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5 13:53:0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难点、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很喜欢了鸟儿吧!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到处是鸟的小岛。

  2.板书课题。复习“岛”,生齐书空。

  3.齐读课题。

  4.二、初读。

  1.看图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鸟岛的景象。

  2.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Pijiezhuchaoyu

  4.(出示)海西皮解冻筑巢安家养育

  miyushenshilei

  密密麻麻玉白色伸手拾到人类

  (1)自渎词语。

  (2)正音。

  “筑、巢、伸、拾”:都是翘舌音。

  “育、玉”:都是整体认读音节,韵母是U。

  “类”是边音。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密”与“蜜”:自学课后笔顺表,自己描红。

  2.指导写字。

  “育”:上宽下窄。

  “类”:上窄下宽。

  “挨、伸、玩、拾”:左窄右宽。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Shenshouluxurenleiyangyu

  ()()()()

  niaodaojiedongzhuchaoanjia

  ()()()()

  二.选字填空。

  密蜜

  ()蜂()林()码甜()秘()()()麻麻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最”造句。

  3.积累词汇,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图文对照,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爱鸟、护鸟。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密密麻麻、建筑、人类、伸手、养育。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

  (2)你读动了什么?

  (3)“闻名中外”可以换什么词?(中外闻名、世界有名——)

  (4)用赞叹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己轻读第2自然段。

  (2)这个自然,《18、鸟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特点

  《故事两则》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配合第三组教材“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而设置的拓展性练习。

  《故事两则》第一则故事为《加了一句话》,讲一位法国著名诗人见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一天什么也没讨到,在她的乞讨木牌上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让那些路过的人主动投币,表现了语言的强大魔力。

  第二则故事《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外宾时,对“万”字图案的巧妙回答,化解了场面的尴尬。

  二、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理解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机智巧妙的语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精炼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积累优美语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精妙的进一步感悟和拓展。

  四、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在自主学习中感悟,通过拓展性练习,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达到只是建物的拓展目的。

  五、课前准备

  1、教师根据本课拓展性练习的教学思路,利用网络资源和媒体效应,收集资料,拓展性练习作辐射准备。

  2、学生一是重温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二是收集相关的事例,作好交流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道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阅读理解

  1、出示阅读要求(课件)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找出变化的原因,边读边动笔圈画。

  (3)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组交流,合作学习。

  2、检验阅读效果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自读中解决了哪些问题。

  (3)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3、品读理解

  (1)“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A: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B:对加上“春天到了”课文是怎么解读的`?

  C:你是怎么想的?(课件:百花争艳的春天)

  D:这句话精妙在哪?(加了一句,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引读:师:春天到了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多美好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2)“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

  填空: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心情,于是对老人产生了。是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

  A:“法西斯”在这句话里指什么?

  B:“消灭”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C:论一论这句话的幽默之意。

  (三)感悟内化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精妙句子。

  2、大家评定,把肯定的写在黑板上。

  3、课件展示练习内容。

  广告词:请不要把手伸向向你微笑的花朵!

  (1)故事中的语言(找—议)。

  (2)根据漫画写一句话。

  (四)总结

  精妙的语言是智慧果,愿同学们尽情享受语言艺术的快乐之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与角度,提高观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时数: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以厦门为例,说说自己熟悉的海滨小城,谈谈她的景色之美。

  2、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遇到容易读错的字词要注上拼音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画出有关的词句。

  3、交流

  〈三〉、学习、讨论

  1、理解海滨

  2、读1、2段,说说这2段描绘了海滨的什么样的.景色,用什么方法来写的。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3、交流阅读收获,品味优美词句

  4、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小城的?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

  5、小结:海滨、小城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6、文章结尾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1、生字书写“澡、摆、镜”

  2、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堂作业第四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并能背诵写雷雨后的几段课文。

  2、能用“有人……有人……”各写一句话。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了解对偶句的基本特点。

  3.欣赏美猴王的形象,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课文提示】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óng 阙què 须臾xūyú 圪蚤gēzǎo 濯zhuó

  溅jiàn 挈qiè 樽罍zūnléi 契qì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拖男挈女 伸头缩颈 抓耳挠腮 序齿排班 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

  (猴性: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人性: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偶句。

  (语言上,课文中有较多的对偶句。例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锅灶傍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3.孙悟空是什么形象?

  (孙悟空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本文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跃然纸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饮一杯月光》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3课。这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想像新奇的儿童诗。描绘了一家人在夏天宁静的月夜纳凉饮酒的生活场面。全诗共三节,配有一幅插图。全诗描写了一家人在夏天的月夜纳凉,这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场景,但是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月光,并展开新奇的想像,使这首诗格外新奇、美丽,非常耐读。诗中的月光代表了美好的事物,透过月光我们可以欣赏到宁静的夏天月夜的自然之美,口味到全家人在夏夜纳凉时愉悦和谐的生活之美,还可以看到一份美好的心情,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份温馨的关爱……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企盼更新颖的教学方式,需要更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形式。

  设计理念

  根据小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与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饮、杯、凉、酒”等12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月光的想像和理解,感悟诗中描绘的美好情境,使学生懂得只要用心去关注和感受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就会永远快乐幸福。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教学重点

  认识“饮、杯、凉、酒”等12个生字,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对文中月光的想像和理解。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所以我把这一点定为本课时难点)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在一部儿童片里学会了两首可好听的儿童歌曲,可我呀老是记不住它的名字。你们能一起帮我想想吗?咦,我听见有的同学说叫我唱唱,好吧!那我就来试试吧!

  (师唱儿歌《好爸爸、坏爸爸》、《我的好妈妈》)

  学生分小组讨论,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想出了歌名?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环节我利用学生喜爱儿歌的特点,用曲名来设疑质问,通过熟悉、欢乐的儿童歌曲,将孩子们的兴趣一下抓住,情绪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2、非常感谢孩子们对我的帮助,原来这两首歌的名字是这样的,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也非常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和我就组成了一个甜美、幸福的三口之家。

  (在本环节通过轻松愉快的谈话,拉近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让孩子学得更轻松、更有意义。)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谈话:孩子们,甜美幸福的三口之家,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处处充满了欢乐,今天老师要给孩子们介绍这样的三口之家,想知道他们一家在干什么吗,那么请跟老师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那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送你们一对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飞舞这翅膀。飞到那美丽的地方。(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

  孩子们,我们已经飞到这美丽的地方,喜欢这个地方吗?让我们听听这幸福的一家到底在干什么。(播放背景音乐,师范读全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划出带红帽的生字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记。

  (这一谈话充满了童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朗读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识字

  (1)谈话:孩子们,刚才你们把带红帽的生字宝宝找到了吗?老师也把它们请来了,小朋友们,你们瞧他们来了。这些带红帽的生字宝宝中有你们的老朋友吗?把你的朋友请出来介绍给大家认识好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认识的生字介绍给大家。要求用这样的句子,如“我的朋友杯,茶杯的杯”。其余学生跟着念“我俩交朋友,茶杯的杯”。

  (在识字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基础,我采用介绍朋友的方式让他们互助学习,这样,学生用交到新朋友的方式接受新知,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学习)

  (2)猜字游戏

  (用游戏来进一步巩固新知,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轻松愉快的游戏)

  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1、师谈话:刚才小朋友已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宝宝朋友,有了新朋友的感觉真不错。走,我们带着新朋友再一起去体会体会月夜下那一家三口的悠闲与幸福吧。孩子们,让我们闭上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飞吧(课件出示清脆的蛙声、虫鸣)这远远近近的虫鸣,衬托着夏夜的宁静。实物展示加深理解衬托一词。

  生闭上眼睛,自由展开联想,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体会月夜的宁静。

  (在本环节通过利用课件,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对课文第一节的朗读,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2、(1)小组合作学习,读第二节,图文对照,说说一家人在夏天乘凉的情景。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会“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斟满了月光”的意思。(就是水在月光的照射下有了光亮,就成了月光酒)

  利用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手电筒、装满清水的杯子)

  (在这一环节我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这是本课时的难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我采用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突破难点)

  (2)师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听过中秋佳节,花好月圆,这是关于月亮给予人类美好的祝愿,也曾学过诗人李白所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月光到底像什么呢?(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用上月光像……说话(月光可以像轻纱、白雾、美酒……还可以像美好的心情,良好的祝愿,温馨的关爱……)

  (这一节教学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想像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

  3、(1)谈话:孩子们,在平常遇到高兴的事我们会举杯祝愿,可通常都是一些什么情况呢?

  引导生讨论回答,并与同桌互相交流。

  (2)为什么爸爸、妈妈,干下这杯月光酒,脸上永远有微笑,心窝也会发出光亮呢?

  4、小结扣题:

  这杯酒是我对爸妈的祝福,是我的一份孝心,我请爸妈饮下这杯月光酒,表达了我对他们的祝福。文章题目为“饮一杯月光”也就是爸爸妈妈收到了我对他们这份爱的传递,他们读懂了我的孝心。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互助学习,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只有所感悟就行)

  5、(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环节,让学生读中悟情,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节我将以舒缓的语气来朗读感悟夏夜的宁静,第二节我将用轻柔的语气来朗读,感受一家人的甜美幸福。第三节我将以激情的语气朗读,读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爸爸妈妈永远真诚的祝福,让学生懂得用心关注和感受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就会永远快乐幸福)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师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以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优美的的音乐中朗读课文,既是对课文意景的再次重现,又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谈话孩子们,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美满快乐的家庭,你能说说你有一个怎样的家吗?(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出家庭的不幸与不满意,这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点拨,并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

  指导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家庭或对爸爸妈妈的祝福与建议,教师适时指导。

  (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最直接的话题,让学生想说、能说,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孩子们,面对爸爸妈妈,面对这个幸福的家庭,我们有自己的祝福,也有对家庭的希望,也有对爸爸妈妈的建议,现在我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些制作卡片的纸,请同学们运用一年级学过的制作卡片的方法,把它制作为精美的卡片,把我们的祝福话写在卡片上,送给爸爸妈妈。根据孩子们的祝福话语,我们可以感悟到对爸爸妈妈的孝心,和对他们真诚的祝福。在此我也祝愿在坐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家庭幸福美满。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新的情况中思考新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这是对本课主题的一个延伸和升华)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是文章的袖珍版,是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我的板书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