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07 08:17:5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感觉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过觉得活着很累。

  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和对工作的热情献给我热爱的工作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2

  读完《弟子规》,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是:“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记得有一次我喝水的时侯,由于杯子没有拿稳,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当时我想:“这回可惨了!

  爸爸回来一定会狠狠地训我一顿的`。”等爸爸下班回来,我一直躲着凶,没有告诉他杯子摔碎的事。爸爸知道后,并没有象我想象的那样,而是跟我说:“一个人一生都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一些无心之错,只要认识到错了,以后引起注意就可以了。你摔碎杯子不敢告诉我,说明你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我就不会再批评你了,怕的是犯了错误而自己认识不到。”通过这件事情,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一个人不经意间做错了事,而自己又认识到并加以改正,是可以原谅的;而存心去做错事或做错事不去改正,就等于是错上加错,是不可以原谅的。”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3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没有深入学习,不知其深浅,我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浅薄,慢慢地发现贪大不精。此时,我明白了“一门深入。长期熏修”的真正道理,也坚定了我用《弟子规》去规范孩子与我的行为,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现在的孩子,迷茫、无聊、空虚,没有目标。孩子的心灵没有寄托,没有寄托的心灵是不可能安稳和充实。为孩子找一个心灵的家园,让孩子的心有一份寄托,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什么样的心灵家园,给孩子和自己的心灵浇什么样的养分,就一一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好的机床和养分,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夫孝德之本。“孝”是德育的“根本”,构建孩子心灵的家园,应以“孝”的培育为本?让孩子的心灵归附在“孝”上,在“孝”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一、在孩子中推展《弟子规》和《孝经》。中华传统文化育德本中,《弟子规》和孝经》是孩子养正的最好读本。孩子学《弟子规》时,要一门专入地去修习。从背诵、抄写、讲解、力行、分享这几步去专心学习,诚心念,常说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养成善念,在做悖之事时,这些善念就会提醒你,使你时时警惕自己不去做坏事,长此以往,善行多了,恶行少了,心灵就干净了。《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行有不止,乃成君子。”长期去学习《弟子规》,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力行,力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倾听别人的分享,找出自己的差距,努里向别人看齐。让我们的心灵家园拥有更多健康、积极的精神。

  二、学习《弟子规》要放宽心量,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心态。心怀诚敬心和感恩心,心量放宽了,才能容下《弟子规》的一切。不要还没有打开《弟子规》,没有了解和深入体会《弟子规》就带着分别心去对待《弟子规》怀疑它,带着有色的眼光去评判它,你怎么能深入体会和感悟到它其中的精华,又怎能分辨出其中的?可见,心态很重要,把心态方正,不偏不倚,认真学习,心有怀疑,随时记录,找名人名师求解,以求得到正确的意义,真正学好学透,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其中的精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才能真正地学好《弟子规》,并用之以孩子的德育中去。

  三、推展《弟子规》时,要能克服障碍,坚持正确的事情。有时,我在推行《弟子规》时会听到家长怀疑的声音,说“《弟子规》是不是太呆板了,把我的`孩子都教儒腐了,孩子没有个性了,哪来的创造力,整个人的竞争意识都没了,将来在社会上怎么生存?”等等疑问,其实,所有的这些疑问只是家长没有深入了解《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深入学习《弟子规》,你就不会有这些疑问了。其实,《弟子规》就是一部行经,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别无他意,比如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在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习惯,比如说:丧三年,常悲咽。“这是在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和感恩心,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心培养,先人虽然不在,但我们应缅怀先人的恩德。你连祖先都不感念,你说你有爱心,那不是骗人的吗?所以说,没有领悟其真谛和精髓,那就先学,再有取舍不迟。《弟子规》不是把孩子的个性没有了,而是把孩子的个性加以整饰,然后孩子不那么贪心,不那么情绪化,不那么傲慢了。而是懂得格物,致知,有诚意,正心,修身,家齐,进而天下平,这种内涵的个性比张扬个性好的多,孩子以后的成就就要大得多。

  四、抓住《弟子规》中的核心”孝心“,对孩子进行教育,打开孩子的孝心,一切的善心都打开了。一个人不“孝顺”自己的亲人而“孝顺”别人,那是不可能的,试想一下,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你还能说自己有爱心,那不是自欺欺人吗?孝心一开,感恩心,恭敬心就开,感恩心一开爱心就开了,爱心一开,仁义道德都能得到践行。并念念想着去利益别人,把爱不断地传递下去。

  五、让《弟子规》成为孩子的心灵家园,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家园里熏陶我们的德行,成就我们幸福美满人生。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4

  弟子规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学习知识,正确做人。

  孝顺父母,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奋斗为父母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学校里遇到学长学姐要打声招呼,主动问好,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弄虚作假。在学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学习知识,学习谦虚、忍让的态度,并且行为上也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弟子规给了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要找准人生目标,并为了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奋斗,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5

  "存好心,行好事"是做人的根本。我认为,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是金。书中讲到:"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当中。再来,兄弟亦复如是,你愈照顾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后朋友,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都是要透过长期的相处,所谓日久见人心,才能真正赢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以一颗诚挚的心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不管是对人对事都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这也是自古以来做人的基本准则。

  作为教师,我每天都要和孩子相处的很融洽。我觉得想和孩子处理好这一关系,就的和孩子交朋友。朋友之间是非常平等的,任何一个人想要获得友谊就要学会尊重你的朋友,否则,你将失去他。对孩子也一样。他也许还小,也许不懂事,但是他绝对懂得尊重。作为朋友你必须要讲诚信,当你学会信守承诺时,你便获得了朋友的信任。同时也获得了孩子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是世界上最珍贵,最无条件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们懂了老师和孩子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孩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孩子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种活动,只有在互相信赖讲究诚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总之,学习《弟子规》就是规范人的行为,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它对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格的确立,以及智力的开发有着关键的作用,尤其对小朋友来说,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本难得一面镜子。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6

  为人子女,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孝顺的人,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以后,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很不孝顺的女儿。《弟子规》开篇入则孝头两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汗颜啊,哪一条也没做到。以前在家时,早上妈妈叫我起床,经常装作听不见,直至第三遍听出妈妈要生气骂人了,才极不情愿的答应着起床;妈妈让我刷碗,做家务也及其不愿意,经常推三阻四的;认为父母没自己的见解高等,直至学了《弟子规》才发现原来自己有多么的不孝顺。弟子规里告诫我们对于亲人伤感情的话要忍住,可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时觉得自己很有理,就硬是要去力争,现在想想就算是你再有理为此伤了亲情值得吗,赢了理又怎么样呢?伤了我们最爱的人和最爱我们人的心,我们真的赢了吗?家庭的和睦融洽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会幸福吗?我们的最爱的家人会幸福吗?

  《孝经》里把孝顺父母分了三个等级,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而养父母之身只是最初级基本的层次,所以每个月不管给多少给父母,并不代表你真正孝顺父母,每月给父母钱,确经常指责顶撞父母也是大不孝。

  为人父母:

  已经是为人父母的朋友们,建议先不要拿《弟子规》当做标准,看孩子哪哪都不对而指责孩子,学习《弟子规》不是让我们拿着《弟子规》的标准去批评指责别人,而是要学习力行《弟子规》让我们身边的人认同我们,使我们的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友善。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是以身作则。“育者教子使做善也”,教孩子做善良的人。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听话,想想我们时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的,还记得中央台早年的那则公益广告吗?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孩子看见了,也学者打盆水给妈妈洗脚。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力量。

  还有不要太溺爱孩子,从小就宠着惯着什么家务也不让做,有一天你觉得孩子长大了,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帮你做家务时你觉得孩子会做吗?那是谁养成孩子的'习惯的呢?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所警觉,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利于孩子一生。

  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富校园文化,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校号召全校师生诵读《弟子规》。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在我校开展。现在,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师生诵读、学习的过程中,使我受到了身心的洗礼与教育。

  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所谓做人难,不就是难在这里吗?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敏感度不够,其实是缺乏平日的训练。《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这样的经典为他们指路、引航,让他们从心中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不是很难的事情,但真正对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然流露的品质。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较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要继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快乐带给周围的人,《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圣人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及自己的子女从小学会为人处事的根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学习、解读、实践这一经典,使圣人经典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7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了弟子规。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只要我们认真学、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8

  段考即将到来,繁重的学习压得我透不过气来,人也变得烦躁易怒。一个周末,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中,母亲亲切的问候却使我感到恼火,和母亲吵了一架,一声不响地回到房间里去了。回到房间里,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了一本《弟子规》,在柔和的月光下静静阅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声,柔吾声|?"

  书页被缓缓地翻动着,脑海中母亲瘦弱的身影,随着阅读一起涌现,深刻而又清晰: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除夕夜,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地打扫房子;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在床榻前,轻轻摇着蒲扇,伴我入睡;在淡淡的月光下,微笑着向我讲述她儿时的故事;在雨天,来到学校,为我送来一把盛满浓浓的母爱的雨伞;在我生病时,背我奔向医院;在寒冷的冬天,把一碗盛满了热乎乎的粥递到我手上?十年如一日,母亲为我没日没夜地操劳着,岁月染白一头青丝,在脸上刻下痕迹。古老的时钟仍在不停地旋转,转来了我的青春年华却转走了母亲的亭亭玉立。而我,竟在母亲伤痕累累的心上又扎了一刀?不知不觉,我的.泪水已溢满眼眶,为刚刚与母亲吵架而后悔不已。

  合上了书本,书中孝子们的孝行依旧闪现在眼前,心中更是难过,后悔。我走出了房间,紧握着母亲的手,请求她原谅我无知的错误。没想到母亲却说:"没事儿,我也明白你最近学习压力大,哪有妈妈会和女儿计较的呢?"我的泪又再一次不争气的掉下来,却很甜?

  《弟子规》不仅把我和母亲之间的冰川融化,更使我明白我们的"寸草心"是难以回报母亲们的"三春晖"的!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9

  学习《弟子规》有1个多月了,并每天坚持听《中华大讲堂》中对它的讲解,使我的内心比以往平静了许多,也感悟了很多。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老认为没那么多时间去接触它,心情有时很浮躁,认为没啥意义,就像有些人说的《弟子规》从古传颂,清朝不也照样灭亡了,认为不切合实际,也就没有真正体会和感受到那么多,大约读了一个星期了的时候,儿子看到我写的笔记后对我说:“妈妈,你进家委就对了,能让你多学点习,还能为我们班级做点贡献”。儿子的这番话触动了我,让我每天坚持继续学习,每当《弟子规》中讲到一些并不符合当今社会现状的问题时,我会重复的去听李毅多老师的讲解,从疑惑中寻找答案,这样我对一些事就不再纠结。对于不符合实际的问题,我们将它忽略不计,就当它不存在,大体了解一下就行,而对我们生活和成长有益的就去好好理解并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入则孝”里最先讲到的是当子女的要孝顺父母,所谓“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当父母呼唤时,要及时回答,不能迟缓;

  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懒;

  对父母的教导,应该恭敬的聆听;

  对父母的批评,应当顺从的接受。这是对字面的解释,如果拿到生活中,我们做子女的和我们的子女都是怎么去对自己的父母的?值得深思一下,就当今社会现象而言,每个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当长辈的对小辈是各种的疼爱,可谓言听计从,从而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溺爱孩子很严重,却感觉不到,以至于孩子对父母大声喊叫、甚至打骂父母,使他们丢失了原本纯真的善良,多了怨恨和不满。拿我的大家庭来说吧,父母生了我们兄妹四人,父亲在世时很有威严,属于听到他声音就有些紧张的那种,而我们的母亲性情温和,与父亲截然相反,正是母亲的温柔疼爱,让我们兄妹四人养成了对母亲的爱却视而不见,甚至无视,久而久之让我们养成了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尤其无视母亲的呼唤和教导,也不愿意接受母亲的批评,还会去顶撞她,回想那些真是惭愧。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当时上三年级的儿子去母亲家,当时因为母亲的一句关心我的话,让我感到母亲很烦,想让她少操闲心,就大声呵斥了母亲,事后我并没当回事儿,几天后我和儿子也因为一句我关心他的话而发了脾气,儿子霸气的回话让我哑口无言:“你那天就是这样大声喊我姥姥的,我跟你学的.。”我的天,当时我就在想,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运用在我身上真是“恰到好处”,内心五味杂瓶、翻江倒海的难受,我的言行已经不知不觉的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了,从那时开始,我就不断改变自己对母亲的态度,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上面有年长的哥哥姐姐,平时我们也经常互相告诫对待母亲要和颜悦色,多些耐心,母亲养大我们不容易,70岁的母亲了,每天都牵挂着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不以为然。慢慢的我用自己反省后的行为去影响哥哥姐姐,我认为一个能对自己言行做出反省并能及时醒悟的人才配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相对那些有错不改,还执迷不悟,我行我素的人来说,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是让人看不起的。表面做的所谓孝顺永远上不了台面,甚至令人唾弃,父母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关心和理解。到现在,我非常感谢儿子当年的那句话,让我瞬间醒悟,以至于到现在我经常会反思自己哪里说错话啦,做错事啦,乱发脾气啦,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啦等等。我虽快四十,但我庆幸自己的修养在不断进步,这种进步能让我的生活更加幸福。

  人,需要在反思和学习中感悟前行。我们一个人在认真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在以身作则,以身效法传播一种动力和能量。一个人的改变也会潜移默化影响身边的人,事无大小从自身做起,时间能证明一切,放下浮躁和杂念,把目光从别人的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你才会明白,改变自己也是在改变别人。接纳自己的同时才能真正看到别人的苦楚和付出,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认可,对他人的感恩和真心的给予,有一颗柔软的心才会悲悯和珍惜人活这一世的不容易,以及被我们日常忽略的亲情,友情,爱情。

  短短的几句圣训,意义非凡,能去孝顺父母的人值得尊敬!

  孩子在慈明学校的这些日子有很大变化,比以前更懂事、更细心、更优秀了,孩子的变化让我欣慰,也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我和孩子用彼此的改变来影响着对方更好的发展,对我的孩子而言,选择慈明学校是正确的。对我而言,感恩慈明,感恩父母,感谢儿子!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0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xx年9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

  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1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习了弟子规。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习。《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2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感觉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过觉得活着很累。

  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己对工作的热情献给我热爱的工作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3

  最近公司每周一课的时间在播放《弟子规》。说是近期很流行的培训课(不过在他们放映之前,我还真是一点都没听说)。

  刚开始确实有点不屑,因为讲课的教授自己也说,这是古人用来教育小孩子的训言。我们基本都是可以有小孩的年龄了还看这个……

  不过,听了2次课以后,这种想法慢慢改变了

  其实具体的内容我也不见得都能背下来,但是那位教授讲的几个小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次的触动是在那个警察局长给小朋友讲完课后,告诉他们:“你们知道吗?哪怕是死去很久的人,只要我们看到他的骨头,就能知道他是男是女。“小学生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询问是如何知道的。警察局长说,“男生和女生的骨骼颜色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生过孩子的女性,骨骼略呈灰色,因为妈妈为了孕育孩子,把自己身体的养分都传给了孩子……”当时一听,顿时觉得头脑一阵胀痛,眼眶顿时红了,突然就想到妈妈头上花白的头发,就算染色,不时的还会褪去……心情异常沉重。

  今天的课我记住了那几句:父母叫,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乍一看,都是小事,或许很多人都觉得不值一提,甚至有逆反情绪,我刚开始也觉得……父母的训话、要求也不见得都是对的,难道还都要接受啊。不过再想想这些无非说的就是一个“孝”,“孝”——“老”在上,“子”在下,强调的就是长辈和晚辈间血脉相承的联系。而“教”——孝之文也,乃是中国文化中一贯要求的做人的根本——孝为先,然后习文。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情重如山,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这视为做人的根本吗?所以,至少不要太过忤逆,即便父母的想法、做法不对,至少也别正面冲突。

  说到“父母叫,应勿缓”,讲师还提到一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子。他是个著名的大孝子。有一天在山上砍柴,刚好有个朋友到他家找他,曾子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怕言语上有什么不妥之处,既不敢与之交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妇人不能随便出门,曾子父亲早亡),于是用牙齿咬着手指,直至出血。这时候,在山上的曾子顿觉得心口一紧,怕母亲有事,立刻下山来,跪问母亲是否有事。母亲如实相告。

  讲师说完,很霸气地说:“不要跟我讨论这个典故的真实性,我就坚信这是真的!父母对儿女的呼唤,尤其是母亲对儿子的,有时候就是不需要言语。”挺有魄力的一讲师。

  还有一个小故事,在网上看到的。发生在一小公园,一个3、4岁的小男孩在草地上玩耍,他年轻的'妈妈唤他回家,叫了他很久,他也不理会。直到母亲拿出一条巧克力,在手中晃了晃,小孩立刻被吸引住了,妈妈问他想不想吃,他说想,妈妈说那要跟我回家吃。小孩立刻就乖乖地跟妈妈回家了。

  教授说,这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父母对孩子的物质奖励式教育。仔细一想,这不是对孩子进行人的教育,而是动物的条件反射教育!长此以往,就不是“父母呼,应勿缓”,而是“物欲呼,应勿缓”了!而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直到有一天,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欲望,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将父母弃之不顾,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想想,这些都说的很有道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对父母,我们做的真的够了吗?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4

  光阴荏苒,蓦然回首,来我们公司已度过了十个岁月,也意味着学习传统文化已有十个春秋,回首过往,这是一个学习和改过的心路历程。人生活到老学到老,记得刚开始学习《弟子规》时,充满激情,见人就说《弟子规》好,生活中却体悟不深,在对照经典时,似乎一无是处。多年来在老师的引领下,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在此与大家汇报自己的点滴心得。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适者生存,不学习意味着被淘汰。20xx年6月,当时我们是第一期德艺书法师资班,号称“天下第一班”。班上同仁在各行各业都小有成就,加上各位同仁学习传统文化已经有些年头,自己却是一个门外汉,与大家的差距自然不言而喻,为了不掉队,当然需要倍加努力。

  自知基础差,唯一的办法只有加倍用功学习。加入传统文化团队前,休息日早上六点起床已经很早了,在这个学习型的团队里,大家起得都特别早,有五点不到就起床的,甚至有三四点起床的。对于这种作息,显然是一种挑战,逐渐也适应了这种早起的生活习惯。要想赶上大家的步伐,平时除了早起,还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正常的'课程除了要专注学习,还要利用平时零散的时间。中午大家在享用午餐时,自己规定15分钟内用完餐,回到宿舍休息20分钟后继续学习。晚饭、洗漱后,也是如此。就这样充实地学习了三个月,学习进度也开始跟上大家的步伐。

  学习四个月后便开始进入工作的状态,当时被派往内蒙古东联艺术学校,承担书法教学及学生生活管理工作。工作以后,自我学习的时间已经很难保证,而学生书法的学习进度在不断地往前进,老师自身的提升没有跟上,将无法带领学生继续往前学习。好在前面四个月早起学习的习惯还一直保持着,可以利用这点零碎的时间,进行自我的提升。当然假期更加不敢松懈,在家埋头苦练。

  20xx年6月回到公司,因工作需要,其他同仁相继被派到其他单位开始工作,而自己则有幸留下来边工作边学习,让自己的书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0xx年自从长期书法班开班以来,加上其他工作内容的安排,一天下来,已是筋疲力尽,其间也很少有休息日的安排。长时间的持久战,让自己身心疲惫,不知曾几何时,早上已经起不来了。自我的学习提升,也成了自己心中最纠结的一个难题。

  因为学员每天一个进度,而自身却停止不前,这也直接影响到学员的进度。早上6:00以后到晚上休息,这一段时间都不是属于自己的,而自己书法专业的技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时间从何而来?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先生《劝学》一诗让我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诗的内容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人可以做到三更眠,五更起,我辈不如古人,更当加倍努力,又何不效法古人呢?

  看完颜老先生的诗让自己心潮澎湃,《弟子规》中也讲「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若没有其他特殊原因,坚持每天早起练习书法,而这每天一到两小时的积累,让自己收获颇丰。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首次突破了楷行隶篆四体的挑战,同时楷书还临习颜、柳、欧、褚、瘦金等体,这也让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和动力。而且早起学习精力充沛,当然写作品的效果较晚上好很多,学习效率也更高。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5

  弟子规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学规、学则的形式、三言成语的体例,浓缩了八德(孝、悌、信、礼、义、廉、让)知识的教育读本。其通俗易懂,便于读、讲解而结合实际,不论从生活到工作,还是从做事到做人,就把人类提倡的、反对的、遵道的、违德的.讲得明明白白、清清处处,内函丰富。并用它来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反省自己。

  做到敦伦尽分,大量的事实证明,能按第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言行的人,绝对在家庭中是一个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单位是一个好员工,好同事、好领导。在社会上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圣闲之人。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孝顺也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知道了怎样与兄弟姐妹相处,懂得尊重别人,知道了人生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知道了人应该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和大地绝对没有私心。

  通过了学习,在工作中传授给学生,让小学生从小做人、尊敬、孝顺等礼节。通过领导带好头,师生照着学的方法。在学校、在班级上都大有改观。人人都争达到圣人的最高境界,传统和美德的发扬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在教育教学中,认真教好每一学生,让他们做好弟子规的每一条,我们尽到自己的责任,教育好学生,运用好弟子规每一条,使我们的世界会将永远文明、灿烂、和平。《弟子规》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永传下去。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02-02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15篇02-02

弟子规心得体会02-18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08-27

弟子规心得体会15篇03-04

弟子规心得体会(15篇)03-05

践行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8篇)06-18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04-04

《弟子规》教学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