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26 09:06: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依照课文前三小节编写一段。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题是“幻想和想像”,《我想》是一首富有儿童情境的诗歌,以儿童的口吻,充分发挥幻想和想像,写出了“我”的小小的心愿,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教材中的小诗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这首诗,能够展开自己的想像,能够续编这首小诗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互动

  画图——几个泡泡,看到画你想到什么?

  大家想法既合理又不同,这就是幻想、是想象。想想越丰富、越奇特越好,与众不同最好。

  二、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欣赏,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充分说,教师语言渲染)

  三、细读诗歌,体味情感。

  (一).品读第一节

  1.a.自读第一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指名读——校正字音(2人)

  c.齐读,想:你认为我哪个地方想象最神奇?为什么?我想干什么?

  2.想象:桃树枝上有什么?

  动作演示理解:悠荡(师领读第2句,学生动作表演)

  3.出示句子比较:

  悠啊,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悠啊,悠,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a.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

  b.怎样才能读出桃树枝在风中轻盈、柔软、飘逸的`感觉?(“悠”字拉长音)

  4.播放视频(布谷鸟的声音),想象:布谷鸟的歌唱仿佛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读第三句——师渲染气氛——齐声美读

  5.齐读本小节。

  过渡,引出课题:春天是美好的,我的心情是愉悦的,作者的想象真是神奇,我的愿望是美妙的,谁能帮我为这节小诗起个题目——我想。(板书课题)

  我的想法不仅这一种,我还有其他想法——

  (二)品读第二节

  1.出示第一句——我想把脚丫连在柳树上。

  谁来读这句,说说我第二个想法?我的脚丫已经变成什么?

  2.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我想干什么?

  生发挥想象说说,相机出示第二句——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理解:湿软汲取甜美

  3.结果怎样?出示第三句——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想象:绿色的篷帐是什么样的?在篷帐下你们会做什么?

  模仿第一节美美的读一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又有了想法,看我第三个想法——

  (三)品读第三节

  1.出示第一句——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指名读。

  2.长了眼睛的风筝看什么?引导用句式:看()多()(口头仿说诗歌)

  引说:望呀,望——(展开想象想一想,说一说)

  3.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齐读第三小节。

  4.诗中你能看到哪些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词语?望,瞧

  (四)仿写课文

  1.春天是那么美好的,我们的愿望是那么美妙,请拿出笔来,像我这样写下来。

  2.交流评议。

  (五)品读第四节

  1.我还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我要把它们一吐为快与你们共同分享,自读第五节

  2.指名读,说说:我想飞到遥远的地方,那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六)品读第五节

  美好的愿望终有一天会实现,梦想与现实之间,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我又写到——齐读第五节。

  四、情感升华

  1.总结:作者通过奇异的构思,神奇的想象,凝练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诗歌这种文体,借助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赞美美。

  2.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三)疑点

  晏子的话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驳得对方无话可说?

  (四)解决办法

  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临危不惧和爱国精神。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查字典自学词语,朗读课文。

  2.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3.学生角色表演。

  五、教学步骤

  (一)揭题并解题

  板书课题:16晏子使楚。

  上节课,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谁再用通俗的话讲讲课题的意思。

  (学生介绍,小组间可以补充,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可以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

  (五)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每组8人,有条件的可进行简单的化装并使用简单的道具。)

  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小组学习。

  五、学情调查:

  1、学生对水乡风景人情缺乏感性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2、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渠”、“驳”、“箩”等词不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小游戏。师板画小帆船,请学生上黑板模仿画,比一比谁画的好、快。

  2、导入新课。放水乡风光图像,交流感受。

  3、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思考:水乡什么多?

  4、读后交流,揭示课题《水乡歌》,板书:水乡歌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诗歌。

  2、检查字词与课文。

  3、交流学情,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学生提问。

  (1)教给方法,理解“渠”“驳”歌、曲都是人们唱的,它们意思相近,我们可把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歌曲”,想一想:渠是什么意思?驳呢?

  (2)提出用画画的方式来读课文,弄懂其它提出的问题。

  (三)精读,体悟情感。

  1、第一段画水。

  (1)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水还是船?(水)

  (2)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3)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

  (4)看第一段图像,师引读。

  (5)指导朗读,齐读

  (6)指导作画

  2、第二段画船及其它。

  (1)船应该怎么画,自由读第二段。

  (2)请一位小朋友画一只船,指导:用什么颜色粉笔?(白色)船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水上)画一只行吗?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

  (3)水上有白帆,天上还有云朵,师再画云朵。你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4)这么多船在干什么呢?(捕鱼、捉虾、运输……)

  (5)小组交流,水里面会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

  鱼、虾、蟹、荷、鸭、鹅、稻田等。

  (6)把刚才说的画下来,指导作画。

  (7)水乡那么优美,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3、第三段画歌及其它。

  (1)歌可以画吗?读第三段。

  (2)小组交流: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

  (3)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

  (4)指导朗读。

  4、扩展想象升华内涵。

  (1)小朋友想一想,再对照书上的插图。看看还可以画什么?(楼房、鸟、树……)

  (2)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河渠、池塘边上的稻田也特别多,水乡还有一个美名,叫“鱼米之乡”。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会背的站到讲台前和老师一齐背诵。背诵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重点) 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

  (难点)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重点)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六、七、八、九、十”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汉字王国做客”的一系列情境。1.情境示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示范朗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示范的作用。2.情境理解。《咏鹅》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