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读后感

时间:2023-10-27 08:01: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时间简史》读后感精选(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间简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间简史》读后感精选(3篇)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1

  在阅读《时间简史》前,我首先查阅了有关霍金的资料,在此之前,我对霍金的了解仅限于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伟大人物,查阅资料后我得知,霍金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21岁时患上一种叫做“卢伽雷氏症”的病,导致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只能靠轮椅进行一些简单的行动,他不能写字,看书也只能依赖一种可以自动翻页的机器。但这仍然不能阻止霍金对科学的探索,对知识的渴求。霍金凭借超强的意志力,在其研究领域—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被授予“英国荣誉勋章”、“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等荣誉。而《时间简史》是霍金在1988年的科普著作,探索了生命的起源和归宿。

  这本书中通过列举哲学家亨利希奥勃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尼古拉哥白尼、伊萨克牛顿等科学家的论点来论证时间、空间、宇宙图像等内容,深入浅出的介绍了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并且通过大量的科学论证来解读我们常说的时间、空间等古老问题。

  我印象最深也是最感兴趣的一部分是霍金在书中提到,何为时间。我们现在对时间的表面性理解就是分、时、周、月,这就是时间,可是在此之前,我们如何规定一个小时究竟有多长?一周为什么分为七天?我们自以为知道的会更多一些,而我们对宇宙究竟有多了解?我们又是怎样知道的这些平时张口就来的道理呢?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第一天是从何算起的.,在此之前又发生了什么?而时间的本质又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写过一本书,名为《论天》;书中有说地球是一个球体,而不是一个圆形,这个结论的论据其一是月食,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在运行过程中,在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则月食形成,因为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始终是圆的,这种情况只有地球本身就是球体的情况下才会成立,若地球[]是一个平板的圆形,地球在运转过程中运转到一定位置便会形成长长的椭圆。第二个论据则是希腊人在全世界旅行途中得知,他们在越靠近南方的地方观察北极星,北极星就会越靠近地平线,若在赤道上观察,北极星则刚好在地平线上。看到这个地方让我想起中学时老师举过一个例子:站在大海边,远方行驶过来一艘轮船,我们一定是先看到船帆,然后再看到船身的,我想这也是一个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很好的论证。

  我不是一名理科生,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名词都要查阅资料才会理解,没有阅读小说时的一目十行,而是逐字逐句仔细翻阅,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时间简史》的浓厚兴趣,黑洞、虫洞、时间箭头……每个词语既陌生又熟悉。《时间简史》最厉害的地方在于霍金用非常浅显易懂的字句把如此深奥的知识展现给我们,不像其他科普类书籍阅读起来非常吃力,让我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对时间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知,而不仅限于数字化的表面认识,而是通过宇宙的起源和命运对古老的“时间”问题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我想我还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我也相信每一遍我都会又有全新的认识。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2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想换一本书来写读后感,不是不喜欢,而是这本书超出我能力范围太多了……你要是问我:“唉,你觉得《时间简史》里哪种理论最有意思?”就好比问一头大猩猩:“唉,你觉得我手机里哪个游戏比较好玩?”回答你的必然只有满脸大写的懵。

  其实我在看完第一章之后,就已经深有感触了,不是震惊,不是佩服,是疑惑。原因有二:一方面在我在怀疑自己和霍金大大同为人类,为什么他懂那么多,我简直如白痴,到底是不是发育的时候少长了名叫大脑的东西;另一方面在怀疑到底是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我没有悟得其中真谛,还是我空活了十几年可能学了一门假汉语,才导致明明每一个文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却难如外星文。

  如果写到这里还拿不出来点干货,就会让我虽然已经较明显的凑字数显得更加明显。好吧,在《时间简史》中,头脑超人的霍金大大的文风却走的是低调的亲民路线,他力图以咱们凡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宇宙爆炸和重生等高深理论,一点都没有知识分子的傲娇气质,用的比喻和借代的事物都是身边平凡之物,将高端的物理学降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点令我大为佩服,但随即发现还是读不懂……但它还是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我对物理学、宇宙以及时间本身的观念。

  书中第三章《膨胀的宇宙》,讲的是宇宙从微量的原子迅速膨胀到爆炸,然后万有引力再把同种物质吸引到一起,然后再炸、再吸、再炸……我们今天的宇宙就是被炸了成千上万次形成的(心疼宇宙一秒)。因为宇宙是炸一次大一次的,所以我们亲爱的宇宙在被虐的同时,无限扩张着自己的疆土,到今天现在甚至下一秒都是,突然觉得《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句形容人类真的好贴切,苏轼他老人家也真是意外地有远见呢!

  作为一个用尽自己一生一世也要将唯物主义供养的人,我从小到现在却一直痴心妄想着回到过去,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时间旅行。《时间简史》既给我一份打击,又给了一份希望,打击是因为根据爱因斯坦E=m的公式,越接近光速的物体质量会越大,所需推动它的能量就越大,你的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时,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无限大。所以你的时光机还没完成预热,发动机就因为燃料不足而熄火了。所以在排除神奇外星老司机开UFO带我飞的可能后,就只剩通过虫洞一条路了,这也是现在阶段唯一可能的情况了。排除虫洞中那大到不可思议的引力的影响,不确定性还有两点:一是虫洞连接的.是另一平行宇宙还只是受引力弯曲的同一宇宙,换句话说就是你旅行后看到的将是另一个世界的你或以前的你;二是通过虫洞旅行,那么“这位空间旅行者可以利用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虫洞,作为从事件A到事件B的捷径,而后通过一个运动的虫洞返回,并且在他出发之前回到地球”(引号内摘自《时间简史插图版》P202图10.5),那么你会在旅行前看到已经回来的你、一分钟后的你、五十九秒后的你、五十八秒后的你、五十七……理论上可能存在无限个你同台竞演,场面乱到飞起。虫洞旅行虽然感觉各种不靠谱,但起码还是给时间旅行一点希望的吧。

  《时间简史》让我看到了比言情小说更虐的文字,在让我对物理的认识更进一步的同时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无止境。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根本不值得骄傲,努力学习吧,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3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爱因斯坦在发现广义相对论以后,曾经竭力寻找一个理论,以使得令人讨厌量子论不再这么随意。我也曾经讨厌那种基于统计学的偶然性,那时候我相信世界是一部完美并且严格的机器,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我对那些试图证明世界绝对准则的人和文章怀有很大的兴趣。霍金预言20xx年左右人类能够发现绝对真理--数学上的,所以我也想看看他写的这本通俗读物。

  我是一个奇怪的人,充满矛盾。我希望上帝不玩骰子,可现实教育我上帝就是个赌棍。

  我喜欢时间这个概念。我认为人存活依靠的是大量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在时间上看上去是离散的,不连贯的。(显然,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但物质被证明并不是无限可分的!我这个想法真可怕,我害怕会损害一切和空间时间有关的定理。因为那些定理中,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的,是理想的数学状态。好在霍金说,物质的不可分是因为我们能提供的能量不够大。)在数学意义上,我们走过的时间显然是无限个点连起的连续直线,但我们却只能存活在某些明确标出的点上。换句话说,那些被我们抛弃的点是时间的渣滓。每个人的坐标点不尽相同,但有些历史事件却显著地成为所有人或一群人存活的凭籍--那被茨威格形容为聚集在避雷针尖的电荷。在霍金的描述下,因果关系明显存在,但是被扩大到光速以内。这种宽容的宿命论带给人无穷的遐想。

  是不是会在某一天,所有的理论都被证明为正确的?

  时间作为一个活动的直线轴看上去和沉静的空间相异。其相异性在于--任何生物都倚赖时间,不论是一维、二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生物。

  对于宇宙的有限无界的概念,爱因斯坦早就构想过。他用了一个很简单的说法:能量应该守恒。如果宇宙是无限的话,能量会源源不断地流失,于是熵必然减少--这在他看来是不可能的,尽管热力学第二定理是一个非常局部的定理。唯一能够保证能量守恒的概念就是宇宙是有限的,并且是无界的。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是先哲对宇宙作出的精准描述。

  其实时间作为一个坐标轴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了。我们不论干什么事情,总会看看时间。关键在于,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自在的直线。时间和空间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形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里,这是一个四维的球体,球面是无界的。可怜我无法想象一个四维的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按霍金的说法,其实有十维。这让我浮想联翩。我想到古代神话:九重天+时间。

  另外,佛教说:三十六重天,十八层地狱。似乎与九有关的倍数都有很大的魔力。

  书里比较吸引我的令一个说法是“空间和时间变成动力量。当一个物体运动或一个力作用时,它影响空间和时间的曲率;反过来,空间--时间的结构影响了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方式。空间和时间不仅去影响,而且被发生在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所影响。”

  这段话看起来,似乎说得和全息论是一个道理,但是前面的光锥理论明显和这个理论有矛盾。这使我很困惑。

  后来我才发现,光锥是从狭义相对论推出的;那段话是从广义相对论推出的。

  也就是说,从局部理论推出的定理也只适合于局部讨论。这本书提供的不是终极定理,而是对宇宙的一种科学意义上的看法。

 

【《时间简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时间简史有感04-29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4-05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4-03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范文04-06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范文04-12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5篇01-26

时间简史读后感09-01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09-01

《时间简史》读后感06-24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