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15 07:57:4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那么大家读过

  《红楼梦》吗?

  你知道《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在作品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刘姥姥。关于她还有一则歇后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刘姥姥的一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撑”“揉”“捶”是翘舌音,注意读准字音。

  对文中出现的不能理解的词语重点画一画。例如:塞馕、促狭鬼。结合书下注释理解。

  2、默读课文

  (1)动笔画一画,文中除了刘姥姥之外,还出现了哪些人物,把人物的名字画出来。

  (2)小组合作

  (3)名汇报,补充。

  3、课文是分几层写的?每层写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层后说一说。

  4、学习生字

  指名读生字,记忆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深入读课文

  出示问题:课文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笑,请你比较一下他们的笑有什不同?请你从每个人的笑中,推测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教师作适当引导。

  2、先是刘姥姥的一番话,重点是“众人”的大笑:都出现了那些人物?

  湘云、黛玉、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丫鬟们。他们都是怎样笑的?

  3、反复阅读众人的笑,想象一下: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汇报,补充。

  5、在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文中人物栩栩如生)

  四、拓展延伸:

  1、浏览《红楼梦》原著,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读完整。

  2、了解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和三进荣国府的内容。

  3、讨论:通过走进《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你对的四大名著有了哪些了解?

  五、课堂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著作,里面的人物众多,你想更多地了解里面的人物吗?那就去把它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妙语老刘,老刘……众人大笑

  刘姥姥人各有笑

  笑中有笑

  妙语鸡俊、蛋俊众人笑(总写)

  贾母之笑(特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2、板书课题:最美的花束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看课文中的图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2、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

  3、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总结布置作业。回家读儿歌、并要背诵,把课文中好词佳句多读几遍明白它怎样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背诵全诗。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1.师生共同评价。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2.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二.再现情境,读中感悟,体味语言美。

  1.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2.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三、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 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最美的花束

  眼睛不同 都能看见太阳

  头发不同 都是漂亮花冠 渴望和平

  种族不同 都像美丽花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

  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脚步

  一切都山水太阳

  绘春

  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

  花赶趟儿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

  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

  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讲读教案】:

  【教学要求】

  1.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内容;

  2.掌握十个生字及有关词语,能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

  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用途。

  【教具】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放壁虎投影片(或挂图)问:你知道这个动物叫什么吗?看看它身上少了点什么?(尾巴)出示课题,学生借助拼音读题。看题目,你能提出问题吗?(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借?向谁借?它借到了吗?)请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句一句地读,读准字音,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上序号。读完第1、2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以下读完3—5、6—7段相同)。注意“难”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诉”是平舌音。“行”是后鼻音,“新”是前鼻音。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

  指导把每个字音读准。进行断句指导,如:“小壁虎/在墙角里/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三)教师范读课文。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读完问学生: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七个自然段)。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每段讲的是什么。

  (一)同座二人轮流说课文四幅插图上小壁虎在干什么,互相补充;接着分段读课文,议一议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指名逐图说图意,逐段读课文,初步了解各段的意思。

  四、练习读小壁虎和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读生字生词卡片,要准确读出生字字音。

  六、作业:认真读两遍课文,识记田字格中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结合看图,理解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先理解“一挣”的意思。再问:小壁虎为什么要这样“一挣”?接着看投影片(或插图),弄清小壁虎是因为被蛇咬住了尾巴,它这样一挣,挣断了尾巴才能逃走。认识小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功能。最后自由读第一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它挣断尾巴逃走了。

  (三)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嫌难看想向别人借尾巴的急切心情,知道这段的主要意思。

  (四)学习课文第3至5段,扶放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1.自由读第3至5自然段。议一议,这几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2.指导学习第三段。先弄清有几句话,再指名读这一段,懂得每句话讲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用笔勾画讲小鱼尾巴怎样动,有什么作用的语句(“摇着”、“用尾巴拨水”),结合看图,弄懂小鱼不借尾巴的原因,认识小鱼尾巴的`作用。最后自由读第三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小鱼没有借给它。

  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这段的过程。

  3.学生用学习第3段的方法自学第4.5段。

  程序:①学生读书、勾画、看图、思考。②同座交流。③全班交流。(读第4或5段;说勾画的语句;结合看图讲老黄牛或小燕子为什么不借尾巴;再读这一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五)理解第6至7自然段。

  1.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了?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段。

  2.指名读第6段。理解“很难过”;尾巴没有了,“难看”,别人又不借,小壁虎的心情别说有多伤心了,它还不知道自己的尾巴有再生功能。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爬回家找妈妈。)

  3.指名读第7段。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通过朗读指导,体会小壁虎喜出望外,“高兴地叫起来”的心情,指导读出妈妈“笑着说”的疼爱心情。自由读第7段,知道这段讲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心里很高兴。认识小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及再生功能。

  二、作业

  填空,再读句子(课后习题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生自读全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问:小壁虎为什么借不到尾巴?(使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所以它们都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引导学生体会“摇着”、“甩着”、“摆着”,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在书中画出小壁虎三次借尾巴的话,再读一读。

  问: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壁虎借尾巴时讲话是有礼貌的?(引导学生“姐姐”、“伯伯”、“阿姨”的称谓上,从第二人称的“您”字上,从商量的语气“行吗?”体会。)

  (三)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情。

  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着重指导两点。

  (一)看图,想象当时情景:读出对话双方的不同语气用稍快语速读出小壁虎借尾巴既难过又急切的心情。

  小鱼、黄牛、燕子说明理由不借尾巴,读时语速稍慢。指导读出“姐姐”、“伯伯”、“阿姨”的不同声音。

  (二)读出重音,使感情更加鲜明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如“小壁虎一挣”断尾自救,逃脱蛇口,重音要放在“一挣”上。“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能较好地体现小壁虎难过急切的心情。“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是小鱼、黄牛、燕子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尾巴的作用,所以要重读。

  (三)以六个人为一组,分角色试读。

  (四)请一组在全班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一)引导学生从田字格中分别找出左右、上下、半包围结构的生字进行识记;师生共同分析生字左窄右宽等特点,对照田字格指导书写。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识记、书写。

  “壁”共16画,上面两部分写紧凑些,下边“土”字要居中写。

  “虎”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

  “爬”第四笔写平些长些,托住“巴”。

  “诉”右边是“斥”,笔顺是:“横撇、竖撇、横、竖、点”。

  “新”左下是“木”(第二笔应写成竖钩,撇、捺改成两点。)

  四、读生词卡片,抄写生字词,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以发展学生词汇

  五、作业

  抄写生字3遍,每个生词写2遍。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长听。

  六、准备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长的什么样子?先想一想,明天讲给同学们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уⅰ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型,并能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anenin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 √ √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读准前鼻韵母anenin的音及其四声。

  正确、流利地直呼音节词和拼音句。

  教学媒体 拼音挂图、拼音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情景激趣,自主设疑

  1.复习韵母:(1)单韵母;

  (2)复韵母。

  2.师:“小朋友,请看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说画面;几个小朋友在看电视节目,遥控器一摁(еn),电视上映出了天安(αn)门,并响起了优美的音(ⅰnуⅰn)乐声。

  2.教读语境歌:遥控器,摁一摁,荧屏映出天安门。色彩鲜艳音乐美,小朋友们越看越开心。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前鼻韵母和αn(安)еn(摁)ⅰn(音)这些音有关。

  引出课题:anenin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教学“αn”。

  (1)请看图:电视上的小朋友在哪儿唱歌?

  (2)“天安门”的“安”的音就是韵母αn的音。

  (3)教师范读。

  (4)师:αn是由α和n快速连续发音,先发α的`音,再迅速把舌头抵住上齿龈,不要放开,鼻子出气发音。

  (5)让学生给αn的四声标调。

  (6)练习读四声并组词,练习说话。

  2.前鼻韵母еnⅰn教法同上。

  (1)注意:区分“αn”和“еn”的发音。

  (2)教整体认读音节уⅰn及其四声,组词说话。

  (3)总结:发anenin的音,关键是发准韵尾n,也就是发声母n读音的前半段,舌头不要放开,所以我们叫它们为前鼻韵母。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师:前鼻韵母是一个整体,两个拼音字母要靠紧。 一、

  背

  说图

  二、

  1、说画面内容

  2、跟读语境歌

  3.读课题

  三、

  1.(1)看图回答

  (2)记

  (3)观察老师口型

  (4)用各种形式反复练读

  (5)标调

  (6)练读四声

  2.

  (1)区别

  (2)学整体认读音节

  (3)记

  3、描红、临写

  4.抄写音节词。

  提醒:(1)写字姿势。

  (2)抄写要求:看一个词抄一个词。

  5.拼读练习。

  bɡbm

  dɑnhuɑnpenqin

  nchwx

  让学生自由拼读。

  同桌互读。

  指名领读。

  这是几拼音?在书上分析音节,并试读。声母下面画“○”,介母下面画“Δ”,韵母下面画“◇”。

  全班齐读。

  6.读拼音词。

  Shānshuǐzhěntoujīnyú

  ShānShānzhěnzhěnjīnjīn

  自由拼读。

  指名领读。

  这是几拼音?在书上分析音节。在声母下面画“○”,韵母下面画“◇”。

  音节下面画“Δ”。

  7.认读拼音句。

  我的积木真好玩,

  搭架飞机飞蓝天。

  自由拼读。

  同桌互读。

  指名读、齐读……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长

  1、把下列音节抄在四线三格里。

  (1)αnеnⅰnyin

  (2)shanbenwenzhenqinyin

  jianzhuanqianchuanshuanɡluan

  (3)给下列音节标上四声,再读一读。

  anananan

  enenenen

  inininin

  (4)找朋友(把两个音节组成一个拼音词),并抄写。

  yījīǎnɡūshānɡyīndiàn

  niɑnɡshɑnɡdāodiànhuàyuè

  4.抄写

  5.

  (1)(2)(3)用多种形式拼读音节

  (4)标记

  (5)齐读

  6.

  (1)(2)用多种形式练读

  (3)标记

  7.

  (1)用多种形式练读

  (1)(2)认真书写

  (3)标调、再一读

  (4)连线组成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这个成语故事见《战国策.魏策》,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其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针对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况。

  本课要求认识13个字:辕、辙、梁、驶、驰、系、旅、恳、固、执、担、夫、驾。会写10个字:驶、应、奔、驰、系、旅、固、执、夫、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

  教学建议:

  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习本文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本文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拓展习题:

  一、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地问()地说()跳

  ()地笑()地看()走

  二、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相关资料: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摘自《战国策》魏策四)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读书,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效果。

  (1)读词语。

  (2)读生字卡片,可练习组词。

  三、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我们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就应该弄清楚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全班交流。

  7、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外拓展

  1、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

  2、搜集成语故事,召开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二)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1---2名同学到前面介绍。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利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然后标出生词并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开火车读可以做猜字游戏等等。

  4、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知,体会道理。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估计孩子对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够明白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楚国就越远。

  2、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弄明白朋友的对话。

  3、请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对话。

  4、请1----2个小组到前台分角色读,然后评价。

  5、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6、合作表演,然后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7、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

  四、师生话收获。

  比如:

  1、我又学会了一个成语。

  2、我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

  五、拓展作业。

  1、请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2、课下继续阅读《成语故事》,准备开一个成语故事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陶、懦、恼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读下列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4、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全班讨论

  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综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训练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复习三、口语训练《可爱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地观察画面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听音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自己最喜欢哪种动物和喜欢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看图,理解图意,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流,说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练习说完整的话。

  教学准备:

  1、 投影仪、相关投影片,录音机、相关磁带,小动物图片。

  2、 学生认真听相关的录音带2至3遍,做好预习。

  3、 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想想为什么喜欢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激趣:

  1、 谈话引入。欣赏配套音乐歌曲《小毛驴》片段。(学生可打拍、跟唱、边歌边舞,尽情放松)

  2、 听相关配套录音、猜谜语。(谜底:小白兔、金鱼)

  3、 让学生说说家里养过哪些小动物。教师贴出小动物图片,板书:可爱的小动物。

  (二)看图说话:

  1、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几位小朋友家里观看种几小动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 投影训练内容插图1。

  ⑴想一想,图上画有谁?正在干什么?图中小动物长得怎样?你喜欢吗?

  ⑵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说话。

  3、 投影训练内容插图2。学法如上。

  4、 投影训练内容插图3。学法如上。

  5、 同桌之间根据3幅图的意思进行说话。

  6、 小结。

  (三)听音想象:

  1、 播放配套教师用带3至13(有关猫、狗、鸡、鸟等小动物的叫声)。

  2、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可以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并进行模仿)

  3、 听到这么多的小动物的.叫声,你想起哪些小动物在干什么?

  4、 分4人小组进行说话。

  (四)拓展思维,延伸课外:

  1、 检查课前布置学生“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完成情况。

  2、 让学生拿自己的画上讲台前说一说最喜欢哪种动物及喜欢的原因。

  3、 好朋友之间互相看画、说话。

  4、 播放歌曲《小毛驴》。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小动物的可爱,从而更加爱护小动物。

  5、 布置课后要求: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故事给家人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26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

小学语文教案03-25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04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