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2-07-13 11:30:42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故事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故事读后感

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我最喜欢读书了,因为读书不仅仅能够增长知识,并且能够让我懂得许多道理。

  我读了很多书,如《三字经》、《好词好段》、《成语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中有很多小故事:爱屋及乌、不自量力、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其中我最喜欢功亏一篑了。功亏一篑讲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掉商朝,建都镐京。当时的人们对新生政权的建立感到由衷的高兴,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各个诸侯国也纷纷从四面八方携带贵重礼品及土特产赶来朝贺,连离镐京的很远的西戎也派专使带来一条名犬作为贡品。周武王高高兴兴的收下了所有的贡品。担任太保的召公担心武王从此骄傲自满,沉醉于豪华生活,就从旁提醒说:“对国君来说,最值得珍重的'是人才,国家没有贤人治理,早晚要灭亡。有作为的君主应当是群臣的表率,每时每刻都要留心自我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与德行有违,尤其不可忽视细小的行为。大德有小德积累而成,这如同筑起百尺高的土山,要一筐一筐的堆上去,哪怕仅差一筐土,也是还没到达百尺的高度。”武王理解了召公的意见,成了贤明的君王。

  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完成。学习也是一样,不能图一时欢乐而不好好学习。

成语故事读后感2

  前几天,妈妈买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给我,我爱不释手,不管到哪儿都带着它。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这本书里的故事分三种: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寓言成语故事是《滥竽充数》。这篇故事是这样写的: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来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后,他儿子齐泯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以次充好,要真本领,蒙混是混不了多久的。像这种寓言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说:《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寓言成语故事。

  从这本书中,我还知道《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都是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深动有趣,令我感动至今。

  历史故事是古时候真实的故事,《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等一些故事都属于这一类,其中《三顾茅庐》这篇故事最为突出,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里的一篇故事,讲的是刘备去拜访诸葛亮,两次上山拜访都没遇到,却在第三次遇到诸葛亮,以诚心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便陪刘备出山打天下。

成语故事读后感3

  在寒假里预习、复习很重要,读书写博也很重要。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分别是:毛遂自荐和精卫填海。

  《成语故事.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曾说过:“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從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真为毛遂的胆量佩服。如果是我,肯定会想“你不选我,我还懒得去呢”。才不会像毛遂那样。

  在生活中,如果胆子小,就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有一次,班里要选出五个领读员,我非常想当领读员,可是我不敢跟老师说,结果没选上。以后我要学毛遂自荐。学他那毛遂自荐的勇气。

  《成语故事.精卫填海》

  精卫原来是炎帝最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去东海边玩儿,可是突然风暴来袭,将她淹死了,于是精卫化身为鸟,立志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精卫的力气很小,大海一望无际,怎么可能被填平呢?可我觉得,不管是谁,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有所成就。虽然精卫的力气很小,不可能填平大海,但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可以鼓舞我们奋发向上的。

  《精卫填海》这成语故事使我受益匪浅,我们一定要学习精卫的精神。

成语故事读后感4

  《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经常逃课出去玩。有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溜出学堂去玩耍。在一条小河边,他看到以为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而且老婆婆告诉李白她打算把铁棒磨成一根针。李白满脸狐疑的看着老婆婆,老婆婆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笑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之后很感动,从此开始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铁杵一天天磨,就能磨成绣花针;水滴一遍遍滴,就能把石头凿穿。这说明持之以恒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如果我们也具有这样的精神,那学习生活中的一点点小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作业写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继续把剩下的`做完;钢琴练烦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再坚持把曲子弹熟;跑步跑累了也决不能放弃,坚持过临界点你就会觉得剩下的距离其实很轻松……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却挡不住诱惑,忍不住想停下来。比如,我上个星期做了一个学习计划,可没执行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再比如,我跟老师约定每天都去练琴,可连续去了几次之后就开始找借口放松自己,这使我学琴的进度变得很慢。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伟大的人物都是通过勤奋学习才会取得伟大的成就。我只有控制好自己,挡住那些诱惑,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成语故事读后感5

  《成语故事》里的成语故事多不胜数,这本读物,它不止有对成语由来的小故事,对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详细的解说之外,还增设了历史典故,人物介绍和小知识等小栏目。让我们在认识成语的同时对当时的背景与学者的认识加深巩固。

  “妒贤嫉能”这个故事写出了项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从古至今,不赏识人才的人,都是失败者。《成语故事》里关于三国的故事也有许多,还可以一边补充对三国的认识。

  有个“名落孙山”的故事让我苦笑不得,讲述的是一个叫孙山的人和同乡去考科举,结果自己最后一名,而同乡没有居榜上,结果回到家,同乡的父亲问他儿子的成绩,孙山还委婉得意的说最后一名是自己,你儿子榜上无名。趁机显露了自己的`才华,但其实在别人看来,滑稽了点。

  “程门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为看了《恰同学少年》的缘故,看到了借鉴前人“袁门立雨”,在外人看来是可笑的,为什么一定要一动不动呢?特别是“程门立雪”,杨时和游酢,因为老师睡着了就一直站在门口,下雪也不进去,这种行为其实可以称为“愚昧”,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半对半错,毕竟是初次登门拜访,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们不一样,因此评论的话还是少说为妙,他们的老师也都被这精神感动了。

  “害群之马”这个成语见的多,它的典故却是才了解,原来治理国家和放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对马群有害的坏马罢了。朝廷上,只是将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扫除而已。这个以小见大的道理,就那么简单。

  一个又一个的成语,只是短短数十字,却全都蕴涵大道理,“勤能补拙”,既然我的基础不好,就要“亡羊补牢”了!

成语故事读后感6

  最近学校展开了读书节活动。我看了妈妈给我买的《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成语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按图索骥》。

  这个成语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它的意思,更是故事里面的人物——孙阳。里面有一段是这样描写他的:"春秋时,泰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他是经过勤学苦练,不停地学习有关于马的知识。夜以继日地观察马,才能一眼就看出马的好坏,让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他的这种学习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这就是这个故事让我更加难忘的地方,孙阳的.夜以继日,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在搭一个比较困难的积木。我搭着搭着,突然"哗啦"一声,积木倒了。我心想:我以前搭积木都是一次就成了的啊?这次没成,看来我是遇上"强敌"了啊!此时,我心里燃烧起了斗志,想着:我就不信我搭不起来。于是,我用上了以前搭积木的经验,但还是屡搭屡败。我很不服气,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继续试了好几次,最后,终于我成功了!我心里乐开了花。看来,真的只要肯努力,坚持不懈,再大的困难都能解决。就如爱因斯坦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事不能死板,按部就班,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可是让我最难忘的是孙阳的学习精神。让我明白德怀特的话——所谓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真的,只要肯努力,万事比皆有可能。

成语故事读后感7

  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如果把人类的语言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成语就是一枚小小的海螺,它承载着大海的呼吸、大海的欢笑、大海的哭泣以及大海所有的喜怒哀乐。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成语故事是凿壁偷光,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匡衡的人,非常爱读书。可是他的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晚上没有东西照明,他就没办法在夜里读书了。匡衡的邻居是一户富裕人家,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子里被照得通亮。匡衡想:“要是能在这么明亮的光线下读书,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于是,他就想到邻居家去看书,邻居不耐烦打发了他,回到家,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偷偷地在墙壁上早了一个小洞。就这样,他把书对着这束亮光,认真的读了起来。后来,他发现财主家有很多书,就跟财主说:“我帮你干活,不要工钱,只要你把书借给我看就行了。财主答应了他的请求。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启发: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难的条件也不会影响学习;没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条件对学习也无济于事。匡衡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偷光学习。而我们不但有好的学习条件而不去珍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

成语故事读后感8

  这个学期我阅读了一本书《成语故事》,当我拿起这本的时候,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说:“成语就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的确,我们说知道的很多成语都是由是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可是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才了解到成语不仅仅是四字的.,还有三字的,五字的——还知道了成语是怎样来的,并且知道了很多成语故事。

  成语的来源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成语来自语历史故事,即把历史上的某一历史时间概括为成语,如“一衣带水”、“完璧归赵”;有些成语是根据古人的故事概括而成的,如“卧薪尝胆”、“孟母三迁”;有些成语是来自古代寓言故事,如“邯郸学步”、“对牛弹琴”;有些成语成语来自古代历史著作,如,“图穷匕见”、“负荆请罪”。总之成语的来源远远不止这些,就是以上几种方式,也是互有交叉,彼此很难完全分开。

  从这些成语故事中也了解了很多成语的特点。

  (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例如“五谷丰登”、“青黄不接”就透露出中华民族农耕经济的社会特征;

  (二)言简意赅,凝练自然。成语能够把人们说要表达的丰富的意思,用十分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义灭亲”---比喻为了国家利益,对罪犯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

  (三)形象生动,表现力强。

  (四)意蕴含蓄,富于哲理。大多数成语在结构三都具有二重性,即故事层和意义层。

  (五)易学易记,便于诵读。

  当我读完这本之后,让我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让我知道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成语故事读后感9

  我最喜欢读书了,因为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让我懂得许多道理。

  我读了很多书,如《三字经》、《好词好段》、《成语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中有很多小故事:爱屋及乌、不自量力、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个故事,我会毫不犹豫的答道“功亏一篑”。功亏一篑讲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掉商朝,建都镐京。当时的人们对新生政权的建立感到由衷的高兴,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各个诸侯国也纷纷从四面八方携带贵重礼品及土特产赶来朝贺,连离镐京的很远的西戎也派专使带来一条名犬作为贡品。周武王高高兴兴的收下了所有的贡品。担任太保的召公担心武王从此骄傲自满,沉醉于豪华生活,就从旁提醒说:“对国君来说,最值得珍重的.是人才,国家没有贤人治理,早晚要灭亡。有作为的君主应该是群臣的表率,每时每刻都要留心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与德行有违,尤其不可忽视细小的行为。大德有小德积累而成,这如同筑起百尺高的土山,要一筐一筐的堆上去,哪怕仅差一筐土,也是还没达到百尺的高度。”武王接受了召公的意见,成了贤明的君王。

  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完成。学习也是一样,不能图一时快乐而不好好学习。

成语故事读后感10

  我家有一本《成语故事》,其中《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凭着他的机智勇敢挫败了赵国的阴谋,完璧归赵立了功,在渑池会上,逼迫赵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卿,可大将军廉颇居功之傲,很不服气,扬言如果遇到蔺相如跟他过不去。

  读到这,我想蔺相如连秦王都不怕,还怕你廉颇。谁知蔺相如知道这信,就请病不上朝,避开廉颇,免得和她见面。

  有一次他坐车出去,遇上廉颇,就赶忙叫车夫往回赶,我有点不解,为什么他不去告廉颇,当我读到我所以背着廉颇将军是为了赵国的利益,一下子明白了许多,蔺相如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原来是为了赵国利益,这种顾全大局的思想是多么可贵呀。想到这里,我的.脸红了。

  我有时为了一丁小事,就不能顾全大局,这种狭隘的思想真不好。记得有一次上课,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后面的同学踢到我的椅子,我竟然忘了这是上课,回头就冲着那人说,你踢我椅子干嘛?他轻声说,对不起。我想他说对不起就完事了,我踢他的椅子才算了事。这样一来,既打断老师上课,又打断同学思维可当时我没有想到这些,课后老师批评了我,我还不服气的说,是他先踢我的。

  蔺相如与廉颇的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种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以后如果在和同学发生矛盾,我要多想想集体,只要对集体不利,自己就不会去做。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要求自己做个像蔺相如那样顾全大局,得理也会饶人的人。

成语故事读后感11

  前几天,老师推荐我们一些书,每本书对我来说都是受益匪浅,同时又能陶冶情操,真让我爱不释手。

  比如说《中华成语故事》一书,它让我学会许多成语,也知道每个成语的由来以及成语背后隐藏着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其中有一个成语叫“一诺千金”,在之前,我不知道这句成语的意义,读完这个故事后才明白。我们说每一句话都要极其有用,更要守信用。不像我每次答应爸妈的'话我都很难做到,以致让爸妈不太相信我,说我说话不起作用,这让我很惭愧!

  还有“欲速则不达”一词,意义:做任何事不要图快,不要只顾小利。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于是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星期天,妈妈骑着电动车,背我出去办事。临近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起来,妈妈为了赶时间,加快速度就“嗖”的一下,闯过红灯。正当妈妈沾沾自喜时,“砰”的一声,“哎呀”我和妈妈连人带车摔倒了。原来,妈妈和人家撞车了,这时妈妈好像意识到什么?就忍着痛,连忙站了起来向那位阿姨道歉!幸好没什么大事。为了赶时间,妈妈红着脸继续向前去啊。唉,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呀。

  好多,好多的成语故事,真的让我看不完,学不完,讲不完。每读完一则故事都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而且又加强了对成语的理解。总之,读书它会让你轻松,也会帮助我们去分析那过错,并能教会我们学会尊敬别人,学会审视自己哦!

成语故事读后感12

  我现在正在看一本叫《经典成语故事(榜样篇)》的课外书,我非常喜欢《经典成语故事》这套书,我已经看过三本了,目前看的是第四本,这本书的作者是高伟杰,书中介绍了许多成语故事的由来及对我们的启发。

  这本书把经典成语的由来讲的非常详细,先告诉你这个成语来自哪个人、哪本书,再把这个成语的意思告诉你,最后还有“成长点拨”。每一个故事读完后,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懂得了很多道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公无私”这个成语故事,它讲述的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去私》上面的一句名言:“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之谓公矣。”说的是晋平公手下得力的谋臣,什么大事都要和他商量。有一次,南朝缺一个县令,晋太公问祁黄羊谁合适当这个职位,祁黄羊举荐了解狐,晋太公说:“解狐平时对你没什么好感,你为什么举荐他呢?”祁黄羊说:“大王又没有问谁对我有好感。”于是让解狐当了县令。

  还有一次,需要一个法官,晋太公让祁黄羊推荐,他推荐了他的儿子祁午,晋太公说:“你推荐他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祁黄羊说:“大王叫我推荐人当法官,我只往哪一个有当法官的能力,我根本没往关系上想。”这本书还告诉我大公无私的.意思是:”一心为公众的利益着想,毫无私心,多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成长点拔”上说”大公无私“这个成语份量很重,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大公无私”,他心中的境界一定是高远广阔的,所以,我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这本书还让我知道了许多人物精神的成语,如:奋不顾身、废寝忘食等,给了我许多的正能量,让我懂得了不少知识,我喜欢这本书。

成语故事读后感13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成语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暑假里,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书中的许多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故事。

  《滥竽充数》主要讲了在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里面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他喜欢让人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自知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也曾经当过“南郭先生”。那还是我上三年级时的事了,有一次班级要举行元旦联欢会,老师说需要剪些窗花来装饰教室。我不会剪窗花,但是看到许多同学都去帮忙,我也跟去了。我装腔作势地说:“剪窗花还不简单吗?简直是小菜一碟!”我一会儿让这个同学剪小草,一会儿让那个同学剪小花,俨然是一个“行家”。正巧这一幕被老师看见了,在总结时老师还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在这件事过去不久的一天,老师把我和几个同学叫去,让我们去参加学校的剪纸比赛。我大吃一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后来,我只好红着脸跟老师说了实话,承认了错误。

  这个故事更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绝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因为没有过硬本领的人,或许能混过一时,但不可能混过一世。《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必须抓紧年少时的宝贵时光,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中国成语故事》中像这样含义深刻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等,有时间我还要再读读这本书。

成语故事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成语故事精选》里的一个成语,名叫《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主要是讲 一位懒惰的农夫想不劳而获的故事。

  这个农夫每天都要去田里种菜。有一天,一只野兔突然从森林中惊慌失措地飞奔出来,一头撞到田旁的一棵树桩上,了。因此,农夫一家就在晚上美餐了一顿。从此以后,农夫再也不在田里干活了,而是每天守在树桩旁等待下一只撞的兔子。结果,田地里的野草越长越高,庄稼都了,而农夫也再没有等到撞的.兔子了。

  看完这个成语故事之后,我想这个农夫也太傻了。他也不想一下,如果几十年之后一直都没有兔子撞,那他不就会饿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这次只是一次碰巧的现象,不是每只兔子都会往树上撞的。如果农夫还像以前一样每天都辛勤劳动,那么,他就会有很多粮食吃。

  我还联想到了现在社会上的那些乞丐。他们有些看上去也不傻,又有手,又有脚,但是他们却在大街上向过往的行人要钱,这些就是不劳而获的人。其实他们可以去餐厅洗碗或是去搬运东西,这些工作总好过他们去低声下气的乞讨吧!他们就是不想劳动,而又想有得吃,有得穿。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凡事不能靠碰运气,要靠自己的辛苦劳动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

成语故事读后感15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在学习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成语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7-20

经典成语故事11-16

经典成语故事10-20

成语故事读后感07-02

《成语故事》读后感05-18

《成语故事》读后感06-25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11-28

情投意合的成语故事05-14

吮痈舐痔成语故事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