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雷雨》读后感

时间:2023-12-04 11:26: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高中《雷雨》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雷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雷雨》读后感

高中《雷雨》读后感1

  一个凄静的夜晚,我来到了周公馆前,踟躇,犹豫,我是否该进去看她——一个同时失去儿子和爱人,又失去丈夫的女人?

  敲开周公馆的大门,一个女人从走廊上静静走来,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圆的暮色里,散发着犹豫的芬芳.

  “你来了,随便坐.”

  自从周朴园的和侍萍相继死去后,我成了她最好的朋友.虽然每次她的话不多,但我从她大而灰暗的眼睛里已经看出这个曾经近乎疯癫的女人的心慢慢地死去。

  “想通了,便不在痛苦。”

  这个可怜的女人。曾经的敢爱敢恨,曾经的强烈反抗,曾经的叛逆挣扎,在她的.身上都已找不到半点痕迹。

  她是这个年代里唯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现在……不知道当她回忆自己曾说“我不好似周朴园的妻子,不好似周冲的母亲”时,会有什么感想。

  “我那么,可他却从未爱过我 。”

  真的很为她鸣不平,她是个最令人怜悯的女人,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当周萍试图带走四凤时,她再也忍不住了,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和自己的仆人私奔,任何女人都是受不了的。爱恨交织烧毁了她的思想,她只剩下一具充斥着仇恨的躯壳。妒火和仇恨驱使她一一个庸俗女人的方式去报复周萍,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儿子来达到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目的。我看不起周萍这样的男人,他不配拥有繁漪的爱。天真的繁漪以为周萍真的爱她,真愿意陪她到天涯海角,厮守到天荒地老,爱她到海枯石烂。当繁漪把自己的一切——性命,名誉交给周萍之后,她就什么也不顾了。可是周萍太让她失望了,一个男人不能为他的爱负责那还算什么男?人?为什么他不能抛弃封建伦常的羁绊呢?虽然繁漪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违背了一个母亲最基本的天性,但我会流着眼泪哀悼这个可怜的女人,我会原谅她。

  “太太,请喝茶。”仆人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

  “太太!”“太太!”“太太?”

  面前的繁漪闭上了眼睛,她真的累了

  她去了,但像她这样的爱,遗世独立,至净至美,淡雅清芬,永远令人迷醉神往。

高中《雷雨》读后感2

  这出悲剧故事里的人物丰富而又复杂,每一个都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例如身为一家之主的周朴园,虽然看似是位成功的社会人士,拥着富贵人家的家世并带着不可忤逆的威严,但他却也是所有罪恶与悲剧的根源。无论是在感情上或是公事上,他总是将烂摊子推卸出去,然后继续摆出良善的姿态高高在上。在他心里,名誉和秩序永远都在首位,直到故事最后,年迈的他才露出绝望处的那份幽然神伤。

  属于下层阶级的鲁侍萍,年轻时曾与周朴园相恋,生下两个儿子,后因身份低下而被周家赶出家门。她是剧中悲剧的导火索,同时也是旧时代不平等爱情的受害者,坚强的个性让她得以熬过人生艰苦的岁月,一心期望自己的无私奉献终究有天能获得回应,但也因为她默默地吞下所有的责任,间接地加深子女们的苦痛。

  周朴园的儿子周萍,是个矛盾、懦弱、胆小的人,他敬畏着自己的父亲,厌烦着来自继母周蘩漪病态的恋慕,只能压抑地苟活在周家,心心念念期盼逃离到远方,却又因爱上女仆鲁四凤,让他寻回了生命的曙光。只可惜命运的捉弄,在无奈的事实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死亡来为自己解脱。

  周萍同父异母的弟弟周冲,在《雷雨》郁热的氛围里,就像是个不调和的谐音,他对社会和爱情充满理想与憧憬,从里到外表现出如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因为他的单纯和无辜,大大衬托出了《雷雨》的明暗。他真心喜欢四凤,所以当四凤受不了现实的打击夺门而出的时候,周冲是第一个义无反顾跑去拉住四凤的人,却也因此令自己葬身于雷雨之下。同样无辜的人物还有悲剧女主角之一的鲁四凤,她拥有身边人们眼中的最理想的'生命形态,她的青春和纯粹的美丽,让周萍和周冲在灰暗的家中找到了希望,但故事的最后,事实残忍地碾碎了她的一切。

  读完曹禺先生的《雷雨》,回想起里面的故事情节,纷繁复杂的矛盾如同狂风暴雨般向我袭来。黑暗的社会、扭曲的人性、命运的摧残,无一不令人深受震撼。从《雷雨》中不难体会到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悲剧,我们也都从这场悲剧中路过。如今的时代早已不再像《雷雨》中的那样残酷而又昏暗,但那个时代留下来的问题,放到今天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我们究竟是该被命运左右,还是将命运主宰在自己的手中呢?

高中《雷雨》读后感3

  虚伪与冷面是那社会的毒,有人滋享,有人正在消亡……

  ——题记

  纵观《雷雨》我眼前分明突兀“作孽”二字。不公平的命运,无人道的社会让善良的人善良地死去,正义的人正义地消亡,而唯独让那奸诈险恶的人呼风唤雨,坐吃金山。那作孽的日子如“雷雨”般倾狂而至。

  当“爱”已成往事

  周朴园你还记得热恋时的海誓山盟吗?还记得两厢厮守是的甜言蜜语吗?不,当你热血沸腾得要取回一个富家小姐时,那些爱意无半点温热,那些情便以成往事。你无情得将刚生下小孩才三天的侍萍赶出家门。身子正虚弱的她还要拉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这不声明要泯杀那无辜的母女吗?只因你得贪欲让侍萍走上绝路。而上天连一个了结的机会都不给侍萍,她获救并背着那块隐痛的疤清贫度日。随让侍萍把一切都看得很明白而走出那段被弃的阴霾要多少个以泪洗面的日夜。那年那岁她的内心是那般“雷雨”倾狂。天成全了你的无情!

  当作巧重逢时

  天让恩怨重逢。当侍萍已由当年的娇女到如今人老珠黄时,偏又遇到那曾让她恨入骨髓的人——周朴园。周朴园做戏般声称自己纪念着侍萍当年的总总时,侍萍居然被感动了,周朴园的虚伪开始显露。如他果真这么惦记着侍萍,当初为什么那么绝情的将侍萍抛弃,为何不千方百计得找回侍萍。形式上空洞的纪念只如冰冷的纸上行墨没有温热只有险恶。他只是在为自己的罪行找一个唯美的托词,以证明自己是多么有情有义。而他咄咄逼人的破口说出“是谁指使你来的'?!”才回到本真。圆滑疑心浓厚的面目终显。当他面对侍萍,处心积虑来掩饰丑恶时他的内心是那般“雷雨”倾狂。

  当热血遇上奸诈

  鲁大海与周朴园不仅是悲剧的蔓延,又是两种阶级的对立。周朴园丧尽天良的剥削,压迫,与鲁大海矢志不移的反抗成为上代恩怨的再续。鲁大海的耿直与放抗热情让人折服。而在周朴园这老奸巨猾得人面前他却那么稚嫩,天真。一切都由周朴园一手操控,把玩掌中。看来要对付恶势力单有一股热情是徒劳的。当鲁大海得知矿上工人已经妥协上工时,自己遭背叛,他的内心是那般“雷雨”倾狂。

  《雷雨》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对人心的窥视。而它反应的人情冷暖,世道险恶并不是指定格于那个时代。今朝的霓虹高厦间又有多少“雷雨”倾狂而来。

高中《雷雨》读后感4

  一口气看完《雷雨》后我心情着实激动了一阵子,可能是近来沉湎于《理想国》等让人脑抽筋的学术著作,而少看文学作品的缘故。初中时便想看这部书,因为当时“中学生必读课外读物”之类的书目上总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没看,或许是因为我对戏剧不怎么感兴趣。看莎士比亚也会因为那些繁冗的抒情长段而厌烦(当然,也有翻译的影响)。

  不看戏剧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场景布置等段落时时提醒我这只不过是一出戏。《雷雨》也不例外。读到一半时我便想,四凤一定会死,尽管我不愿意她死。因为她是全剧中最无辜,最惹人怜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运(即剧情的发展),又定会造成极好的悲剧效果。结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没想到死的是三个人。周萍是我一直觉得最难演的,因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个悲剧人物,却不易获得观众同情。后来读曹禺的序时,发现他也这么认为。

  我向来不晓得怎么写书评。以来我实在没有那种冷静地读书,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读完一本书通常我只能体会一股模糊、激动、复杂的情绪,笔头想写什么却写不出,闷头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静又重新开始读另一本书了。二来我觉得读文学作品嘛,能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够了,不喜欢那些像高中语文阅读题一样的分析、解构作品的评论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素来对中文系似乎有一种偏见。我觉得中国文化里就讲究一个“悟”字,多读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说:“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钦佩,有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精力,使用了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脚。”

  最让我喜欢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话:“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这让我想到朱自清的“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们。

  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开始构思的。

高中《雷雨》读后感5

  一个故事,酝酿于眼前蝉鸣、蛙噪、雷响的夏日里的郁热的周公馆,一出悲剧发轫于三十年前无锡冬天里那条冰冷的河。他们与周公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雷雨滂沱、电闪雷鸣之下痛苦地寻找着;他们在闪电交加中绝望着与挣扎着;他们在霹雷声中爆发着、疯狂着、死亡着。爱恨与情仇连绵三十年,情感与理智碰撞三十年。

  爱情之纯真与亲情之可贵,在人生旅途中弥足珍贵,让人性之美熠熠生辉。《雷雨》却将之无情地摧残与毁灭。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雷雨》无疑是一部经典的悲剧。两个家,八个人,汇聚于周公馆,一切看似切合,一切实为必然。他们的命运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地勒住。

  对鲁侍萍,周朴园先是动过情,有过爱,赶出家门,而后又怀念不已。相爱源于真情,驱逐迫于门第,怀念基于现实婚姻的不如意。再次相遇之时,却惊恐万分,威逼利诱。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就这样不可思议地交织在一起。“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特立独行的繁漪坚持做自己,被囚禁的心灵在茫茫寻找中迸发,所爱之人即将远去之时,枯竭的心灵迸发出血艳火花,一次困兽之斗,由她亲自导演,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最终撕开了血盆大口,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于是,周萍开枪自杀,周冲触电而亡,繁漪疯了,侍萍痴呆了。亚里士多德说:“悲剧不应该描述罪大恶极的人走向毁灭。”周朴园依然活着,却生不如死,孤苦伶仃地品尝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咀嚼着自己肮脏人生结出的恶果。

  人性牵制于阶级的利益,难以冲破情感的左右,导致必然的毁灭。周朴园如此,鲁侍萍、繁漪、四凤、周冲、周萍、鲁大海也如此,或者是为了摆脱清冷寂寞的生活,或者是为了追求纯粹的.爱情,或者是为了争取阶级兄弟的权益,他们都想主宰自己,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抗争,情感与门第观念发生冲突,情感与利益相互较量,情感与伦理道德彼此对峙,最终却逃避着退让着妥协着,被命运反复撕裂着。“相见时难”?反抗也好,软弱也罢,爱情异化着,亲情裂变着。强大的现实就这样不由分说、无所顾忌地将他们卷入不可逆转的万丈深渊。“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在“雷雨”过后烟消云散般荡然无存,历史悄无声息地翻过一页又一页……

【高中《雷雨》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02-17

雷雨高中读后感01-04

《雷雨》说课稿11-03

雷雨说课稿11-04

《雷雨》的说课稿12-15

雷雨的说课稿12-18

雷雨的句子03-09

《雷雨》说课稿03-24

雷雨说课稿05-08

雷雨的日记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