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作文

时间:2022-04-26 12:46:54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初三语文作文集锦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语文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初三语文作文集锦5篇

初三语文作文 篇1

  语文,你是那独特的方块字,一横一竖是你的衣服。殷商时人类发明了甲骨文,使人类拥有了能用来作为传递信息的另一种手段。经过了数千年的时光飞逝,你也换过了几套华美的礼服,穿上了一身简练干净的休闲装——简体汉字,你由此变得更加清新自然。

  语文,你是那优美的词藻,“秀丽”“婉约”是赠给美好事物的礼物;“幽默”、“可爱”是你对人们的`称赞。当然,你也憎恶丑恶现象,“愤恨”、“讨厌”是你发泄自己感情的方式。

  语文,你是“唐宋八大家”等历代骚人的挚友,你是柳公权、王羲之等墨客的亲密合作伙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你对大好河山极致的赞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你坚贞不屈的品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你表达亲朋挚友之间深情厚谊的最佳途径。历史上有“行书”、“草书”、“楷书”、“篆书”等各种字体,把你与生俱来出众的美彰显得淋漓尽致。

  语文,你使鲁迅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使冰心编成了《繁星.春水》,使巴金作出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使中国有了《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使明朝的永乐皇帝编成了《永乐大典》,使吴敬梓抨击了封建制度,使李汝珍揭露了当时的世间百态。

  语文,你使中国拥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名诗佳作,使中国出现了大批的文学艺术的创作者,使中国,这个历经数千年历史变迁的文明古国变得更加充实,富有内涵。语文,你赋予中国的财富是无与伦比的,你使世界了解了中国,也使中国走向了世界,并变得丰富精彩,使我们能够有完美的视觉享受,也使我们的生活因此而更加多姿多彩。我爱你,语文。我爱你,精彩语文!

初三语文作文 篇2

  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

  然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

  语文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 苦海无边,何处是岸?勤奋是舟,规律做桨;老师导航,顺利抵港!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

  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

  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细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

  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师“点拨”的道理。 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的外在表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不再代替你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有个性:思结果,成一家。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当然,这里的“个性”,从狭义讲,是指语文学习规律的系统化、个人化,也即形成有每个学生自身特色的语文学习理论,即所谓自成一家。

  这就必须:首先建立元认知策略,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感悟流程的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强化有效的正确的习惯,纠正无效的错误的做法。其次是学会总结反思,通过计划总结的方式,课堂笔记的方式、作文后记的方式、试卷分析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理性思维的层次。其次是学会交流共享,通过课堂发言、同学交流师生讨论的方式,吸收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有益的指点;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经验的表述方式及实质内容。

  最后学会实践检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通过实践检验,我们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我们更应该善待失败的苦涩,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经验,也是形成个性化语文学习经验的必然历程。 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从历史科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科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科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科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读者》学人文关怀,从《南方周末》学政治敏感,从《奥秘》学科学幻想。③跳出时空环境学语文。这就是所谓的远程学习、网络学习。举凡“科教频道”的《希望英语杂志》、《百家讲坛》等栏目,还有大量的学习网站,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初三语文作文 篇3

  笔者素来不认同某些小打小闹的所谓“文学”,往往是用时下流行的题材,穿插几句摘抄过来看似有意义有深意的言论,装模作样胡诌一通,再落下一个“高贵冷艳”的结尾,便以“文人”自居,殊不知,这语文是惹不得的。古往今来,杜甫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诗句,鲁迅言辞犀利,用词精准的杂文,又有哪一个是胡编乱造呢?善于用语文的人,笔便是最有利的武器。然而那些搜尽肚肠也写不出个所以然的人,笔杆子握在手里也像是左撇子拿右手持筷子吃面一般,不仅姿势别扭,怎还打肿脸充胖子自命一句“文人”呢?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家,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各个朝代的轮换替代,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文化。唐朝有唐诗,宋代有宋词,元政有元曲,汉时有汉赋。诞生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幸福的,信息高速的现在,我们可以毫不费力从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将上下五千年的语文一览眼底。

  语文,乃国家之根基。她从我们的脚下破土而出,从我们的窗边抬头来看,她是老人,她是青年,她是少女,她是婴儿。好的广告词是语文的功劳。广为流传的故事同样有语文在其中穿针引线,我们尚在襁褓时就开始呀呀学语,学的也是语文。莫说文理分科,理科生就可以弃语文于不顾吗?!你生活在这个国家,与他人来往,谁不更加赞赏谈吐优雅之人?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创造出来的汉字成千上万,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全部知晓,组合而成的句子更是千千万,如何说得语文是不经学习就能随意应用的?如此轻视语文者,便是还未抬头来好好看这个世界的人,虽不是白丁,却也算不上鸿儒了。

  笔者尚且年轻,不知文学创作之艰难,也不精诗词之才,但语文之意,还是略通一二。语文常伴我们左右,它不是文字也不是语文,但语文中有文字,也有语言。现今仍有学者愿意穷尽一生去研究她,说明语文魅力不逊其他,也愿国人不要看轻语文,当语文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时细细领略,方知文化之深,世界之大。

  小生不才,落字八百,其意浅薄,望阅文者还勿见怪。至此,深深感谢。

初三语文作文 篇4

  愤怒地甩门而出后才惊觉,走出这个曾以为是一生避风港的家,偌大的世界竟无我容身之处。惶惑中,我想起了母亲,迎着黑暗,顶着悲风冷雪,踉跄的我敲开了母亲的门。

  穿着母亲的睡衣,依偎在母亲身边,一种久违的温暖与安宁缓缓流遍全身。"你好久没跟我这么亲了。"母亲的一句话使我泣不成声。我就像一只小鸟,翅膀硬了就迫不及待地飞向更为广阔的天空,受到伤害才记起母亲的好。我愧疚地搂着母亲的腰,儿时的记忆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远在新疆,母亲带着体弱多病的我艰难度日,那时候,我常常会不争气地半夜发起高烧来,母亲就要背我到几里外的诊所看病。记忆中有一段路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周围是空旷的农田,偶尔冒出一两个插着白幡的坟头,在黑夜里显得更为阴森恐怖。也许是感应到了母亲的紧张,每走到此,熟睡的我都会被惊醒。母亲就唱儿歌、讲故事来分散我的注意力。我紧紧搂着母亲的脖子,在晃晃悠悠中再次进入梦乡。

  看病回来,无论是半夜几点钟,母亲都不睡了,她把温度表一直夹在我的腋下,每隔几分钟拿出来看一下,直到我完全退烧,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天刚放亮时,母亲就起来熬米粥,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听到有人在耳边轻声唤我,接着感觉自己被轻轻抱起。我睁开眼,看到母亲一手揽着我端了碗,一手拿着勺子,舀了一勺粥在唇边吹了吹,送到了我的嘴边。时至今日,我都忘不了那碗粥的味道,更忘不了漆黑的夜里蜷在母亲背上的感觉,那是我童年最依恋的地方。

  第一次离家读书,是在百十里之外的寄宿学校。记得开学那天,母亲细心地帮我打理一切,当她含泪离去后,我所有的坚强顷刻间土崩瓦解,无助的我跑到校园外的围墙下痛哭流涕。那时,我天天盼着过大星期,回家的行李几天前就收拾妥当。后来才知道,期待那天的不止我一人--母亲早把我的归期用红笔醒目地圈在挂历上,很早就去赶集,买菜、割肉,做很多我最爱吃的,床铺也晒得暖暖的。可惜,我那时还不能体会母亲的心情,只想着家里的伙食比学校好,我心里还很不平衡呢。事实上,母亲一个月不见一点晕腥,才省下了那一天的伙食费。一旦想起这些,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深深的愧疚积在心底形成淤血,至今不散。

  随后的我参加工作,为人妻,为人母,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羽翼渐丰的我只顾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向往的生活,丝毫没有想起去安慰母亲的不舍和痛楚,可宽容的母亲仍一如既往地待我。我过月子时,十月的天,风已凉得刺骨,不会骑车的母亲早上步行来我家,晚上再离去,三十天没有一天间断。洗衣做饭、洗尿布、烤尿布、抱孩子、照顾我,母亲忙得像个陀螺,在我整个月子里她没有安安稳稳吃上一顿热饭。现在想来,让双鬓斑白的母亲如此劳累,如此牵挂,我于心何忍。为了不让母亲看到我的泪眼,我把自己更深地埋进母亲怀中,小小的心里除了感动与自责,生平第一次懂得了心疼的滋味。

初三语文作文 篇5

  雨的功过,不可断言,只能唠叨一些细细道来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请站在科学的角度讲述雨的别样情形。

  1.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古时的大禹治水,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1)梅雨:

  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常有大到暴雨。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

  (2)钱雨:

  ①现象:

  说到钱雨。人民日报登载的材料中,叙述“一九四年的一天,苏联高尔基州突然下了一阵带有大量古老铜钱的雨,人们把这种雨叫做铜钱雨”。而在我们中国,这样的例子就很不少。据南北朝时代的任昉在《述异记》一书中载:“周时,咸阳雨钱,终日而绝。”“王莽时,未央宫中雨五铢钱。”

  “汉世,颖川民家雨金铢钱。”又据《宋史》《五行志》载:“绍兴二年七月,天下雨钱,或从石甃中流出。”明代的《稗史汇编》也有这样的记载:“成化丁酉六月九日,京师大雨,雨中往往得钱。”可见钱雨并非奇事。

  而且,我们还知道有金雨。《竹书纪年》载:“夏禹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后来任昉也写道:“先儒说:夏禹时,天雨金三日。古诗云:安得天雨金,使贱同如土。是也。”他在《述异记》中又写道:“周成王时,咸阳雨金。今咸阳有雨金原。”“汉惠帝二年,宫中雨黄金、黑锡。”“汉世,翁仲儒家贫力作,居渭川,一旦天雨金十斛于其家。”象这样的金雨不知道外国是否也有。

  还有五谷雨。任昉说:“吴桓王时,金陵雨五谷于贫民家、富者则不雨矣。”照他这么说,好象老天爷居然也会区别贫富似的。这当然是一种附会。宋代刘敬叔的《异苑》

  又载:“凉州张骏,字公彦,九年天雨五谷于武威、炖煌,植之悉生。”在五谷之中,有降稻米的。如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载:“惠帝三年,桂宫、阳翟俱雨稻米。”也有降黍的。崔豹又写道:“宣帝元康四年,长安雨黑黍。”《宋史》《五行志》也说:“元佑三的六月,临江县涂井镇,雨白黍;七月又雨黑黍。”同样,《元史》《五行志》载:“至元十一年十月,衢州东北雨米如黍;邵武雨黑黍,如芦穄;信州雨黑黍,郡邑多有,民皆取而食之。”又有雨粟的。崔豹说:“武帝建元四年,天雨粟。”“宣帝地节三年,长安雨黑粟。”当然也有雨麦的。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载:“汉武帝时,光阳县雨麦。”在各地县志中还有许多同样的记载,我没有一一去查阅,这里就不列举了。

  如果只看上面所举的几部书,我们还不能完全发现其他各种下雨的趣闻。其实二十

  五史和笔记小说中的材料,多至不可胜数。随便再打开《汉书》《五行志》,其中就写道:“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叶相胶结,大如弹丸。”这大概可以叫做草雨吧。

  此外,崔豹还说过:“汉帝永和中,长安雨绵,皆白。”又说:“宣帝元康四年,南阳

  雨豆。”《宋史》《五行志》也载:“元丰二年六月,忠州雨豆;七月甲午,南宾县雨豆。”这些绵雨、豆雨等等例子可以说明,下雨的时候,能够随雨下降的东西还有不少,决不止于我们所说的这一些。

  ②原因

  那末,我们应该怎样解释这类现象呢?这些是神怪现象吗?显然不是。这些现象实际上都是由旋风所引起的。旋风又叫做回风,古人早已知道它的厉害了。

  明代《管窥辑要》一书,引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的话说:“回风卒起,而圜转扶摇,有如羊角,向上轮转,有自上而下者,或磨地而起者,总谓之回风。”当回风刮起的时候,飞沙走石,平地而起,直冲到高空中去。因此,地面的东西往往会被刮到天上,刮到很远的地方,然后又落到地面上来。这样就形成了所谓钱雨、金雨等等奇怪的现象。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产生,道理却很简单。

  我们走到郊外旷野去,常常看见一阵旋风卷起沙土,变成一条黄色的飞龙。据说,人要是处于这个龙卷风的中心,就非常危险。甚至天上的飞鸟,如果碰上这股龙卷风也逃不了。所以,《宋史》《五行志》说:“庆元二年十二月,吴县金鹅乡铜钱百万自飞。”这当然是被旋风刮跑了的。《续文献通考》载:明代“洪武八年,库钱飞。时南台民家屋上有钱,竖立瓦上,各贯以竹,或得一二十文,皆库钱也”。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也写道,“涿州旧有塔在桑乾河中,名镇河塔。嘉靖元年,塔崩,内有古钱,皆飞空如蜨。”把这些记载同前面所举的例子连起来看,问题的真相就表现得非常清楚了。

  从下雨的趣闻中,我们不难知道,有许多离奇古怪的现象,只要仔细研究,其中都有一些道理。因此,我们对于古人遗留下来的各种记录材料,甚至包括许多神怪记录在内,也不要随便一概抹杀,而要从中寻找有用的东西。

【初三语文作文】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作文11-03

初三语文作文15篇11-10

初三语文作文 15篇04-18

【精品】初三语文作文九篇06-12

【推荐】初三语文作文九篇06-21

关于初三语文作文六篇06-19

初三语文作文合集八篇07-09

初三语文期末试题05-14

初三语文的教学反思06-23

【实用】初三语文作文合集五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