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

时间:2024-02-15 14:30:51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中学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作文

中学作文 篇1

  奶奶是地道的旧社会农村妇女,她长得娇小可人,是我爷爷从我们家乡较远的山上娶来的媳妇。爷爷很疼爱我那聪慧睿智的奶奶。奶奶是妯娌三个里面最为优秀的一个,也是最得曾祖母喜欢的一个。奶奶虽然没有念过一天的书,但是,她真的是知书达理,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

  她用她的聪慧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做得圆满,不让留下任何遗憾。就是用少得可怜的口粮做饭,她也能做得美味,让爸爸、叔叔们吃得很满意。那个年代,人们都在挨饿,当我爸爸饿得蹲在墙角发晕的时候,奶奶就用胡萝卜熬成汤来给爸爸喝。由于饥饿,爸爸的头发大量脱落,而身体也很不好。一度得了肾炎,奶奶非常担心,她总是精心地照顾着爸爸,用全部的爱来换取爸爸的健康。皇天不负有心人,爸爸在病倒了好几次后,竟然也渐渐好起来了,他又去上学了。奶奶一共生了一个五个儿子,爸爸是奶奶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奶奶的骄傲。爸爸给她带来荣耀的同时,也让她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苦心。爸爸学习很好,总是考第一名,小时候因为身体的原因,总不能经常地去学校,就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半个学期都没有上学,在考试中他还是考上了县一中,这让奶奶无比自豪,认定爸爸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奶奶用她全部的心血喂养五个儿子和她的婆婆我的曾祖母。那时候,爷爷去外面当工人,家里全部的事情都由裹了一半小脚的奶奶料理。说她裹了一半小脚,是因为,她和她的姐妹们正裹着,突然听说比较开放的.乡村地方,娶媳妇可以是不用裹脚的,这个消息可把她们乐坏了。再加上,奶奶从小就比别人聪明,她把她的聪明用在各个地方,她不是身材瘦小吗?她就在裹脚的时候轻轻一缠,看着裹着脚,其实也没怎么裹,只是不能自由发育,也仅仅是限制了她双脚的自由发育而已。所以,奶奶的脚并不小,就她瘦弱的身体来说,一点也不小。这样,她什么农活都能干,上山下河湾,家里家外没有一样不是她自己干的。我的曾家母活了九十三岁,都是由奶奶一手服侍的。曾祖母是原来的大家闺秀,什么事情都很讲究,就算是处于穷苦的岁月中,她的那些习惯也无法改变。用现在的话说,她是个素食主义者,半点荤腥气都不容有。每次奶奶先把锅洗得干干净净,给曾祖母做饭,有什么好菜和白面都给她做,然后再给全家人做杂粮饭吃。那个年代,就是杂粮饭也不是天天都有,动辄就要挖野菜充饥。奶奶自己好像总是饱着,我几乎没见过她端起碗来吃饭。做好饭了,她就赶紧招呼爷爷爸爸们吃,她自己就收拾,等大家都吃完了,早就什么也不剩了,她就铲锅,吃点锅边上铲的锅巴就可以了。之后又去地里干活。奶奶身材那么瘦小,真不知道她的体内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能量!

  奶奶在旧社会什么活计都做过,当然,她自己也什么都会做。尤其是缝纫针线活,做的衣服比谁做的都好看,她给自己和孩子们做的衣服都很合身。给别人裁的衣样、剪的鞋样多得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了。谁来让她帮忙,她都高高兴兴地给人家做,在邻里之间有很高很好的声誉。尤其在与人交往上面,宁愿自己吃亏,从不让别人不高兴。我就不明白,她怎么能那么理解别人呢?左邻右舍、甚至是半个村子的女人都喜欢和奶奶交往,有什么话,总是说给奶奶听,她们对奶奶的信任超越了她们自己的亲人。时光荏苒,奶奶如今也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了,自从去年爷爷过世以后,她就更加沉默了。经常默默地注视着爷爷坐过的椅子发呆。相伴六十二年的老伴说走就走了,让老人怎样度过剩下的光阴呢?突然觉得现实真的很残酷,残酷得让你的心麻木。

  虽然,我还是会常常回去看望奶奶,可是,奶奶对我的思念依旧很深很深。我是她的长孙女,从小对我非常宠爱。当我出生的时候,奶奶只有五十岁,在农村人看来,她还正健壮呢,非常高兴有了我这么个孙女。别人都喜欢要男孩子,但是奶奶没有,她没有说一句嫌弃我的话,为此妈妈都很欣慰呢,那时候的婆婆对儿媳都是很严厉的,但是,奶奶对妈妈很宽厚,把妈妈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也许是奶奶自己一生都没有生过女孩的原因吧,反正她对同样聪明能干的妈妈很好。妈妈也和奶奶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她们朴素的心里共同想的是父亲她们最亲的人!

  现在,我每次回家看望奶奶,奶奶都舍不得让我走,眼巴巴地看着我。前两天我去看望奶奶的时候,奶奶一个人坐在炕头,我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在思索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心里一下子就被悲伤笼罩,尽量装出一副自然高兴的表情,陪着奶奶说了许多许多的话,回忆了之前的许多事情。终于,又要走了,我都不忍心说出来,但是,我必须得走了。奶奶她要送我,我当然不让她送了。她就说其实她是想在巷堂口转一会儿,她一个人一整天一整天的过日子也心急。我就陪她慢慢走到巷堂口,找了个小小的水泥墩,铺上她拿的小垫子,放下拐棍,缓缓地坐在了水泥墩上面。奶奶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我还想给奶奶说一些让她注意身体、早点回家去之类的话,但是,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喉咙也像哽着鱼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还害怕再多待一分钟,眼泪一定就都流出来了。只好匆匆离去,那一刻,我真的好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我都能感觉到奶奶投在我身上热切的目光。现实为什么会如此残酷,我为什么不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呢?奶奶的晚年,多么需要有她心爱的孙女陪伴啊!我为做不到这些而痛恨自己。只有爸爸,每天晚上都在陪伴奶奶,也只有爸爸做到了孝义!我有的只是惭愧!

中学作文 篇2

  我要唱一支动听的歌留给明天,让人们知道我生活的悠扬与快乐。

  我要跳一段炫目的舞留给明天,让人们知道我生活的婀娜与青春。

  而这一切真的可以留给明天吗?画作会遗失,歌声会飘逝,舞蹈会停滞。还有什么不会消失?我们可以留给明天的究竟是什么?

  你爱唱歌,但你可能会忘记今年的金曲将颁给了谁;你爱足球,但你可能忘记今天的足球先生是谁;你爱读书,但你可能会忘记,离家出走的是觉新还是觉慧?

  而你怎会忘记,小学的时候,是哪个老师在下着小雨的夜晚,陪着你等待晚归的父母,还把身上的衣服披在你的身上。你更不会忘记第二天老师嘶哑的声音和亲切的笑容。

  而你怎会忘记,初中时参加朗诵比赛,自己在台下紧张得脚都转了筋,好朋友握着你的手对你说:“别怕别怕,你就当台下坐的全是青蛙!”你怎么也忘不了通过朋友的手传过来的温暖,还有她那丑得要命的鬼脸。

  而你怎会忘记,独自在异乡的`路上,忍受着闷热与晕车的煎熬,同座递过来的一包纸巾,还有一瓶清凉的矿泉水,还有附赠的充满善意、鼓励与温暖的笑容。

  是的,这一切你都忘不了,也不能忘。

  我们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老师、朋友、陌生人与我们或是擦肩,或是相处一段时间,而有的人就如同过眼云烟,随风飘逝,不留下一点点痕迹,而有的人就成了我们心目中的烙印,时时让我们回忆,让我们温暖。

  这一切与相处时间无关,与认识与否无关,让我们记住的,是那些在我们心中留下温暖回忆的人。

  是的,是“温暖”。这才是永不消逝的东西。这,才是我们可以留给明天的东西,为荒漠种上一棵树,为灾区捐上十元钱,为盲人引一段路……正是这一点一滴的温暖,汇集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这能量不只能温暖今天的我,明天的你,后天的他,这能量可以永远的传递下去,一直到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我们可以留给明天什么?

  要留温暖在明天。

中学作文 篇3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到了一本好书,使我感慨万千,读过后荡气回肠。这本书的名字就是——城南旧事。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儿时在故乡北京经历过的记忆犹新的事情。

  文章里字字句句透着京味,让人在觉得有趣的同时又充满新奇;在文章的最后,又用了那么一个感叹式的结尾,让人在回味中又略带忧伤,在忧伤中又为主人公的成长而感到兴奋与激动,在品味之余,又多了一点恍惚。一本书读下来,既让人在跌宕的情节中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又让人觉得心中五味陈杂。真像是一位厨师,让人枯燥的文字中感到文字的佳肴也是那么的可口。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一些道理。

  成长的价值不是在于结果如何,而是在于过程是否有意义。如果成长的过程是残缺的,无意义的,那么,即使结果再完美,再称心如意,成长也是一个无意义浪费时光的举措而已。没有意义,没有感慨,没有收获,没有坎坷,这样的成长。。

中学作文 篇4

  人对于生活过和居住过的地方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当身居其中时,它是极其自然的存在,看来看去,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生活,不会去留意它。拉开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它常以某一具体或单一的表象,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譬如,阁楼可能是以一束穿透玻璃瓦的光线存在,屋子是以一片延伸出窗棂的瓦檐存在,再大的空间,或许只是以一条青石板铺成的石阶存在……

  小时候,除了自己的家,我长时间居住过的地方就是大湾里了,而大湾里始终以一间茅屋的印象,存在于我的记忆里。

  从冷湖山脚上山,有一条狭窄的山路,掩隐在毛栗树和松树之间。寂静的山路沉睡在松针和落叶下面,等着脚步声把它惊醒。从山脚到山腰,不说十八弯,也有个九弯十弯,在四面山岗围拢的一片空间里,就是大湾里了。

  贫瘠而单薄的土地上,睁眼所见,是松树,松树和松树,当然,这一片松林,多多少少还是给了大湾里一派生气。大湾官塘水库,在夕光里,波光粼粼。风,从山岗掠过,肆无忌惮地掀起松涛,一浪一浪,也也从不会忘记去掀一掀屋顶的茅草。山弯里,水塘边,茅屋零零落落。大湾里人,吃着红薯丝饭,操一口乡音特别浓重的温州话,居住在茅屋里。

  我跟着外婆在田埂间,野地里寻着车前子,薄荷草,六月雪,仙鹤草……许许多多她说是草药的草,我也跟着外婆走进每一间茅屋。茅屋里的人从不叫我名字而唤我“英的囡”,他们迎我一张笑脸,裸露着牙床,笑得没遮没拦。

  大湾里人居住着的茅屋跟外婆家的茅屋没有两样,空间不大,里面黑咕隆咚,最醒目的是那口柴灶,家家户户都老大老大的,仿佛有着足够的煮食。在那些年,除了红薯丝,他们又有什么东西可以煮呢!一口大灶,大的怕是他们心底的期盼吧!

  我能跟在外婆屁股后面进出这些茅屋里的时候,外婆家已经住进三大间亮堂的瓦房里了。外婆家的茅屋以一种闲置的状态,存在于瓦房后面的一排冬青树下。黑咕隆咚的茅屋中央,一堂烧得红彤彤的火炉,和外公咧开掉光了牙的嘴的笑脸,就是我所有在这间茅屋里面的生活的印象了,除了这,我好象就再也想不出其他了。当然,就凭这一点,我确信年幼的自己是在茅屋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

  就是这样一间闲置的茅屋,陪伴过我多少的时光啊!

  外婆扯着嗓门唤我吃饭的时侯,我正在冬青树下的茅屋里拌着我的家家饭。大湾里的孩子,如果没有让他们的父母捉着差使,肯定会聚集到冬青树下的茅屋里来的。我手里彩色的水果糖包装纸,印着绿字的客车票,各式各样的香烟盒子,一方格子手帕。。。。。足以让他们眼神定定。我会在一声声“姐姐”的呼唤中,慷慨地把我手里的小东西,分送给他们,同时也分派他们去拍几颗苍蝇喂食门槛下的那窝蚂蚁,爬上冬青树灰白的树干掏掏枝桠间的鸟窝里有没有蛋,把外婆种在地里的玉米掰一个来,拣几片破碗和破瓦片……在茅屋里废弃的大灶上办起我们的家宴。

  外婆喊过三声后我再不应声,就会摇摆着她的八字步,走到冬青树下,对着茅屋问,“你中午就吃这个了吗”“哎!”“那不等你了!”我知道外婆不会马上走开的,她一定又是站在冬青树下,对着茅屋,嘟哝一句,“留你不住了!”然后双手撑在腿侧,仰头,在冬青树里,张望,张望,常常这样。很多次我也站到冬青树下仰头张望,除了穿透枝枝叶叶的细碎的阳光和偶尔落到脸上的一垛鸟屎,我什么也没看到,外婆在看些什么呢?

  茅屋前的冬青树,临近夏天,就开出一树粉白色的细花,一簇一簇,不过它的繁华总还等不及细述,一夜之间,就凋零了一地。冬日里,冬青树依旧葱翠的枝叶间,挂满一串串绛红的果子,大概是因为不能吃的缘故,我几乎都不会去理会,惟有那一群一群黄嘴的乌鹊,整日地栖上枝头,闹喳喳。

  大我一岁的小表舅,手里拿个弹弓,整天跟在我后面。有一次他弹下一只乌鹊想跟我换弹珠,我却要他叫我一声姐姐,大大小小的孩子里就他没有叫过了。他始终憋着嘴不肯叫,僵持中我的手打到了他的脸上,刚好让走过的外婆看到,外婆跺着脚数落我,说我是个没大没小的人,并把我一个人反锁在了茅屋里。我的小表舅一直趴在茅屋的窗沿边,肉肉的脸憨笑着,陪着我,当然他也始终坚持没有叫我姐姐。

  在乌鹊一声一声的啼叫中,在外婆一日一日的张望里,冬青树枝繁叶茂,冬青树下的茅屋是一年一年地破败了。当茅屋顶背负着前一年冬季的雪,轰然坍塌,原本黑咕隆咚的屋子,顿然空荡而亮堂。我是如此的欣喜,接下来我又该如何来重新筹划我的这片领地呢!我的外公握着毛竹烟管叹道,“没了!没了!”我的二舅、三舅、四舅跑过来看看就走开了,说“没了就没了!”我的外婆站在冬青树下,又是一阵张望,说,“你妈就是从这里嫁出去的。”是啊,我的母亲就是从冬青树下的茅屋里走出来,走到父亲家的`庭院里的。

  我母亲的出嫁在大湾里是一次小轰动。

  大湾里茅屋里的人全都涌到冬青树下来了,看茅屋里的囡嫁到大院里,他们的眼里有迷茫,有羡慕,有希翼。母亲穿着红色的灯心绒包棉袄布衫,走过大湾官塘水库,水面上依旧波光粼粼,走过山岗,山岗上还是松涛阵阵,茅屋在她身后,越来越远。我的外婆向我描述着母亲出嫁的每一个细节,就像说着一段戏文,给了我足够想象的空间。

  说戏文,我的外婆是最最在行的。十八岁之前梨园的生活经历,让她有了绵绵不绝的谈资,忠孝情义,娓娓道来。我常常想,像我外婆这样高大的身躯和摇摆的八字步,在戏台上,除了挥舞着刀棒跑着龙套,还会有什么角色适合她呢?我又想,假如我的外婆是戏台上挥舞着水袖,万般娇媚的佳人,她会走进这间茅屋吗?那么,这间茅屋与我还会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吗?

  当然,想归想,我所知道的是,外公的诚实和勤劳让我的外婆信赖终生,她卸下脂粉,走进茅屋,在外公身体过早地衰退之后,坦然地承受了生活的艰辛……

  于是有了后来后来的我,有了我关于这茅屋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