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8 07:12:3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语文教案汇编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伟大诗人的敬佩之情。

  3、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试着用“先……接着……然后……再……”练习说话。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电影资料。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粽子”,出示一个粽子(或图片或实物)。“同学们吃过粽子吗?你知道每年什么时候吃粽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你们不仅能学会包粽子,还能了解吃粽子的来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

  2、教师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段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段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哪段向我们介绍了吃粽子的.来历?

  (三)学习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找一找哪句话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包粽子。

  (2)读一读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包粽子。

  句式练习:先……接着……然后……再……

  (3)请同学们用这些词语试着也说几句话。

  提供给学生情境,如:放学后我回到家先……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

  (4)先在小组中说说,然后再全班进行汇报。

  2、学习课文第三段。

  导语:这小小的粽子里面还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1)读一读课文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当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时会说些什么?

  (3)想看看当时的情境吗?(播放电影片断)

  理解屈原“悲愤”的心情。

  (4)说一说“屈原是一位()的诗人”。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在学生说的过程当中教师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读出对伟大诗人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一下。

  (五)板书设计:

  粽子

  包来历

  先……接着……然后……再……屈原

  爱国诗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旧知。

  (二)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记忆生字。

  1、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个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及时评价: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点拔,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如以旧代新记忆,加、减部件记忆,编儿歌、猜谜语记忆等。)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忆?

  5、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6、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忆。

  7、教学课件演示:字宝宝都回到课文中去了,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看课本中的“田格”字帖,说说希望老师帮你们写好哪个字。

  2、通过学生反馈,教师演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

  3、通过教学课件,重点指导:“拿和前”的书写。

  (1)拿: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在田格的位置,瘦长不容易写好看。

  (2)前:注意左下部分是硬月,不要写成月字。

  4、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遇到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

  (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可以做有针对性的个别同学的辅导。)

  (五)词语积累。

  1、读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2、你还想从本课中积累哪些词语?

  (六)作业。

  认真抄写本课的字和词。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

  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⑷ 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3、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⑴ 感悟韵律:

  ① 齐读古诗。

  ② 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③ 自由练习朗读:

  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⑵ 感悟节奏:

  ①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② 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⑶ 想象意境:

  ① 课件或挂图: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② 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⑷ 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⑴ 引导书写“夂”。

  ⑵ 捺要写出小“脚丫”。

  (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2、学生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读准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腿、肩、吱、错、伤、害”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小动物,并能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使学生初步产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保护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重点理解:“从来、观察、捉弄”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l、理解达尔文喜欢小动物的句子。

  2、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东芝动物乐园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动物吗?(喜欢)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动植物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就是达尔文。达尔文从小就特别喜欢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生齐读课题《达尔文和小松鼠》。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2、再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3、电脑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地上从来喜欢外衣科学家

  它们树干一直动物站住好像

  4、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l、自己出声读一读第1、2段。其他同学想达尔文对小动物怎么样?

  2、出示投影,达尔文()小动物。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鼠标:在括号里显示:喜欢

  教师板书:喜欢

  3、课文中哪些地方说达尔文喜欢小动物了?自己再读一读1、2段,找出有关句子。指名读画的句子。

  (l)电脑出示:

  天上的'鸟,地上的虫,水里的鱼,他都喜欢。

  (2)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他都喜欢。

  还有吗?学生读。

  (3)电脑出示,让学生读一读:

  他从来不捉弄小动物,而是观察他们怎样生活。

  (4)这一句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学生质疑、解疑。

  不捉弄:就是不吓唬,不玩耍。

  从来:没有一次,自始至终都没有捉弄过。

  观察:仔细地看,他们是怎样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

  板书:不捉弄观察

  (5)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达尔文是一个喜爱小动物的人。

  (6)读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

  1、达尔文不捉弄小动物。

  2、达尔文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先请学生把两个句子读一读,再说说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

  1、达尔文爱到野外去玩。

  2、达尔文小时候爱到野外去玩。

  先读读,再说说有什么不同?

  (看出达尔文从小对小动物有兴趣。)

  (7)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一下达尔文是怎样的人。

  (8)电脑出示填空,请学生说一说。

  ①()多年前,()有一位()叫()。

  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鼠标出示括号里的答案:

  (一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②达尔文()爱到()去玩,(),()()他都()。他()小动物,而是()它们怎样生活。

  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鼠标出示括号里的答案:

  (小时候)(野外)(天上的鸟)(地上的虫)(水里的鱼)(喜欢)(从来不捉弄)(观察)

  (二)学习3-6自然段:

  1、那么,我们只知道达尔文喜欢小动物,到底怎样喜欢呢?读一读3--6自然段,看从哪儿看出达尔文喜欢小动物。

  2、达尔文怎样看小鸟?(站在那,仰着头,仔细看,都入迷了。)板书:小鸟;

  3、让学生像达尔文那样长时间的抬头,问学生感觉如何?(又酸又累)那他为什么还看?

  (因为他喜欢,他就不觉得累。)

  4、他正在观察小鸟时发生了什么事?

  5、一只怎样的小松鼠跑到了他的身上,它是怎样做的?板书:小松鼠

  (爬一一看一一坐——招呼)

  6、这时达尔文是怎样做的?为什么?电脑出示书上的图。

  (一动不动,像一根树干。)

  (站在那观察,专心专注、已经入迷。)

  7、松鼠爬到他的身上他是什么感觉?(痒)那他为什么还一动不动?(爱护小动物。)

  8、填空:

  达尔文站在那(),像()在()。

  还可以怎样填。

  9、为什么在观察时,他把自己的身体提供给小松鼠,当活动场所。

  10、松鼠妈妈什么感觉?读出急坏了的语气。

  (着急——急坏了——为自己的孩子担心。)

  自由读一一指名读一一教师指导读—一齐读

  11、这时你为小松鼠担心吗?为什么?

  (不担心,因为达尔文不会伤害小松鼠的。)

  12、学习最后一段

  (1)电脑出示:

  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怎么会伤害小动物呢!

  (2)你能把感叹号变成句号说一句话吗?学生说。

  (3)电脑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不会伤害小动物。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们知道了什么?对,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只有爱护动物,不拿动物开心,不玩耍动物,要告诉所有的人,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学习劝:劝有两个意思,一是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如劝告;二是鼓励,如劝学。谁知道劝字在诗有是哪个意思?

  2、学习学:朗读诗的前两句。

  3、学习更:指导发音。

  4、学习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鸡叫就要起订读书。

  5、学习发:发是多音字。

  6、学习首。

  7、学习迟: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8、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学习灯读勤悔。

  四、再读古诗,感情诗意。

  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

  五、背诵古诗。

  六、巩固生字

  1、送字宝宝回家。将诗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将生字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

  2、多音字练习。

  3、字理识字练习。

  出示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讲述。

  七、课后作业

  熟练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去年春天,我们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本单元教材也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我们都会发现这组教材与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的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比如,《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在为“语文园地以”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语句。

  教学本组教材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教材整合的整体功效。在教学相应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本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要引导学生多读,读有层次,读有感情。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同时重视积累和实践。

  教学本单元时,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的概念,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结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在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春的脚印,去探索,去想象,去发现。和春天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非常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阅读。本册书后面有六篇选读课文,其中第一篇《春的消息》可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引导学生阅读。

  春天的`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但从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学时是2月初,春天的迹象尚不明显。如果有需要,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把春天这一主题的课文往后移。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 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二、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四、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五、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六、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生字。

  2、 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

  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背诵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

  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板书设计

  学生的画 学生的画 学生的画

  春天的树木、花草 春天的昆虫等动物 春天的人

  柳树 桃树 蝴蝶 蜜蜂 小朋友……

  小草…… 蚂蚁……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具准备: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真有趣。

  3、区别同音字。

  4、熟记成语。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6、积累收集语言。

  7、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重点:

  1、区分同音字。

  2、熟记成语。

  教学难点:

  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准备:

  钱币、投影、插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1—3题。

  教学目标:

  1、读好轻声音节的词语。

  2、在钱币中认识汉字的有趣。

  3、区别同音字。

  教学难点:

  区别同音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百花园五》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3、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三、汉字真有趣。

  1、出示硬币,让学生认识。

  2、出示纸币,让学生说出认识的字。

  3、板书纸币上对应的汉字,让学生读。

  4、全班齐读。

  四、选字组词语。

  1、出示同音字,学生认读。

  2、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

  3、讲评练习。

  4、齐读词语。

  五、作业

  熟读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熟记成语,读一读,我的`采集本。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3、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熟记成语、歇后语。

  教学过程:

  一、熟记成语

  1、投影插图,让学生说图。

  2、出示词语,让学生自由朗读。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背诵成语。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学生汇报,师结合插图指导。

  3、指导朗读。

  4、学生朗读课文。

  三、我的采集本。

  1、读读小朋友积累的句子。

  2、指名读。

  3、指导背诵。

  4、说说你还收集了哪些风趣的语言。

  四、作业

  收集成熟和风趣的语言。

语文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四、学习时间:2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8

  【集体备课思路】

  1、抓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构思教案;

  2、要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维目标】

  1、进一步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

  2、自由探究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及其情感态度。

  3、联系生活,培养坚强、自信、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或由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安排。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作家作品:

  黄蓓佳,江苏如皋人,出生于1955年6月27日。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曾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底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创作室主任。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作品:《新乱世佳人》、《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

  2、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二、课文探究

  1、这篇小说的特色是什么?

  ⑴主要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⑵插叙手法的运用。

  2、插叙的好处是什么?

  自然地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以连接过去和现在,使读者概念清晰。

  3、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三、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

  1、李京京对于《凡卡》的文章有什么样的情感?(请你从文章中划出)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第24段。

  2、李京京躲在树林里偷偷的读课文,回忆了什么内容?并概括一下。你知道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回忆和爷爷一起的幸福生活,以及和妮儿摘桑果、吃桑果的快乐时光;渴望得到亲情和友情。

  3、该部分有一处心理描写请找出?谈谈它的作用?

  第24段;点明喜欢的原因。

  4、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经历、生活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想借助凡卡表达这种情感。

  5、文章采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神态、语言、心理、动作。

  6、《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经历、生活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想借助凡卡表达这种情感。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7、李京京深情的朗读打动了所有的人。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你怎样看待程老师做法?

  感情投入;自由发挥。

  8、结合全文思考,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表层含义:想朗读课文。

  深层含义:

  ⑴要求老师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⑵渴望家庭和谐。

关于凡卡的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植树》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