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学的作文

时间:2024-03-16 13:11:56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写小学的作文必备3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小学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小学的作文必备3篇

写小学的作文 篇1

  早晨,我一走进公园就发现道路两旁摆满了菊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好像给道路两旁镶上了一条美丽的.花边。

  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绣球,花瓣还没有完全展开。已经展开的花瓣一层层,一圈圈堆积着,围着花蕊裹得紧紧的,好像无数的小朋友头挨着头,肩并着肩在说悄悄话呢!有的花瓣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长长的,垂下来托在花盆边上,像蛟龙的爪子,又像妈妈长长的卷发。

  菊花的叶子是墨绿色的,像张开的手掌。叶子像众星捧月一般衬托着花朵,使朵更加美丽。

  听爸爸说,菊花不仅供人观赏,还有很大药用价值,能明目提神,让我们泡茶喝,为我们治病……

  啊!菊花,我喜欢你!

写小学的作文 篇2

  雨可真是个调皮的家伙!她从云朵中挤出来,趁人不备之时从天而降。于是,可以避雨的地方都能看到狼狈不堪的身影,嘴里不停地抱怨着。而雨呢?却幸灾乐祸地欢笑着,不停地用力点击着大地,在树林中花草间穿梭滑翔,为自己的“恶作剧”得逞而感到高兴。天地间,只有雨自由自在地奔跑闯荡,无拘无束地玩耍。

  闹了一会儿,也许是累了,筋疲力尽的雨悄悄地回去了,向着遥远的天边跑去,笑声由大到小,由小到无,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耳中,留下那满地的湿漉。人们行走在雨后的街上,脚边不时飞溅起几串水珠,踩踏着雨水的脚步中仿佛夹杂着几丝清脆的旋律。雨后放晴的空中直射出几道金色的光柱,照得那晶莹剔透的雨珠透露出光彩,在树缝中滚动着,从散发着朝气的`叶片中滑落下来。

  调皮的雨其实还是给大地带来了好处。这令人舒服的雨后景色确实使人们增添了几分快乐与清闲。

  然而,没过多久,雨又踩着风点子来了。听!那浙浙沥沥的声音不正是雨轻盈的脚步声吗?只不过,她好像变得温柔了,悄声而来,飘飘洒洒,随着风儿穿过树梢,洒向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屋顶,细如针的雨滴立即像断了线的珠子挨个儿落下。晶莹剔透的雨点落在地上,显得那般轻巧,细而脆的声音中还带着一种柔美,仿佛几位文雅淑女的轻言细语。可爱的雨露轻轻地抚摸我的脸颊,带来丝丝凉爽。是啊!此时的雨确如一位温柔可爱的姑娘。屋内有一点潮湿,但不使人感到闷得慌,却有一种清凉涌人心头的感觉。望着蒙蒙的雨幕,不禁产生美好的遐想。

  啊!花儿在雨后吐着芬芳,草木透着丝丝生命的活力。你说,雨的性情为何变化多端?但不管怎样,它却具有自身特殊的魅力,永远那样活泼,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

  雨,人们离不开你,大自然更离不开你。你是生命的歌,是我心中绽放的花朵!

写小学的作文 篇3

  当前许多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采用"我手写我口"的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设计时,往往先让学生根据话题、图片的提示进行说话训练,然后再让学生把所说写下来。我校一位老师在讲完课文《陶罐和铁罐》之后,想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再续编一个小故事,老师在编好开头之后,学生兴趣盎然地将故事编得非常精彩,然后老师就让学生将编的小故事写出来。结果发现,只有十多位学生写得非常棒,有自己的创新,可是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写,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加标点,字写得也非常潦草。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作文写作能力之间存在着鸿沟。那么如何在说和写之间架起桥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一、用生活构筑说话与写作内容上的桥梁

  作文教学指导要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田,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喜欢上作文课和写作文。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不能让学生在初写作文时就产生畏难情绪。生活化作文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能够构筑学生说话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1.作文教学脱离生活的现象常有发生。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化作文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一条有效的途径。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发表个人观点时很有话说,在写作过程中却因为没有生活经验而无话可写。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一中的配图"修补羊圈",四年级下册习作"非典",这些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有老师的引导和浓烈的教学氛围的影响,而一旦让学生独立置身于写作环境中,他们就会因为缺乏生活的基础,加之欠缺相应的作文构思能力,所以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便成为学生写作时的常有现象。

  2.要将学生的生活与作文密切结合。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说、写构筑桥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换角度思考,让生活内容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能引导学生从第三方视角进入写作情境,获取写作灵感。例如,我在指导《我的周末》主题写作时,通过播放几种常见的"周末模式"动画——《大耳朵图图》的大扫除、逛公园游等,直观呈现了学生平时周末里的所见所做,由此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课堂上学生个个滔滔不绝。又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看漫画,如《淘气包马小跳》等,有的老师却不让学生读漫画。其实大家都知道漫画往往用夸张而简单的手法来描绘与生活相关的现象,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漫画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对学生同样有教育意义。老师完全可以让漫画走进作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没有配文字的漫画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读漫画书的体会给图配文,再将文字写下来,最后再让他们写成一篇小文章。

  二、用文字构筑说话与写作形式上的桥梁

  文字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字,学生能够表述自己的意思,表达自己的心情。而文字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表达的`效果。对于老师而言,要让学生的语言充满表现的活力,让他们用精彩的写作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1.重视积累,绝不排斥口语。苏教版的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一般都有"诵读与积累"这一版块,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诗文,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领悟力,然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经常使用这些成语,如,三年级的"白云苍狗""过眼云烟"等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用语特点,鼓励学生但不强求学生使用这些典雅的词句,学生只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也就是说在文字的表达上,小学生的作文可以用口语化的形式来呈现,不要以自己固有的认识和强加的标准来评判学生作文的好坏。

  2.尊重自主,也要加强指导。作文如果只是日常生活语言的记录,语言就会既不精练又缺乏相应的文采。因此,老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如,学生在用文字表述时,往往不够具体,像"我今天很高兴""我难过极了"等等。老师要引导学生多采用描写的方式进行修改,帮助学生提升文字的感染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并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老师在指导学生修改文字表述时,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交换修改,培养作文的自改和互改能力,找出自己和他人作文之中用得好的词语句子,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老师要注重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让学生将说话的内容通过标点符号逐句断开,同时又形成连贯的语意。老师还可以将班级里典型的文字表述不到位的情况收集整理发给学生,帮助学生加强词语的运用。

  总之,学生心里所想,口中所说,发而为语,写而成文。老师要通过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将口语化的语言记录下来,经过文字的修改整合,形成一篇小文章。作文教学要构筑生活、文字、标点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渡河".如果直接帮助学生"渡河",脱离了老师的帮助,"会说不会写"的学生仍将大有人在。作文教学中,每一位老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构筑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写小学的作文】相关文章:

写小学的作文(经典)07-30

写小学的作文(精选)07-30

(精选)写小学的作文09-05

写小学的作文[精选]02-02

[经典]写小学的作文03-01

(精选)写小学的作文08-27

(经典)写小学的作文08-28

写小学的作文(经典)09-04

【精选】写小学的作文07-27

写小学的作文【经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