另一根吸管进入瓶内,瓶里的水就会冒泡泡了。

  事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姑姑,姑姑听了后对我说:“多做些小实验,对你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2

  压力,有时候也可以变成动力,陶老师通过实验告诉了我们。

  那天上课,陶老师拿来一个可乐瓶子,仔细看,发现瓶子从上到下打了三个一样大小洞。正在我们疑惑的时候,老师把它放进了一个盆子里。

  “如果我把这个瓶子横着端起来,会怎么样?”陶老师笑着问同学。“水会漏出来!”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老师当场把瓶子横过来,洞口朝下,我们看见水开始流的很欢畅,可渐渐地,一个洞不流了,两个,三个,都不流了。

  “哇!”我们惊讶地叫了起来。

  “你们是不是看到当瓶子里的水平静的时候洞口就不流水了?”

  “是!”

  “那,如果我把这个瓶子立起来,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水会流出来!”

  陶老师麻利地把水瓶立了起来,水果然热情喷涌。我们欢呼起来,老师示意我们接着仔细观察。我们看到第一个,也就是最上面的那个,不喷水,只往下流,中间那个断断续续喷水,最下面那个,不仅喷水,还喷出好远。

  陶老师又发问了:“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上面的`水那么小,中间的喷得比较远,下面却喷得最远呢?”

  陶老师的问题像一滴水丢进了油锅里,我们都叽叽喳喳说着自己的想法。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发言了,气氛越来越热烈,我们渐渐明白,水的压强不一样,通俗地讲,瓶子上的小洞所在的高度不一样,待在最底下的洞洞所承受的水的深度大,承受的水压就大,压力越大,水就喷射得越远。

  是呀,我突然联系到,有一次要开运动会了,我报名参田径项目800米的比赛了,我怕赛场上我会坚持不下来,就天天早起在小公园练习。最开始只能跑一小圈,我不断为自己加压,一圈半,两圈,两圈半……就这样鼓励自己坚持再坚持,终于在比赛的时候,坚持跑完了全程。

  想起那些BBC的摄影师们,不也是不断自我加压,才拍出那么好的纪录片吗?田径运动员也是不断加压才能破世界纪录,科学家也是不断加压,自我超越,才突破那么多的世界难题埃

  原来,压力也能变成一种动力啊!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3

  走进我们的实验小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字——美丽。

  环境是美丽的。高大的香樟树枝繁叶茂,一年四季都是翠绿如茵;林荫小道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排排大树沿着小道站岗,它们的头发架在了一起,在烈日当空的时候,这里都是凉风习习,在下着倾盆大雨的时候,这里都滴水不漏;教学楼后面有个大水池,水池中央有一座假山,许多小鱼在水中嬉戏,给水池增加了几分生气。一线画廊上贴着我们优秀的小报、漂亮的图画,用精致的玻璃框安住,下课时,同学们的会去参观、欣赏。

  教室是美丽的。光滑的桌椅连人影都照得见,黑板上方贴着五颜六色的大字,激励着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集体。后面的墙壁上有个大展板,那是同学们的作品,还把我们的表现记在了上面。

  人更是美丽的。上课时,你无论走到哪间教室,看到的都是同学们挺拔的.身姿,认真的眼神;下课了,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玩游戏、做运动,看见垃圾就马上捡起来,遇到老师就主动问好;早上上学时,同学们亲切地打着招呼,就连老师见面也给个热烈的拥抱;做操时,同学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个个都精神抖擞、昂首挺胸,真是美轮美奂,不愧有“三湘第一操”的美誉!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4

  人的一生中会做无数次实验,在实验前需要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可我这一次做的试验很特殊,并不需要准备任何器材,因为我这次是在电脑上做实验。

  最近,爸爸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个叫“仿真物理实验室”的程序,挺有意思的,可以不需要任何器材就可以在电脑上做实验,我十分感兴趣,马上就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打开这个程序是一个网格状的'界面,马上弹出一个菜单让你输入网格的比例尺。输入之后,就可以开始做实验了,有一个物品菜单,可以选择实验器材,如:小球、轨道、斜面等等。我选的器材是: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圆环形轨道和一个小球。我先把小球移到紧贴轨道、并且与地面有一定高度的位置。我按了运行按钮,可奇怪的是小球并没有像我想像的那样沿轨道滚下来,而是纹丝未动,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时爸爸笑了笑,对我说:“这是没有设定地球引力的原故呀!”我恍然大悟,于是增加了重力,然后马上迫不及待的按了运行按钮,果然小球沿轨道滚了下来,到达最低点时它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因为惯性,继续向轨道另一边运行,越滚越高,终于滚到了最高的位置,然后又滚落回来,就如同钟摆一样,在圆形轨道上往复运动。这样往复了好多次也不见停下,我又疑惑起来:按现实生活来说,小球应该越滚越慢,最后停在轨道的最低处才对呀?我好像有了一丝灵感,于是增加了“阻尼介质”,相当于增加了各种阻力。这一次果不其然,小球果然越滚越慢,最后停在最低位置。

  虽然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并没有自己亲自动手,但它仍然给我们展示了栩栩如生的实验过程,就如同身临其境,亲自参与一样,不信你也可以试一试!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5

  星期五语文课上,老师要和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这让同学们兴奋不已,我也伸长了脖子仔细观察,实验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老师首先拿出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试着又倒了些水,可杯里再也容不下一点点水了,水一下子就溢了出来。同学们个个眨巴着小眼睛凝视着杯口,生怕少看了一个环节。接着老师又拿出两盒大头针,神秘地问:“同学们,你们估计这水里还能放下多少枚大头针呢?”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开始议论纷纷,有说30枚、50枚的,也有说70枚、100枚的,而我猜80枚吧!老师见我们吵得热火朝天,她却一声不吭,拿起一枚大头针,用右手捏着大头针的尾部,左手轻轻顺着大头针从上往下捋了捋,然后把针头竖着放入水中。大头针就这样缓慢地潜入水底。同学们紧张得都不敢呼吸出声音来,眼珠子也仿佛快要瞪出来了。

  紧接着,第二枚,第三枚也相继潜入水中。随着水中的大头针的数量不断增加,同学们激动的数数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数到30枚了,蒋煜天的预测数已经被打破了。我仔细一瞧杯底已是薄薄的一层大头针。这时教室里的.气氛已经完全转变了。同学们的情绪也格外高涨,大家从趴在桌子上看,到站起来看,到站到椅子上看,最后拥到讲台前观看。“55、56、……80、81、……90、91……”

  水中的大头针已经有厚厚的一大层了,大头针纵横交错,可水却依然没有溢出来,但是水面已经不是那么平了,中央已经微微向上方凸起,就像一面凸透镜一般。教室里的同学越来越兴奋了,老师在这种紧张又兴奋的场景下,手也有些发抖了,于是便让朱蕴绮来放余下的大头针。

  同学们的心情这下变得更加高涨,恨不得跑上去和她一起放。放进去的大头针的数目突破了200大关,下课铃声也在此时响起。

  下课后,同学们的兴趣丝毫没有消减,反而增加了,大家一拥而上。几个同学一个接一个继续投放大头针,有时一秒钟就有3、4个呢。这不,一会儿工夫,两整盒大头针全部放入水中。这时杯底的大头针已经如同荆棘一样,到处密密麻麻,杯口也是呈现出凸出的一个小半圆球,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了百科全书。

  这下我恍然大悟,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在作怪,它是一种特殊的力,是液体性质的一种表现。这次实验真是有趣而生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6

  为了迎接学校即将举办的“纸船承重”比赛,今天晚上,我在家特意进行了纸船承重的试验。

  我的试验是这样进行的:首先用比赛规定使用的A4纸折纸船。我从网上查了一些折纸船的方法,最后选择了两种折法,一种是将纸的四周折起一道边,形成“围墙”,使等会儿要放置的硬币不会落入水中,这样折法的'优势在于承重面积大;另一种是将纸先对折起来,再象第一种方法那样折叠,这样承重部分加厚会更加牢固。然后准备好硬币和装好水的水盆,就可以开始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步骤——放硬币:先将纸船轻轻地放入水盆中,再将硬币一枚枚地放在纸船上。我在试验中发现,放硬币一定要有续地放,比如:上下上下地放、或左右左右地放,并且放硬币时动作一定要轻、快,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放下最多的硬币,直到纸般下沉为止。

  通过试验我选定了第一种承重面积最大的纸船折法,今晚我折了十几只纸船,最多一次放下了一百枚硬币!明天我还要继续试验,反复练习,争取超过今天放硬币的数量。

  今天这个纸船承重试验可真有趣啊!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7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实验作业,让我们用实验来分辨熟鸡蛋和生鸡蛋。我兴致勃勃地跑回家,拿起鸡蛋就开始实验了。

  我抓起两个鸡蛋,看到白白的蛋壳,我似乎能感觉蛋液在里面流动。我一把冲进厨房,用电水壶烧了一壶水,然后将鸡蛋扔进水壶,谁知鸡蛋刚落进水壶,就爆炸了。哇,鸡蛋变炸弹了!蛋液和蛋黄一窝蜂地涌了出来,不一会儿就布满了水壶,形成一团恶心的液体,水蒸气一涌而上。我急忙抽下插头,打开窗户,这才烟消云散。

  失败乃成功之母。虽然第一次实验失败了,我有点失落,但是,我并不气馁。我洗干净了水壶,又重新拿起了两个鸡蛋,继续开始了关于鸡蛋的实验。

  为了不再像上次那样失败,我上网搜查了一些判断生熟鸡蛋的方法,有道是“读书破万卷,判‘蛋’如有神”,我仔细浏览后,最后选中了“旋转区分”的方法。

  我又小心翼翼地烧了一壶开水,缓慢地将鸡蛋放在水里,生怕它再次破了,也表达着我上次害了它兄弟的歉意。这个鸡蛋似乎接受了我的道歉,慢慢地沉入壶底。约摸过了十几分钟后,我发现水上已开始冒小泡泡了,就犹如带上了一些小圆帽。我心想:“都开始冒水泡了,鸡蛋应该熟了吧!”我用勺子捞出鸡蛋,又拿了一个生鸡蛋,把它们放在一起。熟鸡蛋和生鸡蛋外形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熟鸡蛋,身上有着水渍,我还真分不出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

  我摸了一下熟鸡蛋,呀,烫!科学实验需要耐心,我只好先去看一会儿书,等过了十几分钟才返回。我把两枚鸡蛋拿到桌子上,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

  我双手分别捏着鸡蛋的两头,手指交错用力,两个鸡蛋同时开始旋转。我两眼发直,搓了搓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按住了鸡蛋,然后飞快抬起手。熟鸡蛋像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一下就停下了。而生鸡蛋却像是一个熊孩子,还在慢慢转动着。哈哈,我找出区别了,一按就停的就是熟鸡蛋!这是网上说的经验。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的好奇心又来了,于是我又上网查了一下。原来,熟鸡蛋被转动时,蛋白蛋黄已是固体,能和蛋壳同转同停。而生鸡蛋转动时,蛋白和蛋黄处于流动状态,所以当手指按下以后,鸡蛋内的`蛋清蛋白还在流动,就会带动鸡蛋继续转动。

  在这个实验中,我解开了大自然的一个奥秘,收获了“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个道理,这真是一次有趣的、有意义的实验!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8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这暖洋洋的阳光下,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点燃黑点点”。说干就干,我们马上拿来了这几样物品:A4纸、黑笔、放大镜、台子,开始在太阳下做实验。

  我们先用黑笔在A4纸上点一个黑点,把纸放在台子上,再拿来放大镜,阳光通过折射像流星雨一样打落在黑点点上,无比耀眼。

  经过漫长的等待,它任然一点动静也没有,但我们坚持不懈,继续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终于看见小黑点上徐徐冒出一股青烟。我们顿时心花怒放,屏住呼吸,希望能点燃黑点点A4纸,可好景不长,一阵微风吹来,来之不易的.轻烟散开了。之后就在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我们开始反思,是不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最后终于发现是放大镜的角度不对。后来我们调整放大镜的角度,让他面对阳光。终于,小黑点在我们的期盼中化为了灰烬。我们不禁欢呼雀跃,庆祝我们的成功。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并懂得变通,才能成功。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9

  在那奇妙的科学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科学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就做了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先要准备好实验材料:一个鸡蛋,一个塑料水杯和一袋食盐。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了,我先再杯子里倒入清水,把鸡蛋放进去。这个淘气的小家伙扑通一下跳入水底就赖在水底不上去了。

  我见了,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盐在水里,之间盐如雪一样飘落在水底。盐慢慢融化了,可鸡蛋宝宝还像一个才学会走路的`家伙,左一摇,右一晃的,十分可爱。

  还没等这个小家伙稳定下来,我妈这个急性子一边说:多撒点,多撒点。一边大把大把地撒盐。鸡蛋呢?不想浮也只能浮起来了。耶!浮起来了。我欢呼起来。

  实验成功了,但是什么原因让鸡蛋浮起来了呢?我在百度上找到,当物体的比重大于水的比重时,物体就下沉;当物体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时,物体就上浮。我们在水中加盐,就增加了水的比重,当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候,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了。鸡蛋就浮起来了。原来如此啊!

  通过这次实验,既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又收获了新知识。真是生活处处是科学啊!

实验小学的作文 篇10

  今天,我很开心,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今天,我们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用胡萝卜片造房子!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去实验室上科学课,我们一来到实验室了便看到工具栏里有一把小刀、两根胡萝卜和一包牙签。大家马上七嘴八舌了起来!有的人说:“老师邀请我们吃胡萝卜!”又有的.人说:“老师为什么不每个人一个锅——生吃不太卫生!”科学老师拍了好几次手,大家才都安静下来。

  上课了,老师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的任务是把胡萝卜切成块或片,用牙签连接起来搭楼,看谁的大楼又高又有 抗 风性能!于是,我们便开做了。

  我们马上分工好,我和小刘切胡萝卜,其他人当工程师,于是,我们兴致勃勃的干了起来,胡萝卜切完了,小刘趁老师没注意,偷偷跑上去拿了一根又大又粗的胡萝卜,我们俩一人一半切了起来,结束了,我们量了一下,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 抗 风能力也很好!

  这就是有趣的实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