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7 19:46:4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两个朋友发生争吵的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l.自读自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3)“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4)“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

  (5)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2.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

  (l)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②“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2)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①“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②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

  3.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理解课文的第四部分(14自然段),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投影)(l)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

  五、扩展延伸

  编成课本剧,表演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背诵儿歌。

  2、正确认读词语,学会本课生字“春、桃、吹、得”。

  3、认识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大好季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四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难点:理解“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的句意。

  三、教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去找春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是呀!春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春风吹》。

  二、初学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这首儿歌共有几节?(每节中间空一行)

  3、借助拼音,学生自学儿歌。

  4、师生共同。注意读准翘舌音“吹”

  5、齐读儿歌——背诵儿歌。

  三、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1、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思考:春风除了吹绿柳树,还能吹绿什么?春风会吹黄什么?(指导朗读第一节)

  3、春风会吹醒什么?为什么这里用“醒”?(指导朗读第二节)

  4、指导朗读第四节。思考:春雨是怎么下的.?应该怎样念这句话?(声音轻轻的)

  5、为什么孩子们要快来种葵花?你觉得这句话该怎样读?(招呼、急切地语气)

  四、熟记词语。

  五、春天你还看到哪些变化?你能自己编几句儿歌吗?

  六、写字指导。

  1、认一认生字。

  2、观察田字格的位置。

  3、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平日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包括学习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在讨论的时候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感到国徽是那么亲切,自己虽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生字8个,会认生字6个,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2.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这节课上,学生通过默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互动表演读,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2.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多向对话,实现合作阅读、探究性阅读。课上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放大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课上设计了“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4.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学习方式。这节课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两点: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准确把握自己的课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达到营造课堂情境的目的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3.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读音。

  [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所以安排了“默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

  3.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②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污泥擦干净?

  ④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过去,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就急于提出问题,结果经常提的不着边际。对此,我要求学生质疑前,先留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平静地读书和思考,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静心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讨论。这样,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1.梳理疑难,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师生一起梳理:

  ①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②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对问题进行归类。比如词语理解、常识性问题、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等,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2.合作探究、多项互动。(解决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①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画、思考,寻找答案。

  ②小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

  [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及选择内容的方法的权利,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弹性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④在学习过程中你都得到过谁的帮助或者帮助过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

  ①学生直接上网下载或摘录有关的资料。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结合平时观察和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③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为国徽增添光彩?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下面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们想怎么读?

  [教师以征求的口吻与学生商量以哪种方式读书,一来,尊重学生,体现师生的平等,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方式选择。二来,也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五)个性展示、体验成功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种,也可以自己创造方法表达。

  ①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

  ②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

  ③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

  ④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

  ⑤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作业设计: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5.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识 字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规范地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4.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2.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3.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识 字 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课后反思:这是新学期语文第一课,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 “认得快,忘得快。”在认记生字时,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游戏中去掉拼音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1 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突破方法: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3、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让学生识字。

  教学难点:感悟春天的美丽。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

  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脚步

  一切都山水太阳

  绘春

  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

  花赶趟儿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

  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

  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天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感受。(幽静、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2、文章抓住了天山什么特点来写的?(“静”美)

  3、图片欣赏,了解新疆,了解天山(老师想请一个小导游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从图片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天山独特的韵味,谁愿意试一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定有同学迫不及待想去了,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新疆,可正是七月,到处都是戈壁滩,炎暑逼人。那我们就一起骑马上天山避暑吧。

  (一)进入天山

  进入天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景物:雪峰、溪流

  特点: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男女分别读雪峰和溪流的句子)

  写法: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小结:由上至下,写了天山的雪峰高、大、白的特点和溪流急、清、活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寂静的特点。

  (二)再往里走

  不要背着迷人的寂静的雪山溪流牵绊了我们的脚步,我们继续前进,再往里走,相信里面还有更加美的景色在等着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了原始森林什么特点?突出了天山的什么特点?(视觉)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密、绿、)(听觉)马蹄溅起的水声;远处的几声鸟鸣(幽)

  小结:以动衬静,写了天山原始森林密、绿、幽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密林的'幽静。

  (三)再往里走

  1、山脚像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就到了春天了。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像是春天了?你喜欢这片花海吗?(齐读第四自然段)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高、艳的特点。谁能模仿这个句子写一段话?“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所以作者不禁要赞美“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改成陈述句: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结: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野花高、艳、多的特点。

  2、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穿过着花的海洋,我们到了这奇丽的千里牧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千里牧场的?突出了它什么特点?(由外至内,辽阔、风平浪静)小结:由外至内,写了这像织锦一样的花海和这无边的牧场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骑着马我们轻轻的走,静静的感受天山的“静”美,静静的徜徉在这美妙的人间天堂,这就是天山之夏。思考这句话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次天山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1、看到了天山的美景

  2、学习了写作方法描写顺序(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3、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

  五、拓展训练

  练笔:选择一处你熟悉的地方,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小习作。推荐:文章节选碧野的《七月的天山》,课后有时间请同学读一读整篇文章。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人间天堂

  移步换景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

  “静”美 再往里走

  野花 (高、艳、多)

  牧场(辽阔、风平浪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开展拓展活动,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方法设计

  (1)、 自读自悟法

  (2)、 点拨引导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自主识记生字

  四,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引导学生自读思考问题:作者和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边读书边画出疑难问题。

  (2)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感情朗读.

  六,总结全文.

  七、课外延伸

  一 、以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为牵引,来重点感悟:大榕树的美丽(第一次看到的)和众鸟纷飞(第二次看到的),也就是重点学习课文7、8段和12、13段。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学生加深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直观感受大榕树的茂盛、美丽,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群鸟纷飞的画面。

  二、 学生自读课文,标画疑问。

  三、 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四、 加强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评价朗读。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美丽的大榕树)

  第一次 没有一只鸟 早晨

  第二次 众鸟纷飞 傍晚

  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2.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体现了文字与形象的结合。例如,研读“群鸟纷飞”“枝叶茂盛”这一部分时,教师动情的介绍群鸟纷飞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最后为画面配解说词,在这样的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作者表达方法的领悟。如思路再拓宽些会更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注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特殊的照片,你们想看吗?

  师:你么在照片上看到了什么?(一双破旧的鞋)看到这双鞋你想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张真实的照片,鞋的主人是河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他每天就是穿着这样一双鞋翻山越岭走十几里的山路去上学。因为在他们山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山沟里埋藏着一把金钥匙,谁找到它,谁就能打开智慧的宝库,改变山沟的面貌。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一把怎样的金钥匙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山区去了解那里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初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与同桌一起学。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课文不但写出了山沟了里的.孩子,为了上学要克服重重困难,

  也写出了孩子美好的理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孩子们上学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生:1—5自然段。

  师:1—5自然段也就是本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部分,找一找孩子们为了上学,要克服哪些困难,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师:刚才老师注意到读的特别认真。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孩子们要克服哪些困难?(学习1、2自然段)

  4、插入:红日东升。新的一天开始。山沟里的孩子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在网上收集到一些图片,我门来看一下。

  图1:这就是他们的教室。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

  图2:从他们的目光中你看到了什么?

  图3:这是他们午餐时的情景一个地瓜就一顿午餐

  图4: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想到对山沟里的孩子说些什么或者对自己说些什么?

  生畅所欲言

  5、过度: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虽然山区小学的教室破旧简陋可当不住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尽管他们午餐简单可不会影响他们收获的知识时的快乐。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学习骇子要回家了课文中哪俩个字然段写的是孩子闷放学时的情景

  生:3、4、5自然段

  师:3、4自然段与前俩自然段在句式和段式方法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

  出示学习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4、5自然段 想一想每句话的含意然后与同学交流 。

  (2)、把你喜欢的句子按你的理解读出来与同学分享学习的快乐

  6、过渡:虽然山沟里的孩子,从黑夜走向天明,又从傍晚走进黑暗。可他们的脚步依然是那么坚定,心情是那样愉快,你们知道折实为什么吗?还记得老师课前讲的那个美丽的传说吗,它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

  (1)、金钥匙指的是科学知识。

  (2)、 日日夜夜、夜夜日日┄┄指的是孩子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3)、孩子们夜以继日地学习为的是改变山沟的穷面貌。

  过渡:或许山里的风清新,山里的水洁净,才是孩子们的梦最真。或许是山里的人坚强。山里的人淳朴,才便于山沟里的孩子追逐梦想的每一步都迈得那样坚实。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美山里的孩子吧,祝愿他们的梦想早日实现,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畅想未来

  师:孩子们的梦想是的让山区黎明更加灿烂,而山区的明天会是什么样的。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长长的…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山沟里的孩子描绘一下山区灿烂的明天是什么样的,未来山村是什么样的,未来的山村小学什么样的。

  四、总结(板书)

  本文写出了山沟里的孩子为了上学。赶早潭黑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赞扬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山区孩子的内心孩子们的世界。再次体会追逐梦想的快乐。

  五、回读全文

  师:同学们深情的诵读再一次感动了老师,相信山沟里的孩子一定也听到了你们的祝福。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正向他们招手,国家已经加大对偏远山区的教育投入并且为农村的学生减免了义务教育期间的全部学费,相信山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身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学默读课文

  3、好,现在俺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局部“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俺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交叉)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俺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局部,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俺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俺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俺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俺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俺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俺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俺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誉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身的好处)

  (2)俺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俺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俺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誉一番呢?还是为了让俺们学习花生?俺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俺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俺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俺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示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标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俺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俺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俺们谈

  谈花生△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8-28

小学语文教案08-26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