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

时间:2023-04-15 12:51: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

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1

  看完《孙正义的头脑》这本书,让我完全感觉到这个1957年8月11日出生的韩国“小巨人”“疯狂”起来是多么强大,这是一个真正能让人们感觉到厉害的人物!

  孙正义,那种从小就培养自己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的习惯,正是我们这一辈人所缺乏并且应该坚持的一种习惯,正是他的这份执着,才让他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正是他的这份坚持与不懈,才让这个“小巨人”如今变得这样强大。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成就了互联网无限希望的人,在如今耳熟能详的阿里巴巴、新浪、网易、盛大等大型网站中都留下了孙正义软银的身影。对于这本书,本人感受最深的是孙正义对有效沟通的看重。也许有效沟通算得上是他在商业帝国中无往不胜的得力武器吧。一个企业的群体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包括相互在物质上的帮助、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信息的沟通是联系企业共同目的和企业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的过滤、保留、忽略或扭曲是由接收人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本书带给我对沟通的重新认识,我将把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更好的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孙正义在对下属下达批示时,最后全都要加上一句“马上就要做”的指示。充分体现其对市场反应的高度灵敏。众所周知,市场竞争机会稍纵即逝,需要市场营销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执行力和对市场的超强敏感,即市场营销需要急先锋,不要老绵羊。反观我们现在的工作中,普遍存在“想法太多、行动太少”的现象,各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相互沟通时间之长成了最大防碍执行力的障碍,相关部门之间总希望把营销计划想得天衣无缝才附诸实施,但事实证明市场机会不等人!“马上就要做”从另一个侧面提醒管理人员要放弃那种慢慢完善或事后再追踪的思维习惯,通过马上就要做,可以提高下属的响应速度、可以立即发现问题、当即解决,孙正义先生的“马上就要做”和海尔张瑞敏先生主导的.“日清日高”在管理上有异曲同工之感,两名管理大师站在不同角度诠释市场营销一定要突出一个“快”字的观点!

  孙正义说“高水平的批评能够提高成绩,低水平的批评能够加强忍耐力”,他的做法是一边不断吸取周遭各种意见,进行充分探讨,一边以更出色的成绩为目标付诸行动。人无完人,企业也没有不存在问题的企业,关键是问题能否被发现,发现问题能否有人敢指出来。很多员工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指出问题怕领导会不高兴,反映问题怕领导不理睬不重视,这样一来自然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领导也不是神仙,偶尔犯错也是正常的,有时只是自己一时难以察觉,一般的领导还是能接受合理化建议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敢于把自己看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及时提出来,就是不被接受和采纳,也应一无反顾,不弃不馁,这才是一个员工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为企业提好的建议,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能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

  感谢这本书让我不仅学习到一些互联网业内的商业规则和理念,更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企业需要的富有创造性、独立性、成就感、自我完善的员工,我将以全部的身心和精力投入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任何事情!

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2

  见过孙正义:一个看上去像“疯子”般的矮个男人,一个言行举止完全会令人感觉到的厉害“角色”。他是互联网产业独一无二的造梦人,一个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成就了无数有互联网梦想的人。他一手造就了阿里巴巴、当当网、新浪、网易、盛大、携程旅游网、淘宝网、分众传媒、博客中国、深圳铭万……国内众多IT名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并打下了软银的烙印。他对互联网的狂热拥戴,他在投资哲学上的别出心裁,他在企业扩张中的金科玉律,以及他和中国的不解之缘,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关注过软银:互联网给软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机会,而软银也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事业的迅猛发展。然而,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孙正义和软银的星光似乎暗淡了不少,昔日的“英雄”仿佛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软银仍在坚持,祈愿他另类的思维依然能带来另类的成功。

  今天,翻看着《孙正义的头脑》一书,真是感慨万千。不想评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此时此刻,从书中揣摩一下这样一位“教父”级人物的心思和智慧,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书中,我见到了一个在盛会“场面”上或平时报章媒体中所不能见到的他:一个既充满了勃勃雄心,懂得如何翱翔于高空,又善于脚踏实地的他;一个用激情、信念、个人魅力和慧眼缔造了一个神奇的网络帝国的`他。正如马云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一、决断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

  书中有许多很好的观点,值得学习和借鉴,如“成为行业第一后会自然成长”、“达到最终目标的减法思考”等,不过,我最有感触的一条是“为了员工和客户誓当业内第一”。虽然这堆“老套”中有一些很多书都说过的道理,但这本书对他的语录给予较为充分的解读,并提供了他自己对这些道理的理解与执行的情况。“知易行难”,这本书相当实在。

  他说:“对于其他人来说,创业投资互联网可能是赌博;可是对于我来说,并不是赌博,它是一种信念:我不光把一条腿站进去了,而是把两条腿都站进去了。”只有全情投入,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他的这段话,听上去很“疯”,也是他专注精神的集中体现。

  通常,人们在制订一项计划时,总会采取“首先要做什么,接着再做什么”的加法模式。他的思路则与众不同,他先设定好最终目标,再一步步做减法。“要实现这项目标,就要在达到目标的前一阶段做什么;而要做到这点,又要在它的前面做什么”。这种“倒推”的思路,极具实际意义。

  聪明、专注、勤奋、富有洞察力,造就了这一天才。而坚强、勇敢和远见卓识为他赢得了辉煌的事业。他那天才的商业头脑固然令人羡慕,但我更想提醒那些希望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年轻人:要细细寻觅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只有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工作,才会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要想成功,或者说像他那样“幸运”,你还得有勇气和胆量去不断探索,做好失败的准备。

  任何事业,如果不去彻底追求,彻底研究的话,就无法尝到成功的果实。这是他的经验,也是我的体会。在他的身上,我们应该学到的是坚持、隐忍、大胆、细致、迅速、果断……如果朝这个方向努力,梦想还会远吗?

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3

  1、即刻摆脱等死的心态

  也许中国电信或达州电信比当初的日本沃达丰要好,但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一家独大,而电信固网语音逐步萎缩,移动份额在生死线上徘徊,有线带宽优势未能发挥,在员工中等待、观望、焦虑甚至失望的大有人在,其实就是一种无奈、等死的心态,孙正义所做的就是调整心态,积极向上拼第一,越是困难越要由信心,以必胜的决心去争取客户。

  2、基于最终目标的减法

  通常,人们在制订一项计划时,总会采取“首先要做什么,接着再做什么”的加法模式。孙正义的思路与众不同。他思考的是“要实现这项目标,就要在目标的前一阶段做到什么;而要做到这点,又要在它的前一阶段做到什么”,用这种反常规的思路制订计划。打个比方,这相当于神舟九号发射前的倒计时,在倒计时1小时、30分钟、15分钟、10分钟、1分钟、10秒……,做什么、怎么做都有预案,反观公司今年开展的“我的'精彩,给力天翼”营销活动,很多人感觉离年底还远,到时再去想办法,往往到时就无法完成了,在无法完成时又会为自己找到很多貌似十分充足的理由。

  3、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要往前看

  很多人都怀念邮电局时代,员工收入高、任务好完成、社会地位优越。但几次的重组使电信处于劣势,大家感到迷茫,说明国企改革、市场化竞争还没有深入骨髓,孙正义也失败过,且是史上失去财富最多的人,怎么办,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要往前看,把追求当做自己的理想,向前看就会有机遇,就会主动去创造机遇,才可能越过移动市场份额15%的生死线。

  中国电信区别于其他运营商的是有线通信优势,向前看就是将有线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ITV融为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光网络时代,我们占有先机,一定能取得规模发展。

  4、看任正非的华为服务战略

  书中孙正义没有讲服务,但他要求提供自己认可的商品,提出“最难说服的对象就是不受自己蒙蔽的自己”,营销产品首先得到自己的认可,这就是一个服务的过程。

  同样得到成功任正非,在华为公司的战略中,第一条就是服务,“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有道理吗?“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惟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我们不为客户服务,还能为谁服务?客户是我们生存的惟一理由!”,因此,有了优质的服务,才能得到客户,才能得到公司的发展,这就是孙正义与任正非的共同点。

  再看电信自身,对我们推出的产品,人人清楚吗?如果有很多人都不清楚营销的产品、套餐,那就无从再说经营了,尤其是后端员工,不关心或不主动关心前端营销,那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支撑。

  作为一名后端支撑员工,我们要做的就是前置化跨前支撑,最大限度地满足前端需求和客户需求,以共同促进公司的发展。

【孙正义的头脑读后感】相关文章:

孙正义的头脑读书笔记04-06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09-28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09-20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02-28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03-08

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读后感03-08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热】03-22

【热门】《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03-22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